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5G时代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见证了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0美元、十九大的成功召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其准确翻译影响着各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影响着社会观念的碰撞,影响着媒体舆论的引导。因此,充分了解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研究网络新词的重要手段。
新词语经常在媒体、广告和技术领域产生 [1] [2],被描述为“对特定需求的响应”。当然,主要原因是一些社会现象引起了公众共鸣,然后被人们传播,成为一种通用的网络社会语言,反过来,网络词汇也反映了网民对自身生存经验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解释,表达了网民的目的、意图、情感和态度 [3]。杨全红 [4] 认为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象征,新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网络新词是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种非正式语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新词及其翻译的研究逐渐增多,从新词产生的原因、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展开,涉及语言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本文以近五年从官方报道(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收集的年度网络流行语为基础,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有效的翻译策略,并深入分析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
2. 网络新词的主要特征
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和工作的标准配件。智能时代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似乎越来越少的人注重生活仪式感。正因为如此,轻松无拘束的网络新社交方式受到大家的青睐。一个简短的字符,一个创造性的表达,一个简洁的句子,虽然不符合所认为的构词法,但可以清楚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思,甚至语调。与书面表达和日常面对面交谈相比,网络新词是非正式的、开放式的。它们大多是谐音、“错别字”、象形文字、习语、地方方言等。新词在网络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网民的受欢迎程度上。互联网技术还在不断的改进,无论是对人们的精神还是生活都将带来飞速的变化。同时,网民创造新词的速度也非常快,大都来源于社会事件或某种新的社会思潮,具有即时性、娱乐性、多样性和普遍性。
2.1. 即时性
语言是记录社会的符号。一些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实际上都反映在语言上。因此,网络新词的出现是为了迎合时代的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例如,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营轨迹。更重要的是,这是全国对个人的全面挑战。“抗疫(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当下,随之而来的新词有“逆行者(heroes in harm’s way)”,“复工复产(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神兽(children studying online)”,“后浪(Younger generation)”和“夜经济(nighttime economy)”。
网络新词顺应了时代特点,丰富了人们的语言风格,满足了新时代的需要。当今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是网民直接创造的,是网络媒体娱乐文化的产物。例如,抖音文化催生了一系列新词,如“盘他(teach somebody a lesson)”,“硬核(hardcore)”and“杠精(argumentative person)”,继而衍生了“抖友(TikToker)”。通过这些具有典型时间节点的独特流行词,不仅可以见证某一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娱乐方式,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时代的特殊符号。当人们紧随潮流趋势时,他们很少追根溯源,只关注它们的放松和娱乐效果。在网络信息狂轰滥炸的时代,更需要对信息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甄别 [5]。
2.2. 娱乐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整个国家都进入了表情符号时代。有时甚至很难区分是文字修饰了表情符号,还是表情符号丰富了文字内涵。小视频文化的流行为网络新词语的诞生创造了独特的有利条件,这符合新时代年轻网民的信息娱乐化趋势 [6]。大多数网民是一群追求个性、充满热情、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热点问题,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幽默的网络话语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放松舒缓心情。例如,“奥利给”是反向拼读“geilio”,作为一个感叹词,来源于快手网红直播,幽默诙谐。它包含各种各样的情感,如赞美(“awesome/brilliant/marvelous”)和欢呼(“cheer up/come on”)。“比心(finger heart)”是一个流行手势,它指的是用食指和拇指比作心形,以表友好或爱意。“修仙”通常是指修行自己成为不朽的过程。现在以一个幽默的借口暗指熬夜。还有“工具人(cat’s paw)”和“好嗨哟(being so high and excited)”,这些都被网友广泛使用。
2.3. 多样性
网络新词之所以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如此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简洁、全面、语义丰富。特别是网络交际语言不仅要形式上简单新颖,更要满足语篇交际的需要。这些都为汉语新词的英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网民纷纷采用错别字、谐音、缩略语等方法,将一些复杂的表达形式转化为简洁的文字或新颖独特的字母数字。例如,“yyds”,简称“永远的神”,被广泛用以描述赞美的东西。“Emo”是“emotional”的缩写,指的是一种抑郁的情绪。“BCV”和“ACV”是英语缩略语。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新冠之前”和“新冠之后”。“7456”的意思是“好气(to piss me off)”。
