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得以扩大,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吸引生源,教学管理成为关键的一环。然而,高校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内容“重形式轻质量”,教学管理业务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1],导致教学质量出现漏洞,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PDCA循环理论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许多的范本和经验。有学者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加强课程教学的检测和评估,提升了教学水平 [2]。也有学者建立PDCA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为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指明了方向 [3]。还有学者将该理论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并运用到《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鉴于以上背景,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到教学管理业务的设计上,可以让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形成闭环式管理,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率。
2. 教学管理业务分析
(一) 教学管理内容
从教学管理内容来说,教学管理业务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日常运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结果处置四个主要环节,具体的工作包括教学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学籍与学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教师管理等方面。

Figure 1. Teaching management business processes
图1. 教学管理业务流程
(二) 教学管理流程
从教学管理流程来说,教学管理涉及高校的各个部门,学校领导是决策层,教务处是业务指导层,教学质量办公室是监控层,二级学院是具体的执行层,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是辅助机构,教研室是落实层,将决策最后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见图1)。
3. 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一) 教学管理不规范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有: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变动频繁,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教学大纲制定没有形成常态化,大纲内容科学性不够,大纲审核流于形式;教材管理松散,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甄别。
(二) 教学监控不到位
民办高校的教学监考主要靠督导、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第一,由于学科不同、督导来源级别不够高, 导致督导在听课、抽查材料、监督运行的过程中,没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教师在实施监控过程中,大多碍于面子和同事关系,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第三,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或者非专业核心课程,或教师调课较多、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古板的课程,有一种抵触心理,不会及时将问题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
(三) 教学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民办高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中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然而,各个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融合,系统功能不完善,师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师资信息统计还是靠手动,试卷命题、考试安排靠手工,教学材料归档靠纸质,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提升。
4. PDCA循环教学管理业务流程设计
(一) 设计思路
PDCA循环理论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采纳并宣传了该理论,此后该理论在全面质量管理领域得到普及,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
在进行PDCA循环教学管理业务流程设计时,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高校教学管理内容和教学管理流程为基础,将教学计划、教学日常运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结果处置视为一个整体,形成闭环式的程序管理(见图2)。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环节的流程再次进行小循环的分解,形成教学业务内容的内部循环。

Figure 2. Closed-loop teaching management business process
图2. 闭环式教学管理业务流程
(二) 教学管理闭环整体设计
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教学制度能否落实到位,需要教学管理形成一个闭环式的体系。利用PDCA循环理论对教学管理进行整体的设计,就是要将教学管理环节形成一个闭环式的循环管理体系(见图3),使教学管理环环相扣,事事有处理,能为下一个循环提供良好的建议。
教学计划制定阶段为plan,是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日常运行阶段为do,是教学管理落实到具体活动中。教学监控阶段是check,对计划实施的调整和修订,是质量保障的必要条件。教学处置阶段是act,使教学管理形成闭环,为下一个教学管理循环提供经验。
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同样形成闭环式管理,决策层下达决策后,经过教务处的分解,将任务下达到二级学院,最后落实到师生身上,落实后需要一个反馈和修订的过程。在这一流程中,学校应该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和渠道,让基层的建议能够上达校领导决策层。同时,二级学院和师生的意见也应成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Figure 3. Schematic diagram of PDCA closed-loop teaching business process
图3. PDCA闭环模式教学业务流程简图
(三) 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闭环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方针政策和人才培养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的体现,是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质量如何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在这一环节,以教务处下达修订指导意见为计划,二级学院开展调研后初步拟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评审专家的评审后,将评审意见反馈给二级学院和各专业,进行修订和完善(见图4)。

Figure 4. Closed-loop business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mulation
图4.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闭环式业务流程
(四) 教学运行工作闭环设计
教学日常运行管理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是教学管理最繁杂的项目之一,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了课表编排与调课、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管理、实践实验课程管理、考务等等。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要加强两项重点工作: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管理;二是以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教研室具体实施的教学行政管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能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比如说课堂教学管理,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开课前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表,制定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有巡课小组和督导进行听课,课后教师会开展教学反思,接受学生评教,学校质量评估办会进行教师的评教情况进行反馈,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反思和评教意见进行调整,进入下一个教学实施过程。
(五) 教学监控工作闭环设计
开展教学监控工作,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方案,建立起系统、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 进机制,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应贯穿教学管理全过程,特别是教学关键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进度编制、主要教学环节等)进行动态监测、过程评价与质量分析时使用,评价教学质量所达到的目标程度,为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时整改、提高质量提供反馈信息。
(六) 教学处置工作闭环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监控的最终是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和相关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是教学闭环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教案中课后反思、试卷分析、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教学质量保证项目反馈与改进通知单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同样的,在这一环节也应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教学监控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应成为该环节的计划阶段,质量监控部分将信息传达给教学单位或教师个人,教学单位或教师个人进行处置后,应将处置情况反馈给涉及的部门,最后处置的结果应用于下一个循环的教学过程。
5. 结论
教学质量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才能使之有序运行,提高管理效率。本文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管理的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案例。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交通物流专业群专升本课程有效衔接及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 GXGZJG2022B181”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