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就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强,学生在进行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大都是在堆砌词汇和句型,因此作品的整体逻辑性不强,更谈不上英语语感的体现。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对作文模板进行背诵,希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大都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阅读与写作学习出现脱节的现象 [2]。此外,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初中英语课堂在进行阅读写作教学时,教师对于每一篇英语文章或者其他的英语材料解读太过片面,在很多时候都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和教师的重点都是在文章的问题上,并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太深的阅读,对于文章只是停留在大意的阅读上,然后就开始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这时的阅读更加片面,很多的学生都是带着问题阅读题目,在阅读时也只是重复阅读问题出现的那几句话,没有对文章的其他内容进行联系和解读,所以造成了对文章大意了解更加片面。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虽然有些时候对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进行分析,对每句话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解释,但是往往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解读,虽然让学生学会了其中的知识点,但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阅读素养 [3]。以上现象表明,导致学生写作障碍的原因是教学者对阅读写作进行独立教学或者大量时间投入阅读教学,讲解句型结构,语言知识,缺乏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导致学生只能借助写作板块的相关提示进行写作。此外,有的教材中阅读和写作板块缺乏衔接性,也没有相关提示引导学生借助阅读中的信息,再加上教学者不研读教材,不清楚教材中不足之处,也没有增设教学活动增加两者之间的衔接。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外研社中写作板块还会提示学生从前面的短文中寻找例句或利用前面活动中的短语和句型,而人教版中就没有相应的提示。因此,教学者可以取其长补其短,借鉴其他教材中的教学设计运用到当前的教学教材中。同时教学者一定要有以读促写的理念,将阅读中的信息点与写作任务紧密练习起来,打破学习者的写作障碍。
2. 为何进行教材写作板块的对比
2.1. 让广大教育者了解教材中写作板块的设计理念
通过文献搜索了解到广大教育者对学生的写作练习缺乏实质性的引导,检索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是提倡以读促写,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外研社以及其他版本都是将写作版块设计在听说读的后面,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借助听说读中的词汇和信息点,更多的是借助阅读中的语言结构,模板框架作为写作的支撑。作为教师,了解和分析教材的之后,才更能清楚了解到阅读板块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写作教学的活动设计之间的衔接性,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从而做到以读促写。比如在外研社教材中九年级上册Module6的写作板块,活动5通过四个提示内容引导学生在短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在进行活动6的练习时,让学生想出一个问题,并借助前文活动5中的信息引导进行写作,当教学者看到这样的活动设计,就会在阅读教学时,注意相关问题的引导,当学生在写作板块进行相关任务练习时,就会容易许多。活动7通过阅读活动6中的信件,根据信件内容进行回复,以读促写的同时又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度。因此,只有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活动设计前后的衔接性和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借助教材,实施写作教学。
2.2. 了解教材中写作板块的优点与不足
