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途径与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授课,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容忽视。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实现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3] ,课程思政已开始在全国高校中推广。
《纲要》要求在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者仁心教育 [3]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体内功能与代谢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4] 。由于知识点繁杂抽象且难以理解和记忆,本教研室教学团队历年来以典型临床病例为授课内容切入点,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我们以在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病例为载体,尝试在临床病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融合,探究教书育人的效果。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35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 教学实施
2.2.1. 设立教学目标
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都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作为医学生,《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 。围绕以上目标,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全程开展思政育人。
2.2.2. 更新病例库
本教研室建有临床病例库,并根据社会热点、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或学校附属医院临床典型病例的出现而不断更新。本教学团队教师与我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长期保持联系,积极参加典型病例的讨论、会诊和系列讲座,选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真实病例不断充实病例库,并相应地设计能够将学生引入病理生理学知识理论框架中的专业问题。
2.2.3. 深挖思政元素
本教学团队成员积极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交流学习,围绕设立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每个临床病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问题,将其适时嵌入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绪论中介绍医学研究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时,引用渐冻症和如今人人知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适时切入抗疫英雄张定宇,虽身患目前无法有效治疗的渐冻症,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带领白衣卫士冲在抗疫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身边的榜样最有感染力,我们的优秀校友彭银华,也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不幸感染,抢救无效去世。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
在缺氧章节授课前,讲述关于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造成小女孩一氧化碳中毒的真实病例,一方面引出本章节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结合接诊医生对患儿的处理方式,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伦理意识,坚定学生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在发热章节中,介绍本人孩子年幼时高热病例,不但将本章重要知识点贯穿在病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而且,在照顾、治疗方式上与家人意见的不一致,也让学生明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诚实、友善的重要性。
在肺功能不全章节中,介绍我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病例,除了为发病机制的讲解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精湛的医术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由此不断树立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强化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另外,提及我国与西方国家抗疫过程的差异,也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3. 效果评价
利用授课中的临床病例,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践的效果主要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星)进行评价。在开堂第一课,通过问卷星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了解情况。学期末,再次通过调查问卷,评估课程思政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效果。2020级临床本科生352人全部匿名完成两次在线调查,参与率100%。
3. 结果
3.1. 概念了解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020级临床本科生普遍了解课程思政,并且能进一步分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见表1。
3.2. 课堂感受及总体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97.44%的学生对《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感兴趣,95.7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并不会影响病理生理学的正常教学,但接近10%的学生并不认为课程思政有利于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点。93.4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在临床病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授课方式,见表2。在对课堂总体效果的评价中,42.8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46.87%的学生感到满意,满意度较高,见图1。

Table 1.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concepts [n(%)]
表1. 概念了解情况[n(%)]

Figure 1. Evaluation of overall classroom effect
图1. 课堂总体效果评价
3.3. 思政目标评价
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显示,59.09%的学生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例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非常有用,65.62%的学生认为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家国情怀,74.43%的学生认为极大的坚定了他们学医的信念,约1/3的学生认为对根植医学人文情怀和提高创新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40.91%的学生认为对培养医生职业道德非常有用,见表3。

Table 3.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表3. 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4. 讨论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 [5] ,先立德,方能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举措 [3] ,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大部分课程是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也是专业课教师,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即为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方法论与行为规范 [6] ,“传道”即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即为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传道,它的推广与重视,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精神和理念的继承与发扬,是要用春风化雨的隐性力量去影响和塑造学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千古不变。因此,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专业课的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专业课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 [3] 。但是课程思政并非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组合,是对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地、自然融入授课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书并育人的效果。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已在当前的大学课堂全面推广。南京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出的通识课《宇宙简史》,广受大学生欢迎,授课过程中融入了育人理念,启发了学生思考人和宇宙、和自然的关系,进而改变他们面对生活、工作、朋友的态度,课程思政的效果非常好 [7] 。
作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未来肩负救死扶伤和全民健康的重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更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医学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更应与时俱进,课程思政融入各专业课的教学,是社会发展所需。例如,闫彦等总结了课程思政融入生理学教学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为医学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视角 [8] ,王睿等介绍了以“科研引领”为特色的免疫学思政教学实践,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多样化形式 [9] ,张妮等探索了医学遗传学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及具体方案 [10] ,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也在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普遍了解课程思政及其与思政课程的区别,表明学生对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关注度很高,也与本校对于课程思政的积极宣传密切相关。
本教学团队通过认真研读《纲要》及查阅大量文献确定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途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附属医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开展集体备课,选取有代表性、或最近发生、或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临床病例导入相关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内容趣味化,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把握时机、适时融入其中深挖的思政元素,让学生自然接受,而非硬融入、强融入。本次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临床病例的运用是开展《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具体且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锻炼临床思维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及医者仁心教育,实践效果较好,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已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近10%的学生并不认为课程思政有利于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这说明在本学科的授课过程中,教学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专业课对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要求高,授课教师需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还需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交流、培训、现场或通过网络观摩优秀思政课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学以致用,利用学生对临床病例的浓厚兴趣,找准思政切入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朋友的口吻,用探讨的方式,让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课程思政的时间控制,过短则思政效果甚微或无,过长则可能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完成。
5. 总结
本教学团队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每一章节均导入相关临床病例,在带领学生分析病例时,适当的位置、适当的知识点上,看似无意其实有意的渗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不仅丰富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坚定医学生的学医信念、提高人文情怀、激发与强化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党爱国的热情、让医学生学会坚持真理、勇于创新,自愿为医学事业而努力奋斗。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社会不良思潮不断涌现,作为专业课的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起学生在思想上健康成长的合格指引者,用心上课,用情育人,发挥专业课教学行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
湖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21-XB-03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