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成语新用法
New Usage of Idiom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DOI: 10.12677/ML.2022.107205, PDF, HTML, XML, 下载: 531  浏览: 1,714 
作者: 向镁灵: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关键词: 新冠疫情成语新用法产生方式动因COVID-19 New Usage of Idioms Generation Mode Motivation
摘要: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网络语言的创造方式多样。在新冠肺炎背景下,官方报道、新闻媒体运用人们已经熟知的成语,通过“谐音”、“别解”和“谐音与别解相结合”三种方式,使成语产生了新意义与新用法,成语的新意义与新用法对疫情防控又起着宣传与推动作用。成语新意义的产生是语言自身特点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谐音成语、别解成语、谐音与别解相结合解释成语以及成语新解的动因这几部分来探讨成语新意义与新用法的产生这一语言现象。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create network languag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official reports and news media have used well-known idioms to generate new meanings and uses through three ways: “homophone”, “new interpret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homophone and new interpretation”. The new meanings and uses of idioms have played a role in publicizing and promot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new meaning of idioms is the result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new meanings and usages of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omophonic idioms, new interpretation idioms, the combination of homophonic idioms and new interpretation idioms,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eir new meaning.
文章引用:向镁灵. 新冠疫情下的成语新用法[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7): 1533-153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7205

1. 引言

2022年3月伊始,奥密克戎开始席卷上海,打乱了上海市民的生活节奏,抗疫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人们在日常成语运用中联系到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社会现象,使得一些已被熟知的成语产生了新意义与新用法。如:

1) 绿色是当下最流行的颜色。有码在手,天下我走,努力抗疫,一码当先。

2) 疫情防控中,及时主动报备很重要,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

例1)中成语原为“一马当先”,这里改为“一码当先”,“码”和“马”同音,通过同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之义,转变为强调“疫情防控期间绿色的健康码和行程码是出行必备”。例2)中“有备无患”,字面形式上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联系其所在句子的前项,可以发现,它不再表述其原有的“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意义,转变为强调“疫情防控期间,应及时主动报备信息”。随着这些成语的使用对象扩大,使用频率提高,它又作为一种宣传渠道和方法服务于抗疫宣传的需要。

2. 成语新用法产生方式

成语新解有“谐音”、“别解”、“缩略”等多种方式,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而新冠疫情期间不断涌现的大量成语的新意义与新用法,主要通过“谐音”、“别解”、“谐音与别解相结合”三种方式获得。

2.1. 谐音成语

近年来,利用谐音使成语具有新意义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谐音成语’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改变了。” [1] 。在新冠肺炎影响下,很多习以为常的成语利用谐音产生了与新冠疫情有关的新意义。因此,谐音成语替换成分在语音上存在同音和近音两种情况。

2.1.1. 同音替换

同音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如:

3) 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咖啡,核酸排队时想咖啡,半梦半醒时想来一杯咖啡,加入N个拼团群只为了咖啡……你有没有想入啡啡?

4) 近日,上海疫情形势好转,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返乡潮。虽然交通运营压力很大,但高铁人“疫”不容辞,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保障着特殊时期的安全工作,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工作质量,确保运营环境安全,争取早日摆脱足不出沪的生活。

例3)中成语原为“想入非非”,这里改为“想入啡啡”,“啡”和“非”语音相同,通过同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之义,转变为对“人们想购买咖啡的迫切心理”的强调,原有成语的贬义色彩弱化。这一成语是对其前项语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咖啡……只是为了咖啡”的概括性表达。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非”、“啡”的谐音替换,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强调“想喝咖啡的心情之迫切”。例4)也同样,“疫不容辞”通过同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之义,转变为对“相关人员主动请求出战,不推迟”的强调,原有成语的褒义色彩做了强化处理。后续分句“用严谨的态度……”是对该成语的补充性解释。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义”、“疫”的谐音替换,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强调“人们的抗疫决心与勇气”。同时,“足不出沪”也是如此,整个成语通过对相关语素“沪”、“户”的同音替换,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对“为防止上海疫情外溢,上海市民应暂不离开上海这一倡议”的强调。

2.1.2. 近音替换

近音就是语音相近,或是改变声母,或是改变韵母,或是改变声调,声调的改变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方式,如:

5) 疫情期间,咳嗽发烧一定要及时到发热部门就诊,不能瞒报,真的咳不容缓呀。

6) 由于疫情还在持续,我们的防控措施依旧不能放松。等到疫情被我们彻底打败了,一切就能恢复正常了,那时候可真是疫了百了了。

例5)中成语原为“刻不容缓”,这里改为“咳不容缓”,“咳”和“刻”语音相近,只是声调发生了改变。通过近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之义,转变为强调“咳嗽发热不能推迟,积极治疗不能瞒报”之义。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咳”、“刻”的谐音替换,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强调疫情期间咳嗽发烧应及时到发热部门就诊”。例6)中也是如此,“疫了百了”通过近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之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之义,转变为对“疫情结束,一切恢复正常”的强调。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疫”、“一”的谐音替换,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是对其前面分句“疫情被我们彻底打败了,一切就能恢复正常了”的概括性表达,即“强调疫情结束,一起恢复往常”。

