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出了大学校园里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及莘莘学子格物致知的求学态度,而广大学子从成长、成才,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高校的培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3]。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习思政理论教育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因此,新时代思政工作要点,不仅仅要做好育人,更要做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三全育人”体系。
2. 对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认识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老师肩负着讲授知识、价值引领,培养习惯,培育品格的重要责任 [5]。真善美是令人向往的美好,思政老师需要播撒爱心种子在学生心田,耐心浇水施肥,静待花开,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成才。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6]。高校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三全育人”,将有助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培育当代“四有”青年。开展思政课的角度,要着眼全局和大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切入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7]。“三全育人”体系顺应并满足当前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高校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3.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
“三全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而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推进高校“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需要围绕“立德树人”中心 [8],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锻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努力成为思政理论教育引领者、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者、社会责任教育指引者和社会技能教育指导者。
(一) 思政理论教育引领者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深化课堂改革,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堂的生动性和亲和性,促成学生全面全方位发展 [9]。作为思政理论教育引领者,我们可以结合当下高校教育管理情况,以视频短片和观后感分享的形式线上和线下开展班会课,带领学生观看短片《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等正能量短片,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涌现英雄。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让学生意识到爱国可以从当下的小事做起,从履行每一项职责做起,从而完成“小我”融入“大我”,“自转”融入“公转”的这一蜕变,完成当前目标,树立远大目标。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务工作者逆行奔向灾区,展现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精神。疫情背后是高度负责精神,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些逆行者的事迹就是最好的思政课程。
(二)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者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一名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者。学习党史恰逢其时,当前我们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做政治过硬、情怀深厚、视野宽广、自律严格的时代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0]。面对环境、对象以及条件的不同,我们要做出调整与改变,学会运用新手法、新手段和新理念。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读党史,讲党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强国有我”的自信青年。要教会学生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要开拓创新,对待不同文化要取长补短和求同存异、理性认识,辩证融合。贯彻习近平强调的“四个正确认识”,让学生形成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当下研学旅行火热,利用寒暑假开展一系列新型教育形式—红色党史研学旅行,新颖的教育形式切实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把研学旅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大力加强研学旅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带领学生前往红色革命基地,追寻革命精神,建立一套高效力、创新性的红色研学旅行机制。
(三) 社会责任教育指引者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一名社会责任教育指引者。社会责任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课内走向课外发展的阶段,我们作为辅导员应该在此过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当下疫情常态化管理中,我们可以鼓励广大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班干部投身疫情防护的志愿工作,做好先锋模范作用,不信谣不传谣,只相信官方信息。让学生在朋辈的教育下,站稳人民立场,走向更好的未来。大学日常生活能够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自觉道德意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成效微乎其微,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发组织和参与一些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社区图书馆和地铁站做志愿者、无偿献血等活动,将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四) 社会技能教育指导者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是一名社会技能教育指导者。在专业课上,专任老师会讲授学科前沿知识,教授学科专业技能。而学生步入社会的技能还包括:与人沟通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执行力、求职应聘能力、抗压能力等需要辅导员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辅导员要协助专任教师在大学三年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训、实践和实习活动,使学生们练就过硬本领和学到更多社会实践技能,提升学生沟通协作和职业能力。例如可开展的活动有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中华诗词朗诵比赛、才艺展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和展示大赛、求职应聘模拟大赛、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团体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大幅提高。相信这段参加课外活动的经历,将成为学生大学生活最美好的回忆。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练就过硬的技能和本领,从而更好地投身强国伟业中。
4. 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不忘教师初心,牢记教师使命,投身教育事业,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下落实好教育、服务和管理。作为思政理论教育引领者、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者、社会责任教育指引者和社会技能教育指导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辅导员工作也非即时性、短暂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投入耐心及爱心,才能出实效的工作。假如将学生比作天空飞翔的风筝,那么辅导员老师是一根长线,永远系在风筝的尾端,把握着风筝的方向,风筝才能越飞越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插上了翅膀,助力学生像雏鹰那样展翅。“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将于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风筝飞翔天际提供了助力的“风”,帮助学生筑梦启航扬帆远行,顺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科研项目思政和党建研究专项“‘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研究”(编号:2021SZ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