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分享实时信息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传播的信息内容广泛,新闻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类型,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人民日报也在微博平台拥有官方账号“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在新的传播媒介下,微博平台的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也将新的互文性策略运用其中。
体育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体裁,以娱乐性、冲突性和悬念性为主要特征。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冬季体育项目运动会,加之我国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国家,因此民众对冬奥会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地增高。微博股份有限公司的2021年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73亿,来自移动端比例为95%;日活跃用户数达到2.49亿。因此,微博是人们阅读体育新闻、获取冬奥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对“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关于冬奥运动员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微博新闻媒体在体育新闻语篇中采取的互文性策略及其如何顺应微博这一新的互联网语境。
2. 理论背景
互文性理论由法国符号学家Kristeva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和Bakhtin的对话理论。Kristeva在向西方介绍Bakhtin的对话理论时,将其对话性阐释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指出“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Kristeva, 1986) [1] 。辛斌(2000 [2] , 2008 [3] )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从读者和分析者的角度将互文性分为具体的(specific)和体裁(generic)的。具体互文性涵盖了Fairclough (1992) [4] 分类中的“明显互文性”以及不加标明引用他人话语而产生的互文关系。体裁互文性又指interdiscursivity (辛斌,2000) [2] 。而武建国(2012)认为,体裁互文性这一词很容易让人顾名思义而产生误解,觉得它仅仅指不同体裁的混合 [5] 。事实上,interdiscursivity并不总是指不同体裁的混合,有时也指不同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使用篇际互文性来指代这一语言现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歧义。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顺应论(adaptability),Verschueren (1999) [6] 指出,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的顺应性则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的特性。
本文将结合Fairclough与辛斌对互文性的分类,即“具体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以及Verschueren的顺应论对所选取语料进行分析,拟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 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采用了哪些互文性策略?2) 微博体育新闻采取的互文策略如何顺应微博语境以达到其传播目的?
3. 微博体育新闻的互文性分析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人民日报是我国第一党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和人民日报都在新浪网开通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截至目前,人民日报微博粉丝达1.48亿,央视新闻微博粉丝达1.28亿,居微博官方新闻媒体粉丝量前两位,对冬奥会的报道具有代表性。初步浏览“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冬奥会期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的所有微博过后,发现其对本届冬奥会运动员的相关报道可分为以下三类:赛事类、采访类、评论类,每类选取十条微博进行分析。
3.1. 具体互文性策略及其功能
具体互文性是指一个语篇中的有具体来源的(有名有姓的或者匿名的)他人话语(辛斌,2008) [3] 。具体互文性的指涉范围十分广泛,常见的具体互文性手段包括话语呈现、预设、元话语、反讽、仿拟、用典等。在搜集的冬奥运动员的相关报道中,发现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的具体互文性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 超语篇链接
超语篇链接是指语篇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剪辑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它的文件、超语篇文件之间的链接(武建国、颜璐,2015) [7] 。通过对语料分析后发现,微博体育新闻语篇共采用了三种超语篇链接形式。
1) @用户
在微博上,“@”符号 + 用户名的语句可形成一个超语篇链接。微博体育新闻语篇通常会@所报道的运动员,由此,现语篇与运动员的微博主页形成具体互文关系。
例1 @央视新闻 2022-02-17 00:04 (评论类)
【#武大靖舍不得说再见#[抱抱]】16日晚,短道速滑收官。@武大靖赛后发微博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相信中国短道速滑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一直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武大靖曾考虑北京冬奥后退役#,但根本舍不得说再见:“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永远支持,永远相信,永远为你加油!
