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效应
The Philosophical Effects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CPP.2022.114075, PDF, HTML, XML,   
作者: 万文文: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效应New Era Marxia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ical Effects
摘要: 新时代将中国问题放在当代国际复杂深刻的局势和我国国情中思考,寻求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的新历史起点,深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自然观、实践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发掘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价值,寻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共鸣。
Abstract: Recently China’s problems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mplex and profound situation and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new era were considered, and see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society, improving the congnition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w era,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s practical view, natural view, and practical view embodied in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explor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alue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and seek the resonance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万文文. 浅谈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效应[J]. 哲学进展, 2022, 11(4): 421-42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4075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国内学者杜仕菊、刘林 [1] 指出“新时代重大判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研判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研判社会发展的时代方位的重要指标,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从新的历史方位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人民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时间维度出发,新时代是我国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进程的旗帜标杆,从空间维度出发,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实际相结合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代下历史唯物主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的丰富理论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具有实践性、革命性、发展性,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把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衍生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创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实际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中国发展的道路。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发展的正向发展,破除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教条化思维,但在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生命力不断强盛,它也正在遭遇“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2. 新时代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效应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重要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规律观的丰富与发展。” [2] 国内学者夏巍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发展和深刻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时代,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内涵和所遇到的问题都有所转变,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本文探讨新时代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贡献。

2.1. 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效应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 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时代中国道路发展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向度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初期借鉴苏联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解决中国问题上不断进行理论升华,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实践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引领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是最终在现实社会中实践指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将社会经济发展看作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以及生产方式,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国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力的认识并融入中国现实实际,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现今中国社会存在发展环境得出的科学判断,他也是社会实践的本质反映。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代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道路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遭遇到瓶颈期,人类社会都在不同程度的寻求发展,渐渐浮现出各种问题,各国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危机,造成全球生态问题严重。在全球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渐渐呈现生态环境恶化、霸权主义仍然盛行,世界格局正处在加速演变进程之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尤其是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实践意识的现实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反映中外文化融合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世界性的客观存在的科学判断,而寻求人类发展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2.2. 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效应

马克思早年阐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本质反映的看法,马克思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伊始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人类社会由于自然的差异性和自然物质的多样性,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了自然基础,根据自然条件的改变,人们采取不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样导致劳动方式的改变。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关于人的感性活动和人的本质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哲学理论。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要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握,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是建立正向的自然观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的活动是以人做前提下的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还是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会性的存在意味着人的存在的重要性。人的本质规定性是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人。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自然界,包括人化自然界。历史唯物主义提到的自然界是蕴含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作用的自然事物,就是人的力量的现实化。总之自然界的改造和变化在人类社会中离不开现实的人的存在。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的生态问题,关键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处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贸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进程中,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西方资本为了获取利益将大量有害工厂建立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态的破坏,逐渐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引发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国国情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的时代强音,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能停下来,但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 的两山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维度的真实的自然界,在千百年来,自然界自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是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过程,是由人类参与的现实实践活动。新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坚持科学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应该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改变开始,坚持环保生态健康的经济建设方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3. 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效应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内外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交锋激荡,在商业资本的背后操纵下,西方腐朽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人民。在我国现在有着消极影响的思想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唯心史观,是脱离于历史真相的历史观,是人们的意识主导社会存在的唯心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错误认知,脱离历史实际,引发错误的思维导向。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强调注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现实的科学理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现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行攻击,从而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以消解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归属感。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视历史现实,坚持对客观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面对国外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站在历史真相的基石上,对人民意识形态的制约,摆正人们的颠倒的历史观,在坚持人类的解放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发展渗透,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错误的历史观。脱离历史、阶级、矛盾的意识形态是唯心主义倾向。新时代的复杂国际形势,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产生消极的影响,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3. 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审视

历史唯物主义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新时代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历史唯物主义为我国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继续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挥理论优越性,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在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坚持新时代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实践观,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坚持新时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反映,这是人类生存和实践活动的基础。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不应该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界自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不是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过程,是由人类参与的现实实践活动。新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坚持科学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生态危机应该更加注重健康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腐朽思潮,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能脱离历史真相走上唯心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的眼光对待历史真相,坚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从而在现实社会和网络媒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历史真相,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总结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同新时代中国与复杂深刻的国际环境相结合,是当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方向,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实践观、自然观、历史观出发,发掘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哲学理论效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直面社会历史,不断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在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面对全球国际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历史唯物主义引领世界人民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维护全球生态健康环境,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仕菊, 刘林.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赓续与延展[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2): 28-31+143.
[2] 夏巍. 习近平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最新动向[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6): 1-6.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