对人教版和外研社这两版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外研社教材中会有相应语法知识的呈现、练习和运用 [4]。比如,在对学生进行and或but的使用时,会通过呈现例句让学生对其进行接触,然后再通过练习考查对其的理解,最后再运用到写作中。而人教版中,只是呈现了两个例句,这样当教学者通过分析了解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同时可以借鉴外研社版本中的引导思路,增加相应环节的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此外,外研教材中写作任务的活动与阅读有紧密的衔接性,教学者可以通过相应的指导促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那么对于人教版教材,教学者就可以借鉴外研社中的活动设计,在阅读后增加相应的活动设计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中,阅读短文是Ben Smith写的一封感谢信,感谢Miss Li帮助了Animal Helpers并间接帮助了他并改变了他的生活。阅读的活动设计是基于词汇,句子结构和文本内容的练习,到了写作环节,第一个活动设计就是直接呈现了三种志愿工作的类型,让学生进行表达自己想要做什么?后面直接是写信申请志愿工作,并呈现了主要问题,句型结构。除了都是关于志愿工作的话题外,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毫无衔接,学生也不能借助阅读信息促进写作,此外学生也不了解相关支援机构的工作,那么这个写作任务就相对来说有点难度,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将阅读教学于写作教学相结合,可以增加相应的活动设计。比如:在写作练习的第一个活动前设计一个活动,According to 2b and find a kind of volunteer work. Then work in pair to discuss: what is it about?/How did the group help Ben Smith?/If you work in this group, what things do you need to do?然后根据问题提示写一封志愿者的申请信给Animal helper。这样的写作任务就是基本阅读文本,又有词汇,语言信息的支撑。当然也可以继续练习教材中的活动,但是需要从简到难,逐级引导。
关于句型结构和写作框架的呈现,在外研社教材中,呈现了很多开放式写作框架的指导,比如,关于对超市购物的看法写作任务中写到“Write a paragraph about shopping at a supermarket”
而人教版中多是通过句型结构呈现半结构式的框架,学生只需要补充关键信息就可以。这样就导致学生自主性思考的丧失,也不会获得相应的写作思路。因此对比之后,那么老师在进行人教版的写作教学时,可以在半结构框架之后,增加开放式的写作框架的指导。
3. 两个版本中写作板块的异同
3.1. 写作板块的相同之处
3.1.1. 写作板块的分布和引导
通过上面表格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外研社教材中写作板块和人教版教材中写作板块都分布在听说读之后,符合语言学习中输入与输出原理。两个版本在进行写作练习时,都至少有两到三个的练习板块。练习任务从简到难,比如,宏观方面从简单的句子仿写、到用连接词进行句子整合、再到最后的段落练习;微观方面从引导写出关键信息点,重点句型,到句型结构,写作结构板块的呈现,再进行最后的写作练习 [5]。
3.1.2. 任务板块及设计思路
首先,两个版本在内容上主要都是按照写作前和写作中的两个任务进行的设计。其次,两个版本教材中主要的写作设计思路是搜索关键信息,写出关键信息,根据提示内容以及关键信息写出主要的句子,然后再将句子进行整合,写成短文。由此可见,两个版本教材的整体思路都是通过呈现,接触,理解 ,练习和运用的步骤。此外,写作安排在阅读之后,主要通过阅读中的词汇、短语、写作框架的呈现,为写作任务提供辅助支撑,例如,为写作任务提供关键词汇,句型,相关话题信息、语篇格式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思路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主输出以培养及相应的写作策略,同时也为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6]。
3.1.3. 多样性的写作话题以及写作框架
在上面两个表格的呈现中,可以看到两版教材呈现了多种类型的写作任务以及写作框架的思路引导,在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中学生和教学者可以接触到多种文本形式的写作格式和思路。例如,在信件、邮件、和卡片这类型的文本中,要注意强调开头形式和结尾形式,再在正文填充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记叙文中,如果描述重要的节日,可以从节日是什么,在什么时候、人们怎么庆祝、会和什么人一起庆祝等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梳理学生的思路,也可以通过设计小标题进行文本的展开,例如在进行节日描写时,可以分成三个环节进行展开介绍,包括节日前的准备活动,节日中的活动,以及传统节日的介绍等。
3.1.4. 语言技能的整合运用
两个版本在写作板块都对语言技能进行了整合运用,主要结合说,读和写这三种语言技能。例如有的写作板块在写前会有讨论环节,问答环节,那么这些环节就是说与写相结合的运用。又或者从前面短文中或活动中借助重点短语和句子的环节,根据出示信件、卡片邮件的范文进行回复邮件、信件的环节就是读写相结合的环节。人教版中在写作任务后,会有一个第四模块的设计,对前面写作中提到的话题进行对话演示,谈论交流,将写作中运用到的语言进行口语的表达练习。教材中语言技能的整合分析,引导教学者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考虑到说,读和写的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语言知识的整合,除了词汇,句型的衔接外,也要将语法知识融入写作教学。
3.1.5. 认知策略与思维能力的体现