新冠疫情期间,如“咳不容缓”类成语新解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因为这些成语是人们较为熟知的,所以通过谐音手段使成语产生新的意义。谐音成语新呈现的意义与原有成语意义之间存在相似点,意义之间联系紧密,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并记忆,起到记忆点加深的效果,从而促进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2.2. 别解成语

除了谐音成语,新冠疫情期间还存在别解成语这一语言现象。别解就是不管成语的通用义,创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意义的解读,即“有意对词语意义做歪曲的解释,或者临时赋予一个词语以原来不曾有的新义的辞格” [2] 。别解成语可以从成语中某个成分义项的改变和给成语临时赋予一个新义两方面来说明。在疫情影响下,这些别解成语都改变了原成语的通用义,给成语加上了疫情防控或警示的意义。

2.2.1. 成分义项改变

别解词语通过改变某个或某些成分的义项使成语表示一个新意义,如:

7) 吃饭如做事,都要“公私分明”!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8) 抗击疫情期间,我们应该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大家对于不约会不约饭都是同意的,做到了不约而同。

例7)中“公私分明”,字面形式上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联系其所在句子的前后项,可以发现,它已不表述其原有的“公家和私人的情况分得很清楚”之义,成语由表示抽象意义转变为对具体意义的陈述,语义范围缩小。结合新冠病毒这一背景,将成语意义进行重新解释,凸显“公”的“公筷义,强调人们在疫情期间聚餐应做好公筷公勺使用。例句里的“公私分明”是对其后一分句“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的概括性表达。例8)中也同样,“不约而同”已不表述其原有“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的意思,整个成语内部不再强调转折关系,呈现的是承接关系。结合新冠病毒这一背景,将成语意义从其字面义上做了重新解释,凸显“约”的约会、约饭义,“同”的同意义,强调疫情期间不约会不约饭是大家都同意的。例句里的“不约而同”是对其前一分句“大家对于不约会不约饭都是同意的”的四字概括。

2.2.2. 赋予临时义

别解成语给成语临时赋予一个新意义使成语具有了新解释,如:

9) 疫情防控是持久战。科学防控,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洁身自好,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

10) 疫情防控我们一起行动。勤通风,保健康;体温高,要上报!做到每天通风报信。

例9)中“洁身自好”,字面形式上与原成语相同,但联系其所在句子的前后项可以发现,它已不表述其原有“保持自身清洁,不同流合污”的意思。结合居家抗疫这一背景,将成语意义从其字面义上做了重新解释,强调“搞好个人、居家清洁,病毒自然不上门”之义,是对它前一分句“科学防控,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四字概括。例10)中也是如此,“通风报信”已不表述其原有“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知另一方”的意思,整个成语呈现的是并列关系,原有成语的贬义色彩也做了弱化处理,转变为倡议、宣传的中性表达。结合新冠病毒这一背景,将成语意义从其字面义上做了重新解释,强调“应及时做好室内通风并且按时上报健康情况”。例句里的“通风报信”是对它前一分句“勤通风,保健康;体温高,要上报!”的概括性表述。

疫情期间,新闻媒体、官方报道借用“通风报信”类成语,通过对成语意义的别解或者说重新解释,利用原有成语与别解成语意义上的反差,一定程度上能使整个宣传、报道具有一定趣味性,满足读者求异、创新的猎奇心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宣传效果。

2.3. 谐音与别解相结合解释成语

成语的新用法除了通过谐音和别解这两种手段产生外,还存在谐音和别解相结合产生新意义的情况。如:

11)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除戴口罩外,做好手部卫生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所以,为了避免病毒传播,不管触碰到什么,都要自觉地多洗手,要沾沾自洗。

