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我国精神卫生中心统计,2017年我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而一项最新关于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及各类神经症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57% (Huang et al., 2019)。然而在目前医学界对于精神疾病也无彻底的治愈性手段的背景下,如何加大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与康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近年来多项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健康、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影响者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李乔,许小静,2018)。如王紫云等人(2008)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影响着神经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吕莹等人(2019)研究也显示社会支持是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与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此外,最新有研究也证实社会支持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影响其预后(刘慧,刘俊,刘仲梅,2018)。因此本研究从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其社会支持现状与影响因素,以便发现潜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的建议,从而促进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的预防与康复。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符ICD-10诊断标准的五十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五十名康复期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共发放120份,剔除废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被调查对象年龄18~65岁,平均(33.25 ± 11.19)岁,一般情况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n = 100)
表1. 患者基本情况一览表(n = 100)
2.2. 研究工具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第二部分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题,采用4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社会支持度越高。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及总社会支持,该量表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
2.3. 统计分析方法
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齐性,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F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与常模的社会支持比较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总分低于常模(陈汝兰,苏保育,杨宇,黎翠云,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54*, p = 0.00; t = −12.23*, p = 0.00),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于常模维度得分且神经症患者三维度得分低于常模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neurosis and norm (
)
表2. 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与常模的社会支持比较(
)
注:*p < 0.05;以下同。
3.2.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93*, p = 0.00)。神经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neurosis (
)
表3.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
3.3. 有无配偶对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有配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配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配偶的神经症患者比无配偶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schizophrenia and neuros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pouse status (
)
表4. 不同配偶状况的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
3.4. 学历水平对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6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40%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神经症患者36%为初中及以下学历,64%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具体结果见表1。不同学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显示小学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于初中组、高中组和大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5。不同学历的神经症患者其社会支持无明显差异。具体结果见表6。

Table 5.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
)
表5. 不同学历水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

Table 6.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neuros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
)
表6. 不同学历水平的神经症患者社会支持比较(
)
4. 结果与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不足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均低于国内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中提示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不足。这可能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较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人们对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事件的新闻频频出现,不仅造成了社会各界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误解与偏见,还导致了人们远离逃避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有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易危害他人(张伟波,朱益,刘寒,康敏瑜,朱紫青,蔡军,2014)。二是,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不仅要支付患者的医疗费用还要承受来自于社会各界对患者的歧视与偏见。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为社会歧视给其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并严重影响了患者和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家庭给予患者的关心相对于正常家庭较少(张红彩,李峥,2009)。最后,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均低于正常人,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及患者家属病耻感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病耻感发生率竟达百分之七十八,而神经症患者的羞耻总分和各因子分也均高于正常人(李从从,孙宏伟,2016),这就导致患者及家属在疾病康复期不仅对疾病的复发心存担忧,同时又害怕重新融入社会时他人会因自身疾病心存偏见,失去公正的对待。因此难以感受和主动利用社会支持。
4.2. 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提示神经症患者所面临的社会支持不足情况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一是,精神分裂症作为重型精神障碍,已被新农合已经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而神经症其医保报销比率远低于精神分裂症,这使得神经症患者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大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陈宇薇(2016)就曾对家庭负担及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负担与社会支持间呈显著负相关。二是,精神分裂症病情相对严重,患者较难应付日常生活要求,使其家人、朋友医护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照顾精神障碍患者,给予更多关心与照顾。而神经症病情相对较轻,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且行为后果一般不会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伤害,导致社会各界对神经症病人的相对忽视。三是,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且性格特点大多较古板、多愁善感、焦虑不安、悲观、保守、孤僻。因此对自身疾病带来的困扰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敏感,乔小芬等人(2014)研究就曾显示神经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其他类别精神障碍患者,这就使得神经症患者来自他人的支持较质疑与回避,且难以主动利用社会支持。
4.3. 教育水平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历水平虽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无明显影响,但其社会支持利用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具体表现为社会支持利用度随学历增长而提高,小学学历的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低于高中组及大学组,提示良好的教育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这主要可能是由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其接触社会层面较多,能利用的社会支持性源较多。同时学历较高的患者其接触的人群认知水平及人文修养较高,对患者有更多的理解与关爱,使患者更愿意主动利用社会性支持。因此,在未来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我国应大力为精神分裂症患提供特殊教育,促进其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社会功能恢复,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水平。
4.4. 有无配偶影响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配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配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更高。而在神经症患者中,有配偶支持的患者在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上更高。这表明配偶的支持与理解能提高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与预防。这可能是因为有配偶的患者拥有相对较稳定的家庭,应对生活事件时患者不仅可以寻求到来自父母、配偶、子女的理解与关爱,而且治疗的过程中,配偶及子女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和鼓励。使得患者减轻负担,专心治疗与康复。因此,在未来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应给予未婚、离婚患者的更多关爱与理解,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与物质支持。同时对于已婚的患者,应重视配偶及家人在其康复期的关键作用,为患者家庭提供相关精神卫生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患者疾病的性质,早期且规范性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其配偶及家人对患者有正确的引导和关爱。此外,我国应积极推行全民医保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扩大保险受益范围和受益程度,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的预防与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