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ath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SS.2022.11950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付雪娟, 陈 琪, 周 爽, 陈国庆*:成都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突破路径Rural Vitalization Rural Economy Breakthrough Path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表明农业、农村、农民经济问题都是关乎全球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需要始终将处理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点。而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推动农业经济社会的迅速、高效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并根据此指出了合理发展农业经济的突破途径。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re fundament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global people’s livelihood.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always treat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s the focus of the party’s work. The ke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s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rur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breakthrough ways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文章引用:付雪娟, 陈琪, 周爽, 陈国庆.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9): 3684-368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9504

1. 引言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也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处在一种过渡转型期中。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型传统农村经济正在逐布向更大规模、工业化的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在采用较为不科学的农业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目前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在发展开拓创新的进程中,还面临着缺乏多样性、没有办法完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敏感性等问题,这将进一步降低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也影响了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目前中国不少乡村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产品种植、牲畜饲养、乡村观光旅游、土地出租等为主。不过就目前而言,农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果仍十分有限,很多中国乡村区域都还未能完全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

其次,农产品由于受自身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存在着收成不理想、价格与市场供求矛盾、出售途径不畅通、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村观光旅游,也存在着没有定位、客源有限、推广力度不够、资金短缺、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无法保证农业长久稳健的发展,农民巨大的投入也无法获得适当的收益,从而造成了资本与人才的严重浪费。

综合所言,农业在人才、资本、科技、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也未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因地制宜、寻找市场精准定向、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经济潜能也不能充分地被发掘与激发。目前,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全国十四亿多的总人口中依然有八亿多从事农业的人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这也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文献综述

由于二零一七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得以改善,农村管理体制和管理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目前中国农村粮食的产量已持续多年地获得了正常增长,同时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不论是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或是化肥杀虫剂的创新与使用都体现出农业发展脚步有明显加速。这也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除了生产粮食的农业相关基础产业,在农村区域内的旅游业与网络电商,也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回流。为此,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全国各地的农村经济也具备了区域性的发展特点。同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经济的社会建设与城市资源禀赋、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气息之间的关联也更为紧密。根据中国福建等农业区域的经济环境特征,蔡春訇 [1] 就曾通过农村地域独特的人文特征、地理、产业资源优势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经济将呈现浓厚的区域性特征。对此,在该时代形势下,针对农村经济的突破路径,张义超 [2] 曾经提出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其次,强烈当地政府必须要全面抓住其区域性特色,充分发挥农村区域的自然资源与人文优势。再者,通过逐步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从而稳定农业生产经营结构。无疑这将助力中国农业走好现代化振兴之路,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可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问题是影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和实施的重点问题。张超 [3] 发现乡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村面临发展速度不平衡和经济水平低下的问题,因此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从“产业化发展”与“生产要素流通”的视角入手,认真研究解决乡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这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也将以三农问题为重点,更加关注农村的实际经济收益,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要。也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建设。

综上所述,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对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 发展困境

3.1.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展,大批农业人才进入都市,导致农业地区的人才流失,青壮年人才不足等问题。因为都市工作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物质资源良好,乡村的青壮年人口逐渐远离乡镇,大部分流向都市。而留守乡村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能力薄弱的空巢老年人和小孩,这导致了乡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不足,从而限制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2. 农村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对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投入较多的资金与高科技设备,但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家畜养殖业产生的高污染粪便,仍然成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一些农业环保问题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地妨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乡村污染大多来源于生活废弃物、工业废渣等。乡村地方的生活废弃物只能用简易填埋的方法解决,这极易造成乡村虫蚁增多,空气质量变差,并且垃圾处理不分类也会造成大片的农田污染、地下水污染。畜牧养殖业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泥,也有大量的工业有机废水、硫、磷等,都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农村旱厕气味随风飘的现状已经有所改善,只是部分乡村地方并没有彻底消除旱厕,而还是采用了传统的马桶。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进展,部分工业企业迁移到了乡村区域,但因为技术和资金上的不落实,使得工业企业对污水和废气的处置方法滞后,从而导致了周围区域的严重环境污染。而上述乡村地区环保问题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农业区域的水、电力、道路网络、物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并不健全,对农业民众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活动无法形成有利的外在条件。部分农业地方甚至没有清洁的水源能够喝,经常停电,互联网信号不好,农业物流系统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来了农业民众日常生活的不便,使得农村人民居住的幸福感严重不足。其次,部分农业地区并没有良好的生产设施和优越的生产环境 [4] ,这也限制了农民工业的发展,致使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再者,加上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短缺,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各方人才也会产生对乡村地域的排斥力,和对都市的向往都体现得比较突出,这也是乡村经济和第二产业也都转移到了离都市比较近的农村地方发展的根本原因。

