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2《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1] 政策的提出旨在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与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并强调中西部地区加大相关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逐渐成为复合型人才与高素质教师人才,不仅仅拘泥于专业发展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2022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 [2] 针对中小学智能课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提高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智能技术硬件设备或软件资源。高中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合理的融合,能够选择相应的人工智能学习工具与非语言文字符号并满足学生发展与各方面能力的需求。此外,信息技术道德是信息技能发展之根本,它强调信息技术使用的规范性与伦理性,是信息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索引综述
截止到2023年2月15日,以“信息技术素养”,或者“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检索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相关中文文献检索,结果共计468篇,这与曹瑾璇(2018)所检索的183篇而言有着显著的提升。结合可视化分析,有关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文量自2010年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近几年发文量的峰值,这与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3] ,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 + 教育”与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学科分布上,教育理论的研究占到了27.52%,中等教育的研究占到了26.44%,此外还有一些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教育方面的研究。在主题词分布上,“信息技术素养”282篇与“信息技术”228篇的文献数显著高于其他主题的发文量,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文献数仅有18篇。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出台的政策会对文献数产生影响,但是国内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研究依然十分匮乏。
截止到2023年2月15日,以“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cy”和“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为检索关键词在“Web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共检索文献5188篇。在文献发表量上,国外相关研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发文量逐年增高,这与国内研究现象一致;在研究方向上,前两名分别是“Computer Science”、“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分别为2473篇和2334篇,这与国内的主流研究方向相似。在MeSH主题词上,前五名分别是“Humans”、“Female”、“Male”、“Adult”、“Adult”。值得注意的是,前25位均没有有关“教师发展”,“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相关的主题词。这表明,国外有关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论文较为匮乏,这与国内的研究现状一致。
3. 研究问题
1) 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如何?
2) 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影响因素有哪些?
3) 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道德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何?
4. 研究方法
4.1. 收集数据的方法
研究通过问卷以及访谈进行数据收集,通过SPSS进行量化数据的分析,通过主题分析法进行质性数据的分析。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原因的分析;问卷改编自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 [4] 所研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信息背景,由性别、年龄段、学历组成。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Likert)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量表结构由三个因子组成: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道德水平。问卷初次发放30份,利用因子分析去除因子载荷降低的项目4项,最终保留31项。其中,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维度14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维度13项;信息技术道德水平4项。
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代表着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有着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和良好的态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表明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资源,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之中;而信息技术道德水平则是教师具有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并能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远离网络暴力并保护学生信息安全。
第三部分有两个题项,分别为:任教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频率以及开展线上教学的频率。旨在分析学校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以及开展线上教学的频率是否会影响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问卷的Cronbach信度值为0.966 > 0.8,KMO值为0.917 > 0.8这表明数据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此外,对问卷三个维度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表明,问卷所有项目的标准载荷系数(factor loading)均大于0.6,这表明题项对于因子而言有着较好的测量关系。信息技术认知水平维度的AVE值为0.618 > 0.5,CR组合信度的值为0.958 > 0.7;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维度的AVE值为0.544 > 0.5,CR组合信度的值为0.939 > 0.7;信息技术道德水平维度的AVE值为0.619 > 0.5,CR组合信度的值为0.866 > 0.7,这表明问卷的聚合度较高。Fornell和Larcker (1981)建议AVE值的标准应该大于0.5,Hair (1997)建议CR值的标准应该大于0.7。
4.2. 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描述分析法探究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及各个维度的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探究性别、年龄段、学历、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以及线上教师的频率是否会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产生影响;通过皮尔森相关分析探究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4.3. 研究对象
问卷正式发放到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150名,收回有效问卷数113份(包含了关中地区主要的五个城市)。其中,男教师29名,女教师84名;30岁及30岁以下教师28名、31到40岁教师27名、41到50岁教师34名、50岁以上教师24名;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5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8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23名。
5. 结果与讨论
5.1. 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表1展示了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整体水平。由表可知,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整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M = 3.885),教师在信息技术道德水平维度表现最好(M = 4.232);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维度表现最差(M = 3.801),这与国内单丽丽(2018) [5] 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教师在掌握和操作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方面存在缺陷,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此一举”。周阳,金康彪,罗雪贵(2021) [6] 也在研究中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学科与技术整合方面的经验也不足。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差较大,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Table 1. Current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among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表1. 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5.2. 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影响因素
