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源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利用评价及优化路径探索——以云南大学为例
The Evaluation of Utilization of Internet Resources in the Party Branch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ation of Optimization Path—Taking Yun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摘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新时代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多元互联网资源已然嵌入党建工作全过程。当前有关党支部如何有效利用并盘活互联网资源的研究多从管理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学生群体作为参与主体的个人意愿。本研究以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为例,在界定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评价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状况,由此提出互联网视域下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 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职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党务管理、通知与交流。2) 支部成员对利用互联网资源整体持赞成态度;多数认为互联网资源可以提升支部职能发挥的效果与效率。3) 支部建设依然存在思想政治学习重形式而轻实效,深入性欠缺;党务管理流程繁琐,规范性不足;通知传达力有所不足,成员间缺少深入交流等问题。4) 提出了融合学科特点的思想政治党课教育,特色主题党日促进“党建 + 学习”,专人负责、“传帮带”式的管理制度等3条优化路径。研究可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营造高质高效、富有活力的党务工作环境提供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et resources embedd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arty building,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em reasonably and seek the way to surpass them.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rs or authors themselves, ignoring the will of the branch members as the participant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available internet resources,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o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net resources in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 of Yunnan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ed path of branch construc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Intern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ranch a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aily Party Affairs Management, no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2) The members of the branch are in favor of th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as a whole; most of them think that internet resources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functions; 3)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branch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udy emphasizing the form but neglecting the actual effect, and lacking indepth; the party affairs management process is cumbersome and lacking in standard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he notice is insuffici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indepth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members; 4) Three optimiz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rty class education that integ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the characteristic theme party day to promote “party building + learning”, special person responsible, and the “teaching and lead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ranch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efficient and dynamic party work environment.
文章引用:唐薇, 曾楠, 许月莲, 朱辰熹, 徐逸飞. 互联网资源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利用评价及优化路径探索——以云南大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719-272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29

1. 引言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指出要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其中,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之一,肩负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已形成深度融合,在党支部建设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 + 党建”“党建信息化”“智慧党建”等概念模式迭出。凭借多样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类型各异的互联网资源已嵌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全过程 [2] [3] 。例如:新媒体拓展出海量多元的思想教育资源;即时通讯工具便捷了党建工作的沟通方式;党建垂直应用集成了党务工作的功能模块。一方面,互联网资源可为支部建设与管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易削弱其价值功能的实现 [4] 。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审时度势并合理科学地利用与盘活互联网资源,探究其利用的不足与缺陷,在此基础上寻求超越之道。

目前,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研究主要集中于党建工作体系的模式创新 [5] 、面临问题与对策探析 [6] 、新型党建平台体系构建 [7] 等方面。这些研究大多肯定了互联网应与高校党建相联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倡应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实现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和创新化。然而,学生党员既是支部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实质上的参与主体,而后者的属性更为重要。现有研究多从管理者或作者本身视角出发,忽视了作为参与主体的支部成员的主观意愿,可能造成具体实施策略与预期效益的巨大偏差。反之,只有充分了解支部成员对互联网资源利用的真实认知,方能构建积极、高效、科学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模式。

鉴于此,本研究以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为例,在界定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参与主体视角下互联网资源在支部建设管理中的利用状况,进而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营造高质高效、富有活力的党务工作环境提供参考。

2.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支部职责发挥中的互联网资源界定

参考《条例》对学生党支部主要职责的界定及实际工作,笔者将主要职能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党务管理等两类,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此外,通知与交流是两大主要职能发挥的重要媒介与保障,但实质上无法单独行使特定职能,为便于分析将其作为辅助性职能。不同互联网资源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中涉及的互联网资源进行了梳理(图1)。

Figure 1. The available internet resources of Yunnan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ranch

图1. 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互联网资源在多种职能发挥中均起重要作用,该理念惊奇地与基层党建工作者常呼吁的统一整合多平台资源相契合。例如,微信及QQ群不仅能发挥消息通知、资源链接分享、成员内部交流的作用,更能开展简单的党务工作。而云岭先锋APP是云南大学党建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核心软件,该应用由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主管主办,集成了网上党支部、掌上党校、政务服务等模块功能,为基层党建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持,在多个职能发挥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2.1.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资源

相较于只能通过书籍、报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与知识的传统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并显著地增强其丰富性、多样化程度。其中,“共产党员”“清风云南”等党建宣传类公众号依托于微信,具有良好的传播共享性。学习强国APP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拥有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大量学习资源。党员信息化教育平台、党委党校网络培训平台、入党在线培训平台等,是云南大学依托各级党建平台资源而建立的党建资源综合门户。党员发展考核平台是由云南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专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考核而开发。