3.4.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策略和惠农利民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进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制约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首先,大量进口农产品的引入,抢占了一部分市场比重和份额,对我国农产品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产品价格低廉、滞销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加上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的影响,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变动,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和谐稳定。其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中国的农村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基本以种植业为主,但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之处。比如,由于没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数字产品的支撑,以致中国于农业整体的产业能力以及技术整体能力都处在比较劣势的状态,从而无法推动中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突破路径

4.1. 注重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地区需要大力号召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保障农村地区经济更加平稳地发展。政府在进行资金使用时,不仅需要购买充足的先进生产设备,还需要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人才的引入准备足够的资金。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5] ,让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地区的建设中去,进而更好地推进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4.2. 加强环境治理

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需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建设美好乡村,把环境保护和乡村经济蓬勃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农作经济发展基石,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当地人民对环境的行为,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如果当地的环境被维护得很好,空气质量达到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将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在农村产业上,当代政府应推行农业绿化措施,尽量减少利用家畜粪便、有机肥等,以避免环境污染,并推行秸秆施肥、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农业病虫害。再者,在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时,要严格执行农业生态地线,严禁“三高”进入农业,指导在乡村地区整治沙化耕地、植树造林,并适时给农户颁发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的补助。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必须加速修建乡村地区的交通。只有建设健全的交通网络,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道路建设工作所带来的益处,重视道路交通建设工作,并聘请专门的道路建设技术人员对当地的道路网络进行优化和改进。此外,当地政府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可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事短视频剪辑等工作。这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福音。电商行业的兴起,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农作物的售卖,还可以推动会农村特色产业的品牌战略。但电商行业为农村经济的助力离不开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见,基础设施在农村的重要地位。

4.4. 探索多元化产业结构

在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产业架构单调的问题,大多以牲畜养殖和蔬菜种植业产品加工居多,且受社会固化思想的影响,农业区域经济建设中对养殖业生产仍较为依靠,其不但无助于行业重组,还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当地政府要探索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架构,以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途径和新模式。

因此,首先,需推进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结构改造,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同时尝试“种养结合”的生态生产模式,不但能够减少家畜饲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其次,合理运用中国农村地区的各类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平台。由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兴起,广大市民也越来越愿意在农村进行休闲观光的旅游,当地农业单位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农产品及其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采集、农业产品观光等产业活动,不但可以为本地农民创收提效,而且还能够产生相应的文化产业品牌,从而拓展其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此参观游览。再者,政府可以建立产业园,同时制定有关招商引资的措施,积极吸纳民营企业在乡村区域内“安家落户”,并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村区域的产业发展,给本地市民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与此同时,最关键的是推动向人文资源倾斜,要建立乡镇文化活动室和文化站,发掘农村的人文传统,加强关注乡村文明建设,把学习传统的文化教育活动纳入至高等教育系统之中。同时,通过充分运用农村有线电视、广播,做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农村书屋、影片播放等惠民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进一步健全农村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并扶持农村多元文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服务。同时,采用这类措施形成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带动群众的信息枢纽,解决广大农民多方面、更深层次文化需要。

5.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正向态势。从二零零四年开始,中国大力实施农业发展新模式。此时,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渐走向以农支工、工业还农、农村经济从城市多区向城市综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经营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经过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但在进行发展有关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找准三农问题的根源,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灵活调控,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望众学者集思广益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课题“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脆弱性与治理策略研究”(项目批准编号:SQZL2021C01)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蔡春訇. 农村振兴战略推进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 农家经济参谋, 2022(3): 114-116.
[2] 张义超. 农村复兴策略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J]. 调查山西农业经济, 2021(22): 63-65.
[3] 张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20): 146-147.
[4] 杨晓芳.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探析[J]. 山西农经, 2022(8): 76-78.
[5] 李磊, 杜宝玲.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33(3): 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