表2是不同背景信息(性别、学历、年龄段、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线上开展教学的频率)与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关系。由表可知,在性别层次上,男性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整体水平(M = 4.17)高于女性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M = 3.79)。根据方差结果显示,男性的信息技术素养(P = 0.002 < 0.01)显著高于女性,性别与信息技术素养具有显著相关关系。通过访谈,了解到男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在实践层面上有更多的机会,具有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的男性也相对较多,对于互联网资源的开发也有着强烈的热情,这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学历层面上,具有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最高(M = 3.91),而具有专科学历的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则是最低(M = 3.66)。但是,根据方差结果来看,高中教师的学历方面(专科、本科、硕士)与信息技术素养并无显著差异(P = 0.553 > 0.01)。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专科阶段、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对于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的方式和效果均没有较大的差别,缺乏相关培训的课程。
在年龄段方面,30及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表现最好(M = 4.15),而50岁以下的高中英语教师则在信息技术素养上表现最差(M = 3.75)。根据方差结果显示,30以30岁以下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显著高于31到40岁、41到50岁以及50岁以上的高中英语教师(P = 0.034 < 0.05)。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曹瑾璇,2019) [7] 结果一致,教师年龄越大,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越低,30岁及以下的教师表现最好,50岁以上的教师表现较差。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年轻教师就年长教师而言,使用互联网及相关媒体资源的频率较高、机会较多,并且有着较高的意愿;年长教师表示,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愿意使用互联网及相关媒体辅助教学。

Table 2. Factors influenc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表2. 信息技术素养影响因素
就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而言,信息技术培训“非常不频繁”的教师共计7人、“不频繁”的教师共计18人、选择“一般”的教师41名、信息技术培训“频繁”的教师37名、以及“非常频繁”的教师10名。其中,信息技术培训非常频繁的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分最高(M = 4.35),而信息技术培训非常不频繁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则得分最低(M = 2.87)。根据方差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与信息技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P = 0.000 < 0.01),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越频繁信息技术素养则越高。姚梦燕(2019) [8] 在研究中也同样发现,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际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具有塑造作用。
就线上开展教学的频率而言,线上开展教师“非常不频繁”的教师有7人、线上开展教学“不频繁”的教师20人、线上开展教学选择“一般”选项的教师共计37人、线上开展教师“频繁”的教师34人、而“非常频繁”的教师则共计15人。由表可知,线上开展教学非常频繁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越高(M = 4.36),而线上开展教师非常不频繁的教师则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得分最低(M = 3.09)。根据方差结果显示,显示开展线上教学的频率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显著关系(P = 0.000 < 0.01),这说明教师开展线上教师的频率越高其信息技术素养则越高。通过追踪访谈,教师表示,线上教学与线上测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自己信息技术应用的频率,包括相关线上教师软件的使用、相关线上测量软件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开发等。
5.3. 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道德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3是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所分析的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道德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图。由表可知,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道德水平均有显著关系。但是,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有着较强的显著关系(R = 0.931; P = 0.000 < 0.01),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塑造影响最大。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代表着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态度、使用意愿、使用意识,它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力,也是信息技术道德塑造的催化剂。
根据后期追踪访谈,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通常来自于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学术会议以及研讨会。但是,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实践以及相关课程培训同样可以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有良好的效果。

Table 3. Correlations among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表3. 信息技术素养各维度相关关系
6. 启示
6.1. 认知层面:具备技术赋能的理念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和态度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塑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表明教师有意愿与信心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后期访谈,发现许多信息技术素养得分较低的高中英语教师并不是没有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与能力,而是没有使用的意识。他们对非语言符号,以及多模态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十分模糊。部分年长的教师甚至对使用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王彩琴(2018) [9] 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中学英语教师认为研究素材、收集和课讲制作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她们更愿意潜心研磨教材文本和学生需求上。
导致教师信息技术认知意识较差的主要原因有学校传导力度不够以及信息化培训不足,培训质量不高(李莉等,2022) [10] 。研究同样显示,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对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教师应该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原有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概念、政策、风险等,并具备技术赋能教学的意识。
6.2. 应用层面: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该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应该以教学设计、PPT设计为导向,开发多模态课件与网络资源,旨在打造智能化的教学环境。
中小学外语教师合理的掌握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协同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各个模态之间能够合理搭配,并加强对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张德禄,2015) [11] 。
例如在听力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音频、动画、图片等资源。听力语音是主模态,而动画、字幕则是辅模态,字幕对所听内容起到强化作用,表现为主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听内容,随着学生对语篇材料的深入理解,字幕可以从中文字幕转变为英文字幕,直到学生完全习得后去除字幕;动画则是既起到强化关系中的突出作用,又有语境交互的含义,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更好的进行信息的建构,同样随着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深入,动画可以换成简单的图片;在听觉模态的选择中,导入环节将选择常速的语音材料,缓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题,随后可以根据支架理论逐渐的提升听力材料的语速,起到“降维打击”的作用。
在教学评价上,采取线上测评与线下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使用电子档案袋或者是智能测试云平台进行在线评价。电子档案袋有利用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它是个体学习优化学习的“内外网络”,电子档案袋是个体学习优化内外网络的桥梁,它显性化了学习者的内部认知结构网络,它优化管理了学习者的外部信息网络(庄秀丽,2005) [12] 。在信息化2.0时代,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和组织微课、动画、测试等多种辅助性资源,“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实现从单向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邓格琳,2021) [13] 。
7. 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年龄、信息技术培训的频率与线上教学培训的频率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而学历则与信息技术素养则没有显著关系;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对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高度相关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具备技术赋能的理念与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此外,该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少以及访谈不够深入等。
基金项目
2022年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多模态视角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YJSCX22YB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