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全球约14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也见于欧洲,我国有11种,萱草属植物资源丰富,常见的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北黄花菜(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等 [1] 。1947年美国成立的萱草学会(American Hemerocallis Society)是萱草品种的官方注册登记机构,目前已登记超过9万个品种。除了具有食用价值的黄花菜外,萱草属植物花型多样,花色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萱草属部分物种可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抑郁治疗的作用 [2] 。此外,萱草属植物适应性强,富有文化内涵,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城市绿化中,拥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3] 。
观赏园艺中的萱草一般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萱草属植物资源。萱草喜温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南方和部分北方皆可露地越冬,管理简便,养护费用低,部分品种栽植3~4年后,可实现多年采收 [4] [5] 。目前国内萱草以露地栽培为主,受天气影响大,虽可成功越冬越夏,但管理粗放,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李梓铭总结的柠檬萱草栽培技术以大田露地栽培为主 [6] 。孙波等总结金娃娃萱草的繁殖栽培要点,主要侧重繁殖与露天栽培 [7] 。基质栽培已在多种蔬果花卉栽培中应用,相比传统的大田种植,基质栽培可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连作障碍,达到节水节能、省工省肥的目的,便于工厂化生产 [8] [9] [10] 。现将设施萱草轻质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有助于萱草产业的发展。
2. 品种选择
萱草品种多样,按照花型可分为单瓣型、重瓣型、多瓣型、蜘蛛型、独特型和雕刻型;根据花径分类可分为迷你型(8 cm以下)、小花(8~11 cm)、大花(11~18 cm)、特大花(大于18 cm);按照叶冬态可分为常绿品种、半常绿品种、休眠品种;按花期可分为极早型、早中型、中型、中晚型、晚型、极晚型。部分萱草品种香味浓郁,可进行深加工,制作萱草花茶、萱草香水等,提高萱草附加值。
根据品质特性、栽培设施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大花萱草”、“柠檬萱草”、“金娃娃”、“猛子花”等。
3. 设施大棚
可采用镀锌钢管构建的单体或连栋大棚,跨数和长度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场地大小而定。大棚内配备降温、加温、控光设备。
4. 基质栽培技术
4.1. 盆器的选择
萱草的用盆应选择透气性和排水性好的盆,盆的大小可根据植株大小而定,植株较大的四倍体品种可选用口径23 cm,底径18 cm,高度22 cm的盆,每盆2~3株;植株较小的二倍体可选用口径16 cm,底径12.5 cm,高度17.5 cm的盆,每盆2~3株。
4.2. 基质配比
萱草根系为肉质根,栽培基质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够使萱草根系获得充足的水分的同时,防止积水。生产上常用配方即泥炭:蛭石:珍珠岩 = 4:3:2,也可使用菌渣:蛭石:珍珠岩 = 5:3:2或草炭:珍珠岩 = 3:5混配。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可选择15%~25%腐熟羊粪或牛粪为底肥。基质pH 6.0~6.5,EC值0.45~0.60 ms/cm范围内。
4.3. 种苗培育
萱草种苗可分为实生苗、分株苗和组培苗,实生苗周期长,2~3年才能完全开花,故而生产上以分株苗和组培苗为主。
4.3.1. 分株苗
选择根系发育良好、植株健壮、品种纯真、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定植2年即可进行分株。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分株,以春秋最宜。将母株挖出时,尽量保证根系完整,去除根系周围泥土,清除枯叶,二倍体品种将整丛母株纵向分离成带2~3个芽的小丛,尽量保证切口小。四倍体品种将母株分成单株,将过长的肉质根适当剪短至10 cm左右。
4.3.2. 组培苗
