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 10.12677/TCM.2023.12103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亚杰, 付金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传统医学研究进展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本篇文章系统性回顾分析近年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文献,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是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痰湿、血瘀内聚有关。本文章综述了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主要包括辨证分型,专病专方,中药人工周期以及外治法(耳穴、穴位贴敷、穴位埋线)、预防调摄等,以期为本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recent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o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ost doctors believe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s related to 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clud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pecial disease-specific prescription, artificial cyc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auricular point applicat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acupoint thread-embedding), prevention and adjustment,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文章引用:刘亚杰, 付金荣.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J]. 中医学, 2023, 12(1): 199-20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3.121032

1. 引言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以持续性无排卵、卵巢的多囊样改变及雄激素过高的生化或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在传统医学中没有PCOS的概念,根据其特征及表现,可归属于“闭经”“不孕”“月经后期”等范畴。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不外四因素。其一肾虚为发病基础。肾精虚,则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月事不能按时下,或者下而量少。其二脾胃虚弱,痰湿内聚为关键。脾运化如常,经水化生有源;脾统血如常,经水循常道,血旺故经调。其三肝气郁结,郁久化火为根本。肝主司血海定期充盈,肝藏血充足,是保证月事定期而致的重要物资基础。其四瘀血内阻为加重因素,瘀血阻滞于胞宫,则会出现闭经、月经失调、不孕。赵淑萍等人 [1] 研究表明PCOS患者子宫、卵巢血供减少,表明PCOS患者长期处于“血瘀”的状态。

现西医治疗PCOS多以对症治疗或促排卵、手术治疗为主,长期效果尚未得到肯定,且对女性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严重的损害 [2] [3] [4]。与西医的局限性比较,中医治疗PCOS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且方式多样。现将近些年中医治疗PCOS的文献综述整理如下。

2. 中医内治法

2.1. 辩证分型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时强调“辨证论治”,即在确定本病的证型的基础上个体化遣方用药,进一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从而使气血调和,月经如常。张帅 [5] 等人将本病分为3型辨证论治,肾亏血瘀型用大补元煎随证加减,痰凝肾虚型用补肾活血汤加减,肝火郁热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望亚兰 [6] 等人将本病分为3个证型,肾精亏虚,冲任失调型应用益肾调冲汤加减,脾失运化,痰湿阻滞型采用苍附归芎二陈汤加减,肝气瘀滞,瘀阻胞络则使用逍遥四物汤加减。李坤寅教授 [7] 认为本病可归8个证型,肾阳虚型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阳两虚使用右归饮加减,脾气虚采用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脾虚气陷则采用固冲汤,脾肾阳虚证常采用四君子汤联合寿胎丸,痰湿内盛用温胆汤为基础,气滞血瘀使用活血汤,肝郁化火则用其经验方多囊方加减。

2.2. 专病专方

清代徐灵胎在《兰台轨范·序》指出:“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体现其辨病酌方的理念。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学者有其独特见解,其自拟方在临床上也取得较为好的临床疗效。扈氏 [8] 使用化痰解郁润燥方(蒌贝养荣汤加减拟定)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4例,治疗组的有效率达85.7%,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BMI及内分泌水平。徐氏 [9] 使用健脾化痰方(化裁于苍附导痰丸)治疗脾虚痰阻型多囊患者60例,有效率71.4%,显效14.2%,总有效率达89.3%。张氏 [10] 则自创瘦身调经汤(苍术、茯苓、香附、茺蔚子、生山楂、荷叶、丹参各10 g,陈皮、枳实、半夏各6 g,甘草3 g)治疗痰湿血瘀型多囊患者72例,其有效率达91.43%。王氏 [11] 自创补肾助孕汤(紫石英、黄芪、炒山药各30 g,鹿角霜、当归、熟地、赤芍、川牛膝、醋香附各15 g,山茱萸20 g)治疗肾阳虚型多囊患者66例,有效率达90.91%,妊娠率36.36%。

2.3. 中药人工周期

中药周期疗法是依据西医学中的子宫和卵巢及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以及传统医学中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的正常生理变化而确立的一种调整月经的方法。在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的气血阴阳存在消长变化,根据处于不同的月经周期,因时论治,从而能够更加适应患者身体变化 [12] [13]。在行经期治疗时,应以调经活血为要,从而有利于经水的排泄;经后期应着手于调肝肾,补气血;而对于经间期则着力于重阴转阳,从而有利于卵子的成熟及排出;经前期主要补肾助阳,维持黄体的功能。研究表明采用采用中药月经周期疗法可调节PCOS患者的内分泌水平,改善其BMI,从而提高其排卵率及妊娠率 [14]。游秀密 [15] 等人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PCO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其妊娠率达25%。高睿 [16] 研究表明中药周期疗法联合克罗米芬可有效提高其周期排卵率及妊娠率。

3. 中医外治法

3.1.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现代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调节患者的月经周期,同时可以调节激素水平,降低体重,促进卵泡的成熟,从而提高患者的妊娠率。针灸主要通过作用于患者的体表皮肤,刺激神经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人体内分泌水平。研究表明杨乔瑞等人 [17] 研究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时的选穴、取穴规律,表明针灸在治疗PCOS患者时主要从肝脾肾、冲任、胞宫等多层面、多维度共同发挥作用,共同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正常。王新茹等 [18] 基于“腹气有街”理论,提出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时先通过腹部取穴和俞募配穴改善腹气街气血,使腹气街的气血顺畅。王宝莲等人 [19] 采用针灸周期疗法治疗PCOS患者68例,其排卵率为75.28%,总妊娠率达42.42%。针刺治疗作为一种现代治疗手段,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患者促排卵疗效较为明显,其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操作方便、绿色,患者容易接受配合 [20] [21]。

