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物流网络畅通关系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影响到该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物流建设问题,尤其是2020年“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多次聚焦物流,明确要求“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1],推动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课程及专业开设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亟待通过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专业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所需高水平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推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因此,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十分必要。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2.1.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求对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问题比较严重,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更加合适的平台、体系结构 [3],采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推进课程教学优化,积极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培养所需人才,成为突出难题之一。
2.2.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对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智能技术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4],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该要求,需要结合智慧教育理念进行优化。
2.3. 知识的高效学习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高要求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改进
知识的高效学习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要。它要求构建智慧教育环境、模式 [5],促进高职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在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平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全方位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效能。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主要问题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论文从学生和教师两大方面,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问题进行研究;对课前预习盲目且效率低、课中缺乏及时有效互动、课后不能及时跟踪反馈三大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3.1. 课前预习盲目且效率低的问题
课前预习存在盲目且效率低的问题,具体情况详见表1“师生课前预习存在主要问题情况表”。

Table 1. A list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teacher-student in pre-class preparation
表1. 师生课前预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情况表
1) 学生方面
第一,独自预习时,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普遍。大部分高职学生接触社会生产的机会有限,对物流管理认识不够清楚、不够全面,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他们在进行独立预习时,感到无从下手。
第二,独自预习时,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到位,预习效果不佳。部分高职学生对物流管理的了解和认识不够系统,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到位,在预习时易进入关联学习的误区,影响了学习效果。
第三,独自预习时,注意力易分散。大部分高职学生在独自预习时,注意力易受到身边事务的影响,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 教师方面
第一,对学生课前预习有效参与不够。通常,教师没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辅导,缺乏有效参与。
第二,对课前预习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教师通常会优先选择书本作为预习工具和资料,将书本中的知识点或案例设置为预习任务。这种方式较为单调,缺乏创新,效果不佳。
第三,对课前预习过程有效干预不足。通常,教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任务过难、作业过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等,不能很好地实施有效干预,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预习效率。
3.2. 课中缺乏及时有效互动的问题
课中教学存在缺乏及时有效互动的问题,具体情况详见表2“师生课中互动存在主要问题情况表”。

Table 2. A list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class
表2. 师生课中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情况表
1) 学生方面
第一,课前预习效果不佳,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受到课前预习盲目性的影响,造成兴趣较低、参与课堂互动不够主动和积极,配合度不高的情况。
第二,学生的关注点易分散。高职学生大多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 [6],思维比较活跃。在参与互动活动时,极易从某一事件中发散出很多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想法,注意力一旦受到影响,难以立即回归到主题上。
2) 教师方面
第一,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和效果。大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物流操作实践,在教学时不得不“被迫地”照本宣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有效互动。
第二,教学经验不足影响了教学互动的开展和效果。部分高职教师教学经历不够、经验不足,容易出现教学互动环节布置、安排不合理,无法有效调动高职学生参与积极性。
第三,没能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互动设计。部分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关爱有待加强,没能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更加合理、高效的互动环节。
3.3. 课后不能及时跟踪反馈的问题
《物流管理》课程课后复习阶段存在不能及时跟踪反馈的问题,具体情况详见表3“师生课后互动存在主要问题情况表”。

Table 3. A list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fter class
表3. 师生课后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情况表
1) 学生方面
第一,部分高职学生有待养成课后复习、总结的习惯。在课堂上,他们对课程的重、难点掌握情况不是很好,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记忆过多的新知识;在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与总结,知识很容易被快速遗忘。
第二,部分高职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习惯性选择忽视。这部分高职学生能力和知识基础较差,无法及时消化课堂上所学知识,又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不理解的知识点习惯性选择忽视;而不是及时向教师求助。
第三,部分高职学生课后巩固练习完成不及时、效果有待提高。这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通常会推迟完成课后作业,且效果有待提高,影响了课堂知识的巩固。
2) 教师方面
第一,不能及时解答学生课后学习遇到的问题。课后,学生主动寻求解答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师生时间不匹配导致解答、回复不及时,教师没法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新课开始前,教师无法对这些问题都能进行一一解答。
第二,传统管理方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通常会选择通过集中开会交流的传统管理方式,整体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却不能逐一检查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很难及时、高效解决他们课后学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非上班时间,不能及时查看和回复学生的课后学习反馈。学生利用智能软件和教师进行离线沟通交流时,难无法及时获得回应和解答的勤快,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交流反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上影响到跟踪反馈的及时性。
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在智慧教学理论、交互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针对课程教学主要问题分析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智慧教学设计针对资源、设备、工具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要求,主要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支撑,构建智慧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环节流程优化设计,以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提升教学质效。具体情况详见图1“智慧教学过程精准设计流程图”。

