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目前,关于儿童药物的使用,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务人员对儿童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而对家庭中家长对儿童用药情况的研究较少。实际上,家长自行为儿童用药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是患儿的主要照拂者,家长的医药知识水平与出现疾病症状时的处理能力与儿童的健康密切相关。但大部分家长可能由于医药知识有限,在儿童用药上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导致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 [1]。
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医疗器械研发的建议给予答复,一方面针对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是关于加快儿童用药品、儿童专用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明确用于儿童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儿童用药品等列为优先审评,提出了优先审评的相关程序,目前已有72个儿童用药品纳入优先审评目录,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用药品的审评效率。儿童专用药缺乏、儿童用药说明书有缺陷、超说明书使用、患儿家长缺乏医药知识等等都将是威胁儿童健康的潜在风险 [2] [3] [4]。
本研究以贵阳市非医药家庭为例,希望通过对贵阳市非医药家庭对儿童用药的知–信–行情况,分析贵阳儿童在家庭治疗中的用药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是否需要专业人员普及家庭治疗中的儿童用药知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宣传教育、用药知识的普及提供参考,以提高儿童安全用药水平 [5] [6] [7]。
通过查阅儿童用药及家庭等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针对家庭中儿童用药经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关于家长对于儿童用药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家庭的一般资料、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给儿童用药的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普及的态度等四个部分。通过回收的问卷数据,对家长的用药知识情况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方案 [8] [9]。
2. 方法
2.1. 研究材料
本题以贵阳市有儿童的非医药家庭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根据Kendall提出的样本量粗略估计方法,样本量可取变量数的5~10倍 [10] [11]。本次调查中含多选题在内,共46个变量,所以样本量拟定为46 × 6 = 276份。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线上发放的形式以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填写问卷。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收集和整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归纳儿童用药相关的政策法规,帮助本题研究的开展。
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贵阳市非用药家庭对儿童用药的认知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对受访者家庭的一般资料、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给儿童用药的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普及的态度等进行调查,收集家长认知情况数据。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spss25等软件工具录入与分析。问卷的信度评价指标使用Cronbach’s α 系数,效度评价指标使用KMO值。对基本资料、态度、行为现状等采用描述性分析,如频数、百分比等;基本资料对家长用药知识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使用秩和检验;基本资料给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 [12] [13]。如表1所示。
3. 结果
本次问卷最终共回收33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301份,有效率为89.5%。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4,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信度较高;KMO值为0.764,KMO值大于0.7,本次问卷设计借鉴了霍记平对中国家庭中主要照护者的用药健康素养调查一文中的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设计的问卷 [14] [15]。
3.1. 受访者的基本家庭情况
根据调查,在职业上,除了农林牧业生产人员较少外,其他职业分布较为均匀。儿童年龄在1~3岁及3~6岁的人数最多,分别为85人和99人。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Basic family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N = 301)
表2. 受访者的基本家庭情况(N = 301)
3.2. 对儿童用药认知情况
3.2.1. 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正确率
家长对儿童用药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此次调查中,由11个的问题组成测试,回答正确的题目记1分,回答错误记0分,满分共记11分,≥7分及格。此次调查结果中最高分为11分,最低分为1分,平均分为7.189 ± 2.334 (
± S)。如表3所示。

Table 3. Correct rate of parents’ knowledge of children’s drug use test
表3. 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正确率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合理用药的知识,正确率都能达到60%以上,但是对于抗生素得副作用,家长们并没有深入了解,该题正确率仅为32.6%。
3.2.2. 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的成绩分布
根据家长测试得分情况,得分 ≥7分的人有196人,占比65.1%,<7分的人有105人,占比34.9%。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11分,得分集中在7~10分,且得分情况不符合正态分布。如表4所示。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parents’ scores on children’s medication knowledge test (N = 301)
表4. 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的成绩分布(N = 301)
3.2.3. 基本资料对家长儿童用药知识测试得分的影响
根据基本资料探索影响家长儿童用药知识测试得分的因素,由于此次家长的测试得分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秩和检验。除了孩子的年龄对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得分之间没有差异外,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长的年龄、学历、职业都与家长对儿童用药知识测试得分之间有差异。如表5所示。

Table 5. Influence of basic information on parents and children’s medication knowledge test scores (N = 301)
表5. 基本资料对家长儿童用药知识测试得分的影响(N =301)
3.3. 家长为儿童用药的行为情况
3.3.1. 家长为儿童用药过程中的行为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儿童家长为儿童购买药物时,大多数都会咨询药师,也会注意阅读说明书和有效期等,但是在药品的储存管理上家长们较为疏忽。有118名家长疏忽对儿童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如表6所示。

Table 6. Behavior of parents in the process of drug use for children (N = 301)
表6. 家长为儿童用药过程中的行为情况(N = 301)
3.3.2. 家庭中儿童药物使用的情况
调查发现,家庭中儿童药物使用的情况中,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的家长有94人,占比31.2%,感冒和腹泻时使用抗生素分别有28和25人;占比为9.3%和8.3%。此外有32位家长用牛奶或糖水给孩子送服药物,占比10.7%。人数较多的药物不合理使用还有随意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分别由106人和60人,占比分别是35.2%和19.9%。如表7所示。