例1是一则央视新闻对运动员所发微博的评论。在阅读该语篇的同时,用户可点击“@武大靖”进入运动员的微博主页查看其所发微博的完整版内容,因此这一形式一方面起着标记来源的作用,增强语篇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发用户对运动员和赛事更大的关注,从而扩大语篇的影响。
2) #关键词#
将“#”标注在关键词前后,形成“微博话题”的超语篇链接。这种标注使得具有相同话题的微博形成一个聚合网络,因此所有用户带此话题发表的内容都与原微博语篇形成了具体互文关系。
例2 @央视新闻 2022-02-08 07:54 (赛事类)
【#谷爱凌冲击个人首枚奥运奖牌#发条微博!为她加油!】今天上午,谷爱凌@青蛙公主爱凌将出战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这场比赛,谷爱凌最大的对手,是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德,她被称为“跳台王”,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而谷爱凌的世界排名为第五。#谷爱凌挑战世界排名第一选手#
例3 @央视新闻 2022-02-08 10:34 (赛事类)
#看谷爱凌比赛不敢眨眼#【#谷爱凌第二跳88.5#转!加油!】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青蛙公主爱凌挑战自己在北京冬奥的第一个决赛,第二滑稳健落地!#谷爱凌挑战世界排名第一选手#
例4 @央视新闻 2022-02-08 11:05 (赛事类)
#谷爱凌金牌#【转发!历史一刻!#谷爱凌创造中国冰雪历史#】刚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此项目是冬奥历史上第一次设置,谷爱凌@青蛙公主爱凌夺得金牌!这是她自己获得的首个冬奥会奖牌!这也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赞!恭喜谷爱凌!#谷爱凌挑战世界排名第一选手#
例2、例3、例4共同使用了话题“谷爱凌挑战世界排名第一选手”,横向来看,将微博用户发布的关于该话题的众多讨论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多名用户的预测、加油助威、祝贺等,构成一个整体的互文系统;纵向来看,由于体育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官方媒体对比赛的进程先后发布多条微博,这些微博传达的信息集合在一起也形成互文关系。例如例2、例3、例4分别是央视新闻在谷爱凌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结束后所发的微博。因此,#标记形成的话题可使读者第一时间获取有关比赛的全部信息。
3) 链接
微博新闻媒体在对运动员的采访进行报道时,一般将采访内容进行概述,同时将完整的新闻文字或视频以链接的形式附上,方便用户进行浏览。
例5 @人民日报 2022-02-16 07:35 (采访类)
【#苏翊鸣说会挑战更高难度动作#】4岁接触滑雪,14岁入选国家集训队。既有天赋,又肯努力,苏翊鸣的“成长曲线”一路上扬。2021年第二天,他挑战外转1800度动作成功;2021年10月,他解锁世界上首个内转1980度的超高难度动作……登上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苏翊鸣又有了新目标#↓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37402144161857 (人民日报: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
例5的微博语篇是人民日报对运动员苏翊鸣采访内容的概述,语篇通过链接与相关的完整报道语篇之间形成具体的互文关系。这样可以节省篇幅,体现了交际语言经济性原则。此外,链接内容还可包括视频或音频,丰富了互文性的表现形式。
3.1.2. 话语再现
在对新闻语篇的研究中,Fairclough (1995)指出“话语再现(discourse representation)”是互文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层面,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8] 。在本研究所分析的语料中,话语再现最常见的对象是运动员和网友。话语再现的使用目的在于拉近与用户的距离,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例6 @央视新闻2022-02-06 19:59 (采访类)
【#谷爱凌笑着说明天动作保密#:这样才好看网友:一把子期待住了!】明天,#谷爱凌北京冬奥首秀#,将出战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预赛。她表示,最近训练状态很好,十分期待明天的比赛。至于具体动作,她表示:“必须留点秘密,这样好看!”明天见!@青蛙公主爱凌(总台记者冯旭,段迟,杨弘杨)
例7 @人民日报 2022-02-05 19:49 (赛事类)
【太稳了!#武大靖小组第一晋级#[威武]】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预赛,中国选手武大靖位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网友:#武大靖一路领滑#,太牛了!#武大靖任子威冬奥首秀#(李洋,巩晗)
例6在间接转述谷爱凌的采访内容后接着使用直接引语提到了部分原话“必须留点秘密,这样好看!”,增强了语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引起微博用户的感知与共鸣,提高了用户对比赛的期待和对运动员个人魅力的直观感受。而在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对网友评论的引用也十分常见,例如例6和例7的语篇都引用了众多评论中最有代表性一句:“一把子期待住了”和“武大靖一路领滑,太牛了”,目的在于渲染比赛的精彩的氛围和运动员的实力。
3.1.3. 用典
用典,即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或书籍中的典故(如古代神话、诗词、民俗、谚语等)来映射现代生活的内容。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也加入了古诗词,与撰写的新闻形成具体互文关系。
例8 @人民日报 2022-02-09 08:06 (评论类)
【中国式浪漫!#冬奥健儿与中国诗词太搭了#】谷爱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翊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武大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优美的中国诗词,和中国冬奥健儿们太搭了!#北京冬奥会#还有哪些动人瞬间?一起感受#冬奥赛场上的中国式浪漫#!
例8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写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瞰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李白的《上李邕》,体现豪情满怀、直冲青云的志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表达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的精神。本条微博语篇借用中国古诗词形容运动员,建立起具体互文关系,不仅与冬奥运动员的项目动作以及获得的成就巧妙对应,更表现了运动员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将精神传达给微博用户,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另外,文学类语篇的引用也可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微博体育新闻语篇的传播。
3.1.4. 惯用语
在文学领域中,惯用语一般指一种习惯运用的固定词组。而在非文学语篇中,惯用语特指在特定语境中,某一团体的成员多次使用或提及的词组或短语(彭清,2015) [9] 。根据分析,在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常用的惯用语有两类,评价词和互动式话语,都起到了引导舆论的功能。
例9 @央视新闻 2022-02-18 10:58
【#谷爱凌金牌#!#中国第8金#!祝贺!】刚刚的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谷爱凌前两跳得分均超90分,提前锁定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第8金。#谷爱凌2金1银完美收官#,太棒了!
