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51~1978年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第二阶段,1978~1991年养老保险制度向社会统筹方向探索;1991~2014年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制度实践;2015~2022年双轨制改革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密切关注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并与时俱进不断对养老金制度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来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为中国养老金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2. 养老金制度国外研究现状
Philip Booth (2014)提出英国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允许人们可以退出国家养老金制度,即养老金私有化,恢复养老金外包 [1]。Axel Börsch-Supan (2003)在其论文中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和基本养老金改革(即向更多的预付资金的转变)对德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2]。S. Vasoo (2001)研究了新加坡社会保障及住房政策,认为新加坡是一个能够说明发展社会福利能够很好调节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很好例子 [3]。
3. 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综述
高和荣(2022)等人提出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必然会面对高覆盖率和高收益率的制度目标挑战,为此如何控制和规避奉献,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最终促成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顺利实施的目的 [4]。张苏(2021)等人总结了养老金制度可持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结合代际关系和代内公平问题,谈久了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5]。邹海峰(2018)等人在基于CHFS调查数据研究养老金制度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上分析得出养老金制度对居民家庭消费平均处理效应(ATE)正向显著,结果稳健 [6]。曹信邦(2017)在中国养老金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风险化解中提出政府应该通过降低个人账户缴费率,建立“国民年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体现风险共担的价值理念 [7]。鲁全(2015)提出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方式之间的搭配组合 [8]。
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 数据来源
本文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通过高级检索,以“主题 = 养老金制度”为检索条件,选择起始年为2002年,结束年为2022年,文献来源类别勾选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CSSCD,共找到828条结果,再将文献类型选择“学位论文”,检索出624条结果,经过人工筛选后共计检索出440条有效记录,通过Refworks的格式导出到CiteSpace可识别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中进行软件操作运行。
4.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工具为CiteSpace6.1R3文献计量工具软件,CiteSpace不仅可以定量测量轮廓分布以及研究之间的关系和丛集,描述和预测特定研究领域发展,还可以分析不同机构、期刊和学者信息并比较其贡献。本文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学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关系、关键词共线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等进行可视化操作,能够通过可视化操作的形式,更为清晰直观的分析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热点问题。
5. 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可视化分析
5.1.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分析
使用CiteSpace进行对研究“我国养老金制度”这一主题的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可视化分析,时间划分起始点为2002年2022年,“时间切片”选择“1”,即以1年为一个单位进行分析,“节点类型”选择“机构”,为了使得图谱展示更为清晰,在“精简栏”中勾选“Pathfinder”,生成可视化图谱,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调整,以了解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的研究状态和研究机构共线情况,得到图1。得到节点“N = 320”,连线“E = 138”,密度为0.0027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再经软件运行后导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见表1。通过观察图1可知,近二十年来研究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研究机构分布广泛,核心研究机构形成了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合作网络,然而,从整体上看,其他的研究机构多以独立形式而存在,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密切。
如表1所示:机构发文量统计(前10位)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机构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计发表13篇学术论文。其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研究我国养老金制度上处于领先地位。
5.2. 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440个文献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操作,“节点类型”选择“作者”进行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到图2,对图2可视化图谱数据进行解读,得到节点“N = 398”,连线“E = 164”,密度为0.0021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文章作者的名字字体字号显示越大,说明该作者发表的文章越多。根据图2可知,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以及形成了几个研究者聚群,如以杨燕绥、董克用、郑秉文为中心的研究者聚群。说明研究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些合作紧密的关系,说明近二十年来在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上,研究者之间有进行交流共享,已经形成一些研究团队,团队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养老金制度研究在这二十年间不断发展。
如表2所示,学者“杨燕绥”学术论文发表量最多,共计10篇,发表论文前三的学者分别为“杨燕绥”、“董克用”、“郑秉文”和“王云多”。

Figure 1. Mapping the coopera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图1.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Table 1. Analytical mapping of the volume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research institutions o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表1.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机构发文量分析图谱

Figure 2. Analytical mapping of the volume of authorship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图2.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分析图谱

Table 2. Analysis of the volume of articles issued by the authors of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表2.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作者发文量分析
6. 热点主题分析
6.1. 关键词共线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440个文献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操作,“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进行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到图3。关键词是对整篇论文核心概念的凝练,通过关键词,可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论文的大致内容,方便读者理解。对图3可视化图谱进行解读,可知得到节点“N = 382”,连线“E = 517”,密度为0.0071,说明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图3出现了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替代率、第三支柱、企业年金等字号较大的关键词,这表明这些关键词在440个文献数据样本中出现的评率高,表明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养老金制度研究关注密切。通过关键词聚类,总共形成了11个聚类。

Figure 3. A mapping of the common thread analysis of keywords i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图3.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关键词共线分析图谱
6.2. 关键词主题聚类分析
由图4可知,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聚类,最终形成了11个聚类群:#0养老金、#1养老保险、#2缴费率、#3养老保险、#4个人账户、#5并轨、#6制度变迁、#7社会保障、#8人力资本、#9执政理念、#10税收优惠,通过这些关键词主题聚类,可以分析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的热点主题。

Figure 4. Cluster analysis mapping of keywords i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图4.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由表3可知,关键词共线图中一共存在11个聚类,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包括:资本市场、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延迟退休、制度变迁、社会保障、人力资本、退休金、税收优惠等。

Table 3. Keyword clustering table for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表3.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关键词聚类表
6.3. 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热点时间线图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线图,可以得出图5所示的关键词研究热点时间线图,将关键词研究热点时间线图的时间切片设置为“1”,将聚类最大值设置为“11”,展现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热点主题,例如养老金、养老保障、缴费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轨、制度变迁、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执政理念、税收优惠等内容,由研究热点时间线图还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研究文献的高频词。可以通过研究热点时间线图看出,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密切关注养老金制度发展问题。

Figure 5. Timeline chart analysis of hotspots in Chinese pension system research, 2002~2022
图5.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热点时间线图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线图,还可以得出图6所示的关键词突现图,此图突显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在近几年得到社会保障学界的广泛关注。

Figure 6. Key words to highligh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ension system, 2002~2022
图6. 2002~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7. 主要结论
本文是以中国知网(CNKI)中2002~2022年这二十年间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的文献作为数据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一下几条结论:首先,从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分析和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分析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机构和机构之间,以及学者和学者之间已经形成一定的合作网络关系,说明在养老金制度研究问题上,合作较为紧密。
其次,通过关键词共线分析可知,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替代率、第三支柱、企业年金等出现评率高,说明这是近二十年来学者对养老金制度研究关注的热点主题。
最后,通过我国养老金制度研究关键词突现图分析可知,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在近几年得到社会保障学界的广泛关注。
8. 建议及展望
截止2022年,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还面临着一些长期风险问题以及制度困境问题,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革。纵观国际上养老金制度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国家、雇主和个人责任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及时借鉴国际上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发展经验,逐步推进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并逐步创新发展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
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保障老年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然而目前个人养老金的缴费意愿不强烈,政策从实施到落地要灵活探究,要充分调动人民参保积极性,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对灵活就业人员要适当调整参保的灵活性,政策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便利性,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参保意愿以及实际情况,提供便民措施,提高参保效率。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可通过逐步扩大企业年金的投资领域,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可将多层次多类别的养老金融纳入到选择范围内,提高养老金收益率。
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一系列全方面措施能够使得个人养老金在未来发挥更大的效用,为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强本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