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经历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研究成果、同步国外研究成果、引领部分国外研究成果等几个阶段。现有的旅游期刊如《旅游科学》《旅游学刊》《旅游研究》《旅游论坛》等,由于研究内容不同,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旅游学术期刊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研究渠道,基于旅游学术期刊的研究对旅游学科发展意义重大,能够厘清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甚至能给后来者一些研究启迪。本文基于《旅游科学》在旅游学术期刊的重要地位出发,从期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探讨不同期刊的研究异同。由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主办的《旅游科学》,是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是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该刊复合影响因子达到了2.766,综合影响因子1.623。在中国知网中以“旅游科学”为检索文献来源,时间范围为“2016~2021”年,检索到342篇文献。剔除年会、论坛介绍等不相关文章,得到2016~2021年的231篇学术论文,对论文标题、摘要等信息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系统回顾了中国旅游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研究方法,为了解旅游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发表年份统计
在231份有效样本中,分年度发表论文如图1所示,发表数量有逐年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43篇,降到2022年的37篇,降幅达到26.47%,部分原因是国内对论文版面数量的限制减少了论文发表数,更重要的是旅游学的研究范式更趋于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更趋同于范式化,加上期刊对论文质量的高要求影响了发表数量,数量减少又影响了发表难度。旅游研究的范式化规范了旅游学的研究,会促进旅游学的研究进展和繁荣,有利于旅游学科建设进一步独立。同时范式化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创新更加困难,要求科研工作者认真解决我国现实需求,对标国内外发展趋势,厘清旅游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夯实理论功底,创新运用国内外契合旅游学的先进研究方法,提高解决我国旅游发展难题的能力。

Figure 1.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annually
图1. 分年度发表论文数量图
3. 研究方法分类
在旅游科学研究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选取使得论文在研究方向、内容、视角、数据选取方面有较大差异,甚至影响结论。多种研究内容选取、创新应用多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发现多方法使用对旅游科学研究的不同影响,有效提升旅游学科的独立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
国内旅游学科源起南开大学,受到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不同母学科影响 [1],研究方法在母学科影响下不断构建、融合、创新。根据旅游研究的方法、维度,A. J. Veal (1992)将旅游研究方法分为:理论与应用研究;归纳与演绎;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实证与阐释性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等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维度和层次方面全面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划分。
风笑天(2018)的方法论分为二类,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是定性研究;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是定量研究。风笑天认为社会研究的主流方法是定量研究,二种方法论往往是对立的 [2]。张进福(2000)、张宏梅(2004)、赵方玉(2022)的实证研究都证明我国旅游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导研究方法。张宏梅研究了《旅游学刊》1998-2003年的论文,发现定性研究方法占比80%以上,其中传统的定性方法占据主流地位,现代定性方法发展较慢,需要进一步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1]。张宏梅认为旅游研究方法经历了传统定性研究–现代定性研究–定性定量结合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复杂定量研究等过程 [2]。邹光勇(2022)在《旅游研究方法》中将定量分析法分为层次分析法、博弈论法、聚类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法、旅游空间分析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等;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法、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等 [3],系统总结了国内使用的旅游研究方法。
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广泛认可,本文把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定性定量结合研究法三种(表1)。通过参考文献资料、野外调查等方法进行描述或定义研究内容,运用描述,使用少量的统计数据的研究方法称为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分析定性资料、访谈、开放式问卷进行研究,简单统计分析各种定性数据的频率、频数等。定量研究方法分为基础统计分析和复杂统计分析,基础统计分析囊括相关分析、统计检验等,复杂统计分析分为回归、因子、聚类分析等。以数据做研究,没有进行统计处理的研究归类为定性定量结合研究法,使用了基础统计和复杂统计方法归类为定量分析法。为保证数据可靠性,进行霍尔斯蒂系数编码质量检验。霍尔斯蒂系数公式为PA = 2A/(nA + nB)。进行二次编码,交互判别信度为0.93,属于较好信度,并再次进行了编码校正。
本文把样本按照编码进行了归类统计(表1),发现《旅游科学》倾向于定量研究方法,占比高达73.16%。在定量研究中,以建模方法使用最为广泛,占定量研究的84.62%,同时出现一些《旅游学刊》不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元分析方法、审议货币评估法和条件价值法、双重差分方法、地区差异与空间极化方法等;定性研究以动力学、内容分析、文本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占比25.11%;定性定量结合研究方法只有4篇。《旅游科学》对研究方法要求多元和新颖,要求作者有多元的知识背景和多学科的思维方法。
谢彦君纳入Greyburn的神圣游程模型,研究了情感能量匹配理论,并使用Collins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了旅游体验情感能量聚集现象,解释了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的动力机制 [4],属于应用定性分析方法的典型论文。姚云霞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方法,以江苏省的入境旅游客数和外汇收入为基础,定量研究了江苏省入境旅游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 [5],属于应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典型论文。张军定性研究了网络评论的重要作用和分类,提出了什么样的好评能让消费者更兴奋的问题,定量研究了对出游意向的影响,并做出了定量的研究结果 [6],属于应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典型论文。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表1. 研究方法分类
