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Goldberg在《运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的本质》中阐明了构式的定义,即“任何语言结构,只要在形式或功能的某个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知构式中严格预测出来,就可视为构式。即使是能够被完全预测出来的语言结构,只要有足够的出现频率,也可被视为构式” [1] 。这样构式的定义就从“形式与意义”的匹配延伸到“形式与功能”的匹配,功能所涵盖的范围包括语义、语用和认知。
我们认为“是时候VP了”是具有构式性的,符合一般构式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我们认为“是时候VP了”是一个没有情态词的道义情态表达结构,并不简单地表示字面上的判断义。二、语义规约化,“是时候VP了”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大多数也可以被推测出其结构意义。三、使用频率高,“是时候VP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其使用频率逐渐增多,甚至超越了“VP是时候了”,足够的出现频率也是视为构式的重要条件。
本文就是在确定其为构式的情况下,探究其构式意义,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有构式构件的影响,亦有语境义规约化的促使。
2. 构式义
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的构式义可解读为“某一主体对未发生事件的期待性愿想”。例如:
(1) 她悲哀地想,看样子现在是时候逃跑了。(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
(2) 好啦,你们也是时候准备关灯睡觉了,九点后就会停电啊。(万屋直人《旅行,直至毁灭世界的终焉》
(3) 我们一经知道了她能这样吃时,就决定是时候让她自己猎食了。(乔伊·亚当森《生而自由》)
例(1)~(3)的划线部分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也是说话人想要自己或听话人去实施的行为,因为这一行为的发生对于主体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是主体期待的愿想。而且这一构式义并不能从字面上直接得出,需要借助语境的整体意义方可得到,其中构件意义只是对构式义的浮现起到了部分的作用,整个构式义符合“1 + 1 > 2”的原则。
3. 构件分析及贡献意义
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构式义的浮现与其构件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该构式由三个构件构成,即“是时候”、“VP”和“了”,其中我们认为对构式义起重要作用的是常项“是时候”与变项“VP”,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变项“VP”的语义特征以及常项“是时候”的语法属性,借此发现构件与构式义的语义联系。
3.1. “VP”的语义特征
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中的“VP”具有[+自主性]、[+动态性]等语义特征,只有符合前面语义特征的动词性短语才可以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
3.1.1. 自主性
马庆株认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不能简单地根据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分类,而只能根据功能和形态特征。通过在动词V前后加上“来/去”,其可以作为鉴别格式,即,来/去 + V + O + 来/去,该鉴别格式除动词本身外,其余各项都可以不出现 [2] 。具体如下:
Ia:V + {祈使} Ib:V + O + {祈使}
IIa:V + 来/去 IIb:V + O + 来/去
II'a:来/去 + V + 来/去 II'b:来/去 + V + O + 来/去
II''a:来/去 + V II''b:来/去 + V + O
能够至少进入上面一个格式的动词是自主动词,上列所有格式中都不能出现的动词是非自主动词。“是时候VP了”中的“VP”是可以进入上述格式的,因此是具有自主性的,而非自主性的动词性短语则不能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这会造成逻辑语义上的不合理。其分析如下:
(4) 根据下午亲眼所见的情况,凯认为是时候做一次案例小结了,得把负责特莉·威登家各项情况的专业人员们集中起来碰个头。(J. K.罗琳《偶发空缺》)
