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疫情的持续,全国各地的就业受到或大或小的压力,从而导致经济的不景气,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就业问题成为当下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并得到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就业数量的积极影响作用,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就业形势。上海市及全国各地省份应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率,使其在促使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本文对上海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上海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再次,本文选取2005~2019年间外商直接投资额数据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参考数据,采用ADF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最后得到结论,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就业数量对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影响。
2. 上海市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1. 按主要来源分析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
近年来上海市FDI主要来自于亚洲地区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其他地区国家主要为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一半以上的外来投资来自于亚洲地区国家,其中2021年中国香港的投资为135亿美元,日新加坡投资为22.05亿美元,这两个国家也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不仅与上海市往来较为密切,与中国其他省份同样也是相当密切。欧美国家的FDI虽然近些年有所上升,但仍不及亚洲国家,所以上海市应当制定相应政策为了更好的吸引西方国家的技术投资 [1]。
2.2. 按投资方式分析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
2020年上海市实际FDI总额202.33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金额达到169.91亿美元高达60%以上,而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分别为29.75亿美元和0.34亿美元。随着上海市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外国企业逐渐了解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所以更多的外国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发展为独资企业,但是外企独资化过高会导致技术外溢效应减弱。
2.3. 按产业结构分析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
按产业结构划分,上海市FDI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达到191.12亿美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为0.13亿美元和11.08亿美元。其中上海市是一座较为发达的城市,主要以金融、教育、餐饮、娱乐等高新技术、先进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为主,并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第三产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吸引了大量相关外资的进入。而第一产业占比多年来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且第二产业近两年来有所下降。所以上海市表现出来的外商投资情况产业分布不平衡,应加强外资对一、二产业的投资。
3. 理论分析与影响机制分析
3.1. 理论分析
3.1.1. 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投资的量可能是小的,但是投资引起的需求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最终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他主张政府应加大投资,借助投资乘数效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可以翻倍,从而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大大减少失业人数,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3.1.2. 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邓宁认为FDI对就业的影响在于对当地就业质量的影响,如FDI的引入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为员工创造更高的工资水平,同时为当地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以提高劳动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东道国人力资本的提高。
3.2. 影响机制分析
FDI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表现在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随着外商的进入,带来的不仅是就业机会的增加,还有包括大量的各方面优势,在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中,国内企业占据劣势地位,所以如果国内企业不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最终会导致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生产规模不断缩小甚至在市场上消失,造成大量失业。FDI通过成本增加和可变成本的减少来增加失业。一是外资进入市场并雇佣当地居民,同时会付给他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对于内资企业来说,工资水平上升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为了降低成本,内资企业可能要进行裁员,因此造成当地就业数量减少;二是本土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从海外进口先进设备或引进技术经验,增加不变成本的投入,从而减少对就业人员这些可变成本的投入。
FDI对就业的挤入效应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前者指外商企业进入东道国新建企业进行绿地投资在短时间内会为当地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后者则是指外商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东道国,不仅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技术经验,还会通过这些技术经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外资的进入会引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间接刺激整条产业链的就业。
4. FDI对上海市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阐述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一般体现在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但本文只研究了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同时根据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机制分析可以得到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前者是收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劳动密集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后者则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前后行业产生需求从而刺激这些行业就业数量的增加。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15年的数据及2005~2019年上海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FDI)作为解释变量,将上海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总量(L)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所选取数据均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年鉴》,在保持数据特征及相关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为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性,将对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对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最后通过格兰杰检验 [2]。
数据分析
本文选用ADF检验法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由表1可知,两个变量的ADF值均高于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且P值都小于0.1,拒绝原假设。因此,两个变量在10%的水平下是平稳的,满足同阶平稳,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Table 1. Augmented dickey-fuller stability test
表1. ADF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变量L对FDI进行OLS回归,结果见表2,估计结果为:L = 522.0906 + 4.3336 * FDI。
对残差序列et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若et具有平稳性则说明具有协整关系。
如表3所示,et的ADF统计量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且P值小于0.05,残差et 具有平稳性。因此,L与FDI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即上海市第二三产业就业量与FDI存在协整关系。

Table 3. ADF stability test results
表3.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通过上文发现,FDI和就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结果见表4,因此在分析两者关系时对其展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下是英格兰检验结果。
*p < 0.05; **p < 0.01。
由上述可知,L与FDI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FDI与L之间的关系,滞后阶数为2的检验结果如图所示。在5%显著水平下,L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FDI是L的Granger原因,换句话说上海市就业人数原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即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并不是就业人数,这与OLS回归一致。
4.3. 实证研究结果
经过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后得到结论如下:FDI对江苏省就业数量具有正效应,能够促进就业数量的增加,但是就业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影响FDI [3]。外商直接投资额平均每增加一亿美元,则就业人数平均增加4.3336万人。综合考虑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可知,FDI对上海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数量存在正面影响,对上海市的就业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结论
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的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原因有两个。第一,外商直接在上海建立企业并引用当地居民作为员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数量,这是外商投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第二,外商引用当地居民作为员工,这些员工就业改善,其日常消费会引起其他行业的改善,从而增加其他行业的就业;第三,外资企业的入住不但对经济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还会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高关联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增长具有间接促进作用。这是外商投资对就业的间接影响。但是就业数量的改变未能对FDI产生影响 [4]。
上海作为中国沿海相对最为发达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科技、金融中心之一,在多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上海逐步完善其投资环境,为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是良好的江海港口;同时拥有优良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环保的城市建设以及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等,近年来也是不断出台政策吸引外资。但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使用不平衡、投资来源地不平衡等问题。
6. 政策建议
6.1. 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投资环境也是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能够提高引进外资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包含了包括政治、市场、基础设施等在内的硬件环境,以及人力资本等软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吸引外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努力外,政府部门对于外资的引入也可以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与优惠政策为外资企业在本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从长期来看,FDI的增长对就业人数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要不断吸引FDI的流入就业数量就会随之增加,就业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产生了竞争压力,对提高上海整体的就业质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5]。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劳动力积极到FDI企业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投资政策,以及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投资来源,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规模庞大的FDI金额,同时借鉴大型跨国企业生产及管理经验。
6.2.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自身劳动力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加强对外资政策的制定,能够使外资在进入时有完善的政策引导,使得更多的外资可以流入新能源、环保产业、新型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加强对外资使用的提高以及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并且要对外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在实现就业数量增长的情况下就业质量也要提高 [6]。
在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了使我国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应不断加强人力资本,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能够提升企业效益,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好的吸引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7];同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能够减轻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同时上海市偏向于资本密集型,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上海市应加大对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进入 [8]。
6.3. 引资地区多元化,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上海市吸收的外商投资大部分来自于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地区,而从西方国家的引资较少,因此不仅要保证引入外商的质量同时要增加引资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充分吸收世界各地的企业文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样才能增强国内同行业之间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种类的就业岗位并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质量 [9]。
上海市近些年FDI的投资结构中出现的明显问题是第三产业外资流入比重上升,且没有下降趋势,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外资在三大产业之间的转移,造成第一、二产业发展并不顺利 [10]。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会带动当地关联行业的发展,促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