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教育新技术的实现,教育理念被更多人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持续增加。随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继续向好,校外合作办学机构也相应增加,如何保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内容。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合理应用巡考手段来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也是考试工作的重点工作,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现在随着标准化考场的推进,很多考试都采用网上巡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组织机构也建立了考试指挥中心,进行远程指挥和巡考。但是由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的特殊性,线下大规模考试巡视任然需要。
2.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特点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多采用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期末考试由国家开放大学或对应的网络学院统一组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期末考试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期末考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招生地域广,期末考试采用在多区域,多考点进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期末考试参考考生多,考试时间集中,考试组织难度大,对考点组考水平要求高。如:四川开放大学开放教育2021年春季期末考试参考考生10万余人,在149个县市设立考点202个;2021年秋季期末考试参考考生10万余人,在151个县市设立考点196个。
1) 考点主体差异性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校为合作办学机构既有公办教育机构,也有民办教育机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组织机构对大部分合作办学机构没有直接的行政权,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对考试的认识有差异,考试组织水平有高低。
2) 考点资源差异性
合作办学点所在地域不同和教育投入和基础建设本身存在差异,造成考场硬件设施差异。有的是标准电子化考场;有的考场建设相对落后。
3) 考生群体差异性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向社会招生,采用宽进严出的办学政策,入学门槛比成人高考要低。有的学生本就从事此行业,掌握专业知识全面,技能娴熟;有的学生就是“零基础”,从头开始学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入学新生的整体学识水平要低于通过成人高考入学学生。
4) 人为影响
考试组织机构到各考点再到考试工作人员,考试政策和要求的传达存在人为障碍、逐级减弱的现象。
(二) 巡考工作存在的问题
巡考管理工作,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各级各类考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以督促检查指导等手段推动组织开展考试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和教育行政管理手段 [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工作从开始就一直坚持巡考制度。随着时代发展,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细化,各项规条日趋严密,对巡考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巡考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巡考工作的准备不足。巡考工作不仅是对考试实施中可见的内容做出的一种合规性评判,更是对该考点的考试组织及其对整个考试的影响做出的综合性分析。因此,在开展巡考工作之前,需要掌握如该考点考生人数和来源、考生考前教育情况、考点考试安排方案、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前置安排和情况,才有可能在巡考中得出准确判断。而目前,大多数巡视人员缺乏对上述前置情况的深入了解,巡考工作仅停留在当前所见情形,难以发现违纪事件前期征兆,巡视结论对后期考点工作提升缺乏指导性意见。
2) 巡考人员能力水平不均。巡考工作内容点多面广,尤其是大考点,地域偏远考点考生人数多,考点本身基础设施差,使用考试技术手段有限,需投入更多的巡考人员。很多巡考人员都是在考前从学校其他处室抽调,经验及水平有限,难以对考点可能出现的深层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3) 巡考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由于考试组织的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巡考质量主要依靠巡考人员的自身经验及工作素质,因此工作质量弹性较大。建立巡考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既能加强巡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弥补其自身经验的不足。
