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发展养老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或者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享受社会优待的权利 [1] 。国家和社会希望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通过学习老年护理,在符合相关职业规范并达到职业标准后加入养老产业,这种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养老产业的经济支持,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攻克的难题。
本研究阐述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为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护理专业的学生们可拓宽就业渠道,缓解现在就业难的情况,也为不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就业途径与模式。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相关建议,缓解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
文献研究法采用“养老产业”和“护理”这两个关键词共检索到1100篇文献,根据时间筛选2019~2022年间的文献16篇。文献中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对于老年护理的现状分析以及相关整改意见。
访谈法依据在校师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看法设计访谈提纲,对学校老年护理相关的师生进行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对于老年护理的看法,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是否有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等。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老师对于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秉持着乐观态度,随着国家对于老年护理的重视,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的待遇可能会逐渐提高。学生对于老年护理了解并不深刻,对于在养老产业就职仍处于犹豫态度,学生的问题只要集中在养老产业就职后的薪资待遇及五险一金保障等问题。
2. 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养老产业的建设仍处在发展的阶段,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处于匮乏的阶段 [2] 。养老产业的环境和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护理员工的薪酬和福利不够明确,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从服务和技术上都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在服务方面,一位护理人员可能会面对好几位老人,在服务上会显得吃力,不能很好地照顾每一位老人,在养老产业工作的护理员工会出现工作量大,获得薪酬较低的情况。在技术上养老产业的护理人员缺少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士,具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专业证书的人士少之又少,不能满足优质老年护理服务 [3] 。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养老产业对护理人力资源吸引力不强
护理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各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周梅芳等对2021年在读护理本科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进行调查的数据得出,愿意从事养老行业的占比52.16% [4] ,高福荣等对近三届毕业护理中职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进行调查的数据得出,愿意从事养老行业的占比分别为6.98%、15.56%、31.25% [5] 。针对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160份有效问卷中优先选择养老产业就职的只有12份(7.5%),可以接受在养老产业就职的也只有38份(23.75%),可以看出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从事养老产业的意愿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情况。
护理人才对在养老产业就职并不是很感兴趣,更期望在医院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新冠疫情,医院缺少护理专业的人力资源,今年的招聘人数比去年要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公立医院和养老产业之间更倾向于在公立医院获得稳定的工作、编制和绩效福利;二是在养老产业就职所面对的老人都是长期居住,如果遇到不好相处的老人工作就会比较困难而且是长期的,而医院患者的流动性较大,住院时间一般都不长,即使遇到比较棘手的患者也不会占用较长的时间。
2.2. 老年护理培训有待进一步规范
原有护理专业的设置与学生培养主要是与医院的医疗相结合,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等,对于医院临床方面的知识掌握更为熟练。而老年护理不同于医院临床,更注重于老年人平时的护理保养和适当的医疗支持,护理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对于对老年人的护理保养需求有所欠缺 [6] 。
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但是仍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也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依旧不熟悉,学生毕业后难以达到提供优质老年护理的需求。
老年护理行业目前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7] ,部分任课教师并非对口的专门人才,就像我们的任课教师,因为自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这才在知识面上涉及老年护理,另有两位教师也是研究课题中涵盖老年护理才略有涉猎,教师对于老年护理的理解并非很透彻,缺少丰富的经验,自然难以很好地传授老年护理的知识给学生。
2.3. 缺少行业规范标准和实践基地
养老产业和医学院校没有建立统一的老年护理规范和标准,导致老年护理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即便是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难以胜任老年护理员的工作。医学院校缺少对老年护理临床的实践,护理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医院实习,在老年护理临床方面缺少经验,甚至对于老年护理临床也不了解。医学院校没有途径支持学生临床实习老年护理,目前的教育环境也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培训基地可供学生们使用或进行实习工作,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与养老产业所需要的护理人力资源存在偏差 [8] ,难以胜任老年护理的临床工作。
2.4. 大众对护理行业存在片面认知
