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1年新年贺词。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如今我们迎来2021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致辞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展望,激励人民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毅力和乐观精神。贺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赞扬抗疫英雄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第二部分讲述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上的成就,第三部分呼吁全世界人民携手建设地球家园,第四部分激励中国人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继续奋斗,创造辉煌。本文以习近平主席2021年新年贺词为语料,从评价理论的三个角度,即态度、介入和级差来分析原文和译文的评价意义是否一致,衡量译文的翻译质量,为演讲翻译的评价提供思路。
2. 文献综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韩礼德创立,已成为语言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韩礼德 [1] 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表达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者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语篇功能指的是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在人际功能的基础上,马丁 [2] 创立了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System)。Martin & White [3] 在“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评价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标志着评价理论的成熟。
在国内,王振华 [4] 首次对评价系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李战子 [5] 介绍了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评价理论发展中的问题。张德禄和刘世铸 [6] 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评价理论进行对比,发现评级理论能更全面地描述社会符号系统,但是在形式范畴化方面仍需完善。房红梅 [7] 探讨了评价理论对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意义。在评价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王振华 [8] 运用态度系统分析硬新闻,司炳月和高松 [9] 运用评价理论中的级差系统分析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文本,董连棋 [10] 基于评价系统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介入性词块的特征。
3. 评价理论简介
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介入(Engagement),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其中,态度系统是核心,介入和级差系统作为补充。介入指评价活动的来源,根据不同的来源,语言使用者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评价活动可能来源于语言使用者自己,即自言,语言使用者对说话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具有直接的责任。评价活动也可能来源于他人,即借言,主要通过投射实现。这种通过投射他人的话语来表达的方式使语言使用者避免承担责任,使说话内容更具客观性。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理论的核心,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判断系统、鉴赏系统,其中情感系统又是态度系统的核心。情感指人对事物、行为、现象等的感情反应。判断指对人的行为做出肯定的或否定的判断,是否道德,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正当等。鉴赏是指说话者以美学为基础对描述对象进行评价,包括反应、构成和价值三个子系统。级差指评价的强度或程度,包括语势和聚集两个子系统。语势指态度表达的力度,有强势和弱势之分,聚集有明显和模糊之分。
4. 评价系统分析
4.1. 态度资源分析
态度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情感、判断和鉴赏。在表达态度意义时,中文和英文都有丰富且不同的词汇语法资源。以贺词的第三段为例,原文和译文用于表达态度意义的资源如下表1:
情感系统包括三个次系统:品质、过程、评注。情感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在强度上有低中高之分。情感系统表达个人对事物、现象的情感,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发表新年贺词的同时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为了保证致辞的客观性,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相对较少,因此本段原文仅使用了“骄傲”和“自豪”两个词表达情感意义。
例1. 原文: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译文:I am proud of our great motherland and people, as well as the unyielding national spirit.
中文讲究形式对仗,因此两个小句都用了“为……而……”的格式。为避免词语重复,在两个小句结尾用了意义相近的“骄傲”和“自豪”。译文将两个词合并译为“proud”,表达了和原文同样的情感意义。
例2. 原文: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译文:During the days when we addressed the hardships together, we saw the heroic spirit of marching straight to the frontlines, holding posts with tenacity,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get through thick and thin, sacrifices with bravery, and touching moments of helping each other.
判断系统包括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有正面负面之分。社会评判以道德为评价标准,而社会约束以法律为衡量标准。从表格来看,本段出现的态度意义主要通过判断系统来表达。本段出现的判断意义均为社会评判,以道德为标准评价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经历和表现。使用的判断词汇资源也多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成语,说明评价对象是合乎道德,积极向上的。原文首先以“不平凡”评价过去的2020年,译文使用了具有同样判断意义的词“extraordinary”,表达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特殊而艰难的一年。接着原文运用了排比的表达方式,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成语评价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义无反顾”。汉语讲究形式的整齐匀称,声韵和谐,因此常使用对偶、排比,使用四字成语也是维持结构整齐的手段,而英语则没有这样的习惯。原文中的四字成语在译文中皆被名词化,如resilience,tenacity,bravery,这是因为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虽然词性改变,译文传达了原文表达的态度意义。本段的判断资源主要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词汇,而具有负面意义的词汇仅有一个,即“不幸”,译文为相对应的词汇“unfortunate”,这里是用来向受到感染的病患表示慰问。