(5) 我们对他这种情况很是沮丧,他也陷入了消沉和挫败的状态,看来是时候停止测验,吃午饭休息一下了。(奥利佛·萨克斯《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6) 好啦,你们也是时候准备关灯睡觉了,九点后就会停电啊。(万屋直人《旅行,直至毁灭世界的终焉》)
(7) 接着,是时候小心地举着蜡烛回家了。(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
(8) 是时候拾起你的帽子,跟我一块儿离开了。(欧·亨利《剪亮的灯》)
我们摘取了BCC和CCL语料库里关于“是时候VP了”的部分语料,我们发现,其动词或动词性短语“VP”都可以进入自主动词的鉴别格式中,鉴别如下:
(4’) 来/去 + 做一次案例小结
(5’) 去 + 停止测验,吃午饭休息一下
(6’) 准备关灯睡觉 + 去
(7’) 小心地举着蜡烛回家 + 去
(8’) 来/去 + 拾起你的帽子,跟我一块儿离开
通过上文的鉴别样式可以确定,本文选取的“是时候VP了”的“VP”可以进入自主动词的鉴别框架中,具有自主性。而不能进入上述鉴别框架的非自主动词或非自主动词短语“VP”很多则不能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例如“病死”、“遭受”、“碍手”、“失败”、“看见”、“崴脚”、“误事”、“中了状元”、“着凉”、“耽搁”、“遗失”、“失神”、“遇难”、“等于”、“处于”等等。
(9) *现在是时候病死了。
(10) *是时候遭受那件事了。
(11) *这个是时候碍手了。
(12) *我们是时候失败了。
(13) *我们是时候看见某个东西了。
但是我们发现,一部非自主动词或非自主动词短语也是可以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的,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特定的语境赋予这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一定的自主性。例如:
(14) 小家伙是时候出生了。(自拟)
(15) 世界杯第一场,话不多说,德国队是时候爆发了。(微博)
(16) 你对我发出的所有信号对我来说都像是一种邀请:来吧,是时候沦陷了。(微博)
(17) 我觉得钉钉是时候倒闭了,上课卡,改作业卡,啥时候能不卡。(微博)
(18) 瘟疫退散,五月还穿着袄子、烘着热水袋的怕只有我这个大冤种了,发烧掉的两斤肉还没补回来,就又咳、又吐,这波感冒换了三个典型症状了,是时候痊愈了。(微博)
例(14)中“小家伙”不能自己“出生”,是时机成熟自然发生的结果,但在词句中是有一定自主性存在的,即临近生产日期,小孩的出生就像是自己主动出来的一样。例(15)中的“爆发”如果描述在人身上,则具有了自主义,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激发出一种力量,这里的“爆发”就相当于“激发”。例(15)是想表达,在世界杯的第一场,希望德国队加油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取得好成绩。例(16)中因为“你对我发出了邀请”,而“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邀请,所以主观上想让自己或对方沦陷进这种感情中。例(17)中因为钉钉给“我”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因此“我”主观上想要钉钉倒闭,主观认为钉钉应用这么不好,按常理来说应该快倒闭了,用一个上帝视角,那么现实中的非自主动词便具有了自主性。例(18)中的“是时候痊愈了”同样表达了“我”主观上想靠自身或靠自然来实现的结果,这样“痊愈”就蒙上了一层自主性的色彩。
因此,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的“VP”具有[+自主性]的语义特征,如果VP连在主观上都无法表示进一步实施的话,那该VP是不能进入“是时候VP了”这一构式的。
3.1.2. 动态性
郭锐把汉语的动词按过程结构的不同分成了十个小类,其中有三个典型类,即静态动词、动作动词、变化动词,而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又可以合称为动态动词 [3] 。本文中,我们借用此分类,把动词性短语也分为静态性动词短语、动作性动词短语、变化性动词短语,从静态性动词短语到变化性动词短语,整个系统实际上是以动作为核心,向两极(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我们认为“是时候VP了”结构的“VP”就是由具有动态性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组成的。例如:
(19) 他撞了几次南墙,走不下去了,我知道是时候再提出来了。(《鲁豫有约》)
(20) 沉鱼是时候撤出这幸福的队伍了。(《卖海豚的女孩》)
(21) 阿伽玛甘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背上的硬刺已穿满了尸体,有些不堪重负,是时候减轻一下负担了。(《天崩地裂》)