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转行而不从事老年护理有关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大众对护理行业的片面认知。大众的认知依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专业是一种伺候人的活,没有技术含量且工作量比较大,如果进入养老产业工作,部分的工作环境可能更差,工资待遇也不高。社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相关的宣传教育不到位,这也导致现在的护理工作更难做,护理专业的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就转行或在工作一定年限后转行,这对于护理行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5. 公共卫生事件对护理行业的影响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养老产业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9] ,封控期间的生活和防疫物资的购入困难都成为养老产业额外的负担,这时会有老人选择回到家中而不是留在养老院,养老产业收入会有随之减少,在不影响养老院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养老院会减少护理人员数量或是对工资进行下调,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增加,薪资却日趋减少,这种劳动付出和收益不对等的情况,会导致护理人员辞职另寻出路,这直接导致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出现紧缺。
总之,上述多种原因共同造成了目前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整体上数量紧缺,专业素质有待提升,行业认同度不高的局面。
3. 应对策略
针对前述我国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员数量紧缺,专业素质和行业认同度不高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分析,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如下应对策略。
3.1. 医学院校鼓励护理专业学生进入养老产业工作
医学院校和相关专业是护理人才的培养单位,自然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和贡献。比如适当增加招生规模和重视教学培养,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素质方面,也应涵盖意识和观念,课内外多种环境和方式树立护理行业良好的形象。如课内关于养老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介绍,校内关于宣传老年护理和养老产业的海报和宣传栏,特邀相关产业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到校园召开讲座,请养老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宣讲等等,在同学们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形象,力争有更多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进入养老产业工作,从源头上缓解养老产业中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
3.2. 老年护理课程的培训进一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
医学院校可在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里加入老年护理相关的内容 [10] ,同时邀请在老年护理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将丰富的老年护理临床经验和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对于老年护理学有准确的认知,充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老年护理课程的教学也要系统化,按照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内容,同学们先逐渐接受后熟练运用知识,最终学生毕业后能达到老年护理的专业标准,临床工作更为得心应手。
3.3. 建立健全老年护理职业规范标准和临床实践基地
养老产业和医学院校可讨论制定一套健全的老年护理规范和标准 [11] ,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并发布实施,作为老年护理行业内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依据,使相关的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都清楚这类人才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标准等等,学生完成学业后经实习考核合格进入岗位。国家可构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 [12] 及考试制度,根据考核结果颁发不同等级的岗位证书,医学院校用于选拔相应的护理人才,养老产业用于日常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为养老产业里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国家可以支持建立专业的临床老年护理实践基地 [6] [13] ,邀请专业的老年护理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临床经验培训,使学生更快地熟悉老年护理的临床事项,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对老年人进行高水平的护理,学生毕业后对于养老产业的工作对接也会更为容易,加快适应角色转变,避免手足无措的感觉 [14] [15] [16] 。
3.4. 改变大众对护理人员的片面认知
一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的形象塑造显然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新冠疫情期间,新闻媒体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大量真实的报道,再现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体现了医护人员的社会价值,塑造了医护人员的正面形象。大众通过这些新闻和报道,对护理人员和工作有正确了的理解,明白护理并非伺候人的工作,清楚护理工作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是彼此需要,不可缺少,护士应和医生一样获得尊重。大众对于护理人的片面认知是长期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善,社会媒体需要长时间的正面宣传,纠正大众对护理的片面认知,维护其行业形象。
3.5. 国家必要的政策与金融扶持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投入,尤其是新兴行业在初期弱小时更是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养老产业则更为特殊,因为其具有浓厚的社会福利性质,一方面要强调有偿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很大一部分需求是缺乏经济能力的,这时候就需要国家起到兜底作用,给与必要的政策与金融扶持,在面临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给予养老产业和护理人员双重保障,缓解养老产业在突发事件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保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在护理人员付出劳动的同时,也会拥有对等的收益,这种政策和金融扶持从根本上缓解养老产业中人力资源的流失。
4. 总结
针对当前养老产业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局面,我们从院校培养计划、学生从业趋向、行业发展现状、社会大众认知、公共卫生事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养老产业对护理人力资源吸引力不强、老年护理培训有待进一步规范、缺少行业规范标准和实践基地、大众对护理行业存在片面认知、公共卫生事件对护理行业的影响等五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医学院校鼓励护理专业学生进入养老产业工作、提升老年护理课程的培训工作水平、建立健全老年护理职业规范标准和临床实践基地、改变大众对护理人员的片面认知、国家必要的政策与金融扶持等多项应对措施。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护理相关人员加入养老产业,提升养老产业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生活在养老产业的老年人体会到优质的养老服务,保障新型养老产业顺利发展,助力中国社会在老龄化状态下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