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一直保持着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不平衡仍是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1]。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2]。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新依托与路径 [3],能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危机、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 [3],同时乡村旅游也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 [4]。
云南在开发乡村旅游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地理区位看,云南是亚洲地理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从历史上看,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多样的文化造就了云南丰富的人文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多彩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云南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云南省弥勒市凭借自身区位优势、环境资源,以稳健经济发展为动力,将全域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引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营销,有效使得弥勒旅游发展的迅速崛起。2019年,可邑小镇接待游客162.4万余人,小镇旅游产业总收入3962.49万元,其中门票收入1205.61万余元。可邑村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型,相继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国家运动休闲小镇”等荣誉称号 [5]。但可邑小镇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程度不深,在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等方面还亟待提高。如何在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达到既保护资源环境又取得利益,既突出效益又实现可持续的双赢,是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旅游者在可邑小镇游中体验的满意度、重游度、旅游口碑与旅游流,探析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阐释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次要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了解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以期寻找并解决可邑小镇在发展乡村旅游进程中的问题,延长可邑小镇旅游的生命周期。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的乡村旅游研究与开发相较于国外较晚,但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扶持与发展下,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逐步繁茂。有从客源地消费视角出发的有关乡村旅游者动机与决策、体验与情感、行为意向等的研究 [6],也有基于目的地供给视角的乡村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发展模式等研究 [7]。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完善有关乡村旅游的应用性方法和创新理论,引入了可持续生计 [8] 和旅游适应性 [9]、文化记忆 [10] 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在方法上也积极结合GIS、遥感影像 [11]、社会网络分析 [12] 等空间计量方法。
不同的学者对竞争有不同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最早运用于对企业的研究,地理学者们引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旅游研究中提出了乡村旅游竞争力。其中乡村旅游资源、乡村经济和社会条件、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与区位因素是构成乡村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子 [13]。而后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是集公共资源、集体资源和个人资源为一体,在旅游产品的异质性、不可替代性和优质性上显示出的超强综合竞争能力 [14]。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我国学者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愈来愈重视,相关的研究也逐年增多,但鲜见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现有的关于可邑小镇旅游开发的研究中多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定性研究,少数为定量研究。
当前,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棘手的问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需要将旅游者的诉求和旅游地的供给有效对接,在明确旅游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化开发。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可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距市区21 km。可邑村所处地区属封闭的岩溶发育高山地貌区,海拔1930 m,四周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15]。已有360多年的历史的可邑村,共有原著民204户789人,彝族支系阿细人占99.6% [16],在村落建设、传统民居、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方面均保存完整且特色鲜明。这里也是著名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之一,是彝族史诗“阿细先基”流传最广的地方,是州级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村 [5]。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可邑小镇就是以彝族可邑村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的旅游特色小镇 [15]。
近年来,随着红河州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弥勒在交通区位及旅游特色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弥勒市利用可邑小镇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投资1.9亿元建设了景区道路、森林酒店、可邑博物馆、水景观、密枝山仙景、弘悦酒店、帐蓬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2017年4月可邑小镇获批成为国家4A景区,同年8月,可邑小镇成为我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15]。
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来分析目前可邑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该模型理论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要用于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种产业是否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该模型由四个直接因素和两个辅助条件构成。四个直接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同行竞争;两个辅助条件为:政府行为和机遇 [17]。
将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到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是一种创新性研究。同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对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处理,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合现有研究与可邑小镇的发展现状,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四个直接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两个辅助条件(机遇和政府行为),从当地自然人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游客满意度和重游度、相关的产业支持及与旅行社等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设计可邑小镇旅游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居民旅游建设参与度及满意度问卷。
可邑小镇旅游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到访可邑小镇游客的人口学信息和社会属性;第二部分围绕可邑小镇的旅游设施建设、交通便捷性、旅游文化内涵挖掘程度、旅游业从业人员、旅游资源丰富度等项目指标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测量游客对可邑小镇的整体满意度。
居民旅游建设参与度及满意度调查以访谈为主,分为两部分,第一本分是当地居民的人口信息和社会属性;第二部分是当地居民对可邑小镇旅游开发的支持度和参与度,以及可邑小镇旅游发展对家中财务收支的影响情况。
在疫情的影响下,本研究仅在2021年7月在弥勒可邑小镇开展为期2天的正式问卷调查与访谈,共发放问卷125份,全部回收,剔除回答不完整的无效问卷,最终获取有效问卷98份,其中游客满意度问卷63份,居民旅游建设参与度及满意度深度访谈35份,有效率为78.4%。
5.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5.1. 样本基本特征
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在性别结构方面,男性游客占比34.92%,女性游客占比为65.08%,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女性游客比男性比例高出一倍左右(表1)。
在年龄结构方面,19~24岁占比31.75%,而46岁及以上占比为41.27%,表明可邑小镇的游客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以及中老年人为主。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及以上的比例最高,占比为47.62%,说明该地区高学历的游客比较多。在职业结构方面,退休人员、学生、事业单位人员的占比都较大,占比都在28%、25%左右,从事这三种职业的人员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间都比较自由,更有外出游玩的意向,占比相对其他职业来说也较大(表2)。
在客源结构上,从省内外情况来看,游客主要以云南省内游客为主,占比73.02%,而省外的游客占比较小,且主要来自四川省和湖北省,结果也受调查时间限制(表3)。

