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情景模拟是一种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近来被越来越广泛的教育者接受,情景模拟测验能够获得关于被试者更加全面的信息,对将来的工作表现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但其缺点是对于结果的观察和评价比较困难,且费时。因为医疗活动的不可重复性及隐私性,情景模拟正好克服这一缺点,故近来在医学教学中被广泛欢迎,比如妇产,有研究证实在妇科急腹症 [1] 、妇产中西医教学 [2] 中体现出比传统教学好的成绩。儿科,幼儿群体的不合作、诊疗护理的要求更高,情景模拟也给医疗教学 [3] 与护理教学 [4] 带来便利,还有急诊 [5] 、技能操作 [6] 等方面,眼科作为临床医学一个特殊分支,因其精细度较高,其实践教学作为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近年来疫情影响及病人配合度减低,实习医师积极性下降等,传统实习教学受到一定影响,极大限制了医疗人才的后续输出,而多媒体模拟情景(SST),模拟一个真实状况 [7] ,让学生去思考、处理、分析、实践,针对一个主题(一种病种),设计接诊室、检查室、技能操作等不同模拟场景,模拟患者就诊各个阶段,以情景模拟及多媒体图片及影像资料逐步展现,实现教学各个阶段,不受病人病种及配合问题限制 [8] ,可以重复演练,逐渐在医学教育中被接受 [9] [10] [11] ,为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当前实施效果,以40名眼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掌握、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特别说明:本研究中用到图片均为实验组研究人员现场图片,涉及面部已处理,不牵扯肖像权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2020级至2022级眼科实习医师40名(包含规培生、研究生),每次针对同一教学主题,主题包含教学大纲要求的病种,角膜炎(真菌、病毒、阿米巴),过熟期白内障,青睫综合征、各种葡萄膜炎、急闭青、新生青、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睫状体离断、脉络膜破裂、视网膜脱离、糖网、视网膜劈裂、家渗、黄斑前膜、黄斑裂孔、eales病、白点综合征、PCV、NAION、视神经炎等,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SST教学方法)。纳入标准:1) 已完成全部眼科理论学习;2) 完全知情同意,优先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方式。
排除标准:1) 各种原因未全部完成主题学习;2) 中途更换教学方法小组。
所有教师均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并聘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2.2. 方法
对照组由传统教学继续实施传统理论知识回顾小讲课、诊室、病房、检查室、手术室传统教学。
实验组运用场景模拟各个阶段,有老师或者同学扮演患者角色,由实习医师实施问诊、检查、治疗方案提出、治疗方案实施等,教师提前准备相应图片及影视资料,并在相应阶段逐步呈现,案例各环节环环相扣,既有各阶段重点知识,又具有整体思维,既实用提高知识掌握度又灵活体现不足。举例如下:
主题场景1:诊室,如图1,实习医师以抽签形式选择SP病人。
实习医师问诊内容:
1) 患者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基本信息;
2) 起病情况与时间,发病原因及诱因;
3) 有无伴随症状,诊疗经过,全身情况;
4)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
5) 进行哪些检查?裂隙灯检查、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
随之诊疗进展进入场景2:检查室,如图2:
1) 扮演者配合基础无创检查,令学习熟悉操作各基础检查手段;
准备物品,手消毒,视力检查(远近视力、矫正视力)、色觉、光感、光定位,眼压,眼位及眼球运动、眼突出度检查、眼睑、眼眶、结膜、泪器、泪道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镜使用等。
2) 根据所作检查结果,还需要什么辅助检查,提出B超、OCT、ubm、视野等检查的目的;
进入场景3阅片室,如图3,老师图片提供检查结果,在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图片重点分析各种眼科特检,比如:
B超:辨认典型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变性等;
UBM:辨认房角开放与关闭,区别各种青光眼类型,房角后退、劈裂、睫状体离断、脱离、晶状体位置异常等;
OCT:黄斑前膜、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PCV、CNV,各种视网膜层间异常;
视野:各种视野缺损,青光眼典型视野缺损、视路疾病视野异常;
前节OCT:各种角膜、虹膜、晶体异常;
心电图:各种典型心电异常;
FFA/ICGA:各期糖网、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灌注异常疾病。
3) 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 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
4) 诊疗计划,比如白内障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手术方法有哪些?最佳手术方案?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风险与并发症,患者知情与同意。
随之进入下一场景3;技能操作室,如图4:
此处场景可有显微器械,动物眼球模型等,此场景运用眼科中心住培基地实践操作基地来完成,包含角膜裂伤缝合、青光眼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等。
2.3. 观察指标
因为传统教学耗时久,所有教学以一年为单位,1年内完成后内对教学目标进行考核,由考核小组主持完成,如图5,分为理论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值(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基本技能操作等)考试,如图6,总分均为100分。
理论考试采用传统试卷形式,包含选择题40%、简答题30%、病例分析题40%,100分赋分。
实践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基础性操作,比如泪道冲洗、眼部换药、清创缝合等,随机抽题,100分赋分制度,其中包含准备器材10%、核对制度10%、无菌观念20%、人文关怀10%、具体操作50%。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值(接诊25%、临床思维25%、辅助检查结果判读25%、基本技能操作25%共100分)考试,具体中每一项都是100分赋分制度。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全部计量数据用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理论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各个主题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如下
3.1. 理论考核
白内障平均成绩SS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视网膜脱离平均成绩、开放眼外伤、角膜炎SST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Table 1.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表1. 理论考核
3.2.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
白内障平均成绩、视网膜脱离平均成绩、开放眼外伤、角膜炎平均成绩SS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Table 2. Practice examination results
表2.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
3.3. 综合临床能力考核
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开放眼外伤、角膜炎SST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3:

Table 3.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ssessment results (reception, clinical thinking, interpretation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
results, operation of basic skills)
表3. 综合临床能力考核(接诊、临床思维、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基本技能操作等)
4. 讨论
传统实践教学主要就地取材,学生跟随老师看门诊、病房查房、手术带教,一方面受病种限制,遇到什么病人学习什么病种,这样一来,常见病还好,有些重要但较少见病种可能在有限的实践学习时间中遇不到,限制了知识面范围;另一方面,各病种杂乱,导致所学杂而不精,对于典型病例尚可应付,复杂病例则手忙脚乱,再有老师在面对病人的具体工作中,首先是一名医生,以病人为中心,重点精力放在诊治疾病中,往往对实习医师的教导不能及时;模拟情景教学则完全不受此种影响,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受实际工作影响,更加细致观察学生对病例掌握程度,更加随机和学生互动,比如,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看门诊时往往特别忙碌,有限的时间里精力在病人身上,手术时更是顾不上和学生解释每一步操作,最后,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个典型病例,老师经过检查后,患者能让一名学生再查一遍就很不容易了,不可能让许多同学都看一遍,可情景模拟中却可以反复演练。
情景模拟的优点逐步呈现,各医院及实践教育者广泛接受 [12] ,但在具体执行中,大家都各自摸索,目前尚无统一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研究讨论,我们采用传统教学与主题式案例教学分组法,既不勉强习惯传统教学的同学改变,也公平的分配教学资源,不因改革或者分组而失去公平。而考核指标也更细致化,主题式考核,更细致专业,更有目标性,也更有比较价值。经过一年实践比较,考核小组严格赋分考核,SST组理论成绩各组高于传统组,见表1,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也是高于传统组,见表2,综合临床能力考核SST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充分说明了模拟情景教学的真实成果,有进一步开展研究的价值,而且由于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本研究尚存在不足,案例模拟的细节、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与深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