认知策略的发展和培养。两版教材都是从根据上文信息开始写句子的练习,再到写短文的练习。在进行写作练习时,主要通过阅读文章的信息,获取主要的词汇,句型结构以及内容框架的支撑再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搜索信息,结合写作框架,句型结构的信息支撑进行写作。例如在外研社教材中, 在八年级下册Module 10中,通过短文呈现的段落的分析了解了段落中的两个结构,分别是描述过去重要的事和相应的背景信息,再通过让学生在短文寻找相对应的句子,最后再运用两个结构进行短文的写作。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范文呈现主要结构让学生可以观察到,讲解主要结构让学生有所了解,再根据短文找到相对应的结构的例句考查学生对结构的理解,然后再运用两个结构进行写作。同样在人教版教材中也有体现,例如,通过阅读短文中举办派对的信息,让学生根据短文填写邀请函信息,并想像自己的老师要离开了,计划一个聚会。这个环节只是根据问题回答,然后再通过呈现邀请函范文,引导学生写邀请函,最后让同学们分享和阅读邀请函,并让学生回复同伴的邀请函。写作内容也是从自己熟悉的话题,比如描写自己,朋友,家人,职业等到写自己熟悉的作者,歌手,或者根据信息表描写身边的名人传记等。这样一个认识过发展和培养的过程,启发教学者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激活旧知、呈现新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 [7]。
两版教材中书写形式从描述性(比如描述图片,朋友等),到观点性或建议性(对出现的问题想出解决的策略)、假设性(未来机器人会怎样帮助人们辅导作业,20年后人们的生活)等。不同的书写形式体现了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观点性或建议性的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假设性的写作类型,体现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者只有了解教材中写作形式设计的意图,才能更好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醒教学者不要忽略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2. 写作板块的相异之处
3.2.1. 写作板块涵盖的语言知识点以及其呈现和运用的方式
在外研社的教材中,还涉及了大写字母,句点以及缩写形式的书写、and、but、and then、so because、with、first/next/then and finally等连接词的呈现和运用,这是与人教版中最大的不同。此外,外研社教材中,会对要使用的知识点,首先通过例句呈现主要的信息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和思考,再通过相应的练习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让其在写作中进行练习运用。例如,在句子中标记出大小写和句点,或者用and 或but进行句子的改写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再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到写作中。而人教版中,在让学生尝试使用and或but写作时,只是呈现了相应的两个例句,虽然说范文中也出现了,但是因为教材中没有对其进行重点的呈现解释和练习,也没有提示学生借助前文的模板,那么会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和学会运用,只是做到了会进行仿写。教学者因此也会忽略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3.2.2. 写作思路的引导方式
在外研社教材中,写作板块还有learning to learn的板块,不仅有对写作中的标点,时态的指导提示,也有对写作思路和写做框架的指导,例如在九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中,在learning to learn的板块中写到,“当你描述重大事件的时候,例如关于节日时,可以写出节日是什么,在什么时候,为什么重要,你做了什么,你和谁一起做的,以及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对本次的写作有了相应的思路,对同类型写作也会有引用相应的思路。对学生提供写作框架和思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策略。而在人教版教材中,写作板块会呈现一些句型结构,学生会根据前面任务练习中的关键信息,直接填入到句型框架中,而不会进行自我思考去运用前面词汇,短语以及句型结构,当然也不懂得写作的框架和思路,因为教材已经呈现了框架。
3.2.3. 框架呈现的形式
两版教材不同的是,外研社教材中多以开放式的框架,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比如,关于对超市购物的看法,首先给出了写作涵盖的具体框架,其中包括开头形式,列举优点,列举缺点,结尾形式这四部分,其次呈现了文章的开头句和结尾句。这样学生在了解该写作类型的具体框架之后,会按照相应的引导思路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降低写作难度的同时,也更多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信息获取,同样学生也会运用相应的写作思路到其他的写作任务中。
Begin like this: Supermarket shopping is not difficult. First, you should choose the things on your shopping list.
List advantage
List disadvantage
End like this: Shopping at supermarket is fun.
而人教版中多以半开放式的框架,根据句型结构进行信息的填充。例如在一篇观点性的写作任务中,除了呈现具体写作框架(开头的表明立场、中间解释原因、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外,还有一些板结构式的句型呈现。
First, say if you agree or disagree.