Table 7. Children’s drug use in families (N = 301)
表7. 家庭中儿童药物使用的情况(N = 301)
3.3.3. 家长给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情况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有159名家长曾给儿童使用过成人用药,并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长的年龄与儿童的年龄与该行为有关系。如表8所示。

Table 8.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ental use of adult medication for children (N = 301)
表8. 家长给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情况及影响因素(N = 301)
注:P <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对家长给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在给儿童使用过成人用药的家庭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儿童剂型,选择该项的人数为112人,占比70.4%;其次是因为医生开了成人用药,人数为96,占比60.4%;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凭借自身经验,人数为82,占比51.6%;也有不少人为了方便所以给儿童使用儿童用药,人数为50,占比31.4%。如表9所示。

Table 9. Reasons for parents to use adult medication for children (N = 159)
表9. 家长给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原因(N = 159)
3.4. 家长对儿童用药的态度
根据调查,193名家长会在孩子身体不适的第一时间选择给孩子服用药物,占样本量的64.1%,有28.9%的家长则不会在第一时间给孩子使用药物,有7.0%的家长则不确定自己是否会第一时间给孩子用药。在是否需要学习儿童用药相关知识上,有91.7%的家长都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有5.3%的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3.0%的人则不确定。
对愿意学习和不确定的家长,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家最能接受的宣传方式是通过医护人员的介绍,选择该项的人达到96.7%,其次是网络微视频和相关知识讲座分别占比71.0%和69.9%,还有45.7%的人接受期刊杂志宣传,40.2%的人接受电视广告的宣传,此外有2.2%的人也接受其他宣传方式,如互联网宣传。如表10所示。

Table 10. Children’s drug advocacy methods accepted by parents (N = 285)
表10. 家长接受的儿童用药宣传方式(N = 285)
4. 讨论
4.1. 家长对儿童用药的认知水平
家长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拂者,在儿童身体出现不适时,首先需要家长做出判断与决策,是否要送往医院就医或选择自行用药,若选择自行用药该选择什么药物,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等方方面面都与儿童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此次儿童用药知识测试中,家长最低得分为1分,最高得分为满分11分,平均分为7.189 ± 2.334分,得分为7分及以上的人数占65.1%。调查发现,虽然儿童家长对一些基本的用药知识选择正确率都比较高,但是对药物的副作用却不是那么清楚,此次调查中以抗生素的副作用为例,回答正确率为32.6%,是所有题目中正确率最低的题目。由此可见,家长们具有一定的常识,但可能并没有机会或者时间去更深入的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用药的知识。
通过调查,职业为中文教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的家长得分情况较好;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农、林、牧业生产人员的得分情况较差,商业、服务员人员可能工作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了解和学习儿童用药知识;农林牧生产人员或许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一些,在理解儿童用药知识上可能有些困难。综上所述,年龄较小和老年人家长的得分情况较差;学历较低的家长测试得分不如学历较高的家长;职业上,工作较为忙碌的职业如商业、农业等不如较为空闲、轻松的职业,如文教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因此,在进行儿童用药相关知识宣传时,应从便于理解和便捷性等方面考虑。
4.2. 家长为儿童用药的行为现状
儿童发热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症状,在发热过程中,机体内的白细胞增加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如果家长对发热的认知不足,很可能造成药物滥用的情况,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可能受到影响。前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氨基比林等。用阿斯匹林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呕血、便血、瑞氏综合征等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布洛芬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调查结果中有31.2%的家长在儿童出现发热症状时会使用阿司匹林缓解症状。
抗生素的滥用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出现耐药性、二重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为抗生素的滥用,我国曾有30万儿童造成聋哑。此次调查中有9%左右的家长会在孩子感冒或者腹泻时使用抗生素。经过近几年防止抗生素滥用的种种宣传和努力后,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得以改善但仍然存在,儿童的生理特点异于成人,各个身体器官都还在发育当中,药物更是容易穿过儿童血脑屏障。由此可见,滥用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极其严重,希望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更加慎重,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在药物送服的方式上,有10.7%的家长选择了牛奶或糖水等错误的送服方式,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酸、会在药物外围形成膜,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果汁中存在大量的酸性果酸,可能将药物提前崩解,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调查发现,有73.43%的家长有随意停药的行为,家长对停药时间的认识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长随意停药的行为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反扑,一方面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还有19.9%的家长在药物效果不明显时随意更换药物,这有能会造成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5. 结论
儿童药品缺乏是我国长期以来儿科用药的难题,《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中曾指出:在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针对儿童的用药仅有60多种,只占总数的1.7% [16]。在此次调查中,159名家长曾经给儿童使用过成人用药,他们给孩子使用成人用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缺少儿童专用剂型。然而,儿童专用药品匮乏究其原因在于儿童用药的受众范围较窄,需求量不高,加上儿童用药对口感、剂型等要求较高等。儿童专用药品研发成本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药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在政策上可对相关企业给予鼓励,保障企业的效益。可增设儿童用药品研发政府专项资金,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减免税收等措施来激励制药企业研发和生产儿童专用药品。此外,我国还可借鉴国外鼓励高校研发儿童专用药的政策,对高校给予资金的支持,并组建专家委员会提供对儿童专用药研发的建议。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