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3~6岁为语言发展的黄金期。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对于3~6岁幼儿的教育应从这五方面展开。指南还强调,语言作为其中一大发展目标,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3~6岁的儿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抓住关键期,重视其语言的发展。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及家庭在重视发展幼儿中文口语表达的同时,还关注到了英语启蒙的重要意义,并将启蒙年龄逐渐推前到3岁或更早。首先,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儿童在语言方面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其发音方式和语言思维都还没有受到母语的固化,能够有效减少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负迁移。第二,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丰富了幼儿口语表达的多样性,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第三,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能够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正式系统地学习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以上这三点,幼儿英语启蒙的优势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总的来看,随着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视,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在教学模式上,廖道胜 [1] 总结出浸入式与非浸入式两种教学类型。现行的幼儿英语启蒙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全身反应法(TPR)、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全息全感教学法等都已经在实证研究上得到了有效性的验证。从教材上来看,“高质量、高水平的幼儿英语教材势必会对幼儿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英语绘本是最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教材之一。例如,英国分级阅读的标志性读物《牛津树》因其丰富而庞大的内容体系而受到众多国内幼儿家长的追捧 [3]。优秀的英语绘本有几个最明显的特点。首先,页面色彩丰富且内容直观,对于专注力还较弱的幼儿来说,鲜明的画面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故事丰富有趣,人物形象逼真。绘本中所描绘的人物性格与故事常常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类似,有助于幼儿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第三,绘本中呈现的语言具有节奏感且重复出现,能够不断强化幼儿的记忆。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父母对于语言习得的专业知识不够,英语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等原因,幼儿英语启蒙之路一直走地较为艰难 [4]。因此,幼儿经过英语学习或者培训后,不仅只能说出只言片语,如简单的单词或短语,还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错过了语言发展黄金期。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从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对比出发,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牛津树》分级读物(以L1为例)进行3~6岁幼儿的英语启蒙,以期为中国家长或幼儿英语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 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概述
概念上来看,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是指本族语言或日常优先使用语,第二语言习得时间一般晚于第一语言习得,如国内范围内使用的官方语言,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官方语言等 [5]。
从习得环境来看,儿童的第一语言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习得的,且周围的人都是母语的使用者,儿童随时随地听到的都是真正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说出的语言。然而,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环境多为成年人为其特意创设的语境,输入的过程和语言的操练都不如第一语言习得时那般自然、丰富。
从习得方法上看,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一种习惯养成,是通过模仿、强化、重复而来的学习活动。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则比第一语言习得复杂地多,因其是建立在第一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的,受到来自母语的正迁移或负迁移作用。这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不免使得第二语言的习得进程受到干扰。“对比分析假说”为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即可以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从而得出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两种语言习得之间的对比差异远不止于此,且在此基础上,语言研究者们分别提出自己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由克拉申提出。该理论包含五个假说: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的核心部分为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并且这种输入又恰好是习得者能够理解的内容时,习得才会产生,也就是“i + 1”公式。此外,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习得者可理解的。2) 既有趣又有关,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 非语法程序安排,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4)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光靠每周上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3. 幼儿英语启蒙教学建议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所提出的输入特点与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第一,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过难或者抽象的内容会阻碍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因此输入的语言材料应该是直接且直观的。第二,实验证明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在3~6岁已经普遍形成,与自我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得到儿童的关注,因此幼儿英语启蒙的输入材料应该和个体实际生活经验强相关,同时输入方式也应该仿造幼儿的真实生活,以促进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与内化。第三,幼儿的记忆能力仍在发展中,并且还未形成稳定有效的记忆术,想要提高幼儿对某一知识的学习效果,加大输入量、不断地重复以加深印象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幼儿英语启蒙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以《牛津树》分级阅读为例对幼儿英语启蒙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3.1. 搭建学习支架,增加习得内容的可理解性
