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其发展现状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小学教育各学科的改进与发展,我国小学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其体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小学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域差异与不均衡性。其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 [1] 。凉山州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其地理位置特殊,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学校体育发展整体较为落后 [2] 。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实施,凉山州小学体育教育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如:经费投入总额不足、体育器材总量不够、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及课程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普及效果不佳等问题 [3] 。
学校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其体质,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受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小学体育教育整体发展缓慢 [4] 。为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揭露其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具有较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凉山州地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现状调查,就当前凉山州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进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各县、市小学为调研对象,随机选取了凉山州两个县级市及十个县的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并收集有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关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在阅读相关资料基础上,于2022年11月~2023年3月期间,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小学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调研。调研以凉山州小学体育教师为对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填写方式对其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01份。
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及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类、梳理进而得出可靠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1) 关于师资情况方面,该地区小学基本配备了体育老师(96.04%),部分小学还是存在体育师资匮乏等情况。在体育教师年龄比例方面,2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44.55%,26~35岁教师占比36.63%,师资整体较年轻化。在教师学历方面,本科生学历的教师占48.51%,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8.61%,硕士研究生占比只有1.98%。教师学历相对较低。在体育课开课情况方面,根据收集问卷的反馈,该地区每班每周体育课节数所占比例为(图1):2节/周(52.48%),3节及以上/周(33.66%),1节/周(13.86%)。根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及方案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该地区虽然每周保证了体育课的开展,但总课时量有待进一步增加。

Figure 1. The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n = 101)
图1. 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体育课开课情况(n = 101)
2) 在体育课内容开展及课外活动方面,该地区小学主要以开展篮球(82.18%)、乒乓球(64.36%)、田径(63.37%)为主。在早操和课间操方面,两个同时开展占58.42%,只有课间操无早操的占31.68%。每周早操、课间操开展频次为周一至周五,除去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实施率基本达到了70%以上。在运动会及课余活动开展方面,课外体育活动(年级或部分年)占比92.71,没有开展占7.29%。在体育训练方面,大多数学校有在开展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71.29%),有11.88%的学校旨在比赛前一段时间有进行体育训练,16.83%的学校没有在进行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运动会方面,55.45%的学校至少每年都举行一次运动会,28.71% 的学校每年举行两次,15.84%的学校没有实施运动会。
3) 在体育教学态度及认知方面,多数老师按学校统一的课程标准在实施教学(图2)。在教案撰写方面,57.43%的老师每节课都写,41.58%的教师偶尔写。而在被问及体育课被其他课占用时,多数教师认为“尽量争取不被占用,以确立体育课应有的地位”(59.41%),有15.84%的老师因体育课被占而认为体育课不被重视而感到气愤。有近20%的老师认为无所谓,可以不用上课了。基于上述情况,基本可以看出该地区体育教师教学态度较为认真,部分教师对于体育课教学方面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Figure 2.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curriculum (n = 101)
图2.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情况(n = 101)
3.2. 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 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问卷调查,该地区教师学历主要以大专、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甚少。在职业性质方面,专职教师占比71.29%,兼职教师28.71%,由此可见,该地区体育师资存在较大不足。在授课师生比方面,每班41~50人占47.52%,50人以上的班级占25.74%。师生比悬殊较大。教师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只占22.77%。而在师资培训方面,有20.79%的教师没有接受过培训。在岗培训占59.41%。由此可以看出,该地区师资培训相对薄弱,师资力量还存在较大不足。
2) 体育场地单一,体育设施相对陈旧
在对学校体育场地调查中,篮球场(92.08%)、乒乓球台(61.39%)、田径场(60.4%)。由此可见,体育场地不足,设施较为单一。尤其像田径场这样的场地,作为体育运动与教学重要场地之一,对于开展教学、训练、比赛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该地区有必要加强田径场地的建设与利用。此外,在对于现有器材状况的调查中,有近45.54%认为学校器材陈旧,有近3%的器材功能丧失,无法继续使用。由此可见,该地区虽然有较为全面的体育场地与器材,但也存在较多如场地单一、器材陈旧的情况。因此,学校及当地职能部门应加快场地建设与器材安检,以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
3) 体育课内容单一,课外活动及体育训练缺乏
在对体育课内容调查方面,该地区主要以篮球、田径、乒乓球教学为主,内容上面较为单一。而凉山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有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还不够深入。此外,课外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使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4] 。根据调查调查了解,该地区由于场地有限、器材较少或陈旧以及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等客观原因,课外体育活动及竞技运动开展相对较少。而体育训练方面,大部分学校有在进行体育训练,但有部分学校只在赛前一段时间进行一定训练或没有进行相应体育训练等活动。因此,在课外活动及体育训练方面,相关部门应努力改善其现状,尽可能缩短地域间的差异。
4) 体育课不够重视,传统观念深厚
