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追求高质量运行,企业对社会福利的惠益和损害程度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然而,“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瑞幸事件”等的产生,给予企业自身沉重灾难,亦给予社会福利一定损害。ESG是由MSCI为代表的机构提出的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表现情况较为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并且,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过程中,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双重红利已得到了各企业负责人的普遍关注。创新作为一种给予企业竞争优势的活动 [1],给予企业自身及社会福利惠益的同时,亦需企业付出相应的调整成本。我国在2018年要求上市公司进行ESG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此前我国要求部分企业必须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那么作为一种较为新兴与综合的考察企业的评级指标,能否有效促进企业调整资金进行创新活动?
现有的文献大多分析企业ESG表现对于其财务绩效及自身企业价值方面的影响 [2] [3],本文将从企业ESG表现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这一方向,并引入媒体关注度进行调节,分析其是否在前述影响关系中存在单向或双向调节效应。本文还从企业产权特征、市场化程度方面对上述关系进行进一步异质性讨论,以期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水平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更加细致的依据与完善。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不仅包括企业对于技术方面的创新与提升,而且包括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组合。对于企业的环境表现与其创新能力的关系,企业在面对环境规制政策与社会群众对于生态改善的迫切需求的双重要求之下,企业通过治污等技术创新来改进污染物处理工艺,提高废物处置工艺效率,并积极研发绿色与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4]。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程度与其创新能力的关系,部分研究发现上市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愈高,其创新水平愈强 [5],依据利益方相关理论,企业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有助于维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而且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的每个环节均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支持 [6],另外,员工尤其是相关技术人员是企业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柱,企业积极为其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如为员工提供更为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则可进一步提高其生产与研发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对于企业的治理与其创新能力的关系,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规范的内部控制能够促使管理者实施科学的决策,提高其管理效能,从而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 [7]。而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股东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发的代理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 [8]。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缓解委托代理冲突,促使管理层注重企业创新 [6]。故企业的公司治理行为表现愈良好,企业愈注重研发与创新的投入规模,从而实现企业的长续竞争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企业ESG表现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性。
2.2. 媒体关注、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
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具有有效降低企业的双重代理成本的功能 [9]。故对于企业的ESG表现,当外界给予企业的媒体关注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迫使企业基于舆论与自身声誉的重压,积极倾向于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决策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员工进行研发创新的组织氛围。然而,过度地进行媒体曝光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作用 [10]。因为企业所受的媒体关注度愈高,愈易引起同业的关注与模仿,进而丧失创新优势 [11],本文提出假设2:
H2:媒体关注在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把我国2011~2020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把ST及*ST企业以及PT类的企业剔除。为避免极端值之影响,故把连续型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由此得到8631个观测值。ESG评分数据来自Bloomberg数据库,媒体关注度数据来源于CNRDS (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指标由CSMAR及CNRDS数据库整理而得。各控制变量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本文采用Stata16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2. 变量说明
3.2.1. 被解释变量
企业创新能力(PAT)为被解释变量,将每个企业每年的当年独立申请的发明数量和当年独立申请的实用新型数量以及当年独立申请的外观设计数量进行加总,并为了避免极端值及保留三类专利申请量之和为0的样本,本文对三类专利申请量之和加1后取自然对数。
3.2.2. 解释变量
企业ESG表现( )、媒体关注度(Media)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其中,参考王珮等 [4] (2021)的研究,ESGP来源于Bloomberg数据库,为上市企业在2011至2020年间,基于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所披露的信息,如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年报和企业的官网等可获得的公开信息,并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的表现加以综合评价得出的得分。参考孔东民等 [12] (2013)的研究,Media数据为CNRDS数据库中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如和讯网等20家主流网络财经媒体对每家上市公司每年新闻报道的次数,并为了减少数量级的影响,对Media数据进行先加1后取自然对数处理。
3.2.3. 控制变量
考虑到企业的不同特征会影响企业的ESG表现得分,并借鉴柳学信等 [13] (2021)、姚圣等 [14] (2021)的研究,于控制时间效应(Year)、行业效应(Ind)的基础上,选取有关企业特征与治理的控制变量,其度量方法如表1所示。

Table 1. Control variables and their measurement methods
表1. 控制变量及其度量方法
3.2.4. 模型设计
为探究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是否具有直接作用,本文构造模型1如下:
(1)
其中,
为被解释变量,
为常数项,
为各控制变量,
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微观的企业个体,t表示会计年度。
为探究媒体关注度对企业创新能力是否造成直接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调节效应,本文引入媒体关注度(Media)作为另一解释变量,并构造ESGM = ESGP × Media这一变量进行探究媒体关注度(Media) 是否在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这方面存在单向调节影响。为此,本文构建模型2如下:
(2)
控制变量与模型1中的保持一致,若
具显著性,则表明Media在ESG表现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存在单向调节影响。
为探究媒体关注度(Media)是否在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这方面存在二阶调节影响,本文构造ESGM2 = ESGP × Media2这一变量进行具体探究,为此,本文构建模型3如下:
(3)
其中,控制变量与模型1中仍保持一致,若
不具有显著性而
显著为负,那么表明Media在ESG表现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存在“倒U型”调节影响。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共有8631个样本观测值。从表中可以看出PAT的均值为3.118,中位数为3.258,基本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中间,这说明所选样本企业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表明样本公司之间的企业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ESGP的均值为22.214,标准差为6.510,表明我国上市公司ESG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且依据Bloomberg数据库对企业ESG表现评分介于0.1至100之间,而所选样本中上市企业ESG表现得分均值为22.214,表明多数企业对ESG项目的落实度不高,对于ESG责任的承担意识较弱。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检验
本文还对解释变量ESGP、Media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表3列示出该相关性检验的结果,从Pearson相关系数来看,ESGP与PAT的相关系数为0.259,且其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积极投身ESG实践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Media与PAT的相关系数为0.137,且也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受媒体关注度越多的企业,其创新能力亦有所增强。这也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而且,从整体检验结果来看,核心解释变量ESGP与Media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未超过0.5,因此不存在较高程度的多重相关性问题。

