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延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立住脚跟的重要时期,其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具有显著的阶段特色。主要体现在:依托文刊与研究原著,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传播媒介;开办学校与成立机构,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教育中介;干部教育与整风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领导介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向,提升了理论传播水平。最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信仰,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同时向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经验探析。
Abstract:
The Yan’an Period, 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tand on its feet in China, has a remarkabl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Marxist transmission path.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lying on articles and periodicals and studying original works, providing media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To set up schools and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intermediaries for the spread of Marxism; Cadre edu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movement provided the leading medium for the spread of Marxism. During Yan’an Perio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epened the direction of Marxist theory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d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communication. Finally, it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Chinese Communists, enhanced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belief in Marxism,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provid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deepen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w era.
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阐述
(一) 依托文刊与研究原著,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传播媒介
1、创办文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延安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日益热化与长期化,国民党反共倾向性明显增长,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的动员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也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所以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通俗读物,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出版的报刊有《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初学者》等百余种理论报刊。毛泽东与主要党政领导人借助各种报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思想。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毛泽东同志利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理论文章,将中国革命现实与革命目标以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文字进行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党政领导人利用报刊文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现实理论来源,将报刊改造为党的战斗机关报,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促进党与人民工作的改进,为全党全人民树立实现民族解放与反抗三座大山信心与决心提供媒介基础。
2、研究原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外源性理论,理论主要以西语表述,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人民群众因语言差异难以直接阅读理论原文,这促使马克思主义原著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自行学习接受,然后翻译和出版介绍。延安时期借助解放社、新华书店等出版社发行相关时政文章,同时1938年设立了马列学院编译部主要负责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相关著作的编辑翻译,毛泽东对编译部的何锡麟强调了编译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翻译的每一个字都有用”。在马列学院编译部的基础上,1941年毛泽东建议通过设立中央宣传部编译局,通过党中央进行资助编译工作,实现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翻译马列著作。延安时期通过对革命实际需要与理论学习实际,编译了《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包括《马克思列宁论战争与军队》、《恩格斯军事论文选集》以及列宁的《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等多种类多时期多马列主义原著。同时1943年毛泽东还强调“马恩列斯的著作必须重新校阅” [1]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中央研究院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方法,对敌我双方各方面进行研究,提升理论结合实际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的研究深入,巩固中国共产党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降低人民群众对原著理解难度,为赢得舆论战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理论基础。
(二) 开办学校与成立机构,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教育中介
1、开办学校,培养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思维
延安时期,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加强党政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一批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建设者,中国共产党在针对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在延安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相关院校。从学校课程安排看,在毛泽东建议下,不同学校在进行相关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相关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革命形势教育,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以及暴力革命理论教育,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强化了党内同志、军队与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着重于马列主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如马列学院设有哲学、列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以深化马列著作研究为主要目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要求学员系统化学习马列主义,坚定政治信仰,克服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使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人民群众服务;陕北公学开设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三民主义研究等。同时,党政领导干部现身说法,毛泽东等党政领导干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通俗化的讲解方式向学员讲述革命真理,促使学员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最终实现为革命根据地建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培养各类型人才。从学校教育的效果看,通过不同层次与各类型的学校的建立,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与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党的革命事业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培养了坚定政治信仰的革命队伍,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根据地革命实际相结合,也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2、成立机构,提升人民群众政治觉悟
一是成立不同类型组织,鼓动人民群众自我管理,提高人民群众政治觉悟。1936年11月开始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和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而奋斗,号召青年实现全国大联合为抗日救国而奋斗。随后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立通过青年救国会、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各界妇女联合会、华侨联合会、民兵组织、农会、互助组、儿童团等组织,这些组织在提升人民群众政治觉悟中发挥作用,使人民群众时时处处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团结全国各界爱国群众,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地位作出重要作用。二是党中央派驻工作指导组,发动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月,根据中央边区双拥运动的指示,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军运动月的指示》,督促各单位按照党中央的相关规定进行双拥工作,各级政府派出工作组下乡,安抚抗日军队家属,帮助农民解决土地粮食问题,提高了军民感情,促使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对拥护。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党内指示,要求各根据地仿照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为革命胜利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 干部教育与整风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领导介质
1、干部教育,提升领导水平
高水平的领导集体是赢得革命的领导基础、政治信仰坚定的领导集体确保了党在革命事业坚定初心。党中央在六届六中全会中,号召党的领导干部加紧理论学习。1940年3月在《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针对干部类别、课程设置等问题做出明确指示,在学习方法、经费保障给予了保障,同时通过了以马克思生日为期的学习节的决议。1941年12月,通过《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同时亦适用于各地)》的颁布,把党内干部依据工作能力、文化水平与职称层次进行重新作了精准分类,以成立不同层次的干部学习小组。党内逐渐形成以制度为保障,高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干部教育制度。通过两小时学习制度,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促进学习与工作共同提升,同时杜绝以工作拒绝学习的现象发生。通过学习小组制度,加强党内研究水平,延安的各个机构,不同层次干部以至中央负责同志,都参加学习,各机关学校普遍建立在职干部学习小组。建立全方位学习小组制度。通过学习指导制度,由毛泽东、李维汉等人组成的中央研究小组和哲学研究小组,由高水平的领导干部或学者针对学习小组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除此以外,党内成立了众多理论研究团体,例如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马列主义研究会等,针对不同的革命需求进行理论研究。延安时期的原著研究显著提升了党政领导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为今后的取得革命胜利奠定领导基础。
2、整风运动,促进党内自我革新
抗日战争时期,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各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发表标志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整风运动针对党内学风、党风与文风进行自我清算与自我革新。整风运动破除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加强了党内领导干部的政治训练,巩固了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化提供了正确的学风。正确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清算“左倾”错误对根据地对危害,总结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增强党内成员党性建设,改进党内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1942年5月,毛泽东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起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做斗争 [2]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以土地改革为载体,开展了农村整党运动,通过三查三整运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农村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整风运动是一次促使党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促使党内成员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法,增强了党内自我革命,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经验启示
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3] 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首先,系统化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延安时期中共以马列原著为重要教材,针对革命战争时期不同层次的群体存在不同理解水平现象,先代发扬钉子精神,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从马列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方向。党员也应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工作的理论前提,将每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自我革命。延安时期,党中央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传播,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新时代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历史借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4]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众多新挑战、新风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现实实际为指引,寻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最后,坚定信仰是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初动力。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在于对其价值选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其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与行为惯的外在表现。回顾百年党史,中国人民在众多思想之中通过革命与实践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也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完成了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见,只有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便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