在对体育教师关于体育课被占的调查中,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不应该被占用。但也有不少教师认为无所谓或占了最好。从这里不难看出部分老师对于体育课认识不够。除此之外,领导的不够重视、以及多数人认为学生学习好就可以等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反之,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方面,94.06%的学生表示对体育课喜欢或非常喜欢。因此,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将体育课重视起来,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基本体育活动需求,进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3.3. 改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体育教育的对策
1) 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人才,加强该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战略。由于凉山州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人才引进相对匮乏。如何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等需要相关职能作出决策。笔者认为,首先,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学环境和食宿环境来增加岗位吸引力。其次,加大与师范院校的合作,签订实习及就业协议等,要毕业生提前或充分了解当地就业环境。最后,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并将培训积极纳入评优评先方面去 [5] 。相关职能部门应为教师提供有利保证,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2)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课堂管理,优化教学资源 [6]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学校体育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在保持鲜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增强其易行性、娱乐性、健身性与竞技性 [7] 。在对该地区课程内容调查中,其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为主,内容较传统、单一,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当地少数民族体育史料,同时,学校体育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8] [9]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学校为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相较于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对追求教育个性化、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解决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困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0] 。
3)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培育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对其该地区调查中发现,该地区课外活动不够充分,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组织课外活动。因此,学校有必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把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放在同样的位置。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与器材,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并定期组织趣味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子等;以及定期举行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年级篮球、足球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加入其期末考核中,进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4)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影响体育课的开展与实施情况。由于部分地区体育经费不足,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时有发生。国家体育总局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体彩公益金形式,对落后地区给与了帮助与扶持,部分地区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方面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学校也应该更多的拉拢社会资金投入,与公益机构洽谈,使更多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中来。同时,学校也应该合理规划资金的分配,不能因为其他科目发展而减少对体育课程资金的投入。学校应逐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尽可能达到国家标准,满足师生基本日常上课和生活所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首先,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地区,小学体育教育设施、场地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是影响凉山州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师大多缺乏体育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锻炼。此外,体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也是影响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中,课时安排通常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2) 其次,体育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课外活动开展较少,课余活动时间不足,大部分学校的早操及课间操过于简单。在竞赛与训练方面,部分学校竞赛活动开展较少,且项目单一。体育训练方面,大部分学校有在实施,但也有部分学校未实施或赛前一段时间实施。因此,体育训练活动需要有计划、科学地进一步实施。
3) 最后,学校及任课老师对体育课重视不够,体育观念落后,意识薄弱。师资培训方面较少,难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部分场地及器材设施较少,器材单一且维护、管理不到位等。
4.2. 建议
1)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专业人才来此工作。同时,增加对体育场地及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场地不足、器械老旧等问题,切实满足师生体育课基本需求。
2) 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学习,增加培训机会,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合理维护场地器材、杜绝课外活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除此之外,早操、课间操等还应采用多种形式运动锻炼学生身体,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定期举办娱乐或竞技类比赛,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兴趣。
3) 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体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整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料工作,学校体育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开展多元化体育课程,加强对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实施,定期开展民族体育理论及科研活动,进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加快校本课程的建设。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课题(TY202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