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ographic sampl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表2. 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样本基本特征

Table 3. The proportion of respondents from the source of tourists
表3. 被调查者客源地比例
在出行方式上,高铁、大巴、自驾或出租的出行方式占比都相差不大,说明了游客前往可邑小镇旅游区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表4)。

Table 4. Proportion of surveyed travel modes
表4. 被调查者出行方式比例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使问卷数据具有真实性,对问卷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具体检验情况如下: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59,在0.7到0.8之间,具有相当的信度,可知该量表具备较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KMO检验值为0.622,大于0.6,显著性水平0.000,低于默认值0.05,由此可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可以展开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
5.3.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共线性分析方法,用于在大量变量中寻找和描述潜在因子。采用SPSS软件处理对可邑小镇满意度指标评价数据(住宿、餐饮、交通、服务、环境、治安、路标、购物、景观和路线)。计算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638,Bartlett的检验值为198.201,显著性水平0.000,低于默认值0.05,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641%,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无变化,故应该分成4个维度,因子分析效果较好。(表5)
由于因子分析是按照相关性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所以各类指标集内部相关性较高。对每一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提取第一主成分,分别编号为P1、P2、P3和P4。KMO检验值和Bartlett检验值显示各类指标集均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如表6,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P1为服务与交通,主成分P2为治安与景观,可用于描述旅游核心竞争力主要影响因子;主成分P3为餐饮与住宿,可用于描述次要影响因子;主成分P4为路标和购物,可用于描述一般影响因子。

Table 6. Rotated composition matrixa
表6.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5.4.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以“总体评价”为因变量,“住宿、餐饮、交通、服务、环境、治安、路标、购物、景观和路线”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如表7,得到模型拟合度为0.683,调整后的拟合度为0.615,说明拟合度较高,可以用来解释旅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如表8,从ANOVAa检验结果来看,F统计值为9.996。显著性为0.000,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假设,证明模型是显著的。
从系数a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治安”和“景观”两项评价的系数分别为1.091和0.429,显著性为0.000,说明“治安”和“景观”两项因子对游客的总体感受影响较大,其中“治安”一项的影响程度更大。
6. 深度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6.1. 样本基本特征
在居民深度访谈中,在性别结构方面,男性居民占比60%,女性居民占比为40%,男性比女性比例稍高。在年龄结构方面,19~24岁占比37.14%,25~35岁占比28.57%,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由于调查时间的原因,大部分老人和小孩都不在可邑小镇的景区内。在学历结构方面,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比例较高,共占82.86%;本科及以上的居民占比仅有8.57%,说明现在居住的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上学或者务工。在职业结构方面,当地居民主要职业还是以务农为主,占了62.86%,部分从事自由职业比如开设餐馆、手工饰品店等(表9)。

