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一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等问题 [1] 。根据2022年教育部高等院校名单计算民办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达到28%,据统计民办高校在校生近900万人,占全国本专科院校在校生的比例四分之一,说明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民办高校,也应答好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这张卷! [2]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通过问卷星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20份问卷,基于此分析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以促进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思政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民办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3] 。接下来将从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所做工作、融入思政元素的程度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对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Table 1.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表1. 民办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一) 民办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民办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表1可见,86.36%的教师表示学校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科研项目,54.55%的教师表示学校组织了课程思政主题比赛,45.45%的教师表示学校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纳入课堂评价,50%的教师表示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27.27%的教师表示学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54.55%的教师反映学校有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示范课程等措施。民办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已经形成共识,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实施了多样化措施。
(二) 民办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所做工作
从民办高校教师为课程思政教学做了哪些工作的问卷结果显示,59.09%的教师反映将课程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大纲的编写中;59.09%的教师反映定期召开课程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50%的教师反映为课程思政建设参加相关培训会议,63.64%的教师反映精心设计了教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见表2。充分说明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在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下,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Table 2. Work done by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表2. 民办高校教师为课程思政教学所做的工作
(三)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程度
从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程度的问卷结果显示,22.73%的教师反映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非常多的思政元素,27.27%的教师反映比较多的融入思政元素,31.82%的教师对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程度为一般,18.18%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比较少的融入思政元素。具体见下表3。

Table 3. The degre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表3.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程度
(四)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从民办高校教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式的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有讲授式、讨论式、专题式、案例式以及翻转课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老师占比13.63%,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占比4.55%,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的占比18.18%,采用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占比4.55%,绝大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进行教学,占比59.09%。具体见下表4。

Table 4.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表4.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3.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民办高校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同样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然而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起步较晚,与公办院校相比,师资力量、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民办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4] 。接下来将从学校政策层面、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政策层面——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校承担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5]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修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教案之中,同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了相关的措施。然而民办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当的薪酬奖励,不能充分激发教师挖掘、提炼专业课中思政资源的动力,严重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成效。
(二) 教师教学层面——意识与能力有待加强
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表5可见,27.27%的教师反映部分专业课程本身难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中难以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36.36%的教师反映部分教师仅仅将课程思政当作一项任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54.55%的教师反映虽然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但是不能润物细无声的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生搬硬套导致教学效果不好;63.64%的教师反映思政育人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民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民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薄弱且思政育人意识不强,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主动学习、创新的意识,同时没有真正认识到专业课教师同样担任着育人的使命。

Table 5. Problems exist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表5.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教学模式上——缺少时效性和创新性
尽管目前有教师采用案例式、情景式、专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但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模式单一且缺少时效性和创新性,讲授式课堂本身不具感染力,对于学生来说也缺少吸引力和获得感,难以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进步,难以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 完善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对策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共识已形成,但民办高校及教师的认知尚需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还要拓展,教学方法亟需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及教师升级课程思政认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 建立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及激励机制
对于民办院校来说,如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既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需要,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探索、创新的工作 [6] 。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民办高校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课堂中加入思政元素,但对推行之后的效果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民办高校需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考核贯穿到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奖、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 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与能力
专业课教师是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核心因素,民办高校需引导、督促教师积极思考、主动作为,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意识到课程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清楚地把握课程思政与育人的关系,积极、主动创新实施课程思政,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青年。
同时民办高校教师需提升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能力。民办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如何设计每一堂课,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精心设计教案并实施教学,积极打造“示范课堂”、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激发民办高校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动力、活力和创新力。
(三)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作用,更要注重在课堂授课中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共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课堂中受益、在课堂中成长,通过课堂夯实育人基础 [7] 。
5. 结语
通过对广东省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学校政策支持方面,学校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缺少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教学方面,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薄弱且思政育人意识不强,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主动学习、创新的意识,没有真正承担起教师育人的使命;最后,在教学模式方面,由于教学模式欠缺时效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民办高校首先需要重视课程思政教学考评,构建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及激励机制;其次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与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并提高其授课效果;最后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民办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各门专业课程育人作用,不断提高课程育人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项目基金
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1GYB171);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1GYB167);202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22GQN48);湛江科技学院“品牌提升计划”校级教学团队项目《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PPJH202108JXTD);湛江科技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基础会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JG20217);湛江科技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专升本《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G20212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