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表3.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注:***p < 0.01,**p < 0.05,*p < 0.1。
4.3. 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
表4为基准回归结果。第(1)列为模型1的回归结果,ESGP的回归系数在1%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愈积极进行ESG表现,愈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假设1得以验证。第(2)列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媒体的关注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性。通过引入ESGP与Media的一阶交乘项ESGM,用于检验是否存在线性调节作用。且交乘项ESGM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具有负显著,表明媒体的关注(Media)在企业的ESG表现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这一作用水平上产生负向调节影响。且企业的ESG表现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正向推进作用在加入媒体的关注的调节下仍在1%上显著为正。第(3)列为模型3的回归结果。模型3将Media的二阶调节项ESGM2引入,其中,
不具有显著性而
显著为负,表明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这一关系存在“倒U型”调节效应,产生出“过犹不及”的影响。故假设2得以验证。

Table 4. Benchmark regression results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5.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避免变量间的内生性对实证结果的干扰,本文采取ESGP的滞后一期的结果LESGP,作为ESGP的工具变量。所得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使用了滞后一期的ESGP作为工具变量后,模型(1)、(2)、(3)的各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与前面表4类似,表明上文基准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稳健性。
6. 异质性分析
6.1. 产权异质性讨论
考虑企业的产权性质对企业的环境行为 [15]、社会责任承担 [16]、公司治理表现及企业创新能力 [17] 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全样本拆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探究企业的不同的产权性质是否为企业ESG表现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Table 6.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
表6. 产权性质异质性分析
表6第一列为国有企业的样本,共有4713个观测值,第二列为非国有企业样本,共有3918个观测值。可看出,无论为国有企业抑或非国有企业,ESGP的回归系数均于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的ESG表现愈好,对自身的创新能力愈具正向推动作用。而且,国有企业的ESGP回归系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更大,表明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其ESG表现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的正向推动作用愈明显。国有企业高管可以凭借其权力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政府补助,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加对研发项目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媒体关注度对于国有及非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均有正向推进影响。此外,媒体的关注程度对于非国有类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正向推动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性,而对于国有企业则缺乏此正向调节性。对于国有企业,由于ESGM的回归系数不具有显著性,而ESGM2的回归系数在1%上显著为负,表明媒体关注度对国有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倒U型”调节性。即适当的媒体关注度对国有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然而,过度的媒体关注度则对此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ESGM2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故对于非国有企业,对其的媒体关注度并不对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倒U型”调节性。
6.2. 市场化程度异质性讨论
部分学者发现市场化程度作为引导企业创新行为的直接外部性因素,它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18]。本文依据王小鲁等 [19] (2019)编制的市场化程度指数,将市场化总指数中位于中位数及以上的企业分类为高市场化程度组,位于中位数以下的企业为低市场化程度组来进行分组化异质性讨论。其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Table 7. Discussion on heterogeneity of marketization degree
表7. 市场化程度异质性讨论
表7第一列为位于高市场化程度组的样本,共有5118个观测值,第二列为位于低市场化程度组的样本,共有3513个观测值。可看出,无论企业位于低市场化程度抑或高市场化程度,ESGP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进一步表明企业的ESG表现愈好,对企业创新能力愈具正向推动作用。对于位于高市场化程度的样本,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且,对于位于高市场化程度的样本,媒体关注度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这一关系的一阶调节效应不显著。另外,其ESGM2的回归系数于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媒体关注度对位于高市场化程度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倒U型”调节性。而对于位于低市场化程度的企业,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亦不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其对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这一关系的一阶调节效应亦为不显著。同样,其ESGM2的回归系数于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媒体关注度对位于低市场化程度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倒U型”调节性。
7.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A股作为本文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本文发现,企业愈积极进行ESG表现,愈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水平。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这一关系存在“倒U型”调节效应,表明在媒体关注过度的情况下,反而会抑制企业ESG表现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推进效果。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其ESG表现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的正向推动作用愈明显,进一步考察媒体关注度的二阶调节性发现,媒体关注度对国有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具有“倒U型”调节性,而对非国有企业则不具有此二阶调节性。对于位于高市场化地区或低市场化地区组的企业,企业的ESG表现愈好,对企业创新能力愈具正向推动作用,媒体关注度对企业的ESG表现对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这一正向推动作用均具有“倒U型”调节性。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企业一方面应进行适度的品牌宣传,适度的吸引媒体关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对自身ESG表现予以足够的重视,提升公司声誉并积累道德资本,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对自身的预期,培育员工创新素质与能力,加强职业化创新培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培育自身产品创新点,形成自身产品长续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推进一套更为广泛适用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根据企业ESG表现,对部分优秀企业通过税收减免与创新专项补助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地激励,提升研发与创新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