Dear...,
I don’t really agree with…because…
Although some parents are right about…, I think children should…
Then, explain why.
In my opinion, it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parents to…
I believe it is better if children/parents…so that…
Perhaps children/parents should/could…
If children…, they will…
3.2.4. 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主要体现在外研社教材中learning to learn的板块。例如,在外研社教材中Module 2 Unit 2的写作中的Learning to learn的板块中提示到句点在中英文中的不同,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差异性,再引导其运用,最后自己检查句子中的大写字母和句点。整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对比、练习、运用和自我检查。此外还有对写作思路的指导,文中写到,“当你写文章时,可以以一个问题为开始,想一个答案和例子,再想一个相反的答案和例子,最后写一个总结句”。在人教版中,主要引导学生借用提供的短语,前文中提到的关键信息,呈现句型框架。因此,教学者在进行写作任务的练习时,设计的教学活动,除了引导学习者激发他们已有知识,提供相应的词汇和句型的支撑之外,也要让学习者自己学会如何写作。
4. 教材对比后对写作思路及框架呈现的启发
4.1. 写作任务中涵盖的语言知识点
对写作板块的分析可以发现,宏观层面写作板块分布在听、说、读之后,微观层面写作板块分布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之后。可见,写作不仅是作为输出的板块需要有前期的大量输入,而且也是涵盖知识面最广的板块,要涉及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结构,写作格式以及正确的词汇拼写等。因为写作任务不只是词汇和句子的书写,还要考虑时态、标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以及句法等。那么,教学者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获取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内容之外,还需要对书写形式、句子连接,以及写作策略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也要对教材中优缺进行互相借鉴和补充,从而使写作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在对学生语言知识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取到知识理解再到将知识的运用的过程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度的掌握,再通过语言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衔接达到语言运用的升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发展他们的写作策略和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创设写作框架,也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
4.2. 写作任务的思路引导
教材中通过写作前的问题呈现以及回答问题获取写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信息,也同样提示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思考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文章的主要内容框架。比如在描述重要的节日时,可以从考虑节日的时间when,人们会如何庆祝how,为什么这个节日重要why以及人们会做什么what和会主要涉及哪些人who等方面去考虑。
小标题的重要性,通过思考主要的关键点,对其展开表达。比如在表述自己或他人方面,可以从年龄,身高,身形,脸,头发以及爱好等方面去描述。或者在描述某个节日时可以从节日前的准备活动,节日期间的食物、礼物以及传统的礼节等方面展开描写。
在进行观点性的表达时,可以首先表达自己的立场,再举相应的例子去解释说明,进一步表达这种现象带来的优缺点等。
4.3. 写作框架的呈现方式
对比两版教材可以发现外研社教材中呈现的写作内容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写作思路,而人教版主要是套用结构和句型的练习,从而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意识。
因此,在写作练习中,学生不仅需要难度较低的半结构式的框架也需要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框架去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这也同时提醒教学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可以首先呈现半结构式的写作框架,让学生了解主要框架结构,并通过呈现的框架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这样不仅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再引导学生整理出开放式的写作框架并产生相应的写作思路。
4.4. 以读促写
最后,教学者进行写作教学时,一定要有以读促写的理念,并尽量做到以读促写,将阅读教学于写作教学相结合。写作任务可以是阅读后的一个教学活动,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总结,也可以是对文本的对应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阅读作为写作的支撑基础,通过读了解和接触相关话题的词汇知识、句型结构、写作框架等将阅读中的语言信息和话题与学习者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激活学习者对此话题已有的认知。
主要的引导思路为,首先通过阅读向学生呈现相关话题的词汇和相关内容为其写作任务提供支撑,然后,将写作前的活动设计与阅读文本相结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中的主要框架,比如段落内容并对其分析讲解。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写作框架进行与该话题相关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写作任务。
因此,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和借鉴教材,是教学者实施写作教学时必要的四大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在基于教材的同时升华教材。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22年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师范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基金:2022SZA02)和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英语‘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与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607)、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英美文学“六位一体、四维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GB066)的阶段性成果。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