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因患者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胃肠疾病,患者得病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也被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1]。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上腹饱满、食欲不振、恶性呕吐等,特别是在患者用餐后症状明显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不但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2]。西医多根据功能消化不良的症状对症治疗,但是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纳为“痞满”“反胃”的范畴,疾病诱发原因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寒温失调有关。本次研究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味治疗临床效果明确,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2.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9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59岁,年龄均值(40.3 ± 4.3)岁,病程1~20年,病程均值(6.5 ± 2.1)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60岁,年龄均值(41.4 ± 3.2)岁,病程2~19年,病程均值(5.9 ± 1.9)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 [3],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慢性过程,餐后饱胀不适,中上腹部疼痛或存在灼烧感,排除器质性病变症状患者。
中医诊断: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寒热错杂证型 [4],主症胃脘疼痛,遇冷加重,口干口苦;次症嘈杂、纳呆、呕吐或恶心、便溏、肠鸣,舌脉淡,脉弦细滑,患者存在主症2项或次症2项即可诊断。
2.3. 纳入和排除
纳入条件:患者符合中医辩证分型和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 [5],年龄在18到60岁,无精神疾病或其他脏器疾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条件:胃部存在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部恶性病变、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备孕、哺乳或妊娠期女性,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严重过敏者。
2.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158),每次5 mg,每天3次,治疗4周。
观察组: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柴胡桂枝汤治疗,组方为:柴胡25 g,黄芩20 g,桂枝、法半夏、党参、芍药各15 g,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 g,随症加减方:湿热者加百合、蒲公英各10 g;瘀血者加川芎、三七、蒲黄各10 g;夹食滞者加神曲、鸡内金、麦芽各10 g;胃阴不足者加沙参、玉竹、麦冬各10 g;腹胀者加芍药、甘草、槟榔、厚朴各10 g;腹痛者可加细辛、白芷、砂仁各10 g。每日1付,水煎煮取200ml,早晚服用,治疗4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2.5. 中医症候积分
中医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痞满证疗效标准开展中医症候积分评价 [6],主症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或口苦,无症状0分,轻微症状2分,明显症状4分,严重症状6分;次症纳呆、嘈杂、恶心或呕吐、肠鸣、便溏,无症状0分,轻微症状1分,时常出现2分,经常出现3分,得分从0~39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2.6. 不良反应
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失眠、口干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7.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和t检验,P < 0.05则说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数据见表1。
3.2.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数据见表2。

Table 1. TCM symptom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 ± s, score)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x ± s,分)

Table 2.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与心下支结、微呕的病证相符,故选用柴胡桂枝汤进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西医上无特效药物,主要以经验治疗为主,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目的,多采用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助消化等药物治疗。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中医中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 [7],组方为黄芩、桂枝、柴胡、党参、生姜、甘草、半夏、芍药等,用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效。方中柴胡具有疏肝理气作用,配以方中半夏可降逆止呕,半夏和柴胡一升一降使中焦气机畅达,方中黄芩具有清热解郁、和解少阳作用,再配以方中芍药以缓解芍药的敛性,方中大枣和生姜具有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功效,党参可扶正驱邪,甘草可调和诸药 [8]。方中诸药配伍应用能够起到疏肝利胆、和解表里的作用,使中焦之气顺达,胃气调和,痞胀自除。
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患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胃排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9]。说明柴胡桂枝汤能够促进胃肠道运动,改善患者胃部胀满症状,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10]。中医总体症状积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得到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改善餐后中上腹不适症状,说明中医辩证辨病、随症加减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调控患者热错杂型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柴胡桂枝汤辩证加减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