4) 巡考结论的针对性与全面性。
巡考的结论不但需要具有针对性(对某项存在的隐患进行发布),还需具有全面性 [2]。
3.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下多层次巡考机制建立
(一) 线下多层次巡考组织结构设计
线下多层次巡考机制主要目的是降低考试风险,使巡考工作达到预判准确、发现及时、分析到位、及时纠正四个目标。为了实现这四个目标,结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特点,设立多层次组织结构见图1所示。

Figure 1. Multi-leve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diagram
图1. 多层次组织结构图
1) 区域层次
针对参考考点多、地域广的特点,将考点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进行层次划分。同一行政区域内考点划分为同一考区,相近考区形成同一考试片区,不同考试片区组成本次考试的所有区域。
2) 职责层次
按不同区域层次派出不同形式的巡考人员,划分不同职责,实行层层监督。我们将巡考人员细分为:蹲考人员,考区负责人,片区巡考人员,督考人员。通过不同层级巡考人员不同角度对考试工作的跟进和反馈,实现多层次考试监督和巡考人员监督管理,避免考试环节疏漏。
采用蹲考方式,跟进考点全过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组织机构对考点派出蹲考人员,蹲考人员一直巡视、督促这个考点的全流程考试工作。蹲考人员通过该考点前期准备检查、考试实施、考后总结各方面的督促检查,更能及时发现考试问题,及时跟进整改。
采用考区责制,及时处理考点问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组织机构将考点按行政分区划分为不同考区,各考区设置考区负责人。一般将市级考点蹲考人员作为考区负责人,这个巡考人员既负责整个考区巡考工作,也负责所蹲考考点工作。这样设置既能在本考区考点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赶赴考点处理问题,也能节省一部分人手。
采用分片区巡考,统管片区工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组织机构将考区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不同片区,设置片区巡考人员。片区巡考人员对所辖片区考点进行突击抽检,既检查考点考试工作和巡考人员工作情况,又能根据片区考点的突发情况自行设计巡考路线。
督查巡考落实,加强巡考人员履职和考点检查。抽调纪委和各支部纪检委员组成督考人员,用来突击检查巡考人员履职和廉洁情况,同时对考点考试工作进行检查。督考人员不事先通知考点和巡考人员,对考点和巡考人员工作进行突击检查。这样更能增强考点和巡考人员的紧张度,督考人员比较一般巡考人员巡考工作经验丰富,更能及时发现考点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3) 人员类型层次
巡考人员抽调一般是全校范围,涉及部门多,抽调人员多。根据抽调人员的职级职务进行职责分配,更能实现监督管理的目标。
如:四川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期末考试中,一般教师作为蹲考人员派往考点蹲考,中层干部作为考区负责人派往市级考点蹲考和负责其考区工作,校长作为片区负责人进行其片区巡考,纪委抽调人员组成考务督查组,督查所有巡考人员工作。以四川省遂宁地区为例,遂宁市和射洪、大英、蓬溪县均有考点,四川开放大学向射洪考点、大英考点、蓬溪考点三个县派出一般教师作为蹲考人员,派出中层干部到遂宁市考点蹲考。将整个遂宁地区设置为遂宁考区,遂宁市的蹲考人员也是整个遂宁考区的负责人,负责遂宁考区下面的县市的考点督促和协调工作。将遂宁到成都一条线路的南充考区、广安考区、达州考区作为同一片区,由校长进行巡考。督考人员按纪委要求,根据本期参考考点,自行分配巡考路线。
4) 多层次组织结构设计特点
a) 自上而下层层监督落实
区域的层层嵌套保障了考试考点的多重监督,巡考人员类型和巡考人员职责决定了巡考工作的从行政职责到工作职责的从上而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整个巡考工作开展。
b) 突击检查的机动性
片区巡考的职级职务和督考人员身份对下面层次巡考人员和考点有天然的挟制作用;检查的随机性,既能检查考点真实考试情况,也能反映出巡考人员工作态度和履职情况。
(二) 线下多层次巡考机制运行流程
建立线下多层次巡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实现巡考机制的跟进和反馈?
我们将巡考考试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施跟进和反馈、后期总结跟进。
巡考前期准备是对巡考前对巡考制度制定,巡考方案制定和人员培训等。
实施跟进和反馈是在巡考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对巡考方案中的重难点进行督查,在巡考过程中判断、解决考试具体问题,并把巡考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考试组织部门。通过巡考人员对巡考工作信息的不断反馈,考试组织部门及时调整考试工作和巡考工作,及时纠正执行偏差。
后期总结跟进是在对考试各环节工作进行结果评价,再将相关评价结果反馈给考试组织机构和考点,考试组织机构对反馈问题不断跟进完成对考点的约束机制。
实施跟进和反馈、后期总结跟进的实施既是为巡考方案设计制定奠定了基础,又是对巡考方案的执行和落实见图2。
(三) 线下多层次巡考机制运行保障
1) 巡考前期准备
