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研究与解读较为全面及深入。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阐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后,新华网对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全文发布 [1] 。诸多学者对脱贫攻坚精神进行了释义和解读。如: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汉君,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增辉,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燕连福等。诸多国家和地方平台官网也进行了深度学习和解读,如:共产党党员网、解放军军报和湖南人民政府官网等。与此同时,脱贫攻坚精神在各领域也开始展现引领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和文化创新 [2] ,为该文把思政教育融入医经管专业课程提供方向。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自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深度也不断的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医经管的专业课也逐步开始融入思政教育,对其的研究也逐步开始拓展开来。但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效并不十分理想,成果大多发表于一般期刊之上,特别缺乏高质量研究成果。虽然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大多以探索性研究为主,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很少;脱贫攻坚精神与医经管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或可能是空白)。鉴于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才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准确和全面的指出脱贫攻坚精神,对其研究还处于解读和学习阶段。把脱贫攻坚精神精准应用到医经管专业课程中去,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还未有深度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案例在中国的本土化一直在进行,但以前缺少像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和抗洪救灾精神等案例为代表的体现新时代精神案例作支撑。在教学和科研中,特别是基础理论中,案例大都是西方案例直接翻译而来。这导致在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都对专业案例极其陌生,失去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及实践是推动建设本校经管系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而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自身跨越发展的要求,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可见,将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案例融入教学中是新时代教研重点。
2. 思政元素融入“医经管”课程的目的及其意义
2.1. “医经管”课程现状
长沙医学院作为以医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在医药等学科建设上独居特色。而经济与管理专业在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后也独树一帜,课程特色鲜明。在经济与管理学科课程中,开设了“医经管”特色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了学校优势及特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医疗保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这些专业中,开设了如:医疗企业管理、医疗保险学、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财务会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与会计实务等带有医学特色的经济与管理类课程。在医经管专业课程中,仍旧沿用大量西方案例。案例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完全脱节,不能引起师生共鸣、不能传达新时代的伟大精神、也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融入课程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班级的形成和大学教育的出现以来,这种融入教育实践的方式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特殊性,也有共性。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特色课程应借鉴合理的组成部分,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2. 思政课程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的目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为了响应国家思政工作的号召、贴合时代主题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我校应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课程,推动专业知识、新时代精神(如:脱贫攻坚精神)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通过课程融合的学习,从学科工作建设、思想教育融合和实践育人等3个方面分别阐述其目的:
1) 构筑思政融入铸魂课程体系,增强学科工作建设。开展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用优秀成果指导推动学生思政工作。把立德树人、师风师德、育人工作作为学生校内专业授课教师遴选和考核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学生校内专业授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首要责任人和学科专业带头作用。
2) 加强思想教育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原理作为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准则与指引,对思政教育整体的前进发展具有灵魂性的地位与作用,在培养学生意识观念方面举重若轻 [5] 。思政课程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能联动党的思想建设多方力量,创新本科生党史、国史、时代精神等教育模式,依托专业教育、课题教育、实验教育等建立党的全面思政教育,严格落实思想整治素质和意识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
3) 注重实践育人。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思政资源,投入实践要素,开展“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上学习”三位一体的本科生思政课立体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
2.3.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课程的意义
自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深度也不断地提高,给学术界研究带来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从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等四个维度对本研究意义展开叙述:
1)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对已有学术研究在研究方向上的细化,同时也是对新学术方向的探索。本课题紧盯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和价值高地,有力拓展学术研究方向上的深度和广度。把脱贫攻坚精神、课程思政和经管系专业课程三个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扣住了学术研究的时代主题,更是多方向研究结合的尝试。