2.1.2. 日常党务管理中的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资源拓展了党务工作开展空间,为党务管理效果与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能。微信与QQ等社交软件为支部成员集中处理党务提供网络空间场所,不易受空间限制。基层党建平台是由云南省省委组织部牵头建立的可将党员发展的流程及材料统一管理的平台。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平台则为党费等费用收集提供便利。腾讯、金山等在线协作文档作为新的办公形式,为支部成员同时填写、修改党务文档提供可能。

2.1.3. 通知与交流中的互联网资源

在通知与交流职能行使中,微信、QQ、学习强国等平台内的群聊功能起到消息传递的媒介作用。而新冠疫情以来流行的腾讯、ZOOM等在线会议,为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执行和事项开展提供线上资源途径。

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运用统一设计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在本研究中,其目的是获取调查对象对互联网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观点与态度,并作为后续解析深度原因、建立优化路径的参考。考虑到只有切身参与党支部建设对象的意见才更具信效度,将调查对象限定为处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阶段的师生。在预调研中完善并最终确定问卷,由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发放,发放时间为2022年8月12日~2022年8月16日,累计收回有效问卷计81份,调查人群基本信息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rvey object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2.3. 半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式访谈也称深度访谈,是联合使用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的访谈方式,形式介于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之间。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访谈大纲,从正式党员中挑选出2位教师及7位学生党员代表,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党务管理、通知与交流等职能行使方面开展深度征询。访谈时间为2022年8月13日,时长15~30分钟不等。

3. 互联网资源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利用评价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态度与观点分析

3.1.1. 对互联网资源利用整体持赞成态度

当被问及“总体而言,您对支部推行‘党建信息化’运行模式的态度”时,绝大多数支部成员对互联网资源利用持赞成态度。其中,43.21%持非常赞成的态度;而只有6.17%表示无所谓、1.23%表示极其反对(表2)。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支部成员在党支部时间的增加,赞成程度总体下降,并出现个别成员极力反对的现象。

Table 2. The degree of approval for th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表2. 对互联网资源利用的赞成程度

3.1.2. 倾向于以线上形式开展组织生活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和载体、是解决党的组织生活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 [8] ,云南大学亦多次颁布关于贯彻执行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的文件通知。当被问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的执行,您更偏好于哪种形式?”时,绝大多数支部成员(65.43%)表示更愿意以在线会议、微信及QQ群等互联网媒介开展(表3)。同时,超过20%的支部成员(22.22%)更赞同在会议室内集中开展,12.35%对此表示无所谓。此外,作为支部生活中的主力军,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形式上可能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正式党员更愿意采取在会议室内集中开展的形式,对开展方式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较高。

Table 3. The preference of developing form of organizational life institutionalization

表3 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形式的偏好

3.1.3. 互联网资源提升了支部职能发挥的效果效率

当被问及“总体而言,您赞成互联网资源能够提升支部职能发挥效果及效率吗?”时,绝大多数支部成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党务管理、通知与交流等职能方面均表示赞同。其中,认为互联网资源可以提升日常党务管理、通知与交流职能效果效率的比例均超过90%;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一比例也超过75% (图2)。相对而言,互联网资源对日常党务管理的效果效率提升最明显,其次是通知与交流,再次为思想政治教育。

Figure 2. The degree of approval of Internet resources can enhance branch functions ((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 Daily Party administration; (c) Notification and exchange)

图2. 互联网资源提升支部职能的赞成程度((a) 思想政治教育;(b) 日常党务管理;(c) 通知与交流)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绝大多数支部成员(67.9%)更偏好线上学习模式,但也有约四分之一(24.69%)倾向于线下学习模式,另有7.41%表示无所谓。关于线上学习模式对思想进步、党性提升的效果,32.1%的支部成员认为效果一般、4.94%认为效果较差;同时,认为效果非常好的比例仅为19.75%,另有43.21%认为效果较好。因此,线上学习模式的效果效率依然有较高的提升空间。此外,当问及“通过党建公众号、学习强国等APP的平均学习频率”时,只有23.46%的支部成员学习频率高于10次/月,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学习力度有待加强;学习频率为3~5次/月的比例最高,为33.33%;另有19.75%的支部成员学习频率低于3次/月、23.46%处于6次~10次/月。

在日常党务管理方面,云岭先锋、基层党建平台等管理类应用扮演了重要角色,34.57%的支部成员非常赞同其提升了党务效率,另有56.79%表示赞同;只有7.41%的支部成员表示中立、1.23%表示不赞同。此外,超过95%的支部成员(44.44%非常赞同、51.85%赞同)赞同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可以提升党务效率,社交软件在支部管理中广受认同;与之相对,只有2.47%表示中立、1.23%表示不赞同。

3.2. 基于半结构式访谈的存在问题分析

3.2.1. 思想政治学习重形式而轻实效,深入性欠缺

《条例》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两学一做等从规章制度上要求其实现思想政治学习常态化,而绘声绘色的互联网资源则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然而,思想政治学习不能仅为落实上级要求而只重视数量与形式,更要以目标为导向强调思想政治学习实际效果,这对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至关重要。