a) 落实主考责任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试工作管理中,考点主考作为考试的第一负责人,负全责本考点考试工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考点性质不同,对应不同的教育机构,考点主考身份不同,但是职责一样。公办教育机构中,考点主考应由“一把手”担任,也就是“一把手”负责制;在民办教育机构中,考点主考应由法人担任。这样考点主考才能及时调动考点的人、财、物,做好考试准备和组织,在考点发生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b) 明确巡考人员责任
制定《巡考人员工作职责》和与巡考人员签订《巡考人员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提升其担当;制定《巡考人员工作细则》规范巡考工作步骤和内容;制定《考务督导检查办法》,压实巡考人员工作。
c) 制定巡考方案
巡考方案是整个巡考工作的灵魂,所有巡考工作根据其开展。巡考方案设计要找准问题,把重难点问题跟进做为每个环节设计重点,通过不同环节重难点的设置和跟进,及时监督考试工作开展情况,从而保证设计的巡考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跟进形势政策,找准巡考推进大方向。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都对考试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在巡考方案设计中,跟进这些教育方面政策方针,使巡考方案设计更有指向性,更具科学性。在执行过程中也能得到更多人认同。通过更科学巡考工作的开展,促进科学考试评价机制的建立。
跟进社会聚焦,寻找考试新动态。近几年网络曝出了一些考试违纪舞弊的事例。如2021年发生的陕西开放大学的考点曝出大面积替考事件,2019年的西南大学考研试题泄露事件等,跟进这些网络舆情的发展,反思考试工作中会存在的漏洞,找出巡考关注的新问题。
跟进往期问题,挖掘巡考重难点。在制定巡考方案时,我们需要以往期实施跟进和反馈、后期总结跟进为基础找准方向,找对问题,找到巡考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在巡考方案制定中有针对性巡考。往期实施反馈中,考点在巡考培训、试卷保管、工作人员培训、考生身份验证、考后试卷管理等重难点问题中出现哪些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是普片性问题还是个别考点的问题;是新考点容易忽视的问题,还是老考点还在犯的问题。上期出现问题的考点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进行经过远程或实地检查。通过往期数据对比分析,找出跟进发力点。
d) 巡考培训考核制度
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意识是巡考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巡考工作实施的关键。考试组织机构要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提高巡考人员对考试政策理解和对重难点问题的跟进。首先,对抽选人员发放巡考资料和巡考视频,进行培训前自学。其次,再对抽选人员进行巡考培训,在培训中针对巡考方案分析出的重难点问题,教会巡考人员何时督查、怎么督查、预判结果会是怎样,如何跟进问题,如何判断对考试的影响度。哪些问题考点能立行立改,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跟进督促;哪些问题需要考点后期整改,这些问题现在如何处理。培训结束,进行现场效果测试,测试合格人员颁发巡考证。所有巡考人员,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2) 实施跟进和反馈
a) 考点交底制度
在考前对巡考人员进行交底制度是指巡考人员在充分了解巡考方案之后,与所巡考点主考交流和检查,考点主考对本考点考试物资准备、人员准备和培训、考试组织情况、考生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交底。巡考人员通过检查考点组考方案,人员安排,参加考前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对交底进行检查,将巡考重点和风险进行辨识,列出清单,在巡考过程中进行重点巡视。
b) 重大问题反馈制度
对于重大问题时,第一时间向考试组织机构和上次巡考人员反馈。考试组织机构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向各巡考人员和考点下达指示,妥善处理好考试的后续工作。学习中心及考生对巡考人员进行监督 [3]。
3) 后期总结和跟进
a) 多形式考点评价和总结
每天巡考人员对考点考试组织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在考试结束后蹲考人员对考点实际考试组织情况实地打分;多个层次巡考人员汇总同一考点情况向考试组织机构提交巡考报告;考试组织机构汇总所有实地打分、巡考报告后,根据阅卷情况,召开考试总结会。
b) 考点问题跟进制度
对巡考人员反映的考点已立行立改问题,派出不同层别的巡考人员进行实地或远程的及时检查。对考点后期整改问题,由巡考人员督促考点提交整改方案;在考试结束后,考试组织机构跟进考点整改方案和时间安排,对考点整改效果分阶段检查。再采用约谈、通报、整顿会、解除合作等手段,督促考点完成整改。
c) 考点巡考台账建立
将考试组织情况按考试安排、试卷保管、考试实施、考风考纪四个方面,分为25个小点进行台账建立,见图3。
4. 未来展望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通过不断的整合,筛选校外联合办学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和实地联动的巡考机制,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追根溯源,解决问题。利用“互联网 + 监督”的新形态,引入第三方,通过第三方对考点、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