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观点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认为要在学习者的已有学习基础之上开展学习活动,并且这种活动是交互性的,教学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支架,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如《牛津树》L1级别中,第25册开始出现单词(1~24册是无字书,只有图画),25~27册主要围绕Biff一家的称呼展开,包括Dad,Mum,三个孩子Biff,Chip,Kipper,和一只宠物狗Floppy。此后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一家人,因此了解这一家的家庭成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在给幼儿进行25~27册绘本教学的时候,重点应让幼儿能够听清各家庭成员的名字发音、看图识别每个家庭成员分别是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后面的故事。
在学习后续的故事时,也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给幼儿朗读绘本上的句子,而要先进行合适的导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如L1-61册Hide and Seek,这一册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能够听懂“Can you see..? Yes, I can see...”这一句型,同时要掌握see这一动词。故事讲述了孩子们玩捉迷藏,并在寻找藏起来的人的过程中不断重复重点句型,加深学习者的印象。但是,由于“see”这一动作是较为抽象的,因此在展开教学前,可以让学习者先去找到书中躲起来的人,并且在学习者能够指出躲着的人的时候,教学者不断重复“see”这一词汇,通过这样的导入小游戏会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让他们能够真实而又自然地感受到see所表示的意义。
3.2. 结合儿童实际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顺序
《牛津树》分级阅读内容丰富,整套故事围绕Biff一家的生活展开,并且每一级别都涵盖了包含家庭、校园、社会等不同真实场景,涉及不同的语言点。由于幼儿个体的原有知识经验不同,因此即便是从L1开始学习,教学者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原有的顺序进行教学。《牛津树》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语言会循环出现,同时又在循环出现的内容中增加新的知识点,因此教学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习者在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点。如L1-32册Get on,这一册绘本主要知识点是让学习者理解“get on”这一动作词组的意思,整册内容一共8页,三个孩子Biff,Chip,Kipper——爬上漂浮在海中的香蕉船,通过这样的故事场景,出现了7次get on,学习者在前期已经认识了这三位孩子的基础上,又通过这个故事中不断的重复很自然地学会了get on这一词组。
3.3. 倡导主题语境中自然学习
研究表明,儿童与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有明显区别,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处在形成阶段,缺乏对比、分析和概括等高级思维能力。而成年人思维能力已处于成熟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共性与区别,并加以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 [6]。因此,将成年人脑中已经总结出的语法系统直接教给幼儿,不仅没有成效,还会让幼儿因为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者可以模仿第一语言习得的学习环境,结合牛津树绘本中的故事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如L1-30 The Pancake,这一册绘本中讲述了爸爸带着三个孩子做煎饼的故事,重点学习目标是掌握frying pan,flour,egg,milk,butter,pancake这些单词,这些单词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的食物材料,因此教学者可以在让学习者结合绘本图片联想到厨房场景语境的情况下进行绘本讲解,并尝试在学习结束后带幼儿共同使用这些物品制作煎饼,在真实的语境中再次强化词汇的记忆。
又如Biff一家经常会去沙滩玩耍,因此会多次出现沙滩场景,如L1-37 The Sandcastle,L1-39 The Box of Map,L1-88 The Ice Cream等故事都是在沙滩展开,给学习者呈现了众多在沙滩边有关的词汇,如sand,sandcastle,map,dig等,因此教学者可以将这一主题场景的绘本一起讲解或进行复习小结,帮助幼儿更好地将知识点串联,在头脑中组织成一张沙滩主题的知识网络,将相应的词汇都能够有意义地理解并记忆。
3.4. 绘本中强调,绘本外重复,提高语言的输入量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比第一语言习得更为复杂且艰难的很大一个影响因素之一是习得过程多集中在课堂之内,即便是在课堂之外也常常局限于教学者布置的较为机械性的操练,缺乏真正有意义的运用。因此想要幼儿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并最终能够创造性地迁移运用,还需要教学者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教学之外的真实世界中得到知识的重复,提高知识的输入量。例如牛津书中L1-36 The Bag in the Bin,L1-58 Shopping, L1-54 In the Trolley等多次出现购物场景,学习者在这些绘本学习后掌握了一些购物场景的词汇,如shopping,bag,trolley等,课堂之外可以引导学习者在日常生活的购物中多次地去再认、回忆或者使用这些词汇,加强词汇的记忆。
又如L1-35 Up You Go讲述了Biff,Chip,Kipper和爸爸玩滑滑梯,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听懂up you go这一句型,并且能够掌握go的意义。L1-40 Push讲述了Biff一家在田间汽车潜入泥潭,于是家人们一起推车的故事,学习者在这一故事中学习push这一动词。以上这两个动词,家长可以在带着幼儿外出玩滑滑梯时,自然地重复up you go这一句子,让孩子在玩耍中强化理解并记住这一表达。而push这一动词也是一样,家长在家中可以与孩子互推玩乐,一边推一边喊push这个单词,幼儿在与动作结合的过程中就完全掌握了这个动词,这一方法也符合常常适用于低幼学龄学生的“全身反应法”的教育理念。
4. 结语
幼儿的英语启蒙并不是一蹴而就,但也没有难于登天。在启蒙过程中,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学者的耐心指导,也需要语言环境的创设、专业的语言学习理论支撑等多种因素共同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语言学习中。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对比分析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给了英语启蒙实施者们许多启示,教师和家长能够学习与研究语言习得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之中,为幼儿的英语启蒙之路做好科学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