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俄语中前置词是虚词(辅助词)的一种,表示一个实词对另一实词在词组成句子中的从属关系,并从而表达这些词所称谓的事物与动作、状态、特征的关系 [1]。前置词的使用不仅取决于前置词本身的意义、也受连用的名词或动词的制约 [2]。许多前置词都具有多义性。其多义性必须借助上下文才能消除 [3]。在俄语中前置词虽然数量相对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有时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多个前置词短语,关系错综复杂。无论是在俄汉翻译过程中,还是在俄语学习与教学中,前置词的研究都很重要。
国内较早开展俄语前置词研究的是姜君正 [4],在《俄语前置词研究》一书中收录前置词53个,在赵铁峰的《俄语前置词例解》 [5] 中,收录俄语前置词82个。钱世民 [6] 在《俄语前置词》一书中,将俄语前置词扩展到144个,并对144个俄语前置词进行了用法和意义的解析,是当时较为完善的一本前置词工具书。随后,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的研究不仅仅满足于前置词数量的扩充和用法特点等的介绍,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某些前置词的同义结构 [7]。近20年来,中国学者从各种视角对俄语前置词进行了新的研究。因此对前置词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把握其发展脉络和研究态势对俄汉互译和推动俄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俄语前置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借助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俄语前置词研究的现状、发展脉络、热点话题、关注重点等,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 研究设计
研究旨在探索国内前置词研究的总体发文概况、研究热点及其发展特点,包括发展脉络和发展评价。本文所用数据为CNKI数据库收录的与俄语前置词有关的论文。借助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输入主题“俄语前置词”,截至2021年12月28日,国内有关俄语前置词的研究文献共474篇,为符合“国内”这一研究限定范围,增强研究数据的严谨性,剔除了外文文献后,最终共检索出424篇有效文献。
在探索整体发文概况时,本文应用CNKI自带可视化分析功能进行对收集的文献样本进行发文量和基金分布统计,并绘制图表。然后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对424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共时网络和时区演变等可视化图谱,以便于了解国内俄语前置词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把握研究热点,并得以对国内俄语前置词的研究进行客观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整体发文概况
在CNKI数据库里,利用系统内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已选文献得到:国内关于俄语前置词的研究基本是由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可见国家对俄语前置词的研究十分重视。将424条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分别以作者(Author)和机构(Institution)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绘制可视化图谱。发现国内研究俄语前置词的学者之间以及机构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缺少合作。
3.2. 研究热点
应用CiteSpace软件,以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类型,对42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将图谱中的关键词按照相关算法进行聚类总结,可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1)。聚类视图“侧重于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 [8],CiteSpace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值,即Modularity Q)和平均轮廓值(S值,Mean Silhouette)两个指标,当Q值 > 0.3时,聚类结构就是显著的;当S值达到0.7及以上就可认为聚类是令人信服的” [8]。在本次运算中,Q值 = 0.6683 > 0.3,S值 = 0.9023 > 0.7,因此该聚类图谱的聚类结构是十分科学的。图1将共现图谱与聚类结合在一张图里,将相关关键词数据结合起来分析能够得出国内有关俄语前置词的五大主要研究领域:俄语前置词教学研究、俄语前置词语义研究、俄语前置词翻译研究、俄语前置词对比研究和俄语前置词认知研究。五大领域相互影响,互有重合,并不可完全割裂开来。
3.2.1. 俄语前置词教学研究
与俄语前置词教学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有“中学俄语、俄语四级”等。研究对象上,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对汉俄语教学研究。研究内容上,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的教学研究集中在空间和时间前置词上,对原因前置词的教学也有涉猎。研究视角上,我国前置词教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一视角向对比视角的转变。早期我国研究者对俄语前置词教学法探究主要侧重语法层面,旨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张治明 [9] 探索了高中俄语教学的一些做法;周祖礼 [10] 呼吁从功能语法角度加强俄语前置词教学。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逐渐转向从教学对比的角度探究俄语前置词的教学法。王红、李立威 [11] 进行了俄英对比教学研究,通过借助英语的语言基础,提高俄语的学习效率。肖扬 [12] 则从教学负迁移的角度分析了汉英语对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空间意义前置词的干扰。在对俄汉语教学上,安娜 [13] 通过对比汉语介词和俄语前置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为俄罗斯学生提出汉语介词学习的对策。