再有,战疫的“疫(epidemic)”和战役的“役(war)”的相同发音,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打败COVID-19。网络新词的多样化使人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但网民在网络交流中应保持警惕,坚决抵制不良价值观的文化熏陶,加强对祖国文化信心的心理建设。
2.4. 普遍性
网络新词的流行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例如,“打工人(Laborer or office worker)”是指忙于生计的人,它的参考对象已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总称,小到农民工,大到精英。再如“逆行者(heroes in harm’s way)”,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倒退的人,以及面对危险时的强者。现在,它主要指那些抗击COVID-19的人,不仅指一线医务人员,也指包括司机和志愿者在内的为抗击疫情提供支持的人,深刻诠释了新时代英雄的意义。
3. 网络新词的英译策略
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作者或讲话者的意图,同时注意读者的接受效果,因此译文的可读性是最重要的 [7]。此外,翻译本身就是两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因此,要使目标语使用者正确理解这些网络新词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将其恰当地传播出去而不被误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Figure 1. Word cloud of network neologisms from 2017 to 2021
图1. 2017~2021网络新词词云图
尽管一些双语新闻网站,如《中国日报》,提供大量汉语新词英译参考,但是由于新词形式多样及其独特的划时代文化内涵,网络新词的翻译仍有许多问题 [8]。基于以上目的,本文选取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读者众多且关注率高的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如“译世界”、“翻吧”、“英语书架”)、以及《咬文嚼字》杂志中点击率较高的178篇文章、并从选取资料中摘选了过去5年使用率较高的202个网络流行热词。然后将它们制作成一个可视化的单词云,如图1所示。通过对这些网络新词的研究,本文总结网络新词有效的翻译策略,可分为直译、意译、创译和增译,并将其归类为下表1。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202 network neologisms b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表1. 摘选的202个网络新词的翻译策略归类
从表中可以看出,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策略以意译为主,意译的数量是直译的两倍以上,这是由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的融合所决定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意译是网络新词翻译的首选。针对每种翻译策略,下面将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3.1. 直译
直译有两个主要特点:在词汇意义和修辞(如隐喻)的处理中,它不转移本身的意义;在语言形式(如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处理中,它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从而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词汇和句法规范[9]。直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异化,也是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使翻译直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利于传播。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直播带货”,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新型商品交易,是“新一代的电子商务模式”,直接译为“livestreaming commerce”。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商务”有效解决了实体店客户减少、滞销商品积压的问题。“直播商业”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进入公众视线。
例2:“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和“人人享有健康(Health for all)”的结合。因此直译为“a globe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这不仅是有序的结构,但也体现了专业的表达,全面传达原文的意义,严格和准确。
例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即其字面意思,译为“The first cup of milk tea in autumn”。指的是亲朋好友或恋人以请喝奶茶的名义,发红包以表示亲昵。
此外,还有“尬聊(an awkward conversation)”,“土味情话(cheesy pick-up lines)”,“硬核(hard core)”,“云监工(online overseers)”,“锦鲤(koi fish)”等,都可在英语中找到这些汉语词汇的语义对等物,保持汉语新词的原有特点,使其更容易被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直译也适用于传统文化中不太明显的新词的翻译,尤其是那些源于科学技术的新词,如“健康码(health QR code)”。然而,由于网络新词往往反映了当代中国特殊的文化社会背景,具有独特性,直译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词语不能通过直译来表达。
3.2. 意译
汉语新词反映了当前的热点和新事物,或旧词的新思想。它们丰富的内涵有时不能通过直译来翻译,所以需要采用意译。意译的主要特点是在词汇意义和修辞(如隐喻)的处理中使用了转义,从而更流畅、更习惯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9]。示例如下。
例1:“杠精”,“杠”是指“杠杆(lever)”,“精”是指“精炼(refined)”。但是这两个合一起指“好辩驳的人”,总是不赞同别人意见的人,意译为“Argumentative person”。同样的,“柠檬精”也不译成“lemon extract”。实际上,它指的是爱嫉妒的人,译为“green with envy”更妥帖,用来表达对他人外表、物质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羡慕。
