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有效衔接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 [1] 。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和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意见》的发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博物馆应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积极开发线上教育资源尤其是面向儿童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目前,国内有多家博物馆进行了面向儿童的线上教育资源开发与投放,亦有多位学者对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和线下儿童教育活动展开相关研究,如刘明星认为中国园林博物馆整体化、系统化、多元化和差异化兼具的线上教育体系对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线上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 [2] ;周婧景从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探讨了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3] ;陈晨以南京博物院的儿童教育活动为基础对博物馆儿童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提升博物馆的儿童意识和探索更适宜的博物馆儿童教育 [4] 。现今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儿童教育活动等领域,对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关注不充分,仅见张瑾瑜 [5] 、沈莉 [6] 有简要的讨论,尚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以故宫博物院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作一分析与讨论。
2. 疫情之下的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
在当前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下,博物馆积极进行线上教育资源尤其是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家层面对传承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发重视,渐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日益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要求博物馆做出相应的尝试和改变。理念的升级、技术的飞跃以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发挥作用成为可能。
2.1. 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7] 通过博物馆这一窗口,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8] 。进行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亦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9] 。
新冠疫情已然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优化升级,博物馆需要积极寻找补充路径,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面向儿童的线上教育资源能够使受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摆脱诸多不可控的环境因素,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频率,是社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儿童家长往往会关注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电子产品丰富、网络资源众多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孩子的视力成为父母忧心的一大难题。博物馆应当重视家长诉求,在开发线上教育资源时寻找新形式、新方法,比如在线上教育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和思考,既能巩固儿童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又能减轻电子产品对稚嫩眼睛的伤害。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在利用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时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动机与成人有很大不同,需要色彩更鲜艳、形式更新颖、态度更亲和的教育表现形式。博物馆需要了解和尊重儿童,根据其心理认知特点分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真正服务于其兴趣和需求。当今社会的儿童教育要求更加多元化,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对接博物馆教育与儿童教育,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增强儿童利用博物馆的学习效果和博物馆职能的发挥效果,有利于满足儿童扩充知识与培养技能的需求,使儿童在主动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理解事物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2. 可行性
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是与博物馆联系最紧密的群体之一,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随着博物馆工作者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理念不断更新升级,针对儿童的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关注重点之一,国内有不少博物馆对此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均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呈现出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趋势。
在飞速进步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纷纷在博物馆实际应用中大展身手,有利于将博物馆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提高资源整合重构的效率和质量。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够在技术上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达到博物馆线上教育的预期。
目前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余负担,提高课后活动质量,这使得儿童有较为宽裕的时间来接受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线上教育,充分利用博物馆线上教育资源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3. 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现状
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状况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体现了国内博物馆工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同样,其不足之处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博物馆的短板和不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其线上儿童教育资源是行业的典型代表,有不少优秀的线上教育资源开发案例,可以为国内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3.1. 故宫博物院
3.1.1. 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现状
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设有青少年版本,可从官网主页切换进入。青少版官网中面向儿童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见图1):一是主页中的“免费讲解”,分为“紫禁城建筑的秘密”和“大臣历险记”两个模式,主要采用互动视频形式,用户可以选择跟随不同的主角线上趣游故宫。二是“上书房”,包括紫禁学堂、故宫藏宝和故宫小百科,主要介绍故宫藏品、文化习俗、建筑布局等相关知识。三是“故宫大冒险”,分为四个模块,微剧场以视频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小玄和小雅误闯神兽世界的冒险故事;游戏区包括一系列故宫小游戏,如《太和殿的脊兽》《曲水流觞》《皇子的课表》等共十一个;收藏馆包含多个故宫出品APP,有《皇帝的一天》《胤禛美人图》等共十个,其中《皇帝的一天》APP专门为儿童设计,其他则面向全年龄段用户,可跳转链接下载;精美壁纸页面内有近三十张高清壁纸,可以根据颜色进行查找。
除此之外,普通版官网主页中教育板块内放置有“我要去故宫”微课堂(见图2)。这是一套由故宫博物院和中信出版集团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线上故宫课程,以新颖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带孩子了解故宫的宫廷建筑、历史文化、文物精品,共包括十节免费公益视频课,每节课十分钟左右;文创板块下包括有彩色漫画《故宫回声》,以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事件为背景改编而成,目前已完结,一共十二话 [10] 。
除了官方网站,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数字故宫”中亦有大量实景游览、文物欣赏等线上资源,“口袋宫匠”建设紫禁城等小游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1.2. 存在问题
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走在国内行业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资源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理特点,受到广大儿童喜爱,且已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领域具有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仍然存在可以改善的空间,任重道远。
首先,网站建设有待优化。故宫博物院官网单独设计了青少版,说明其具有分类意识,但除此之外网页其他板块中仍散落有儿童教育资源,主页上方的导航链接设置不清晰,资源跳转秩序不佳,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提高流畅度。
其次,资源更新不及时。部分模块如“我要去故宫”微课堂等公告显示将会每周更新,但实际已久未上新。另有一些模块在数量上有待扩增,开发停滞。要想建设成系统化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体系,需要抓住时代热点,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进行成系列的持续开发。
再次,价值引领不足。在技术支撑下,故宫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始已经走上游戏化、文创化道路,以视频、游戏等生动形式进行故宫文化的传播固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考虑到主要用户群体是自制力较差、理解力有限的少年儿童,当形式新奇有趣时更要注重文化价值内涵的塑造,要把传递精神内核、深化文化内涵放在重要位置,找到形式与内容的平衡点。
3.2.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3.2.1. 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现状
大都会博物馆建有专门的儿童学习网站“#metkids”,其理念是“为了儿童而建设,与儿童一起,由

