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Explo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摘要: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学校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基层党组织为政治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质量人居环境质量是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实施审美教育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必然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文章从新时代美育背景出发,挖掘美育视域下环境设计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个目标、二项建设、三大融合的“123齐步走”教学实践路径,以此探寻美育视角下环境设计专业党建工作与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以党建工作促进设计学科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Abstract: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while schools are teacher-oriented with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s the political core.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quality of a high-quality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expectation of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are the leading teachers. Therefor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explores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path of “123 steps” with one goal, two constructions and three integr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ans of integrating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teaching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disciplines through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文章引用:侯寅峰, 韩金, 张露. 美育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发展, 2023, 12(1): 49-54. https://doi.org/10.12677/VE.2023.121008

1. 引言

基于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国家对美育越来越重视 [1],美育也可以称为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阵地。从教育目标上看,学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美育目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美育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面临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及影响力的基础上,落实美育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党建促进学科发展,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审美态度与审美素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审美实践活动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123齐步走”的教学实践路径。

2. 美育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党建工作与环境设计专业美育教育之间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的特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美育教育目标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优质的人才,而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两者之间的目标是统一的,工作内容也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缺一不可的 [3]。

2.1. 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协同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最终还要靠党的领导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落实 [4]。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基,其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2.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不仅是环境设计师培养的摇篮,也是创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不可忽视的途径。审美教育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发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提升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2.3.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

基层党建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基层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因此,从培养目标来看,环境设计专业美育教学与基层党建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 高校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党建 + 专业”的育人模式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高校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创新性,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率低,互动性差,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问题 [5]。一些党员教师思想理论建设还存在着深度、广度不够、教学积极性差、工业怠慢等现象,使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2. 环境专业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设计行业对于高素质环境设计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在教学中难以处理的问题接踵而至,比如,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和陈旧、涉及面广、泛泛而谈、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脱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还有很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软件存在不熟练、不精通,甚至技能遗忘的问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6]。随着设计行业的开始快速发展,也出现一些环境设计师的设计作品粗糙、缺乏审美价值等现象。设计是传达美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

4. 美育视域下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路径

4.1. “1”即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即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设计工作的前沿需求,将生态美育、文化美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他们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高校通过积极践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优质教学资源激励学生自觉做,以重视校企融合,共同培养高质量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坚持以“教学”为根,以“做”为本,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设计人才,进一步提高师生自身审美与美育认知 [7]。

4.2. “2”两项建设

两项建设即抓好专业基础建设与专业创新建设。要强化教师队伍,积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优势,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把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反映到专业学习与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4.2.1. 抓好专业基础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是教育的源泉。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学生的素质和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意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关键是党员教师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做到知行合一,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想,对周围的师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健全的师风师德教育机制,党员教师就要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系部建设和其他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8]。

抓好专业基础建设,党员教师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多以专业学习为主,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因此,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是高校教师发挥基层党建的重要途径之一,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注重创新改革,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集体教研活动中,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编写思政教案、发表相关论文等方式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例如,环境设计专业的思政目标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美育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既为学之使命,更需要必要的精神修养,是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 [9]。环境设计师要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营造出充满美感的居住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课程的融合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功能,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思政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显著、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充分加强专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4.2.2. 抓好专业创新建设,以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活动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育人的模式开展教学。第一课堂为高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第二课堂是丰富课外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与主要阵地。

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赏析,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气质,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生态意识与专业认同感。同时,还应重视审美创作,其作为一门技术技能类的专业,工作实习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是目前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将企业丰富的案例、项目和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把课程目标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挂钩,让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如组织“一线设计师进课堂”的活动,了解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情,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教研组通过开展了风景写生、实地调研、手绘大赛、计算机技能测试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实践是最具内涵的教科书和实现创新的主要来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环境设计实践方式之一就是实地调研,实地调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设计的流程、施工工艺、材料等相关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设计规划图纸向学生讲解调研场地的景观规划布局,包括交通组织、硬质铺装设计、软质环境设计及设施设计等内容,从而更好的理解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老师也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接近自然,发现美、体会美、塑造美、表达美、传递美。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的社会实践采风活动,通过采风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修养的提高、知识储备的增长、爱自然艺术情感的养成、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美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将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真善美”更好的发扬下去,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4.3. “3”三大融合

三大融合即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党建与专业竞赛融合、党建与师生服务融合,将基层党建与环境设计专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4.3.1. 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

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相融合是促进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党员教师先锋团队的形式,充分发扬“老带新”的优良传统,从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制定老带新的工作计划,指导内容以培养教师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主,以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反思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又要因人而异,分类引导,有的放矢地选择新教师的培养方式,使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步骤,有法可依 [10]。课前,指导新教师备课、写教案。备课是教学的先决条件,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课中,新老师相互配合,使新老师能更快地适应课堂教学。课后开展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分享会,进行教学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通过党建与学科建设的相互融合,提升教师思想水平,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归属感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党员教师积极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习经验的同时将学习渠道、经验等与同行分享,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4.3.2. 党建与专业竞赛融合

“美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设计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例如,CAD,PS等制图方式不仅使制图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让效果图的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造型、光影、色彩等方面的表现,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设计作品的最后表现,终究还是取决于学生的审美思维与创作能力 [11]。造型基础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而手绘是造型基础的表现手法,学校通过组织环境设计手绘比赛,可以使学生以手绘方式大胆地展示理想的环境设计,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素养。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主动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教师通过参加教学竞赛,可以在竞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正与进步。

4.3.3. 党建与师生服务融合

党建与服务师生相融合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员教师通过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环境设计专业教研组建立帮扶制度,通过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干部、研究生等,为环境设计低年级学生分享了学习与备战考研的成功经验。疫情期间,党员教师通过自愿参与学校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积极倡导志愿者精神,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在疫情防控中锤炼党性、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做到“招必来、来必战、战必胜”,为战胜疫情的全面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对学生启到引领和表率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来,塑造“美”的品质。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充分发挥环境设计专业优势,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党建教学工作“走心又有新”,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美化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参加校园井盖彩绘的活动,既可以实现宣传环保又可以起到安全提醒的作用,从生活的小事中传递“美”。

5. 结语

美育教育既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也是必要手段。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加强基层党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将基层党建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培养审美与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利的保障,更好地促进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怀康. 美育背景下环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以培育学生的色彩能力为例[J]. 流行色, 2021(9): 94-95.
[2] 闫丹婷.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问题探析[J]. 艺术教育, 2018(16): 161-162.
[3] 杨宝林, 杨淑莉.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校“党建 + 专业”育人模式构建探究[J]. 决策探索(下), 2021(11): 69-70.
[4] 敖卓缅.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路径探析[J]. 改革与开放, 2020(12): 66-68+103.
[5] 韩磊. 城市基层党建基阵地空间的文化建设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教学改革的启发[J]. 休闲, 2018(11): 224-225.
[6] 华予. 地方性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问题与对策研究[J]. 美与时代(上旬刊), 2014(9): 119-121.
[7] 张琼瑶.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党建工作研究——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 大学, 2022(6): 125-128.
[8] 曹静珍, 俞艳. 高职院校党建与艺术专业教学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 文教资料, 2014(23): 141-142.
[9] 季永亮, 李勇, 蒋煌晖.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生态观培养策略探究[J]. 现代园艺, 2020(6): 220-221.
[10] 莫丽平. 以老带新, 促进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7, 16(11): 56-57.
[11] 付龙珠. 美育与人文教育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J]. 绿色包装, 2022(2):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