例10 @央视新闻 2022-02-08 11:08
【骄傲转发!#谷爱凌是最棒的#了不起!】刚刚结束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青蛙公主爱凌夺得金牌!这一刻,#谷爱凌挑战世界第一成功#,这是她自己获得的首个冬奥会奖牌!这也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玉汝于成,踏雪寻龙!#谷爱凌金牌#
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词有“稳”、“太棒了”、“恭喜”、“祝贺”等,如例9,表达媒体对运动员比赛发挥和夺得奖牌的观点和态度,互动式话语有“转起”、“骄傲转发”、“一起分享喜悦吧”等,带有这类惯用语的微博虽然都是以接受者为导向的独白,但由于惯用语的应用,使它成为了对话。这样的惯用语使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与微博用户积极对话,起到吸引用户并引导用户对中国运动员们助威、祝贺的功能。
3.2. 篇际互文性策略及其功能
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指的是特定语篇中与一定机构和社会意义相关联的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 [5] 。篇际互文性兼具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形成篇际互文性的体裁、话语或风格在语篇中以不同的形式混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的话语秩序(武建国,2012) [5] 。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具有篇际互文性中的混合体裁、话语、风格和混合语篇模态。
3.2.1. 混合体裁、话语、风格
例11 @央视新闻 2022-02-13 07:04 (采访类)
【不容易!#比赛间隙吃豆包的小姐姐其实很励志#[泪]】还记得比赛间隙吃豆包的马耳他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吗?采访中#豆包小姐姐自称能吃100个麻团#↓其实,她的冬奥之路并不顺利。为省钱,曾吃住在车里;直到冬奥开幕式前17天,才获得参赛资格……提到开幕式,她说,踏入鸟巢时,“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好不真实”。为她的逐梦之旅点赞!#一天6个豆沙包的马耳他运动员#
例11是央视新闻对北京冬奥会马耳他唯一的参赛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冬奥经历的报道。题目为口语化的评论体裁“不容易”、“很励志”。开头使用提问的形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随后用叙事话语写运动员冬奥之路的艰辛。此外,网络用语“小姐姐”、“为……点赞”的使用,拉近了官方媒体与微博用户的距离。因此,本篇新闻将评论体裁与新闻报道体裁相结合,书面和口语话语杂糅,正式和活泼不同风格相融合。这样的篇际互文形式一方面避免单一体裁和风格带来的枯燥,便于语篇在微博的传播;另一方面可以让浏览用户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引起其情感共鸣。例11传达出运动员逆境中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侧面体现中国的冬奥服务受到了其他国家运动员的认可。
3.2.2. 混合语篇模态
Fairclough (1999)指出,语篇是指社会实践的符号元素,包括语言、非语言交流和视觉图像 [10] 。分析发现,在所收集的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都运用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的语篇模态混合,形成篇际互文关系。
此外,篇际互文性也常常与具体互文性并存,例如上述具体互文性分析中提到的“超链接”形式。
例12:

Figure 1. Mixed modal discourse in Weibo sports news
图1. 微博体育新闻中的混合模态语篇
如图1所示,例12是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混合模态语篇,建立起篇际互文关系。同时,视频以超链接的形式附在文字之后,建立具体互文关系。在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文字是对视频内容的概括,这样的互文策略能够丰富对所报道运动员相关信息的内容含量,便于引发关注,同时使微博用户对当下新闻语篇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
4. 微博体育新闻的顺应性
Verschueren (1999)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从各种可能性中对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进行灵活的、顺应性的选择的过程 [6] 。由此可见,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选择为语言适应提供了可能性。语言选择是一种手段,语言适应是目的,这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此外,语言选择的广泛可能性首先取决于话语的互文性。传统媒体在撰写微博新闻时对于互文性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为了动态地顺应微博这一新的社交语境下的语篇特点、内容及受众的阅读习惯等因素,在语用上存在很大优势。在本研究中,互文策略的使用主要顺应物理、社交和心理的语境。其中,物理语境体现在不同语言体裁和风格的融合和图片、视频、超链接的综合运用;社交语境指用户在微博网络文化中的社交需求;心理语境指用户阅读新闻的情感、动机、心理需求。
从对物理语境的顺应来看,不同互文策略的运用,例如超链接形式和混合语篇模态丰富了微博语篇信息的表现形式,增加了微博体育新闻的影响力并提高了用户浏览的效率。
从对社交语境的顺应来看,微博本质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用户追求碎片化阅读和互动式的评论、转发。传统新闻媒体在撰写微博新闻时,运用例如具体互文策略中超链接和惯用语,在获取更多流量的同时,也积极与用户对话,顺应用户的社交需求,引导舆论,加速新闻语篇的传播。
从对心理语境的顺应来看,微博体育新闻语篇精炼短小,顺应如今社会年轻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其运用篇际互文性策略,实现不同体裁、话语、风格的融合和多模态的混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报道体育新闻,能让用户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撰写新闻时,也常用网络热词及用典的互文策略顺应用户的新奇心理,激发用户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关注体育赛事。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用户群体庞大,在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关于冬奥运动员的报道为语料,研究了官方媒体在微博体育新闻语篇中使用的互文性策略及其功能,并结合顺应论分析微博新闻作者是如何顺应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以达到其传播目的的。本研究希望为微博新闻作者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并为顺应论视角下微博新闻语篇的互文性研究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