3.2. 耳穴贴压

传统医学认为耳与人体脏腑、器官有着联系。耳穴贴压在现代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的问题。曾杰等 [22] 发现隔盐灸的同时配合耳穴贴压治疗PCOS患者能改善体内的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李帆等 [23] 采用子午流注耳穴贴压治疗PCOS患者,其总有效率57.5%,妊娠率50.0%。陈诗音等 [24] 采用耳穴贴压联合口服中药,总疗效有效率为94.59%。张慧等 [25] 采用中药联合耳穴治疗多囊患者,总有效率94.74%。

3.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体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理论。黄维媚 [26] 等人以健脾,祛痰为理论指导治疗PCOS患者108例,结果显示其有效率90.74%,治疗后6个月内累积妊娠率达62.96%。彭静 [27] 等人采取穴位埋线联合温阳耐饥膏治疗PCOS患者150例,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控制患者体重。王云梦 [28] 应用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PSOS患者,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83.3%,周期排卵率44.9%,妊娠率达55.6%。盛文贞 [29] 则应用卦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患者180例,其有效率达89.66%。穴位埋线治疗PCOS疗效较好,主要通过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妊娠率。

4. 预防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体现古人的“未病先防”的之防治思想。研究表明通过对PCOS患者体质调查发现,PCOS患者以痰湿体质多见,占发病人数的64.71% [30]。此研究表明PCOS患者多为痰湿体质。对于PCOS治未病主要通过两方面调理,其一是对于痰湿型肥胖体质爱的女性,可通过饮食、运动、精神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调理预防PCOS的发生。其二对于已患PCOS女性,需预防如高血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 [31]。同时Cooney等 [32] 研究表明,与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抑郁和焦虑的几率更高,故情志调畅对于PCOS的发生发展也尤为重要。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熬夜、压力以及饮食不节等导致PCOS不孕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为育龄期妇女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造成其身心损害。西医治疗方法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PCOS患者排卵率,但现在仍有排卵率低或“高排低孕”等弊端,同时也会出现并发症。因此,从中医角度出发,寻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案十分急迫。但PCOS的中医治疗现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辨证、辨病临床上未能统一,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仍未形成一个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治疗PCOS患者上,如何将传统医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上海蔡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发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涵[2019] 62号)。

参考文献

[1] 赵淑萍, 邵东红, 戴淑真, 戴红英, 吴红婧.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前后子宫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7): 51-54.
[2] 刘志爽, 李瑞丽, 袁方. 疏肝解郁逐瘀汤联合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 35(12): 28-30.
[3] 覃晓, 黎枝, 覃卫玲, 庞海燕, 黄丽棉.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 生殖医学杂志, 2021, 30(2): 175-178.
[4] 孙艳, 张艳.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6): 16-17.
[5] 张帅, 吴佩蔚, 黄亚哲, 胡旭, 陈建玲.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16(2): 363-366+371.
[6] 望亚兰, 谢萍.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 中医研究, 2018, 31(3): 48-50.
[7] 蔡施敏(Tsoi Sze-man). 李坤寅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经验整理[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8] 刘洋洋. 自拟化痰解郁润燥方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承德: 承德医学院, 2022.
[9] 任国榕. 健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及辅酶Q10对脾虚痰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水平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10] 任宇玮. 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
[11] 岳师师. 补肾助孕汤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1.
[12] 朱景丽.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女大学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33): 9+14.
[13] 王宪, 刘桂荣.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 24(5): 688-690+712.
[14] 王争艳, 宋发荣. 中药月经周期疗法治疗PCOS不孕症的效果[J]. 医学信息, 2020, 33(20): 153-155.
[15] 游秀密, 杨娟, 许金榜, 刘英, 黄健, 林秋平, 张俊新, 顿晶晶, 黄山. 针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6(2): 93-95.
[16] 高睿, 冯莉红. 中药人工周期协同克罗米芬治疗PCOS不孕症的促排卵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21): 145-146.
[17] 杨乔瑞, 孙淼, 匡洪影, 范桢亮. 基于生殖轴理论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选穴规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10): 40-46.
[18] 王新茹, 侯学思, 张重阳, 张佳佳, 马莉, 祁晓晗, 潘婷, 孟言, 白鹏. 基于“腹气有街”理论浅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思路[J]. 环球中医药, 2022, 15(4): 600-605.
[19] 王宝莲. 针灸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
[20] 苏日亮, 李翠, 杨楠, 李修阳.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22, 42(7): 1114-1118.
[21] 王聪, 伍洲梁, 陈淑敏, 陈志霞, 陈蓉, 陈秀华. 针灸周期疗法配合俞募配穴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38(11): 2428-2433.
[22] 曾杰, 康林, 王翔, 杨娟. 隔盐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 39(12): 1521-1524.
[23] 李帆, 陈颖. 择时耳穴埋豆对PCOS所致不孕症疗效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20, 34(4): 37-40.
[24] 陈诗音.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证)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25] 张慧. 自拟补肾健脾化痰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治疗38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7): 188.
[26] 黄维媚, 夏东斌, 王熙龙, 林浩春, 欧阳怀亮. 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22, 18(9): 90-95.
[27] 彭静, 李辉. 温阳耐饥膏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 34(11): 1657-1659.
[28] 王云梦. 穴位埋线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
[29] 盛文贞. 卦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PCOS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4): 87-90.
[30] 杜海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体质关系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
[31] 周桂瑶, 冉雪梦. 中医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 2021, 41(4): 12-16.
[32] Cooney, L.G. and Dokras, A. (2017)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19, 83.
https://doi.org/10.1007/s11920-017-0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