Figure 1. The flow chart of precise design of smart teaching process
图1. 智慧教学过程精准设计流程图
4.1. 课前预习环节设计
通过课前教学方式设计,满足学生课前预习需求。
第一,制作并发布手机课件,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扫描课件二维码获取课件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标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和掌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点评,对暂时没有参与、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从而实现对预习进度的掌握和督促。
第二,对于比较生僻的知识、难度较大的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并分享微视频课件,进行音视频支持下的领学、带学活动,学生在手机端接收资源进行跟学。
第三,选择合适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分享。例如,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观看某一商家针对不同销售领域设计的物流产品广告,提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第四,合理设置思考题,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索研究”寻找答案,再以学生探究的结果作为新课的导入,加强预习与课堂学习的联系。例如,要求学生“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绘制家族组织关系图”,让学生分析家族、族人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导入课堂新内容,并在课堂中以此类比物流产品组合概念,帮助学生实现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2. 课中教学环节设计
在智慧教学理论、交互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论文围绕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拓展新知三大板块进行智慧教学设计。
1) 讲授新课。该环节的设计情况大体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思维导图: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有效结合,把各级的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再将其进行记忆链接,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间的关系。
第二,答案遮挡:将答案设置在演示界面的固定位置,在授课模式下使用橡皮擦功能擦除显示答案。例如,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场景漫画,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场景中运用了哪些物流技术手段,待学生回答讨论完毕后揭示被遮挡的答案。
第三,举一反三:通过克隆功能在演示界面中展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匹配举例。例如,将可应用于多个场景的某一物流技术手段(字段)进行克隆,邀请学生进行匹配。
2) 巩固练习。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课堂互动功能实现巩固练习,通过多次的刺激反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以“SWOT分析”课程为例,在讲授SWOT基本概念和含义后,以“TF Boys”组合为类比案例,通过课堂设计小组互动、生生互动、个人展示等多种游戏互动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第一,小组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讨论分析“TF Boys”组合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待讨论结束后,将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分析、讨论和总结。
第二,生生互动:设计简单、有趣的游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答案。以“TF Boys”组合为例,随机抽选两位学生进行游戏互动,要求找出“TF Boys”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分类最多的学生获胜。
第三,个人展示: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倒计时功能,让学生自主分析“TF Boys”组合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待时间结束后邀请学生进行展示。
3) 拓展新知。在课程任务结束后,适当地拓展课程知识,开阔和丰富学生的眼界。
第一,观看网络资源: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中的时间胶囊、播放系统等功能,待学生完成市场营销的学习任务后,播放实现准备好的网络资源,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市场营销内容。
第二,拍照投屏功能:向学生分享一个生活案例,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看法,随机选取几位同学,通过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拍照投屏功能向课堂内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展示分享。待展示完成后,教师拓展和补充必要的知识。
4.3. 课后环节设计
课后环节,主要包括课后知识巩固和新课预习二部分,需要结合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定。即,对于喜欢参与互动、学习习惯和能力较好的同学,课后任务的安排在兼顾课后复习的同时,更侧重于新课知识点一定难度的学习启发。对于不太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则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适量、适度地进行新课预习任务安排。设计情况如下:
1) 对上课过程进行实时录制。课后,将课堂录制视频分享给不太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
2) 在课后把课堂教学重点知识进行课件整理和分享,方便学生在课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
3) 对于已经掌握课堂知识的同学,安排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具体设计参见“课前环节设计”部分内容。
5. 总结
智慧课堂教学能够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已有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提高该地区高职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专业物流人才输出效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返贫防范 [7]。智慧教学课堂设计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充分考虑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资源设计、交互设计的四大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过程设计要让学习过程更加明确、合理和高效,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课堂学习,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教学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明确有序的任务安排让学习变得适时适量适度。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8] 促进教学资源设计,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让学习变得有趣和高效。交互设计的加强要让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气氛得到更好地创建,师生关系更加和睦、融洽,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信心。
基金项目
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高校物流课程智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048);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大数据智慧扶贫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YJA850007);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硕士点项目“基于大数据智慧物流的贵州脱贫乡村返贫防范与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SD005);贵州师范大学资助博士科研项目“面向用户网络的物流网络化自适应运作机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