1. 引言
胸外科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传统的临床教学多采用临床教师带教的方式进行。很多教学内容临床缺乏相应患者,临床操作学生又没有动手机会;为了应付出科考试,教师甚至采用“划重点”的方法向学生集中传授。可见,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要求 [1],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应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技术的单位之一,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2];随着临床教学改革的进行,我科也较早地应用了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教学,并已初见成效。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数字影像技术,它将原始医学影像通过图像分割、三维重建等步骤生成虚拟三维模型,再通过用户佩戴的HoloLens等特殊眼镜投射到现实场景中,将虚拟模型与真实世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及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将混合现实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可将复杂的三维模型,立体地呈现于教学环境中,大大降低初学者的空间构想难度,为更好地理解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本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探索临床教学新方式。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我科“四生”学员3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无胸外科基础的实习生、规培生与有胸外科基础的研究生、进修生各16名。要求在胸外科的时间均不低于1个月,且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2.2. 分组方式
将有或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分别随机等分入实验组(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每组16名。其中:实验组男性11名、女性5名,年龄23~38岁,平均(27.6 ± 5.1)岁;包括实习生、规培生、研究生、进修生各4名。对照组男性12名、女性4名,年龄22~34岁,平均(28.1 ± 4.6)岁;包括实习生、进修生各3名,规培生、研究生各5名。常规入科前考核,实验组成绩为(76.3 ± 6.7)分,对照组为(75.0 ± 5.9)分。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 > 0.05)。
2.3. 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肺癌的外科诊治,包括胸部解剖学、影像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分期、治疗原则、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方式及选择、手术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等。
教学计划:1周完成带教和两次考核,原则上安排在学生入科后的第一个完整周。周一早上进行课前测,随后进行临床教学,周五下午进行课后测。
教学方法:学生入科后分配1位带教老师,由具备带教资格的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进入第一个完整周后,每日上午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下午教学秘书讲授教学内容,时长1~2小时。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幻灯授课。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混合现实系统,教师提前准备胸部CT并进行三维重建,通过混合现实系统呈现(北京维卓致远),学生佩戴混合现实眼镜观看,进行放大缩小、移动旋转、显示隐藏、改变颜色和透明度等操作,教师和学生实时进行临床教学和讨论(图1)。

Figure 1. Clinical teaching assisted by mixed reality
图1. 混合现实辅助临床教学
2.4. 教学评价
客观评价:分课前测和课后测,主要检测学生对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前测:① 40分钟内口头回答50个问题,每题2分,共100分。② 测试由两位教师组织,一人操作幻灯和教具并提问,另一人记录测试结果。③ 题目均围绕肺癌的外科诊治设计,包括4类题目:肺癌基础知识20题(包括肺癌的诊治进展5题);胸部CT重要解剖结构辨认10题(取正常CT典型层面截图10幅,分别做成PPT,在重要解剖结构处标记红点,让学生快速说出结构名称);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10题(取肺癌、肺炎等图像10套,每套取典型层面截图4幅,做成PPT,让学生先判断良恶性再做出诊断,每步1分);肺癌手术关键解剖结构的CT对应位置10题(将上述正常CT图像3D打印成教学模具,将上述标记红点的PPT再次展示,让学生指出红点在教具上的位置)。④ 测试结束后立即收走所有考试资料,不告知学生测试成绩,而且保证学习期间学生不能接触到测试题目。
课后测:与课前测的方式、题目、计分形式等均相同,测试完毕同样立即收走考试资料,仅告诉学生两次测试成绩,不得向学生讲解考题。带教老师不参与测试;测试老师不参与本阶段带教,且不得向带教老师透露测试题目。
主观评价:对学生和带教老师问卷调查:① 学生对学习兴趣、主动性、学习方法适应性、学习效果、教学方式满意度的评价;② 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互动情况、知识掌握、操作掌握及临床应用能力的评价。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 ±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课前测
实验组得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有胸外科基础的学生得分均高于无基础的学生(见表1,表2)。

Table 1. Pre-test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课前测成绩(分,
)

Table 2. Pre-test scores of students with/without experience in thoracic surgery (scores,
)
表2. 有/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课前测成绩(分,
)
3.2. 课后测
除肺癌基础知识无差异外,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有胸外科基础的学生得分均高于无基础的学生(见表3,表4)。