2)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为医经管专业课程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够贴合时代主题,更能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同时,又能与我们国家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贴合,能够让师生产生共鸣。案例的教学效果应好于西方案例。这些案例的教学效果能被本课题构建的效果评估体系问卷和测量量表等所评估。
3) 在学术思想上本研究的创新和特色在于将脱贫攻坚精神、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三者相融合。从原先专业课程只讲求专业的理念,转变为将专业课程、时代精神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是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思维的拓展和深入。
4) 在学术观点上本研究的特色是保持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理念相一致。要坚持经管类专业课程融合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要素,如:脱贫攻坚精神和课程思政。
3. 体系建设与脱贫攻坚元素挖掘
3.1. 设计理念
在新教改的推动下,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医经管课程教育工作对提高课堂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6] 。考虑到医经管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丰富脱贫攻坚精神案例,将其转化为医经管专业教学案例,辅以强劲、有力的反馈机制,最终作用于医经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让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平稳、有效的运行。研究负责人在科研和教学岗位的全面经验能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既能够检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情况,又能够充分验证课程体系的实践价值。因此建设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首先构建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中心,并与医经管专业课相匹配的,契合思政教育的案例库,其次寻找案例融入医经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最终构建融合脱贫攻坚精神与医经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机制 [7] 。医经管模块课程涉及面宽,课程改革体系需要长期跟进、建设和验证效果。医经管课程体系的更新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入,交叉课程改革长期有效进行,才能构建起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
体系建设过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Diagram of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dule curriculum of med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图1.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过程示意图
3.2. 体系设计
体系总体框架分为原始资料搜集、分类构建案例库、梳理专业课理论线索、案例融合专业课路径分析、专家评审/教学效果评审、构建融合机制和总体效果评价七大部分。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原始资料搜集部分,首先是对20位脱贫攻坚楷模进行资料收集和建档。其次是对能够体现脱贫攻坚精神的案例进行搜集。分类构建案例库部分,是对搜集的案例进行构建,如建立时间线索案例、故事线索案例和横向案例等。梳理专业课理论线索部分,是对医经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梳理,将各知识点进行整理。通过大纲或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整理。案例融合专业课路径分析部分,是寻找到一定路径将体现脱贫攻坚精神的案例融合到医经管专业课程中,并进行实践教学。专家评审/教学效果评审部分,是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专家进行效果评估。在课后通过问卷对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构建融合机制部分,案例教学效果表现好时,将案例和知识点对应起来,并将路径固定下来,形成机制。总体效果评估部分,是对资料搜集和整理效果、案例融合效果和机制构建效果等作总结评估。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dule course of “Med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which the spiri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integrated
图2.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示意图
4. 具体实施方案
4.1. 前期筹备
选择2至3门专业课程和4至6个对应班级作为试验对象。搜集关于脱贫攻坚期间的新闻报道,期刊文章等内容,归纳总结脱贫攻坚精神案例。整理大量体现脱贫攻坚精神的成功案例,形成案例库并运用到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筹备组建专家评估组并编制评估问卷和调查问卷。对案例进行搜集和原始资料整理等工作。组织教学小组对案例进行整理分析、融合路径进行整理分析、对评估问卷与调查问卷进行有效性检验和适当与测试等。为具体教学形成良好的前期基础。
4.2. 具体教学实践
组织多轮和为期半年以上的实践教学与评估,对达到有效案例和有效融合的知识点进行固定,构建机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教师以及学生或者测试问卷等方式,调查大家对于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理解,对于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教学的感受与建议,总结分析调查结果。通过不断调整,找出最佳路径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4.3. 体系的反馈机制
对整体效果评估,邀请专家进入课堂,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同时结合问卷构建脱贫攻坚精神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途径的有效性评价测量量表,评估路径有效性和查漏补缺,反馈到整体机制,对出现的偏差、问题进行调整与处理。
5. 结语
本校开展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推动医学、经济与管理有效结合,将脱贫攻坚精神、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三者相融合。结合当代大思政的背景下,脱贫攻坚精神深入人心,有效运用贴合时代主题的教学案例融合思政教育却成为一大难题。因此本研究主要目标是构建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中心,并与医经管专业课相匹配的,契合思政教育的案例库;寻找案例融入医经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构建融合脱贫攻坚精神与医经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机制。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脱贫攻坚精神以自然、结合时代的方式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符合时代背景,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融合,更能加强政治教育建设、学科工作建设、思想教育融合和实践育人。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2022年长沙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医经管”特色模块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