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笔者在深刻理解1 + X证书制度试点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建筑类专业的发展实际,有效构建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试点的策略目标,从课程学分互换、三教改革、资源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基于1 + X证书制度试点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职业院校进一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借鉴。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pilot,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e have effectively constructe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1 + X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 certificate pilot, and explored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IM course based on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pilot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redit exchange, three-education reform,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1. 引言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一直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 +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作为国家首批1 + X试点证书,证书试点工作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内涵建设均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为职业院校培养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职业院校如何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人才培养与1 + X证书制度的有效融合,做到书证、课证融通,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优化和利用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 实施1 + X证书制度的意义
1 + 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制度创新。从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1”代表着知识理论根基,是学业完成的基础;“X”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体现,是对“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实施1 + X证书制度试点的意义在于: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其实质就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大量的具备合格职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 [1] 。
3. 基于1 + X证书试点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率先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开展1 + X证书试点”,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是首批试点的证书之一。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作为全国首批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试点院校,面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开展基于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构建工作机制,实现课证学分互换
学校制定《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1 + X证书试点工作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实施专业领导组三级组织架构,负责规划、协调和落实证书试点各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制定了《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办法》,设置课程学分与X证书学分互换规则,在完成课程学习考核或证书考核通过后统一申报认定课程学分,实现学习成果的积累。
3.2. 聚焦三教改革,落实课证融通
1) 优化结构,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一是培训提升。学校制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二是优化结构。聘请证书评价组织(企业)专家入校授课,引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三是定期研讨。每月组织专兼教师团队开展1 + X证书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课程结合情况。形成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 + X证书的理念和内涵、适应新技术新技能培训需求、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2] 。
2) 重构内容,促进课程与证书深度融通。将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标准,拆解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与对应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进行精确匹配和重组,形成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重组。将教学内容序化为“理论知识、软件基础、建模基础、综合训练”四个教学模块,全面实施课证融合发展(如图1)。
Figure 1.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图1. “课证融通”教学内容重构图
3) 多维评价,优化课程评价方案。借助信息化手段,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把职业素养与岗位标准融入课程评价(如图2),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通过学生、教师、企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实施教学评价,动态多元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软件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与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突显了专业课程教学育人导向,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 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培育教学团队、完善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产、学、训培养计划,共建BIM实训基地,开发建设新型活页式教材、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微课资源库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学校连续3年荣获1 + X建筑信息模(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佳考试通过奖。
4. 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4.1. 逐步打通课证融通新路径
学校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健全证书试点工作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进行校本化实践探索,落实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体系全链条融通、课程教学内容与BIM证书考核内容互融互通,建立课程免修制度,允许X证书与课程考核进行学分置换,努力协调培训评价机构、学校、企业“三元”主体,协同打造1 +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新局面,构建了课证融通新路径。
4.2. 有效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
自学校开始试点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以来,笔者不断探讨课程教学改革,700余名学生顺利取得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初级)证书,持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岗位适应性和就业优势已初步显现,持证毕业生在实习与就业中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建设教育杯职业技能竞赛BIM建模(中职组)赛项中屡次获奖,技能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4.3. 显著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素养
自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授课教师均获得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师资证,其中4名教师获得高级师资证书,4名教师获得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高级证书。专业教师的“课证融通”课程开发能力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向流动的高素质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5. 课程教学改革特色创新
5.1. 以证促改,形成多维融合育人模式
借助1 + X证书制度试点,实现课程开发由单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课程结构由课证并行向课证融通转变;课程内容由碎片化平面化向连贯化层次化转变;课程实施由基于教向基于学转变等策略与实践,改革并形成了适合中职人才培养的多维融合持续发展育人模式 [3] 。
5.2. 以证促融,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成效
以落实1 + X证书制度作为校企合作的新着力点,把职业素养与企业标准融入课堂、证书考核技能点融入课程教学能力点、证书考核环境融入学习环境。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探索构建融合式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更深化、更长效、有创新。
6. 小结
笔者立足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建筑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筑信息模型员岗位能力需求,深入推进1 + X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与研究深度,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