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Study on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2.12950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钞莹杰: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之源,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厚的育人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和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帮助大学生不断塑造意志品质,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勇敢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s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keep its advanced nature forever and have strong vitality. It not only has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but also 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value. It is the fresh material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constantly shape the will quality, enhance their ambi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character, style and combining individual ideal and social ideal, do a firm Marxist, be brave to shoulder national revival of the eras.
文章引用:钞莹杰.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9): 3299-330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9505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焕发着强大的内生动力,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将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质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满怀信心迈向新征程。

2.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 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也是具有深刻示范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实效性的影响。伟大建党精神所持有的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本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高度契合的,两者始终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活动浴血奋战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热爱的生动写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来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来培育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在社会中持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活动来激励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传递爱国情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支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3.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 伟大的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前进道路上无畏的勇气和拼搏的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奠定了基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来不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指引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带领广大人民直面前进道路的风险和挑战,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青年是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且直接面向青年大学生恰逢其时。一方面,大学生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领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历程和百年的苦难辉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确立崇高精神追求,成长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二) 伟大的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

从1921年建党之初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建立新中国、完成历史性过渡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历史使命,勇敢的肩负起民族大任的结果,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和源泉,这也是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我们党才能从一开始只有50多名的党员的小党慢慢发展成为具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百年大党。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不断在困境中发展壮大,为民族独立、解放、发展、繁荣不懈奋斗,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正确路径。从上海的石库门到今天的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伟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明确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扛起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走好他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三) 伟大的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锤炼斗争意志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具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贯穿于我们党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革命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解放视死如归,李大钊先生在登上绞刑台的时候演讲到:“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遍洒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4]。正是无数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辈的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不畏强敌、英勇斗争,中国共产才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的时候,全国钢铁的产量全部加起来只有60多万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怀疑,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鼓舞中取得了现如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成绩。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对人生存在着迷茫和困惑、没有目标追求。面对大学生的这些迷茫和困惑,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斗争精神,培养大学生直面困难、顽强拼搏的斗争意志,培育大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本领,锤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精神品格。

(四) 伟大的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忠党为民情怀

伟大革命精神是历代中国人努力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守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的结果 [5]。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我们党坚守崇高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的真挚情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仅仅是党员入党宣誓时的誓言更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在当代中国,爱国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6]。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党忠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兴旺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对党忠诚就是要爱党爱国。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负人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大学生培育忠党为民情怀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有利于大学生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家国一体的感情共识,在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乐章。

4.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 创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7]。新时代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打破了以往的几乎全部以教材为依托的现象,在以教材为本的基础上,融入教材以外的多种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红色资源以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在创新教育方式方面,在线上线下的教师讲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增添线上VR虚拟体验课堂和线上小组展示互评讨论课堂,校园课堂可以变为校园课堂和校外课堂相结合的形式。避免了以往教师在线上线下的注入式教育;同时创新学生的展示形式,使学生通过伟大建党精神故事讲解、伟大建党精神诗词分享、伟大建党精神短视频Vlog分享、伟大建党精神故事的情景演绎等不同形式进行自己学习内容的展示。通过教育方式的创新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在教学手段方面,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整合利用多种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科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虚拟式、沉浸式、表演式等方式来体验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活性和生动性,用有感情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选择,学生共同参与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呈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了解红色文化和领悟中国精神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8]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门,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新时代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作用能够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支撑,繁荣学术氛围,培育新生力量。在文化课程方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主要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并活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将“七一”讲话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精神总是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和突出社会矛盾中产生和形成的” [9] ,引领学生在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在创新中求发展的能力,这是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七一”讲话的伟大建党精神等重要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程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伟大建党精神等内容开展相关专题备课研究,设计相关主题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敏感度,指引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中共党史》课程将“七一”讲话的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在文化活动方面,马克思学院可以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交叉融合,不断彰显伟大建党精神。比如通过精心布置的校园标语、建党历程展览等方式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宣传,凸显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在全校举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知识竞赛、微电影竞赛等等,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通过有活力的文化活动,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显性与隐性的作用,也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保持了“鲜活性”,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真正领悟并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做到知行合一。

(三)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能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的关键是教师” [10] ,提高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能够更好的将伟大建党精神高质高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担当。思政教师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理论素养: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传授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前提。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视频资料、利用网络知识平台搜集并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提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校内校外联动,在校内课堂根据学生专业的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校外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英雄事迹,体味红色故事,感悟伟大精神,激发学生自发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做到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提升政治素养,厚植家国情怀。

5. 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导向作用,创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能够促进伟大建党精神高质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肩负历史使命、锤炼斗争意志、培育忠党为民情怀;引领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弘扬家国一体的情感共识,在新时代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基金项目

2022年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SZK-03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0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24): 9-15.
[3]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4): 4-11.
[4] 王昊男. 前行莫忘来时路(感悟初心) [N]. 人民日报, 2021-05-06(11).
[5] 邓纯东. 红色精神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中的价值分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 6(6): 108-113.
[6]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党的生活(河南), 2019(9): 5.
[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旗帜, 2021(8): 5-6.
[8]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9] 斯国新. 党史可以这样讲[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
[10] 余花, 范映渊.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J]. 现代交际, 2022(2):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