3.2.2. 俄语前置词语义研究
与俄语前置词语义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有“句法结构、句法功能”等。从研究对象上看,何汉 [14] 基于1977年苏联出版的《俄语常用词词典》首次探索了俄语虚词的语义,郝斌 [15] 发展了虚词的语义和翻译,进而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部分学者着眼于表示一类意义的前置词研究:包括表示目的意义的前置词(薛高保 [16])、表示空间意义的前置词(王阳阳 [17])和表示原因意义的前置词(龚靖松 [18])。国内对于具体前置词语义的研究侧重时空前置词,如“в”“за”等前置词(陈德稳 [19];左栩宁 [20])。
从研究视角上看,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的语义研究主要有三大视角:传统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早期的研究以传统视角和功能视角为主,蒋宗烨 [21] 探究了前置词格词组у кого-чего的结构语义功能,王冬竹 [22] 探究了“前置词—名词”结构中名词语义功能的转化,发现“俄语里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其语义有可能从事物意义转化为跟该事物相联系着的行为意义”。自21世纪以来,认知语言学视角成为新兴热点。张凤 [23] 首次分析俄语前置词的隐喻意义,成为国内从认知角度对前置词进行词义研究的开端。王志坚 [2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俄语空间前置词基本义的语义扩张和转移机制,发展了前置词的认知语义研究,此后有多篇硕博论文从认知视角展开了对前置词语义的研究(宋扬 [25];黄雅婷 [26])。
3.2.3. 俄语前置词翻译研究
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翻译的研究包括多种语体,主要有科技文本、军事文本、经贸文本、公文事务、法律文学和文学作品等,大部分以期刊论文和翻译实践报告的形式。国内对具体前置词的翻译问题也有尝试,刘丽芬 [27] [28] [29] 探讨了具体俄语前置词“о”、“про”和“к”以及前置词结构“от...до...”在标题中的汉译方法。
3.2.4. 俄语前置词对比研究
俄语前置词的对比研究主要是英俄对比和俄汉对比,还有少数文章对比了俄语前置与蒙古语后置词(郭守祥 [30])。英俄前置词对比始于1982年,蒲金海 [31] 对比了俄语前置词和英语介词这两大词类的异同,后来的学者发展为从词类对比细化到某一对词的英俄对比。俄汉对比贯穿前置词研究始终,在词义、翻译、教学和认知研究中均有涉及。对比的对象包括词类对比、某一意义的俄语前置词与对应汉语介词对比和具体俄语前置词与其汉语对应结构对比(王一迪 [32];娜娜 [33];孙穆新 [34])。
3.2.5. 俄语前置词认知研究
俄语前置词的认知研究起步较晚,多集中在空间前置词和前置词的多义性上。2000年,张凤 [20] 首次探究俄语前置词的隐喻意义,为国内前置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随后王志坚 [24] 等人从概念隐喻角度对前置词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从原型范畴角度对俄语前置词进行研究(王滢 [35];刘崇岭 [36]),亦有学者从认知模型角度研究具体前置词(左栩宁 [20])。
3.3. 研究发展脉络
基于CNKI上424篇有效文献,应用Execl表格工具绘制1962年以来有关前置词研究的年发文量折线图(如图2)。可用于分析国内前置词研究的基本态势。

Figure 2. Broken-line graph of annual volume of publications
图2. 年发文量折线图
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时线视图主要是用于描述各个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时区视图(Timezone)是另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 [8]。运行“Timezone View”选项,得到俄语前置词研究关键词的时区图(如图3)在本次运算中,Q值 = 0.8072 > 0.3,S值 = 0.963 > 0.7,因此该聚类结构可信度很高。
刘则渊、陈超美、侯海燕等 [37] 认为,通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概念能够解释某个学科的研究前沿,由此利用CiteSpace的突变检测功能(Kleinberg [38]),绘制关键词突现图(如图4),探析其研究热点。
如年发文量折线图所示,国内前置词研究的发文量大体上出现三个峰值,结合关键词时区图和关键词突现图,将国内前置词的研究大致划分成四个阶段并分阶段进行分析。国内对前置词的研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热点,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
3.3.1. 研究初期:前置词研究并未得到足够重视(1962~1983年)
研究初期,国内有关俄语前置词的发文量极少,1962年叶芳来 [39] 和示言 [40] 分别探讨了前置词кроме和между,而后几年国内几乎无人继续研究前置词。分析时区图可知道,在这一阶段前置词并没有得到重视,对前置词的研究往往被包含在俄语语法研究中。分析突现图可知,这一阶段突现的关键词均是其他词类,例如主导词、名词词组等,这一阶段前置词的研究没有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
3.3.2. 研究起步期:俄语前置词研究逐步受到关注(1984~1992年)