12) 日常保持理性,疫情不结束不松懈。做到行之有消,随身携带消毒酒精,走到哪里,消毒措施跟到哪里。

例11)成语原为“沾沾自喜”,这里改为“沾沾自洗”,“洗”和“喜”同音,通过同音替换,将成语原本表述的“自以为很好而得意”之义,转变为对“勤洗手,保持清洁”的强调。同时,为了凸显疫情这一背景,成语里的“沾沾”也做了直解,只取“沾”的字面意思“浸湿”,“沾”与“洗”的搭配共现,强调了“用水洗手”这一动作,使这一成语原本蕴含的贬义色彩与嘲讽功能消隐,转为提议、宣传的中性或者可称为正面的表达。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喜”、“洗”的同音替换,结合意义的重新解释,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强调新冠肺炎期间应做好手部卫生防护”。例12)中“行之有消”也是如此,“消”和“效”近音,通过谐音替换,不再表述“方法或措施等实行后有成效”之义。同时,为了凸显疫情这一背景,成语里的“行”也做了直解,只取“行”的字面意思“走”,“消”的字面意思“消毒”,强调“我们走到哪里,消毒措施跟到哪里”之义。整个成语通过对其中相关语素“喜”、“洗”的同音替换,结合意义的重新解释,实现了成语的新用法,即“日常生活中做好消毒防护工作”,是对后半句“随身携带消毒酒精,走到哪里,消毒措施跟到哪里。”的概括性表达。

在疫情期间,如“疫不容辞”、“不约而同”、“行之有消”类成语产生新用法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官方报道、新闻媒体在宣传抗疫防控时,往往会运用人们较为熟知的成语,通过“谐音”、“别解”、“谐音与别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成语的新用法、新意义,从而借助这类成语新用法、新解释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与功能。

3. 成语新用法产生动因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有着固定的使用群体,是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 [3] 。成语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网络语言中出现了成语产生新意义这一语言现象,所以,这些成语产生的新意义也都与疫情这一社会现象有关。成语新意义的产生既是汉语自身因素变化的结果,也与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成语新意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 内在因素

3.1.1. 与汉字同音字丰富的特点有关

成语新意义与新用法的产生与汉语的自身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成语新意义的产生与汉字同音字较多的特点有关。

汉语的同音字比较多,谐音成语正是通过语音的相似性,利用字音相同或相近条件从而改变字形,使成语产生新意义,如“咳不容缓”、“疫不容辞”等。

3.1.2. 与汉语具有一字多义特点密切相关

成语产生新意义与新用法与汉语的一字多义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汉字的字数有限,汉语中一个字代表多个意义,就造成了一字多义的特点。

别解成语正是利用汉语的多义性改变成语中某个成分的义项或给成语整体赋予一个新意义,从而促使成语新意义的产生,如“不约而同”、“洁身自好”等。

3.2. 外在原因

3.2.1. 与疫情期间网络语言创造的局限性有关

由于疫情肆虐,人们在家防疫,居家隔离,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并且与人交流,网络语言则是人们对生活环境与现状的反应。因为网络语言具有不受语言逻辑约束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性、自由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近况与发展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所以人们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中会不自觉联系到疫情这一社会现象。

因为成语结构整齐,意义明确且稳定,方便人们理解、记忆与使用,所以网络语言创造者就利用我们已经熟知的成语,运用网络语言创造经常使用的“谐音”、“别解”等方式使成语产生了新用法、新意义。这些成语新呈现的意义与原有意义之间或存在相似点,或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人印象深刻,如“见疫勇为”、“量入为出”等。

3.2.2. 与网民推广且适应官方报道宣传需要有关

成语的新意义由于与原有成语存在相似点,所以容易被人们理解且记忆;同时由于与原成语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被网民创造并推广。此外,成语产生的新意义所带来的记忆点与宣传效果是一般的口号式陈述与宣传性表述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成语整齐的四字格形式,简短精辟的特点,也方便流传推广。

因此新闻媒体和官方报道也便迎合这一情况,创造并推广这类新成语,促进成语产生新意义,从而进行宣传报道,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如“通风报信”、“敬而远之”等。

4. 结语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人们利用我们日常已经熟知的成语,“通过抽换语素的办法,使成语‘脱胎换骨’,产生新的含义。” [4] 。具体而言,通过“谐音”、“别解”和“谐音与别解相结合”这三种方式使成语产生新意义与新用法。由于成语的新意义与新用法具有易记忆、易理解、新奇性与创造性的特点,所以这些具有新意义的成语更加方便流传与推广。

基于此,新闻媒体、官方报道为了宣传报道的需要,也迎合网民的心理,推崇成语新解这一语言现象,推动此类成语的创造及使用,从而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与功能。这些作用与功能是一般的直言性陈述与宣传式口号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被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广为传播。

这些新意义的产生既与语言自身的特点有关,也有外在因素的促进作用。成语新意义的产生是网络时代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产物,它可以反映社会现象,体现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状态,激发了语言的活力和创造力,不仅能够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还为语言增加了更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当代年轻人追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在当下网络语言中颇为流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莎. 广告中“谐音成语”文化现象透视[J]. 修辞学习, 1996(6): 18-19.
[2] 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3] 陈原. 社会语言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4] 慕明春. 陌生化: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现象[J]. 语文建设, 1994(9):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