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Anti-Epidemic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摘要: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务实品行。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推动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2020, a sudden epidemic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cross the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a great anti-epidemic spirit was formed in the practice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The great anti-epidemic spirit is one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It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Chinese power. It is also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elp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dedication and pragmatic conduct. Integrate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江陶.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7): 2907-291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398

1. 引言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1]。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务实精神,发挥抗疫精神的强大精神指引作用,铸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生命至上。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2]。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首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坚持把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

举国同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在灾难面前更是如此。常言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如此。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到抗疫一线,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

舍生忘死。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中,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广大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武警官兵等舍生忘死、挺身而出、默默奉献,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他们的行为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秀品质。

尊重科学。科技是人类应对疾病强有力的武器。我们牢牢利用科学技术攻克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极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同时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命运与共。我国立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势,积极履行大国义务,坚定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积极向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救助,分享我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3.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首先,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厚植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 [3]。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坚持全国一盘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新篇章。引导广大学生群体深刻感悟疫情防控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所展现的拳拳爱国之心,从而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担当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4]。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历来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无论是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的仁人志士,还是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亦或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无不体现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身上体现了担当奉献、舍己为人的宝贵品质。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有幸见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新征程,更需青年一代能担当,肯奉献,为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根本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引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务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进行科研攻关,探索相关治疗方案,迅速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实行疫情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肩负着时代重任的新时代高校学生更应有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自觉,并主动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4.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首先,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5]。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 [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加强对伟大抗疫精神的学习、研究,全面认识和准确掌握抗疫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引导高校学生主动探究疫情防控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抗疫实践中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

其次,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之道,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6]。推动抗疫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除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首先,在班级内或者全校范围内开展与伟大抗疫精神相关的征文活动、主题活动以及演讲比赛等;其次,合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以及校园刊物等传统媒介进行对伟大抗疫精神的宣讲;最后,设置抗疫精神文化长廊和抗疫精神陈列室等,对体现伟大抗疫精神的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进行介绍、讲解,增强抗疫精神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导。

最后,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6]。学习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是为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抗疫精神,发挥抗疫精神的强大精神指引作用。首先,可以邀请亲身经历过疫情防控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武警部队官兵等人员到学校进行主题讲座,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和人物更好领悟伟大抗疫精神;其次,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实地调研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领悟伟大抗疫精神;最后,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开展与伟大抗疫精神相关的线上活动,进行“云实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09(02).
[2]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 人民日报, 2020-05-23(001).
[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4] 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N]. 人民日报, 2020-05-01(001).
[5] 胡涵锦.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3): 63-68.
[6]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