1984年首次突现了“俄语前置词”这一关键词,可见这一阶段国内开始重视俄语前置词研究,俄语前置词研究成为独立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国内前置词的研究迎来第一个高峰,年发文量顶峰值出现在1985年。分析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共现发现:这一阶段国内学界开始关注前置词的语义研究,但依旧集中在传统语言学视角,即对前置词词义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服务俄语前置词翻译。陈世林 [41] 分析列举了原因前置词“от,с,по,из,за,из-за”的用法和异同;林学诚 [42] 分析了前置词的译法,提出了翻译本义、省去不译、将前置词改译成其他成分、将前置词词组改译成句子这四种方法。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尽管前置词的研究受到了重视,但研究俄语前置词的语义问题仍较为粗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前置词含义和用法方面。
3.3.3. 研究发展期:前置词教学研究成为新的热点(1993~2001年)
经过前一阶段对俄语前置词语义的探索和研究,发文量在1992出现一个回落。但国内对前置词的研究并没有由此陷入瓶颈而一蹶不振。相反,自1993年以来,国内前置词的研究迎来了第二个高峰,1997年的发文量再次成为顶峰。在这一阶段,研究热点向俄语前置词教学倾斜。出现了关键词“中学俄语教学”等关键词。可见前置词语义研究的成果在这一阶段服务于俄语前置词教学。同时这一阶段对前置词语义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国内学者深化了前置词语义的研究,从词义学角度对前置词词义进行研究。比如王秀钟 [43] 对比分析了前置词для与ради的语义特性及搭配上的差别。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国内对前置词语义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同时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俄语前置词教学研究。
3.3.4. 研究前沿:俄汉对比和俄语前置词翻译成为热点(2002~2021年)
这一阶段年均发文量较之前两个阶段有所下降,总体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直到2011年再次迎来发文峰值,比照关键词突现图发现2011年突现“俄汉对比”关键词。可见,2011年后国内学界挖掘到前置词俄汉对比研究意义,并对其进行了多样的研究。这一时期刘丽芬学者应用俄汉对比研究法对多种标题的语义和翻译进行了研究。2011年后还突现了其他关键词:“中学俄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可见近年来国内关于前置词的研究向翻译领域倾斜。从2006年突现关键词“认知”,国内学界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前置词进行研究。
总结来看,这一阶段虽然发展态势有所放缓,但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及新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前置词的研究前沿领域。
3.4. 研究发展评价
如上梳理了自国内有前置词研究以来近半世纪的研究发展脉络,国内对前置词研究在经历了被忽视的阶段后分别迎来了三个高峰,同时伴随着不同研究热点的出现。由此可对国内前置词研究的发展做出三点评价:
其一,前置词研究学者众多,但缺乏突出学者,研究体系不够健全,学者之间、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与联系。相互合作才能共赢,在俄语前置词的研究上,学者们需要加强合作,并希望出现突出学者来引领俄语前置词的发展。
其二,前置词的研究全面覆盖多个领域,但研究学科单一,缺乏跨学科研究。通过上文分析可得,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翻译、教学、认知和对比上。观察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发现,涉及的关键词都是语言学领域,缺乏跨学科研究的探索。
其三,国内对前置词的研究尽管有传承与发展,但总体连贯性不强,没有深入挖掘每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前置词研究三个高峰期的出现均是因为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而不是深入发掘了前一个研究热点后带来的研究高峰。同样,分析关键词突现图发现,所有关键词都存在突现又很快被淡化的现象。可见,国内对俄语前置词的研究仍需深入开展,在继承发展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俄语前置词在词义、翻译、教学和认知等方面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4. 结语
俄语前置词的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随着新的前置词的不断补充以及有关前置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必定呈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图表的方式能更带给研究者更直观的结论及新的发现。通过CiteSpace软件可以探寻国内俄语前置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梳理国内前置词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并为今后学者开展俄语前置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由于本文文献筛选和解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免使分析结论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
基金项目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kyqd(sk)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