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经济水平是衡量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通过对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民主观感受,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经济视角,探究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增强农民幸福感,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文献综述
生活满意度是指一个人积极评价自己生活整体质量的程度 [1] ,是一个人依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2] 。
国外对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较早,Diener和Emmons共同开发了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通过自评的方式确定个体生活满意度,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 [3] 。之后Huebner在SWLS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对于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 。生活满意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因素 [5] 、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 [6] 等。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 [7] 和改善社会政策 [8] 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国内学者侧重于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如流动人口 [9] 、老年人口 [10] [11] 以及大学生 [12] 等。并且通过调查和分析,细化其影响因素,其中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生活满意水平 [13]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4] 。同时根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不同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促进社会发展 [15] [16] 。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个体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视角研究生活满意度,且研究对象多为流动人口、老年人及大学生等群体,对于社会经济视角及农民鲜有涉及。因此,本文旨在从社会经济视角探讨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现有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政治面貌与农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二:家庭总收入与农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三: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与农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之所以把政治面貌作为社会经济特征变量,而不是人口学特征变量,是由于研究群体为农民,对于农民而言,党员身份不易获得,因此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不仅仅是人口学特征 [17] 。
3. 数据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21),该项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旨在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的城乡区域展开,涵盖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为了解我国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对象为农民,通过筛选CSS2021中问题“您目前的户口性质是”(问题编码A4a),剔除“非农业户口”、“居民户口”和“其他”,保留“农业户口”;通过筛选“您目前的工作状况是”(问题编码B3),剔除“目前只从事非农工作”和未填的数据。同时通过对所研究的变量剔除缺失值及限定条件(见3.2变量选择),最终得到有效样本量1338份。
3.2. 变量选择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生活满意度。选取CSS2021中“总体来说,您对生活的满意度”(问题编码D3a6)的回答作为衡量农民生活满意度的依据。备择选项为1~10 (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剔除未填的数据,将6~10视为生活满意,赋值为“1”;将1~5视为生活不满意,赋值为“0”。
3.2.2. 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共有三个,均为能体现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特征”的变量。
第一,政治面貌,选取CSS2021中“您的政治面貌是”(问题编码A3)为解释变量,剔除未填的数据,将回答“中共党员”赋值为“1”;“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群众”视为“非中共党员”,赋值为“0”。
第二,家庭总收入,选取CSS2021中“请您告诉我,去年(2020年)您全家的收入情况”(问题编码C5a1)为解释变量,其中[不清楚] = −1,[不回答] = −2,由于回答选项为−1和−2的受访者无法确认其家庭总收入,因此剔除这些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将家庭总收入加1后取对数。
第三,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选取CSS2021中“您认为目前您本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在本地大体属于哪个层次”(问题编码D4a)为解释变量,将回答“下”“中下”“中”“中上”“上”分别赋值为“1”“2”“3”“4”“5”。其中[不好说] = −1,数据处理时,由于回答选项为−1的受访者无法确认其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因此剔除这些数据。
3.2.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共有四个,分别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
第一,性别,选取CSS2021中“性别”(问题编码A1b1)作为控制变量,将回答“男”赋值为“1”,“女”赋值为“0”。
第二,年龄,由于在CSS2021数据库中不存在年龄这一变量,因此在数据处理时,生成新变量age = 2021 − “出生年份”(问题编码A1c1),表明受访者年龄。
第三,受教育程度,选取CSS2021中“教育程度”(问题编码A1d1)为控制变量,将回答“未上学”赋值为“0”,“小学”赋值为“5”,“初中”赋值为“8”,“高中”“中专”“职高技校”视为“高中及同等”赋值为“11”,“专科”赋值为“14”,“本科”赋值为“15”,“研究生”赋值为“18”。其中[其他] = 10,数据处理时,由于回答选项为10的受访者无法确认其教育程度,因此剔除这些数据。
第四,婚姻状况,选取CSS2021中“婚姻状况”(问题编码A1e1)为控制变量,将回答“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同居”视为“有配偶”,赋值为“1”,回答“未婚”“离婚”“丧偶”视为“无配偶”,赋值为“0”。
3.3. 模型选择
本文因变量为生活满意度,即“满意”与“不满意”,属于二分类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在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同时,对因变量进行二分类的预测,其可解释性强、适用性广泛、模型拟合效果好,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首先,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解释变量均通过相关分析。其次,对研究设计中的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得到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了使构建的模型更加稳健,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每一个回归结果都以OR值呈现。首先,引入控制变量,即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得到模型一;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引入第一个解释变量政治面貌,得到模型二;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引入第二个解释变量家庭总收入,得到模型三;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引入第三个解释变量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得到模型四。
4. 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生活满意度上,认为满意的农民占比最多(占比74.4%)。大部分农民不是中共党员,中共党员仅占5.7%,接近一半的农民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为中(占比44.0%)。农民的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受教育程度介于小学和初中,大多数农民婚姻状况为有配偶。对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1和表2。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表1. 样本基本特征

Table 2. Variable name, assignment, value rang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表2. 变量名称、赋值、取值范围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26软件,对CSS2021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3显示农民生活满意度所建立的模型分析结果。

Table 3.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f farmers’ life satisf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conomy
表3.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生活满意度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注:使用SPSS计算得出。其中,*表示P < 0.1,**表示P < 0.05,***表示P < 0.01。
模型一中,研究控制变量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对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P < 0.05)对农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二、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依次加入政治面貌、家庭总收入、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这三个解释变量后,得到三者对生活满意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假设一、二、三成立。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Hosmer-Lemeshow test)是用于评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的一种统计检验方法。据表4所示,四个模型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控制变量下,从社会经济视角出发,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在控制变量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农民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在解释变量中,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比非中共党员的生活满意度高。因为党员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认同感和使命感。家庭总收入方面,收入高的农民生活满意度更高。因为他们具备较好的财务状况,有稳定的生活来源,生活品质相对更高,具备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因而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方面,对自己经济地位认知高的农民生活满意度更高。可见经济状况是农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收入高不仅能够满足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还影响到农民的社会地位及自我价值。
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经济收入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民可以通过学习职业技能,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加强与供需方的合作等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扶持农业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其次,政府应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善。通过修建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加大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最后,政府应重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有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农民幸福感,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
本文运用CSS2021数据,基于社会经济视角,对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治面貌、家庭总收入以及当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认知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为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