(22) 是时候恢复平衡,重新把西蒙当做朋友了。(J. K.罗琳《偶发空缺》)
(23) 虽然他们都很爱哈罗德,但现在是时候离开他了。(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例(19)的“VP”是由动作动词“提”构成的动作性述补短语,例(20)的“VP”是动作动词“撤出”构成的动作性述宾短语,例(21)的“VP”是由变化动词“减轻”构成的变化性述宾短语。例(22)的“VP”是由变化动词“恢复”构成的变化性述宾短语和变化动词“当做”构成的变化性把字结构组成的。例(23)的“VP”是由变化动词“离开”构成的变化性述宾短语。动作性动词短语和变化性动词短语都被视为动态性动词短语。
我们发现,动态性动词短语不仅仅只是由动态性动词组成的,静态性动词也可构成动态性动词短语,例如:
(24) 我们应该是时候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自拟)
(25) 是时候认识一下我们的主人公了。(自拟)
(26) 是时候喜欢他多一点了。(自拟)
(27) 是时候有一个自己的特点了。(自拟)
根据郭锐对动词的划分,上例中动词短语中的中心动词都可划分为静态动词,但整个动词短语却是动态性的,所以能够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上文中的动词性短语,实际上表现了主体行动的趋向性,如例(24)现在是未知,但“我们”会马上主动寻求答案,了解前因后果。例(25)现在是未认识,但是通过介绍及了解这个行为马上就可以认识了,例(26)中“喜欢他多一点”是经历了一个心理的变化过程,例(27)是特点从无到有,这个过程需要自己发现或培养。因此我们认为,虽然中心语动词是静态动词,但是整个的动词短语具有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也应看作动态性动词短语。
我们认为,动态性动词短语是可以进入“是时候VP了”构式的,而静态性的动词短语是不能进入“是时候VP了”结构的,例如:
(28) *是时候姓杨了。
(29) *这个是时候等于八千了。
(30) *是时候是这种情况了。
(31) *是时候以为成功了。
(32) *是时候作为一名老师了。
以上例句中,“VP”都是静态性的动词短语,在语言运用中都是不可取的。
由此看出,由动作动词构成的动作性动词短语和变化动词构成的变化性动词短语,即由动态动词构成的动态性动词短语,以及由静态动词构成的动态性短语,都可以进入“是时候VP了”中,而静态性动词短语“VP”则不可以进入此构式中。
3.2. “是时候”的语法属性
“是时候”在“是时候……了”中,在语义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其以往的关于“是时候VP了”的相关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和思考。
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的“是时候”是立足于主体说话的当下时刻。唐正大认为,对话语域中“是时候了”的出现,使得“时候”从言有所述层面发展到言有所为层面,因此,“时候”也由本应指称现实世界或惯常事件的时间,变化为直接参照说话的时间,具有了时间直指的功能 [4] 。由此,我们认为,当说话人用“是时候”来表达观点时,这个“时候”就是立足于说话者发言时所经历的那个时刻,由这个时刻来作为出发点,再计划去实施主体所说的动作行为。
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的“是时候”有褒义化的倾向。Boucher & Osgood曾提出一个乐观说,即人总是倾向于生活中光明的、乐观的一面,而不是黑暗的、悲观的一面 [5] 。在语言中,这种认知心理就体现为褒义词的使用概率大大高于贬义词,而中性名词也有向褒义词偏移的一种表现。Clark也提出了一种“偏向常态”的认知原则,在人的认识中,一般“好”、“正面”属于常态,“坏”、“反面”属于非常态。在这种认知原则的作用下,大多数中性名词会向正向义进行偏移 [6] 。
“是时候”本身作为一个中性名词,在“是时候VP了”这个句式中,“是时候”后面跟的是动作行为,借鉴于上述理论原则,在人的认知中,一般都偏向于做的事情是“好的”、“正面的”,因此“是时候”作为“是时候VP了”这个句式中的首发词也就带上了一种常态化的褒义色彩。这种推断与邹韵华提到的也不谋而和,其认为“时候”作为一个普通名词,在与“是”、“不是”组合时,语义会发生偏移,偏向“好”、“合适”等意义,即偏向褒义 [7] 。
本文将“是时候”看作一种道义情态表达手段,彭利贞提到,“是时候”有词汇化的萌芽,相较于“是VP的时候了”,“是”与“时候”重新组合联系在一起,有成为一种新的情态词的可能,而其也可能为“是时候”前移更深层次的动因,它情态表达的功能赋予了它前移并管辖整个命题的能力 [8] 。而我们认为,这里的“是时候”有点类似于道义情态词“应该”。
(19’) 他撞了几次南墙,走不下去了,我知道应该再提出来了。
(20’) 沉鱼应该撤出这幸福的队伍了。
(21’) 阿伽玛甘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背上的硬刺已穿满了尸体,有些不堪重负,应该减轻一下负担了。