外植体以幼嫩花序轴上带节点的区段最宜,其次为花蕾上的花托。用75%的酒精浸泡外植体30 s,再用15%次氯酸钠消毒20 min,然后无菌水冲洗3~5遍。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1 mg/L 6-BA和0.1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控制温度为25℃ ± 2℃,光照强度1000~3000 Lux,光暗周期16 h/8 h。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后,接种到含有1.0 mg/L 2.4-D与1.0 mg/L KT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根的产生。继代培养后,将丛生芽切分成单株转到0.7 mg/L NAA,20 g蔗糖,5.0 g琼脂粉的1/2MS中进行生根培养。不同萱草品种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不同,可根据品种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生根培养2~3周后,植株高度达到4 cm以上,根数4~6条,根长1 cm~2 cm的组培苗,可移至驯化室内进行炼苗,打开封口膜或瓶盖,放置2 d~7 d。驯化室光照强度5000 Lux~10,000 Lux,温度25℃ ± 5℃。出瓶苗用清水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容器可选用50、72或128孔的穴盘,每穴栽植1株,栽植深度5 mm。待幼苗长出新叶,进行常规养护管理。
4.4. 定植
萱草定植适宜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选择健壮,长势一致的植株,每盆3~4个芽。将植株竖直放置于盆器中央,四周均匀填充基质至距盆口2~3 cm为宜。栽植后浇透定根水,根据植株大小分别摆放,以植株叶片不相互交错为宜。
5. 日常管理
5.1. 水肥管理
缺水会导致萱草叶片枯黄,影响萱草的观赏性,因此在整个生长季都应保持基质湿润。夏季避免中午浇水,花期避免清晨和夜间喷水。根据基质墒情进行浇水,表土3~5 cm干透时浇透水,非必须不浇水,避免容器内积水。春秋季是萱草生长旺季,需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开花季或高温天避免喷水,防止花瓣出现斑点或萎蔫。冬季部分品种进入休眠期,此时可减少浇水的频率。
萱草休眠期无需施肥。早春施用氮:磷:钾 = 1:3:1.5高磷水溶肥促进花莛花蕾发育,花莛生长初期施用氮:磷:钾 = 1:3:2复合肥。萱草夏季开花后会进入恢复期,此时施用氮磷钾 = 3:12:12的水溶肥,增加分蘖、花莛花蕾数量,防止徒长,提高植物抗性。
5.2. 温度控制
萱草喜温耐寒,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气温低于5℃时进入休眠状态。冬季棚内使用加温设备,保持温度在5℃以上,夏季使用水帘、通风扇等设备进行降温,控制温度在30℃以下。
5.3. 光照管理
萱草喜阳耐半阴,夏季中午需使用遮阳网进行遮阴,避免阳光直晒造成灼伤。冬季气温较低,光照时长低于4小时,需进行人工补光。萱草花一般向阳开放,红色、紫色等深色系品种,在炎热的晴天时需适当遮阴,避免花朵灼伤。
5.4. 株型管理
春季及时修剪老叶、病叶和枯叶,促进新芽萌发。花期随时修剪过密的叶片,增强植株间透气性和叶片采光效果。花期后剪去残枝、枯枝、病虫枝和残花,从基部拔出干枯变褐的花莛,摘除果荚,保留植株体内的营养,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来年春天的萌发。
6. 病虫害防治
相对来说,萱草抗病性强,基本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蓟马、红蜘蛛、潜叶蝇等,常见的病害包括锈病、叶枯病、软腐病等。生产上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6.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性强的萱草品种,加强冬春季清棚,保持场地清洁,及时清除病虫叶和残花枯枝。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植株徒长,花数量减少。避免频繁浇水造成积水,棚内湿度过高时,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合理修剪,使萱草植株通风透光。
6.2. 物理防治
粘虫板不仅能起到蚜虫、蓟马、潜叶蝇等害虫诱杀作用,还可起到前期预警作用。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光灯等方式对潜叶蝇进行诱杀。人工清除捕捉天牛蛞蝓、蜗牛。利用高浓度3~5 mg/L的臭氧水替代化学农药进行主要病虫害防治。
6.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应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6.4. 化学防治
根据主要病虫发生规律,适时用药防治。药剂使用按照GB/T 8321规定执行,萱草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措施见表1。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

Table 1.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Hemerocallis
表1. 萱草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措施
7. 总结
设施萱草基质栽培需在降温、加温、控光设备的大棚中进行,根据市场需求和栽培条件选择品种和繁苗方式,亦可选择购买种苗。按比例配制好基质,上盆后浇透水,之后便可进行日常养护。相较于露地栽培,设施萱草基质栽培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出圃的萱草品质好,长势一致,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基金项目
金华市科技特派员项目“大花萱草露天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示范”(2021-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