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伟大革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Two Great Revolutionary Ideas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ir Relevance
摘要: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共产党宣言》主要从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主体和道路选择四个方面,论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相关思想;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性、先进性与纯洁性、人民性等特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厘清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两者的关系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地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对策。与此同时,《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伟大革命思想的阐述亦对新时代中国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Abstrac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elabo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deas of the social revolu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self-revolution of the Marxist party as well 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mainly discusses the ideas related to the social revolution of the proletariat from four aspects: the class struggle and the basic contradictions of society in bourgeois society,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letariat to carry out the social revolu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road; it mainly elaborates the ideas of the self-revolution of the Marxist part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xist party such as struggle, advancement and purity, and people’s nature.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revolu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self-revolution of the Marxist party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y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Marxist party to better lead the proletariat in social r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osition of the two great revolutionary ideas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has also brought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穆宣辰.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伟大革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国学, 2022, 10(4): 210-216.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3.104034

1. 引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将其简称为《宣言》)正式出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流传度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宣言》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的自我革命以及两个革命的辩证关系思想。当下,细致梳理《宣言》中关于两个伟大革命思想的论述,厘清两个伟大革命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明确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稳固不动摇的前提与基础,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进行两个伟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践经验。

2. 《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详细阐述

恩格斯的《英国状况 十八世纪》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社会革命的概念:“英国的革命是社会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 [1], p. 87)。”社会革命的源头即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发展的不平衡。无产阶级正是利用这一点,发动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而后继续发展生产力,废除私有制,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新社会。《宣言》主要从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革命主体理论、道路选择理论四个方面,展开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的相关论述。

2.1. 阶级斗争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提供可能性

《宣言》“资产者和无产者”一章开篇首句写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p. 27)。”在过去各个历史时代中都存在着阶级斗争。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航线距离的延长许多不为人知的地域成为了资产阶级开拓的新天地,东印度与中国的贸易之门被敲开,扩大了资产阶级的交易市场;美洲被殖民化统治,增加了大量奴隶与廉价劳动力的流通。地域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交通运输业与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瓦解。行会经营逐渐被工场手工业代替,各个行会间的分工逐渐被工厂内部分工代替;但是市场的扩张不曾停止,以前的工业经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大工业将工场手工业取而代之。工业革命兴起,蒸汽技术运用于交通工具,使得世界市场孕育而生;相对的,世界市场的出现也促进了工业、航海业、铁路交通的发展。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2], p. 29)。”自此以后封建阶级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赢得胜利的资产阶级以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伴而生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逐渐出现在历史进程的视野中。

2.2. 社会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

资产阶级的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大工业发展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契机。资产阶级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生产形式,大大提升了生产力,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企及的。此时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逐渐成为了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封建统治随之也逐渐走向了衰亡,最终资产阶级取而代之。但是,相似的运动仍在继续,现代生产力逐渐开始反抗现代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出现了周期性的商业危机,生产过剩的瘟疫席卷了整个市场,过量的牛奶被倒入河水中,生产过量的商品被焚毁。生产力发展迅速到已经不再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再一次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阶级的武器,这一次将矛头指向了自己。更甚的是,资产阶级不仅创造了消灭自己的武器,而且还创造了使用这个武器的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用资产阶级制造的武器把资产阶级送上了阶级统治的断头台。正如马克思在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3], p. 2-3)。”

2.3. 无产阶级大联合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

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整个社会分成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大工业生产中,资产阶级作为雇佣者占有绝大多数利益,而作为被雇佣者的无产阶级却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无度的剥削着作为工人的无产阶级,工人成为了机器的附属品,只要机器运转工人就不能停歇,工人成为了被议价的物;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甚至雇佣妇女和幼童来获取更多的资本增殖。

为了摆脱当下的困境,工人阶级开始反抗,起初工人认为是机器的大规模使用让他们的生活日渐困窘,他们便烧毁商品、毁坏机器,以此对抗生产工具来维护自身利益。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工人人数日益增加,他们逐渐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随着资产阶级逐利性、周期性的商业危机的爆发,工人群体的生存难以得到保障,他们开始以同盟的形式保卫自己的生存权益,甚至联合周边地区工人群体以起义的方式与资产阶级进行对抗。工业发展带来的交通便利,把各个地区的无产阶级联合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走向大联合,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奠定了阶级基础。

2.4.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最终目的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进行政治革命,“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2], p. 41)。”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无产阶级开展后续实践的前提,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其次,进行所有制革命,“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 p. 42)。”资产阶级所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源头,因此,无产阶级摆脱剥削的唯一方法便是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建立新的所有制形式。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使财产具有社会性质,进一步推动社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最后,进行意识形态革命,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变化而变化,无产阶级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消除利己主义思想,让更多的无产阶级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只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坚持不懈地与资产阶级作斗争,才能推动共产主义成为现实。

3. 《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内涵的详细阐述

《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征,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关系等。《宣言》中虽然没有具体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释义,但《宣言》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积极开展思想斗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述已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宣言》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性、先进性与纯洁性、人民性等特征阐述其自我革命思想。

