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城市绿地评价是城市绿化水平的基础标志 [1] [2],改革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绿化迅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浦东新区绿地面积总量达到13,45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242公顷,占全市公共绿地面积总量的1/3。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在世博会、亚新峰会等重大活动的推动下,浦东滨江绿地、公园绿地,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路口绿化景观设计等城市绿地系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新区绿化的发展逐步从外延式发展转变成质与量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而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质量关乎于一个城市的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 [3],为了促进公共绿地质量提升,本文从多元化角度进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综合评价,参照国内外城市绿地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 [4] [5] [6] 引入公平性指标,有效建立浦东新区范围内相对完善、较为客观的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估体系。
2. 评估地区的概况
浦东新区地处于上海市的东大门位于黄浦江东岸,2009年5月,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后,全区面积达1429.67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第一大的行政区。在浦东新区所有公共绿地中,由新区生态局负责养护的绿地约为3880公顷,占新区公共绿地总量的62%。
自1998年开始,浦东新区开始在整个上海市率先实行绿化、市政、环卫三位一体的综合养护模式,并由此形成了具有浦东特色的公共绿地养护模式。鉴于目前浦东新区绿地养护管理存在设施量大、分布面广等各种问题,有效提升浦东公共绿地管养水平、提高绿化养护质量,必然要建立一套在整个新区范围内相对更为公平公正的养护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3. 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3.1. 评估对象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估范围为浦东新区区级财力承担养护的各级道路绿地、景观绿地、防护绿地、河道绿地、高压走廊绿带、公园绿地等新区公共绿地。
3.2. 评估内容
新区公共绿地是由浦东新区各级财力及开发公司管辖范围内养护管理的公共绿地单元。按各域内的管理面积、各养护企业养护面积以及绿地的一、二、三级分类以样本抽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发现新区公共绿地的现状及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每个养护企业必查、必抽,按照管养面积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以评价表的方式对抽样绿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专家评价组采取暗查形式,由专家组根据随机抽查的样本安排路线进行绿地养护管理评估,参照《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标准》得出专家组评分。最终评估成绩由现场专家评价制、自查制、例会制三项评价结果按照权重相加得出,满分100分。
3.3. 评估方法
自2015年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估实施以来,在评估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评估的指标还有未完善的部分,需要再次进行细化评估指标。在《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中需要增设二级指标花坛、花境、花期等指标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以完善评估标准中缺失的部分。
参照城市绿地景观质量评估方法 [7],加权评分制计算公式: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估综合得分(满分100分) = 现场专家评价得分(70%) + 自查情况得分(20%) + 例会情况得分(10%) + 附加分(减分)。
3.4. 评估指标的选择
绿地评价指标作为有效反映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绿地规划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城市绿地多以传统的绿地评价指标为主,难以体现现在浦东新区公共绿地的真实管理措施和实际绿地养护质量。因此,在传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区公共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综合地反映浦东公共绿地管养水平,推动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的提升与转变。
基于浦东公共绿地系统指标评价的需要,邀请上海市绿化专家共同对浦东公共绿地绿地现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提出“四大模块”的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 总体面貌所反映的是绿地整体面貌状况的指标,引入总体面貌、群落结构和景观格局等指标,以构建基础的绿地评价指标体系。
2) 植物长势主要强调公共绿地最重要的本体,包括乔木、灌木、立体绿化以及地被草花,通过拓展植物生长情况指标,重点构建和完善绿地管养情况指标,以更好地反映公共绿地植物生长的状况。