Table 9.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iew samples
表9. 访谈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6.2. 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分析
1) 生产条件要素。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分析。在性别结构方面,本次问卷调研样本中,男性居民占比60%,女性居民占比为40%,男性比女性比例稍高。在年龄结构方面,19~24岁占比37.14%,25~35岁占比28.57%,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由于调查时间的原因,大部分老人和小孩都不在可邑小镇的景区内。在学历结构方面,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比例较高,共占82.86%;本科及以上的居民占比仅有8.57%,说明现在居住的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上学或者务工。在职业结构方面,当地居民主要职业还是以务农为主,占了62.86%,部分从事自由职业比如开设餐馆、手工饰品店等。
可邑小镇主要包括:密枝山景区、虎啸山林景区以及古村景区。密枝山景区,位于寨门入口左侧原始森林之中,沿着弯曲的栈道前进,可观赏到种类繁多的树木植被,对歌台、观景亭、祭祀点等,栈道全程2公里。虎啸山林景区,位于进入可邑古村道路的左侧山顶,目前景区仍在继续开发,一个大型马场以及景点虎啸山林的升降梯在建设之中。古村景区,村民居住的地方。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有陈列室、阿细跳月广场、非遗传承四合院等。密枝山景区、虎啸山林景区内餐饮店较少,缺少民族特色产品,缺乏吸引力。在交通方面,游客唯一可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摆渡车,但摆渡车发车停靠时间不规律,波动性较大,摆渡车数量较少,部分景点无法到达。卫生间数量较少,分布零散。景区工作人员较少,缺少专业培训。
2) 需求条件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决定了该产业是否可以进一步发展。问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游客来自红河州本地居民的游客占比为12.7%,云南省内的占比为73.02%,云南省外的占比为26.98%,其中,来自昆明的游客占比高达36.51%,这说明可邑小镇景区客源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内,对省外的游客影响力较小。在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时发现,游客对景区的娱乐性提出要求,目前景区仍在开发中,增加更多的游乐项目,在旅游市场上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村民对于景区的发开大多是持肯定与支持态度。在餐饮方面,古村景区内驻有多家外来餐饮店,如老弥勒传统小吃开设的分店。古村景区内设有多家当地村名开设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在交通方面,有市内直达景区的公交车,且景区内部设有摆渡车。景区与多家旅行社均有合作,如昆明国旅、土人游旅行等。当地旅游业的开发是在弥勒政府的投资与支持下进行的,并且政府鼓励当地村民开办农家乐。同时有专门的公司承包景区开发和经营,他们也会雇佣当地的居民进行一些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的工作等,对于当地居民也是额外的收入。
4) 同行竞争。弥勒市旅游景区主要有:东风韵、云南红酒庄、森林半山温泉、太平湖森林公园等,其中以太平湖森林公园与可邑小镇风格定位较为相近。因此,我们选取了太平湖森林公园与可邑小镇进行对比分析。太平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娱乐度假为主的旅游景点,在观光、旅游、度假、娱乐、养生方面与可邑小镇较为相似,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太平湖森林公园与可邑小镇与市区的距离都是15公里,两者的旅游竞争力相当关系。可邑小镇在打造特色景区上,应着力构建特色化旅游体系,注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可邑小镇名族文化品牌形象,做好线上线下的宣传工作。
5) 政府行为与机遇。政府全力推进可邑小镇3A级景区创建工作,提升弥勒旅游景区等级标准,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市旅游局五措施助推可邑小镇创建。且当地旅游业的开发是有弥勒政府的投资与支持,并且鼓励当地村民开办农家乐。通过户外宣传广告牌、旅游微博以及各类报刊杂志等方式全方位打造提升可邑小镇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创建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搜集数据,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和统计分析法研究云南红河州弥勒可邑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得出可邑小镇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子、次要影响因子和一般影响因子。
可邑小镇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员。2) 景区资源开发不合理,旅游产品单一。3) 景区宣传力度不足,对省外游客吸引力低。
可邑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影响因子“主要影响因子”包含4个子因子:治安、景观、服务与交通,说明游客重视小镇周边的环境安全,景观观赏性,服务体验和交通便利度。“次要影响因子”包含2个子因子:餐饮和住宿,说明游客对小镇景区内的生活便利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影响因子”包含2个子因子:路标和购物,说明游客在小镇内景点的游览路线安排和购物体验对游客游览小镇的总体感受有一定影响。
7.2. 建议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对可邑小镇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1) 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应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增设厕所、增加摆渡车班次和站点、降低摆渡车费用等。增加基础设施的技术含量,与未来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2) 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开展就业前工作培训、引进外来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文艺骨干等工作,做到工作人员“专业对口”,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 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打造独特民族品牌。可邑小镇的资源要素条件得天独厚,但仍然停留在观光旅游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要提升可邑小镇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就要将开发重点从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转型,在打造旅游产品方面突出民族特色,打造独特的品牌,深挖特色文化内涵,避免雷同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发生。从游客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前往可邑小镇的游客主要是中青年及老年群体,小镇应转变发展理念,注重针对游客群体的康养旅游、主题旅游等,打造独特的可邑小镇旅游品牌,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4) 做好疫情防护,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游览环境。在新冠疫情形势下,可邑小镇也要做好游客在旅游观光中的防疫措施,设置入口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证明核查,增加防疫用品贩卖点,做好防疫措施宣传工作,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游览环境。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31, 4176110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05041)。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