目前,在行使思想政治学习职能上,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除以线下集中学习形式外,多通以分享学习视频或链接作为党员自行学习的形式,同时要求提交学习照片、心得体会作为对此的记录。尽管在制度上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做到定期、定主题、定计划,但支部成员应付制度检查通常不是难事,且已成常态,被动式学习显然不具备让支部思想政治学习形成“造血式”良性循环的能力,造成了在形式上富丽堂皇、在效果上形同虚设的现状。例如:访谈对象T表示“学习照片多是象征性的摆拍,心得体会多是网上随便抄抄的,并且有时是让特定人提交照片和心得,大家都轮着来的,其他人甚至可以完全不管”。

在学习内容上,多是对上级党组织要求的执行,形式多以理论学习和专家报告为主,较少结合社会发展动态、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思考和讨论,通常缺乏创新性、趣味性、时效性,难以实现思想政治学习“入脑入心”的效果,访谈对象多表示“学习次数挺多,但是学完后往往不记得什么”。例如:访谈对象L表示“一个30分钟的视频,往往点开拍个照留个痕就好了;本来内容就相对晦涩枯燥,一个人哪里学得进去,就算勉强看完怕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多大效果”。访谈对象X表示“分享资源到微信及QQ群的方式,学不学完全凭自身主动性,且思想政治学习往往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应该通过建立个人学习反馈、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督促大家学习”。

此外,尤需引起注意的是高校学生党支部肩负着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 [1] 。然而,经过党课培训的积极分子中仍有相当高的比例对党史党务没有清晰认识,“一问三不知”的尴尬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在党员发展上放松要求,党支部的政治性、纯洁性便难以保障。

3.2.2. 党务管理流程繁琐,规范性不足

云岭先锋等智能化党建管理应用的出发点在于规范工作标准、统一管理流程,但在实施中往往适得其反,极易陷入党务管理平台的桎梏。总体而言,高校智慧党建目前依然处于探索时期,可供参考的平台管理制度较少,实践经验缺乏 [6] 。由于系统设计不完善、功能开发不健全、更新迭代滞后等原因,党建平台通常徒有“智慧”的外衣而没有发挥应有效用,从而造成管理者管理党务、支部成员参与党务的流程繁琐。此外,党务管理也存在分散于不同应用、甚至不同载体的情况,造成统一管理的麻烦。例如:云南大学的党建规范化要求在云岭先锋APP和纸质记录本上同时完成组织生活的留痕管理,导致部分党务工作重复繁琐。访谈对象Y表示“云岭先锋APP发布或者签到活动的操作步骤较繁琐,比如党课明明我参加了,但是云岭先锋没有记录;但是纸质版本就不会漏记录。发布确实应该发布,因为要留痕迹并且上网,但是可以改进,就是不要那么麻烦”。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党建对支部管理者在理论素养、党务流程及网络技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互联网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目前,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多由非党建专业人员的教师兼任,他们往往有额外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任务,易造成在党建工作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支部建设的实际管理者通常不固定,管理风格不同容易导致党务工作安排的“因人而异”,容易造成参与的支部成员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支部工作的群体参与感、阻碍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3.2.3. 通知传达力有所不足,成员间缺少深入交流

微信、QQ等互联网时代下的即时通讯工具极大提升了消息传输效率,同时易导致党务工作陷入网络依赖性的异化困境 [4] 。一方面,党建工作者容易片面地认为只要将相关通知及文件、思想政治学习材料直接转发到微信、QQ等群聊就完成了工作。例如,消息传达中往往出现文字、文件很多但核心内容不突出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消息通知者更多是相对机械地转发消息、自身并未充分研读,从而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发挥。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处理学习、生活等场景中的大量消息。群聊内对于大量不加修改的转发消息,可能难以引起作为被通知对象的支部成员的特别关注,有时造成通知及文件精神的传达不力。此外,通知群聊乃至平台不固定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导致被通知对象无法及时接收相关通知;亦存在消息通知不及时以及通知临时的问题,导致被通知对象错过相关党务活动。例如:访谈对象L表示“每天事情很多,有的时候没注意到QQ消息,直接导致活动错过了,几次之后加上没人管,自己的积极性也就下来了”。