3.1. 带领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

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带领下建立自由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与最终目标。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是依照无产阶级的意愿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思想自由的理想社会。为实现这一愿景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不能停滞于消灭资产阶级,要继续带领无产阶级大力发展生产力,将资本、财产集中于国家,消灭私有制,让无产阶级彻底摆脱剥削和压迫;要继续消灭阶级差别,消除阶级统治,进而消灭阶级本身,消除统治,使人生而平等成为现实;要继续重视教育,改变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让更多人意识到集体的作用,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追求。这样,每个人都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终会建立。

3.2.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特征

斗争性是无产阶级与生俱来的特征,《宣言》中说道:“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2], p. 35)。”最初,无产阶级的斗争对象是资产阶级,为了捍卫自身利益,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而后共产主义开始与各种社会主义作斗争,揭露这些社会主义的虚假面具。共产主义不同于那些虚伪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他们或是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借此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恢复资产阶级昔日的辉煌;他们或是保守地用和平的方式调和阶级对立,更是呼吁资产者发善心帮助无产阶级建立理想社会。历史证明,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的行动都遭到了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就必须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捍卫无产者的事业,来推开通往新社会的大门。

3.3. 维持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使命要求

《宣言》中共产党的先进性表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2], p. 130)。”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是:一方面,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维护无产阶级整体的利益,这个利益没有区域、民族和国家的差别;另一方面,无论处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阶段,共产党人始终与无产阶级并肩同行,捍卫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共产党人不仅要为无产阶级当下的权益而斗争,还要为无产阶级的未来而斗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短暂的胜利不是胜利,长远的胜利才是最终的胜利。因此,共产党人维持政党的先进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自我革命的使命要求。

3.4.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初衷,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时刻保持人民性,坚定地带领无产阶级走向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事实证明,少数的、孤立的无产阶级起义只能付出惨痛的代价,遭到资产阶级残酷的暴力镇压;只有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走向团结,走向联合,才能使无产阶级终将走向灭亡成为现实。“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2], p. 39)。”这里论证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与阶级主体,亦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人民性的政党。坚持人民立场,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为己谋私。这是无产阶级走向大联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群众基础和基本保障。

4. 《宣言》中两个伟大革命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

《宣言》中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了解清楚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革命的目的在于断绝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自我革命的目的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引导无产阶级改变旧的思想意识,用积极的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社会革命。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最终目的都是带领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促进无产阶级大联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4.1. 社会革命决定自我革命,同时自我革命又反作用于社会革命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资产阶级时代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思想意识都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首先是要改变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进而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在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功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使其符合新的社会存在的需要。同时,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转变与否也影响着无产阶级政权的稳定,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进行内部的自我革命,消除无产阶级以往的错误认识,引导无产阶级拥有敢于斗争、追求自由的意识,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无度剥削,为无产阶级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4.2. 在实践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思想发展,保障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通过自我革命来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加强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推进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发展;同时,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也要明确当下的任务,自觉接受优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用无产阶级意识武装头脑,完成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为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做到:第一,加强对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领导,确保社会革命发展方向正确。一方面,无产阶级中的大多数都是曾经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对抗可能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为确保社会革命顺利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引导和动员。另一方面,对于加入无产阶级别有目的的小资产者和手工业者,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甄别和剔除,避免无产阶级内部出现分裂和矛盾。第二,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无产阶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为无产阶级的当下利益而斗争,更要为无产阶级未来的利益而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背负着整个无产阶级的未来,因此必须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无产阶级斗争,为无产阶级未来的发展打牢基础。第三,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性,维护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在无产阶级大联合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错误的社会主义团体和反对党派,他们或是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或是为了恢复资产阶级往日的辉煌,或是为了诋毁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性。为维护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积极与他们展开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意图,无产阶级就是要利用暴力推翻当下现存的一切统治,使无产阶级挣脱压迫的锁链,任何团体和党派都不能阻碍,未来的世界属于无产阶级。

5. 《宣言》中两个伟大革命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赢得阶段应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党的工作效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伟大革命的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4]。”详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与新时代中国的社会革命两者的辩证关系,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础保障,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最终目的,两个伟大革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特别强调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两个伟大革命做出了新论述,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新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前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是对中国共产党敢于进行自我革命的肯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和传承者,为更好地践行两个伟大革命思想,需要重返源头,找寻历史经验,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

5.1. 《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的论述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论支撑

《宣言》中谈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政权后,首先要做的是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产生社会变革的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协调必定会影响社会以及政权的稳定。“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深刻教训和宝贵经验,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目前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切实做到速度与质量并驾齐驱,改善阻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机制体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5.2. 《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论述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 行动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无私性的革命属性,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其他私利,始终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侵害;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保障无产阶级当下的利益,还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在《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践行自我革命,保持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亦需要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一切行动的领头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具备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属性的印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5] ”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最新实践标准。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净化党内环境;健全党员教育学习机制,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加强党组织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自省能力。保障党在人民心中的主心骨位置,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绝不动摇。

5.3. 《宣言》中关于两个伟大革命思想的论述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标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拥护者和信仰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5]。”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我们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理论,要站在中国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与中国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世界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对《宣言》中无产阶级大联合的时代性实践,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共产主义的新阐释。

6. 结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和研究《宣言》中两个伟大革命的相关论述,是中华民族得以继续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无产阶级迈向共产主义的崭新一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4]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8-01-06(001).
[5]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