Figure 1. Youth edition of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alace Museum (Sourc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alace Museum)
图1. 故宫博物院官网青少版(图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Figure 2. “I want to go to the Forbidden City” micro-class (Source: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alace Museum)
图2. “我要去故宫”微课堂(图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儿童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设”。该网站主要面向7至12岁的儿童,供稿人主要为纽约五个城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儿童,他们为网站的设计、维护和内容更新提供了有力帮助(见图3)。
网站主要由三大功能板块构成:探索场馆地图、穿梭时光机和观看视频。探索场馆地图板块是在一张卡通化的场馆地图上标出多个圆点,儿童可点击圆点查看对应物品的详细信息,并根据选项进行观看、发现、想象、创造等方面的探索(见图4)。定制化的穿梭时光机能够根据用户选择的时间、地区、类型等信息检索藏品并随机掉落一件,新鲜感较强(见图5)。视频板块主要囊括创造、问答、儿童创作和庆典四个类型近百个视频。创造部分的视频提供一些有趣的DIY教学,比如制作漫画书、用马铃薯作画等;问答部分的视频采取儿童提问、专家回答的方式,用浅显易懂、亲切近人的形式引导儿童深入了解博物馆及相关知识;儿童创作则是儿童们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为灵感拍摄的影片,生动地展示了儿童对艺术的解读;庆典部分的视频主要是博物馆举行的一些庆祝活动的资料,比如“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拉丁美洲嘉年华”等。
3.2.2. 可取之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历史悠久,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技术比较成熟,建构比较完整。

Figure 3.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etkids website (Sourc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图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kids网站(图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

Figure 4. Map (Sourc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图4. Map (图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

Figure 5. Time Machine (Source: official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图5. Time Machine (图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
首先,目标针对性强。大都会博物馆将儿童资源置于从官网链接的单独网页中,与其他教育资源相分离,说明其具有根据受众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进行分类对待的意识。网页设计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视觉认知特点,有利于产生吸引力。
其次,知识建构性强。网站将馆藏从空间、时间和社会意义三大维度进行梳理 [11] ,便于儿童建立起结构稳定的知识体系。同时,对藏品的介绍不仅仅局限于作者、年代、地区等基本信息,还通过提问、建议、举例等方式引导儿童基于藏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有利于传达藏品的文化内涵。
再次,资源趣味性强。场馆探索地图绘制精巧,细节颇多,且色彩对比强烈。藏品介绍和思考引导延伸性强,吸引力足。时光穿梭游戏充满不确定性,有利于激发儿童探索欲望。
4. 思考与展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建设走在行业前列,值得国内博物馆学习借鉴,博物馆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1. 对比与借鉴
故宫博物院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分别代表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两者都采取了色彩浓郁、风格活泼的形式设计,对儿童吸引力较强。在知识的系统建构上,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逊色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资源模块众多,管理体例不统一,难以使儿童建立起风格一致、结构稳定的知识体系。反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线上网站架构清楚,藏品知识点逻辑清晰,有利于儿童把握关键信息。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线上儿童教育资源更加注重知识的延展性,能够举一反三,从一件藏品的单一信息中衍生出联系实际的实践内容,引导儿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比如#Metkids网站中探索场馆地图模块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引导,帮助儿童在理解藏品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如狮鹫青铜头的“创造”部分写到:“狮鹫的喙、舌头、嘴和眼睛都形成了弯曲的线条,创造了一种运动感。他眼睛上方的三个拱门特别有表现力。你的眼睛能做出多少表情?把你脸的下半部藏在一张纸或围巾后面,让一个朋友猜猜你试图通过移动你的眼睛和眉毛来表达的感觉”。一座河马塑像的“创造”部分引导儿童写一个关于河马威廉的古代或现代的冒险故事,包括故事发生在哪里,出现什么其他角色,以及威廉将看到和做什么 [12] 。如此不仅使儿童在网络上学习知识、拓展视野,还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创新、深入探索,值得国内博物馆学习。
4.2. 建议与展望
针对以上情况,博物馆应当深入思考在进行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时要注意的问题,多维度考量可行做法。
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新媒体开发、视觉艺术以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博物馆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提高博物馆专业人员的配置水平,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持续跟进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绩效激励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非浅尝辄止即可应对。博物馆工作者要深入且系统地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针对性研究,为线上教育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依据规律进行资源开发,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提升资源开发质量。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需要重视质量,扩充类型,创新形式,为广大儿童提供优质、合适且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博物馆要培养目标意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目的明确且适宜的线上教育,确保教育内容可被接受,利于儿童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注意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严格筛选资源内容,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使博物馆教育对儿童现实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将儿童从电子产品和网络中解放出来。
第四,拓宽传播宣传渠道。博物馆要优化官方网站建设,利用好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及时发布有关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最新信息,及时更新陈旧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强宣传力度和广度;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宣传手段,在纸媒、广播电视和实地宣传上持续发力,扩大信息传达的人群范围,并保持较高的宣传频率。
第五,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博物馆要针对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的利用状况制定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下载量、播放量、评论等多方位反馈数据并进行分析,将其纳入长期的评价体系中,持续跟进资源发布和维护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开发策略。
5. 结语
新冠疫情形势下,线上和线下并重成为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向儿童的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应是当前博物馆关注的重点之一。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对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和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博物馆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资源开发目前仍处于艰难起步阶段,在理念、团队、技术和制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物馆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利器,使线上儿童教育资源真正满足公众的期待和需求,在助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帮助青少年儿童清楚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明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服务文化复兴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