Table 3. Post-test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课后测成绩(分,
)

Table 4. Post-test scores of students with/without experience in thoracic surgery (scores,
)
表4. 有/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课后测成绩(分,
)
3.3. 成绩提升
除肺癌基础知识无差异外,实验组成绩提升均高于对照组,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成绩提升均高于有基础的学生(见表5,表6)。

Table 5. Test improve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分,
)

Table 6. Tes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with/without experience in thoracic surgery (scores,
)
表6. 有/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成绩提升(分,
)
3.4. 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提升对比
①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肺癌基础知识方面,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成绩提升略高于有基础的学生,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在CT结构辨认、肺癌CT诊断及总分方面,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成绩提升均高于有基础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的差值高于对照组(3.5分、3.5分、14.5分vs 2.0分、2.0分、5.7分)。② 在手术结构对应方面,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成绩提升高于有基础的学生,且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6.0分vs 0.8分),而且对照组提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7)。

Table 7. Tes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with/without experience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7.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提升(分,
)
3.5. 不同教学方式的成绩提升对比
无论有无胸外科基础,① 在肺癌基础知识方面,实验组成绩提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 在CT结构辨认、肺癌CT诊断、手术结构对应及总分方面,实验组成绩提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的差值高于有基础的学生(3.5分、4.6分、8.2分、17.4分vs 2.0分、3.1分、3.0分、8.6分) (见表8)。

Table 8. Test improvem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s (scores,
)
表8. 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分,
)
3.6. 主观评价
除两项(学生对学习方法适应性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无差异外,其他各项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9,表10)。

Table 9.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9.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主观评价(分,
)

Table 10.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cores,
)
表10.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师主观(分,
)
4. 讨论
4.1. 胸外科临床教学需要直观的辅助工具
胸外科患者常常年纪较大,病情复杂,有时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要求胸外科医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这给胸外科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4]。混合现实技术在真实世界中叠加虚拟模型 [5],应用于临床教学,具有直观、操作简便、无风险、可重复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临床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6]。
4.2. 混合现实有助于辅助胸外科临床教学
本研究显示:1) 实验组(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法)学生对胸外科临床教学的客观考核成绩总体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由此可见,混合现实辅助教学能够提高胸外科临床教学效果。2) 学生和教师对混合现实辅助教学的主观评价总体优于对照组,提示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主观上贴合教学双方的意向,适合于胸外科临床教学。3) 从课前测和课后测成绩看,有基础的学生客观考核成绩总体优于无基础的学生,但从自身成绩提升程度来看,无基础的学生明显高于有基础的学生。这提示混合现实教学方式更适于无胸外科基础的学生(实习生、规培生),或者说对这类学生来说辅助意义更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基础的学生常常主观上更乐于接受混合现实辅助教学。分析原因可能与混合现实的直观、生动、可交互等特性有关,对于涉及解剖、三维结构、手术操作的教学内容,混合现实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不具备胸外科基础的实习生、规培生,混合现实能够快速地弥补短板,而对于研究生、进修生,他们具备胸外科基础,甚至已经在胸外科工作数年,这些辅助教学手段意义就要小一些。可以看出,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方法降低了胸外科临床教学的门槛,利于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对胸外基础薄弱的学生意义更大。4) 无论课后测成绩,还是自身成绩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癌基础知识方面差别不大,而对于CT结构辨认、肺癌CT诊断、手术结构对应等临床技能类的测试,实验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方式适合临床技能培训,尤其是涉及解剖结构、三维构想等技能的训练。应用混合现实技术,三维立体多角度显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手术操作大有裨益 [7]。
综上,混合现实辅助教学方法适用于胸外科临床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辅助意义更大,尤其适于涉及三维立体构想、临床技能操作类型的教学内容。
4.3. 混合现实辅助教学的不足之处
当然,尽管混合现实适于医学教育培训,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混合现实作为新型辅助工具,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对于年纪稍大的进修生接受会慢一些。另外,混合现实新型辅助工具类似游戏,学生可能会忽略教学的本质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5. 结语
传统临床教学为了给学生介绍复杂的解剖结构或手术过程,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途径,而混合现实技术能够立体地呈现解剖结构或手术场景,使临床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混合现实辅助教学将会日趋完善,进一步改善教学体验,在临床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基金项目
1)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转化项目(ZH19014);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2057,718215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