另一方面,微信、QQ等社交群聊、腾讯会议等线上会议为支部成员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场所,摆脱了传统线下学习模式的空间局限性,应将其打造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心灵家园、意见广场和网络聚落 [3] 。但是,绝大多数支部依然存在内部交流不足的问题,这在不同专业与年级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支部成员间尤为显著。例如:访谈对象T表示“支部里除了自己班的人基本都不认识,也很少有党建活动帮助互相认识,有时候还挺尴尬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理应成为全国四百多万党支部中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基层组织,只有支部成员间敞开心扉地充分交流,方能有效获取对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增强支部工作的效果、效率及活力,从而在支部凝聚力与吸引力的提升中实现支部工作的路径优化。对于如何发挥支部有效的内部沟通,绝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通过特色党日活动实现,且线下途径效果总体高于线下。腾讯会议等线上形式一定程度也能实现面对面交流作用,效果整体较佳。然而,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中的交流难免具有一定的隔膜感,不利于开展交流与沟通的充分深入开展。

4.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

4.1. 融合学科特点的思想政治党课教育

将支部成员的学科专业背景与党的理论思想引导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制度,实行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每季度的党课学习中(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支部各党小组可以充分整合音乐、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绘声绘色地宣讲卓越党员榜样的先进事迹与取得成就,结合支部讨论发言的形式,促使支部成员坚定为自身学科事业奋斗的决心,明确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集中学习制度,结合支部大会和主题党日以及党小组会议,集中组织党员开展全方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创新交流等)。例如,要求请假党员必须提交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以保障每位成员的学习效果。这类制度与党员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严格端正思想作风、促进科研思维、打造集体观念等目标。

4.2. 特色主题党日促进“党建 + 学习”

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是增强支部成员参与感、积极性、兴趣心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多为学习党史和时事政治、交流科研心得体会等。笔者建议实行严格的线上与线下相互轮流学习制度,每次学习时长约为两小时,并以PPT汇报、学术沙龙作为主要形式,做到“党建促学习”的同频共振。一方面,从党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历程中汲取知识,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坚定“学而报国”的决心。另一方面,分享自身学习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取得的心得与经验、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其中高年级党员起到尤为重要的“传帮带”作用。“党建 + 学习”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并吸引支部所在班级诸多非党员同志主动参与。

4.3. 专人负责、“传帮带”式的管理制度

建议支部在日常党务管理中实行专人负责制。其中:支部书记统领全局,及时优化问题。支部副书记负责支部QQ群、学习强国交流群管理,全方位辅助支部书记管理支部。宣传委员负责云岭先锋APP,工作涉及会议发布及纪要上传、网上党支部建设等;纪检委员负责入党材料的形式及内容审核,返回至相关成员修改无误后留档;组织委员负责云南省基层党建平台的信息录入与更新,并联络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提供相关材料。党小组长负责组织并监督党小组会高效开展,管理各自党小组QQ群并及时汇总整理相关学习材料,及落实支委的其他活动通知。

在促进支部交流方面,支部应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及学习强国等交流群,促进党员干部与党员、高低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对象及发展对象与支部的沟通交流,内容以思想沟通、经验分享为主。同时,在过程中考察具有“思想端正、勤奋好学、开拓进取、心系群众”品质的优秀学生党员,带领他们熟悉基本党务工作,以便日后更好完成工作交接。此外,支部应贯彻“党建带动学习”的宗旨,促进与所在班级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支部应要求党员“走在前头”,在班风学风、志愿服务、学术科研等方面牵头引领;同鼓励非党员同志申请入党并提供多元帮助,并邀请他们一同参加党建活动,力争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此外,支部也应积极响应并组织参与“我为群众做好事”等志愿活动。其中:支委及党小组长起到牵头作用,主要负责方案制定、服务联络、支部动员;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带动周围非党员同志参与,起到示范标杆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界定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方法,评价互联网资源在云南大学学生党支部的利用状况,继而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1) 将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职能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党务管理等两类,并将通知与交流作为辅助性职能。不同互联网资源在不同职能行使中起到不同作用,且部分互联网资源同时在多种职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支部成员对互联网资源利用整体持赞成态度,且随着在党支部时间的增加,赞成程度总体下降。在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上,整体倾向于以线上形式落实,正式党员更愿意在会议室内集中开展的方式。绝大多数支部成员认为互联网资源提升了支部职能发挥的效果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日常党务管理、通知与交流、思想政治教育;

3) 尽管互联网资源在支部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利用依然存在思想政治学习重形式而轻实效,深入性欠缺;党务管理流程繁琐,规范性不足;通知传达力有所不足,成员间缺少深入交流等严峻问题;

4) 提出了融合学科特点的思想政治党课教育,特色主题党日促进“党建 + 学习”,专人负责、“传帮带”式的管理制度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4/22/content_5601428.htm, 2021-04-22.
[2] 郝颖.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12): 145-148.
[3] 刘世斌, 贺新元. 新媒体介入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践及提升策略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 38(3): 136-140.
[4] 游敏惠, 覃优军.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 36-37.
[5] 张凤, 郭龙. 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9.
[6] 白春乐, 袁武振. 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4): 42-44.
[7] 罗磊. “互联网+”背景下党建立体化工作平台建设[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44(S1): 42-44.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htm,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