例2:“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低调的炫耀方式”,它是根据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改编的,详细描绘了18世纪晚期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的生活,翻译成“Humblebrag”。
例3:“不讲武德”,字面意思指不在乎武术道德。因一段有关马保国的比武视频火遍全网,用以暗指“不尊重老同志”,意译为“disrespect for old comrades”。
例4:“神兽”,译为“children studying online”。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全国中小学推迟开学,孩子们在家里上网络课程。没有老师的监督,家长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智斗”,就像在与“神兽”战斗那样疲惫不堪,期盼疫情早日康复,学校尽快复课。因此,神兽指的也就是在家上网课的小孩。
例5:“盘它(他)”来自相声。“盘”最初指的是“摩擦和旋转(rub and rotate)”,用手把玩古董胡桃木。现在常用于与某人争论,译为“argue with sb/attack somebody”。
例6:“凉凉”,字面意思就是“get it cool”。现在常用来表示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感到绝望。在正式场合,可以翻译成“I’m finished”。非正式地“I’m done”。按美国人的说法是“I’m so screwed”。
诸如此类的还有“the promising generation (后浪)”,“attention seeking (刷存在感)”,“prankish”or“playing a trick (皮一下)”等。由此可见,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传达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目的语文化系统与源语文化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3.3. 创译
为了提升幽默效果,汉语新词经常使用谐音词或有新意的旧词进行创造。对于不能完全保留源语言的形式、内容或风格的词语和短语,可以采取创造性翻译。
例1:“耗子尾汁(好自为之)”出自浑元形意太极掌门人马保国之口,痛斥两个年轻人在比武中欺负老同志,因普通话不标准火遍全网。翻译成“suit yourself”,表达了一种完全失望的感觉。
例2:“集美”指玩得好的姐妹,译成“sister, confidante or bestie”。
例3:“雨女无瓜”指的是“与你无关”,翻译成“none of your business”。
不仅在中国,外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新词新语。
“Zumped”指的是通过视频(Zoom)或网络被伴侣“甩(dumped)”的人。“Covidivorce”指的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由于夫妻双方在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禁闭,而导致婚姻结束的过程。“Covidiot”指的是在病毒面前行为不负责任或藐视政府指示的人。“Speck”在德语中是培根的意思,有时也被称为培根上的脂肪,所以“coronaspeck”是指在流行病期间长的脂肪。“吃播(Mukbang)”指的是主持人为了娱乐观众而大量进食的视频或网络直播,由韩语“meogneun”(吃) and“bangsong”(播)合成。
对于这样的网络新语,最好的翻译方式就是追根溯源,对原语进行重新翻译,这样既有利于接受者,又能引起对方的热烈共鸣,大大缩短双方的距离感。
3.4. 增译
英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出于这个原因,译文需要添加一些文字或句子翻译,目标文本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下面是一些例子。
例1:“四早原则”译为“early detection, early report, early isolation, early treatment”,指的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缩略语的使用更符合中国宣传口号的特点。有人将其翻译为“four-early principle”,这是不准确的。为了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策信息,有必要充分表达这个词。
例2:“爷青回”完整表述是“爷的青春回来了”,译为“my youth is making a comeback”,实际上它指的是当人们面对他们早年熟悉的人事物,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
例3:“断舍离”,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翻译成“a simplifying life”。
类似的还有“尾款人”(those who wait to pay balance payment after they pay the deposit for double eleven)和“996”(a six-day work week from 9 am to 9 pm)。只有语法结构完整,意义明确,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新词的准确翻译。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翻译的目的不仅取决于译者的主观目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受到翻译主体文化意识的影响 [10]。汉语新词英译的难点在于词语背后所蕴含的同一时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总之,翻译不应只把握字面意思,而应挖掘其内涵,以达到全译。
4. 结论
本文以近五年网络新词为基础,探讨了网络新词的主要特征并总结了其有效的翻译策略。丰富多彩的新词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了解一个时代的“晴雨表” [11]。随着热点的迅速传播,它们将进入公众视野,被人们广泛使用。最终,它们将被新一轮的时尚所取代,淡出公众的视野。但历史不会忘记每个时代的印记,它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同时也促进了汉语的发展。由于网络新词本身的随意性和不规则性,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消化和理解这些网络新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进行准确、恰当的翻译,使目的语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网络新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后网络新词的翻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