鉴赏系统指在美学的基础上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的评价。鉴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反应、构成和价值。本段的鉴赏资源主要属于反应系统。致辞开头习近平主席为全国人民送出新年的“美好祝福”,这四个字体现了汉语的一种表达习惯。汉语常常为了音韵和谐而重复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美好”和“祝福”有着类似的正面意义,即使不使用“美好”一词,受话人也能理解“祝福”是美好的。译文没有直接翻译“美好”这个鉴赏词汇,而是使用了“wishes”一词,减去了原文的评价意义,这是因为与汉语相反,英语往往避免重复,wish一词本身就包含了美好的意义,足以表达原文的态度意义。在例2的译文中,由于中英文的差异,译文没有还原原文的排比句式,而是采用了符合英文表达的句式,添加了原文没有的鉴赏意义词汇“heroic spirit”。heroic一词很好地概括了抗疫英雄在抗击疫情期间展现出的高大形象,像英雄一样英勇无畏,带领人民走出困境。
总体来说,致辞中的态度资源多为肯定意义或正面意义的词汇,而具有否定意义或负面意义的词汇则一笔带过。在疫情尚未完全平息之际,致辞旨在向公众传达和发扬勇敢无畏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多使用具有正面意义的词汇,给公众带来积极正面的引导。从态度意义层面来说,译文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对等。为了实现态度意义的对等,增添或减少词汇、改变词性等手段可供选择。
4.2. 介入资源分析
根据态度的来源,介入系统分为自言和借言。原文内容均为自言,声音来源只有发言人本身。自言又可分为隐性自言和显性自言。当评价活动只描述事件、现象等,说话人没有展示其存在时为隐性自言。当说话人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评价活动中时即为显性自言。本篇致辞中既有隐形自言也有显性自言。在谈到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时,多为隐性自言。而在呼吁听众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时则多用显性自言。在呼吁性话语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有利于拉近说话人与受话人的距离,使公众感受到建设祖国需要众人携起手来,是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翻译显性自言时一般保留原文的介入意义,译为对应的第一人称复数“we”。例如:
例3:原文: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译文:We will continue to strive, march ahead with courage, and create brighter glory!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介入系统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比如隐形自言与显性自言之间的切换。例如:
例4:原文: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
译文:As I stood on the southern coast as the spring tide surged and on the colorful bank of the Huangpu River, my mind was filled with a myriad of thoughts.
例4中原文为隐性自言,译文为显性自言。汉语的语法灵活多变,常常依赖语境,当主语不言而喻时,常常省略主语。虽然原文中没有主语,只出现了一个泛指的“人”,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读者很容易就能领悟到省略的主语以及泛指的“人”实际上指的是说话者“我”。而根据英语语法,主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译文使用了“I”和“my mind”,将隐性自言调整为显性自言,点明了介入资源的来源是“我”。这样的调整符合英语语法,使介入资源的来源更清晰。致辞不像小说有众多角色参与,因此评价资源有众多来源,致辞的态度来源一般为说话人本身,也有情况是说话人引经据典,引用古人的诗词名言等以表达自己的立场、价值观。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常引用诗句,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本篇贺词没有引用诗句,仅有一处出现了间接引语,如下:
例5:原文: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译文: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deepen reform and expand opening-up with greater courage, and create more “Stories of Spring”.
“春天的故事”的含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常识,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整个事件名词化为“春天的故事”,中国读者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译文中直译为对应的“Stories of Spring”,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英文读者可能会不明白其内涵。直译间接引语不会破环原文的句式结构,但是为了帮助英语读者更好理解,应当在贺词结尾处注释说明“Stories of Spring”的背景故事。
4.3. 级差资源分析
级差系统使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系统。级差系统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语势有强势弱势之分,聚焦有明显和模糊之分。语势强弱一般通过强调词、态度词等资源来表达。级差系统虽然不及态度系统在评价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但是级差系统能够使评价意义更准确地传达,也是评价系统的重要的一部分。
例6:原文: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译文:We launched the final assault on the fortress of entrenched rural poverty, and cracked this “hardest nut.”
例7:原文: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大家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译文:I inspected 13 provincial-level regions and was glad to see people carefully implementing coronavir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aring no efforts to advance innovation. Everywhere were vibrant scenes of confident, resilient people making the most of every minute.
例6原文的“啃下”和译文的“crack”的语势相当,将贫困比喻为坚硬的骨头,以强硬坚定的动作“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国为脱贫做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例7中原文为“欣喜”,表达了即高兴又惊奇的心情。译文中“glad”缺少了惊奇的意义,语势不及“欣喜”。例7原文句尾“只”加强了“争”的语势,译文使用带有级差意义的强调词“most”和“every”。
5. 结语
以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分析新年贺词及其译文,可以看出译文基本上传达了原文的情感,也就是说译文是忠于原文的,但是也存在少许偏差。在不同的语言中,评价系统由不同词汇语法资源来表达。在译者尝试将原文的评价意义准确地转换为目的语时,如果在目的语中有与原文表达同样评价意义的词汇,只需译为对应的词汇。当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时,就需要添加或减少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汇以接近原文的评价意义。有时为了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也需要改变词性。同时,翻译研究也应当考虑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意识形态等方面不同,可能导致不同主体对原文评价意义的解读不同,从而导致译文与原文有所偏差。总之,作为考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的理论,评价理论是衡量原文和译文评价意义是否一致的有效工具。但是作为评价译文质量的理论,评价系统不足以全面地考察原文和译文的各个方面,例如句法、语篇等层面。因此,评价理论应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衡量译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