4. 不同研究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分析
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学的研究涵盖“食、住、行、购、游、娱、教”等不同内容,内容纷繁复杂,本文通过内容归纳,把《旅游科学》研究内容归类为游客心理行为、旅游社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综述/评论、旅游经济、理论方法、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旅游流等18种重要研究内容,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作者曾研究了《旅游学刊》2018~2020年608篇样本论文,学刊主要着眼定性研究方法,占比68%以上,而定量研究方法仅占17%,《旅游学刊》注重理论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旅游科学》注重实证研究,二种期刊在研究方法使用侧重点明显不同。研究领域在旅游社会文化、旅游者心理行为、旅游业发展、市场/营销/形象、综述/评论、旅游经济、理论方法、企业经营管理、资源评价/价值评/规划开发、红色旅游等10个方面重复外,《旅游科学》还关注了旅游流、空间演化、碳排放、展会、国家公园、小企业创业、解说、工业旅游等研究领域。《旅游学刊》还关注了行政/景区管理、旅游教育、生态旅游、节事旅游、美食旅游、环境容量测量、遗产旅游、旅游地理、场景旅游、全域旅游、旅游信息技术、智慧旅游等研究内容。在《旅游科学》样本中,关于遗产旅游的文章,因其研究主要着眼于遗产旅游的综述研究,本文将其归类在综述类中。相同研究内容在《旅游科学》占比85.71%,在《旅游学刊》占比81.41%,重合率较高,这些重合研究主题是当下学者主要关注内容和研究方向。以“旅游社会、文化”研究为例,《旅游科学》定量研究方法使用率69%,与定量方法的总使用率相当,《旅游学刊》仅占比16.67%,其他研究内容也可归纳出类似结论。二种期刊研究内容存在较大重合率,在研究方法选择方面各有侧重。旅游研究范式的趋同化必然导致研究内容的趋同,但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二种期刊的研究内容不同,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的出现新的研究课题。新冠疫情后时代旅游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根据旅游学的范式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引发一轮旅游研究高潮到来。
5. 样本数据源分析
在对所有样本数据源进行归类后,运用内容分析法把样本数据源归类为:1) 论文、书籍和其他定性资料;2) 问卷;3) 官方统计数据;4) 野外考察、采访;5) 访谈;6) 抽样调查(图2)。基于研究内容的数量化研究,样本数据源于论文、书籍和其他定性资料、问卷与官方统计数据,占比分别为39.83%、29.87%、24.24%,合计达到93.94%。不同的数据源带来了研究方法不断突破,《旅游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从其他学科引入新颖的研究方法,如元分析方法,开拓了多种研究方法在旅游学应用,拓展了研究领域。

Figure 2.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sample data sources
图2. 样本数据源分布图
6. 项目资助基金分析
《旅游科学》研究样本的基金资助率87.88%,远高于《旅游学刊》58%的资助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35.5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率18.61%,合计高达54.55%。国家科学基金是专门对高收益、高水平成果的资助基金,包含探索、人才、工具、融合等系列项目。国家资助的旅游科学研究项目日益增多,提高了旅游基础研究创新成果,培养学术骨干、深化科研人才培育,改善科研条件,融合聚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有重大意义,对夯实旅游学研究意义重大。还有28%的论文没有获得任何资助,尚需加强对旅游研究领域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严格学术意义的旅游学研究者都依托于机构,出自大学或研究机构,自发或无机构的研究者凤毛麟角。
7. 讨论
本文运用内容归类的方法,选取部分《旅游科学》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方法角度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以下内容还需改进:1) 样本选取范围较窄,只选择了《旅游科学》与《旅游学刊》二种期刊,《中国旅游导论》《旅游论坛》《旅游导刊》等其他期刊内容未做研究,会遗漏部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尤其会遗漏新研究者,这部分作者主要传承传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 理论上,所有的模型都可以重复验证,旅游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难免存在适用性问题,严谨性存疑,数据来源难免存在偏差和误差,尽管作者都做了样本信度分析,看似误差在合理范围,可验证性是存疑的,既然数据可重复性有问题,那定量模型得到的结果可信性也值得怀疑;3) 研究内容分类中只能考虑内容的主要方面,《Dark Tourism学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既是一篇研究综述,也属于黑色旅游的研究内容,本文把该文归类为综述类论文,忽略了该文是研究黑色旅游内容,从而缺失了黑色旅游研究内容;4) 与《旅游学刊》论文的对比研究不足,只研究了内容重复部分。其他如某种研究方法更多运用在那些研究内容上,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等未做继续研究。
8. 总结
以中文核心期刊《旅游科学》2016~2021年的231篇论文为样本数据,采用归类统计分析法,对样本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样本数据源、经费资助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了近几年旅游科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旅游科学》的旅游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并不断深化,相比以定性研究为主的《旅游学刊》研究方法截然不同;旅游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论文、书籍和问卷,基于数据的研究不断激发全新研究方法,有利于推动旅游量化研究的发展;样本的基金资助率达到了87.88%,资助率较高,其中54.55%由高级别的国家基金资助。
中国旅游研究方法种类繁多,有的已成体系,但大多是母学科方法应用领域的延伸,未形成完整的旅游研究方法论。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令旅游学百花齐放,也让旅游学自身的研究方法无法独立发展,有的方法甚至昙花一现。研究方法没有最优选择 [7],需要综合考虑对旅游学适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领域,作者需要从自身知识结构和研究对象,针对问题选用合适研究方法。经过思辨的定性方法不一定不准确,定量方法不一定准确,还取决于数据的信度、效度,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等。旅游研究方法的适用与选取还需进一步研究。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旅游文化的认识建构与经验研究》(21XMZ024),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贵州山地和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黔教合KY字[2022] 107号)。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