综上,我们初步认为“是时候VP了”的“是时候”是立足于说话时刻,表达一种褒性意义的道义情态表达手段。
3.3. 构件义的贡献性
“是时候VP了”的构式义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某一主体”、“未发生的事件”与“期待性愿想”,以下分别从这三部分语义来分析构件对其的贡献度。
首先是“某一主体”,这可以从“VP”具有[+自主性]的语义特征中体现出来,这表明“是时候VP了”有施事对象,为主动句。
其次是“未发生的事件”,这与“VP”具有[+动态性]的语义特征和“是时候”立足于说话时刻的语法属性相联系,[+动态性]的语义特征表明主体做的事情是具有动态变化性的,也体现出了事件发生前后的边界感。“立足于说话时刻”,这表明当说话人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这个时间的发出点是现在,做的事情即“VP”,是现在开始要实施的事件行为。这两者结合语境便可推测出“未发生事件”的意义。
最后是“期待性愿想”,“是时候”表达“褒性义”,这表明“是时候”后所要实施的动作行为对于主体来说一般为积极的。我们认为,“是时候”类似于道义情态表达手段“应该”,其后所跟内容也是主体希望去做的。这些都表明该句是表达某一主体期望做某事的诉求。
4. 语境义的规约化
沈家煊指出,语用推理和推导义的固化是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语用推理是对隐含义的推导,是听话人根据语境从说话人的话语中推导出,其没有说出却实际要表达的含义 [9] 。
(33) 在阳光照耀下,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点缀在后院中。是时候请游泳池清洁专家贝纳携同他的除藻设备来处理一下了。否则,那些水生植物恐怕会爬出池外,堵塞住家门。(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34) 等蜀山三英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楚地缓缓开口:“你们三个都已经修炼到地品阶段了,我们几个商量过了,是时候让你们下山历练了。明日一早,你们就出发下山。”(莫言《中州纪事》)
(35) 因为,在乡村生活的不利条件下,她的母亲居然把大女儿的婚事安排得如此满意,如今她那心思便转到小女儿身上,开始认真地注意起来。她对玛蒂尔达的粗野感到非常吃惊,而且认为是时候纠正了。(安妮·勃朗特《阿格尼丝·格雷》)
例(33)中划线部分后一句,说明了水生植物可能爬出池外,堵塞家门这一情况,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这个“措施”,即“请游泳池清洁专家贝纳携同他的除藻设备来处理一下”,对于主体来说就是未发生的,并且想要去做的。例(34)中划线部分后一句,说明是明天早上出发下山,因此对于“是时候”表示的当下时刻还没有下山,属于未发生事件,而蜀山三英已经修炼到了地品阶段,需要进行“下山历练”,属于期望的愿想。例(35)中玛蒂尔达非常粗野,母亲为了把她的婚事安排得满意一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纠正。“是时候”后的“纠正”,属于未发生的事件和期待性的愿想。因此,我们发现“是时候VP了”的“对未发生事件的期望愿想”义是可以由语境推导出来,当该类构式高频地出现在类似的语境之中后,其语境意义就逐渐地规约化,附着在该结构之上,即使没有明确的前文和补充,该构式的意义也是可以解读出来的。沈家煊指出,如果一种话语形式经常传递某种隐含义,这种隐含义就逐渐“固化”,最后成为那种形式固有的意义 [10] 。我们这里语境的规约化就相当于这里的形式固化义。
5. 结语
“是时候VP了”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该构式是否规范以及确定其规范后该构式的结构状况及来源问题。本文认为“是时候VP了”具有构式性,因此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去解读其构式义,“是时候VP了”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某一主体对未发生事件的期待性愿想。随后说明了该构式义形成的理据,即构件义的贡献和语境义的规约化。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了对构式义有重要贡献的变项“VP”的语义特征与常项“是时候”的语法属性,其中“VP”具有[+自主性]、[+动态性]的语义特征,“是时候”的语法属性可以归纳为“立足于说话时刻,表达一种褒性意义的道义情态表达手段”,其语义特征与语法属性都与“是时候VP了”构式义的浮现具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对语境义的规约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其对构式义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