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其主要为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解痉、抑菌矫味等作用 [2],花椒挥发油的研究中同样指出其具有抗炎镇痛功效,且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 [3],除此之外,花椒挥发油主要含有烯醇及其酯类、萜烯类化合物,具且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4]。
CiteSpace 5.8. R3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 [5],是通过大量文献进行共现和共被引分析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6],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管理、科技政策、教育学、工程学等领域 [7]。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CNKI)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花椒挥发油相关文献,及时准确的了解花椒挥发油研究发展的动态,对其进行研究历史、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系统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持。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82年1月至2022年6月,设定检索式为“主题 = 花椒挥发油”,得到文献307篇,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会议通知、会议论文、报纸、科普介绍等,最后得到有效记录238篇。
2.2. 数据格式转换
检索到的文献记录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保存文件名称格式改为“download_*”。选择Citespace V内置的CNKI数据转换器将导出的文献记录转化为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2.3. Citespace参数设置
时间分区(time slicing):自1982~2022年,每年一个分区;点类型(node type):分别选取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阈值(top N% per slice):TopN选择50%;剪切方式(pruning):选择Pathfinder,即关键路径法,提高网络清晰度。
3. 结果
3.1. 花椒挥发油领域发展趋势研究
花椒挥发油领域发展趋势研究与时间相关的文献数量变化反映了一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花椒挥发油领域文献进行时间分布研究,花椒挥发油的中文文献从1983年出现第一篇文章,年发文量呈现出三个阶段的趋势,由图1显示。2002年以前,花椒挥发油年发文量都很少,均不超过5篇,2003~2013年花椒挥发油年发文量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在2009年发文量达到峰值21篇,2014~2021年花椒挥发油研究年发文量相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整体热度呈现增长的趋势。

Figure 1. The quantity of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prickly ash volatile oil is displayed
图1. 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展示
3.2. 文献来源分析
从表1可知,花椒挥发油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调味品》,其次是《食品科学》《中药材》,主要涉及食品学、中药、药物分析等几个方面。此外,《中国粮油学报》《中国中药杂志》《食品与发酵工业》《时珍国医国药》《食品工业科技》《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Table 1. Main literature source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volatile oil research
表1. 花椒挥发油研究主要文献来源
3.3. 文献作者分析
以文献作者为网络节点,共生成节点539个。连线939条。构成密度为0.0065的文献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2)。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阚建全、袁太宁、司昕蕾等8名,发表花椒挥发油文献均在6篇以上(表2)。由图2可见,花椒挥发油研究文献作者合作形成了5个团队,分别是以阚建全、袁太宁、司昕蕾、刘友平和郭红祥为核心的合作团队。

Figure 2. Online display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图2. 花椒挥发油研究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展示

Table 2. Authors ≥ 6 publications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表2. 花椒挥发油文献发文量 ≥ 6篇的作者
3.4. 发文机构分析
从表3可知,发表花椒挥发油文献最多的机构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发文量达15篇;三峡大学医学院次之,发文量为8篇;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排第3,发文量为7篇。结果显示花椒挥发油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的研究院中。由图3显示,花椒挥发油研究各检验研究院与各高校实验室之间还未形成合作网络关系,各研究机构还处于独立运作范围。

Table 3. Volume of documents issued by Zanthoxylum bungeanum Volatile Oil Research Institute
表3. 花椒挥发油研究机构发文量

Figure 3. Volume of documents issued by Zanthoxylum bungeanum volatile oil research institute
图3. 花椒挥发油研究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展示
3.5. 关键词分析
3.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花椒挥发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材、中成药及食品;主要研究内容为花椒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及鉴定:主要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质谱法和柱层析法。见表4、图4。

Table 4.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 5 time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表4. 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频次 ≥ 5次的关键词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displa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图4. 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展示
3.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由图5显示,共形成8个聚类,分别是#0镇痛,#1挥发油,#2青花椒,#3化学成分,#4红花椒,#5加工时间,#6提取,#7保留指数,#8花椒属。图中有多个连线重叠,显示该部分聚类密切联系,虽然各研究有所不同,但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如#0、#3均对花椒性质进行研究,#1、#4、#7均为花椒挥发油提取过程研究,#2、#5、#6、#8均为花椒挥发油有效成分测定。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network display of related literature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图5. 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展示
3.5.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由图6显示.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中共得到12个突现词。按突显时间段排序,其中排在前8的分别是化学成分、花椒、细胞凋亡、红花椒、青花椒、促透剂、成分分析、花椒属。按时间排序,2014年前,主要集中在花椒挥发油成分提取研究上(关键词:化学成分、细胞凋亡、青红花椒);2018年之后,针对花椒挥发油的具体成分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关键词: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活性成分、抗炎、镇痛)。

Figure 6. Keyword emergence network displa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on volatile oil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图6. 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网络展示
4. 讨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1982~2022年238篇花椒挥发油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历年文献数量变化情况不仅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还是衡量学术研究情况的重要指标 [8]。发现花椒挥发油相关论文呈现快速增长的模式,可预测未来几年花椒挥发油研究仍是热门方向。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发现,花椒挥发油研究形成了5个主要核心团队,分别是以阚建全、袁太宁、司昕蕾、刘友平和郭红祥为核心。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花椒挥发油提取方法研究 [9] [10] [11]、花椒挥发油的监测 [12] [13] [14] 以及花椒挥发油有效成分研究 [15] [16] [17] 等。
从关键词分析发现,关键词频次由高到低分别化学成分、红花椒、柠檬烯、镇痛等,可推断出目前花椒挥发油研究热点 [18] 主要是其提取成分作用的应用。
关键词突显分析显示,花椒挥发油的研究热点大致经过了3个时期。首先是对花椒挥发油成分提取方法 [19] 的研究,其次是对花椒挥发油成分的检测 [20] [21] [22] 的研究,最后是对花椒挥发油成分作用 [23] [24] [25] 的研究。由此可以推断,对花椒挥发油成分应用(镇痛、抑菌、抗肿瘤活性等)将是近年的趋势。
本文对国内花椒挥发油研究相关内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讨论得出花椒挥发油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学者掌握花椒挥发油研究动态,为花椒挥发油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委联合项目(No.2021ZY023796)。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