3) 养护管理是指在公共绿地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下,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升的重要评价指标体系。在养护管理指标体系中植物修剪、绿地切边、病虫害防治、杂草、土壤都是绿地养护的工作指标之一,能确实的反映绿地的养护管理情况。
4) 设施及其他,公共绿地内设施和保洁养护也是日常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形象关系着整体公共绿地环境的舒适和观感度。因此,通过提出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以实现对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4. 结果与分析
4.1. 综合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
1) 现场专家评价(70%)
评估工作组将对抽取的公共绿地制定评估路线,由上海市绿化系统资深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参与实地考核,邀请的专家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具备公平严格的专业水平,对浦东新区公共绿地的实际情况较为熟悉。在实地考核中专家组根据《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客观评估,满分为100分,按70%的权重算入最终的考核成绩。
《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评价标准》(表1)参考上海市园林绿化养护等级标准以及浦东环保市容局绿地养护管理平台中的绿地考核模块为主要依据。结合浦东公共绿地绿地现状,并邀请上海市绿化专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制定适应浦东新区公共绿地的养护质量评价标准。

Table 1.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maintenance qua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 in Pudong New Area
表1. 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质量评价标准
评估结果汇总后选择典型问题案例将在新区范围内予以公布,以促进对养护中主要问题的知晓及警示修正,并纳入年底第三方综合评价总分中。
2) 自查(20%)
各养护公司将负责的公共绿地进行全面统计、编辑自查计划表一份,并且将计划表提交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自查计划将纳入评估的范畴。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需按照自查计划及时自查,每次自查按照自查管理记录表记录自查情况,拍照留底或者其他记录方式,实现整个浦东新区公共绿地的网格化管理。
3) 例会(10%)
定期召开评估结果总结会,可以通过线上管理责任群或者线下实地召开。养护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或者分管领导进行经验分享,并且最后由第三方考核单位总结该时间段内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办法。
4) 加权评分
最终考核成绩由现场专家评价、自查、例会、附加分四项考核结果权重相加得出,满分100分,超过100分按满分计算。
a) 现场专家评价占70%。专家组参与每次实地考评,考评成绩满分100分,按70%的权重算入最终的考核成绩。(根据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等级的不同,对所有绿地得分按照不同养护管理等级进行排序,再通过数学模型将不同等级之间的分数进行修正,以形成适用于所有绿地等级的专家评价得分。)
b) 自查占比20%。考核养护单位是否按时按量上报了自查计划,是否严格按照自查计划进行了管理整改且及时上传自查管理记录表。
c) 例会占比10%。每次组织例会,各养护单位是否及时参加,签到考核。
d) 附加(减)分
① 来自领导、新闻媒体、网格化对某道路景观绿化的负面反馈,纳入最终考评结果中。
② 若某道路景观因效果好或者改进力度大,受到浦东新区绿化管理部门、考核专家或媒体的表彰宣传,可以用来抵扣其他四项扣除的分数。
4.2. 绿地评估结果
新区公共绿地存在的问题绝大部数在基础养护方面。通过展开养护人员培训、明确评估重点、强调基础养护工作等途径对新区公共绿地评估工作进行提升。每年的评估工作对当年发现的管养问题得到了大幅改观,管养体系初见成效。
5. 小结与讨论
浦东新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估以浦东环保市容局绿地养护管理平台中的绿地考核模块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绿地评估按年初计划制定的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找出了最严重的养护管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且在次年的评估中对前期评估选取问题突出的地块进行再次评价。较早期我国建设部对绿地指标规定有了较大的针对性、更多地考虑了生态性,建设部绿地指标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3],但规定指标只是对全国所有城市的绿地概括,不能够针对某个城市自身的自然特征和城市的性质或定位,评价指标缺乏弹性,难以考察一座城市真实的绿化水平。本文参照现有绿地质量评价研究 [1] [3] [5] [6],建立本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浦东新区绿地评估体系围绕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点,以评估的方式促管理、促发展,并通过逐步规范评估体系的评估范围、内容、程序,逐步建立适应浦东公共绿地的机制和政策保障,使新区绿地评估体系成为绿化行业养护监管的重要抓手,以期促进整个新区层面绿化景观面貌及管养水平的提升。随着国内外、上海市城市绿化指标体系构建 [1] [4],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各个城区立足自身特点有必要建立自身评估体系,并逐步引出绿地质量管理政策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