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一九五〇年古巴圣诞节后,海明威开始着手写《老人与海》,这是一部背景简单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写了海洋与天空。《老人与海》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没有复杂的背景以及人际关系,故事内容从一个湾流中的老渔夫讲起,他是一个孤独又背运的老人,因为他已经好多天没有捕捉到鱼了。因为运气不好而捕捉不到鱼,所以他唯一的伙伴曼诺林也被迫离开了他。在他第八十五天出海时,他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贸然将其拉出水面会导致鱼线断裂,因此圣地亚哥不得不与这条大马林鱼僵持着,在僵持的过程中,老人和他的小船被大马林鱼在海上拖了几天,双方筋疲力尽,最终在圣地亚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条大马林鱼被杀死了,但因为大马林鱼太大了,所以老人将它绑在了小船外侧。归程途中大马林鱼流出的血引来了鲨鱼。老人与鲨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这个筋疲力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最后回到港带回来的只有鱼头和鱼骨。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海明威煞费苦心地将多个层次融入到这位真实的老人,平静的大海,以及合情合理的因果逻辑中。然而正是这些真实背后的暗示,体现了海明威对现实世界明确的认识,将思想情感融入于鲜明有力的艺术形象中。从圣地亚哥与鲨鱼激烈的抗争中,以及最后圣地亚哥无法抗拒命运的结局,证明了圣地亚哥就是自己悲剧的原点。海明威将自己传奇悲剧性的人生,注入这部小说中,成功描绘出圣地亚哥这位极具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对于悲剧的诠释,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英国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进步的标志是进行适度的挑战与成功的应战,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挑战超出自身能力的应战后,人类就会被压垮,从而悲剧产生。鲁迅先生提出悲剧的产生是有基础的,当人们看到自己认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打破损坏时,就是悲剧产生之时。进一步说,悲是人生视点的体现,正因为其存在价值,毁灭的过程才会有悲凉的感觉。根据两个观点出发,可以发现悲剧的产生是一种对立下的模式产生的,因对立而冲突,因此冲突产生之时就是悲剧的开始。正因有悲剧的戏剧冲突,人们开始了解悲剧下主人公的悲剧精神。悲剧冲突并不是主人公的不幸,它是在自己意志之中与合理存在事物的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当悲剧精神升华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冲突时,付出全部行动向不可能战胜的事物斗争时,悲剧精神就产生了。从上述观点可知,悲剧精神就是以一种绝地反击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与破坏生命价值的因素抗争,维护和捍卫生命与尊严。本文将通过分析海明威《老人与海》圣地亚哥在海上艰难的历程,从多角度去浅析《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所展现的悲剧精神,以及悲剧精神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海明威式”的悲剧精神。
2. 悲剧及悲剧精神
2.1. 悲剧
悲剧渊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文中为“Tragodie”(山羊之歌)。山羊是古代祭祀时用于献给酒神狄奥尼索斯和丰收之神弗雷的献祭品。狄奥尼索斯代表着宙斯对赫拉的不忠,所以不受天后待见。因此,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推崇的小神,他为平民所做的颇多,并教会他们酿酒,被称为酒神。在酒神祭祀活动上,人们几乎忘记所有禁忌,活动中的歌声却往往蕴含悲伤的意味,也就是最初的山羊之歌。因此,悲剧是由狄奥尼索斯在祭祀仪式中的颂歌演变而来的。在悲剧中,每一位主人公都必须遭受一些磨难和痛苦,有的甚至会失去生命,每一位主人公身上都可以看到坚强的意志彰显出胜利或成功,但悲剧的意义就是给了读者成功的基础却得到的是悲伤的结局,悲剧震撼心灵的力量来自于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中国文化也有悲剧的存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国作品中悲剧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中国的美学理论直至20世纪初才形成,认为悲剧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崇高的,令人敬畏的,令人振奋的,但是崇高感并不是悲剧感,还有一部分是振奋人心的精神,这与《老人与海》所展现的不谋而合。因此,悲剧是指主体在遭遇苦难和毁灭时,对生存的渴望促使旺盛的生命力迸发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即超凡的斗争意识和坚定的行动意志。悲剧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现价值的毁灭,而使使读者体会悲剧主体与艰难困苦、现实生活搏击使所展现出的超越力量,并对此产生一些积极的感悟。
2.2. 悲剧精神
“想象悲剧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困境。人从其生存困境中编制出悲剧,同时也无可选择的置身于生存的陷阱中。”悲剧小说中的悲剧精神往往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1] 。采尼的《悲剧的诞生》写道悲剧所能揭示的最大内涵是悲剧精神。悲剧精神并只限于“悲剧”二字,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绝对的悲观主义,而是一种敢于抗争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肯定。纵观古今,可以发现人类历史是极具悲剧性的,因此无论是人类本身还是艺术创作都会存在悲剧精神。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那令人奉若神明的悲剧精神。从《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到《老人与海》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展现的悲剧精神在一步一步升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跨越以往的限定,以大海为背景,没有硝烟,没有战争,以一种平淡、无声无息的方式以及情理之中的冲突,高度概括的揭示了悲剧精神的核心意义。《老人与海》从不同的方面来展现这些悲剧的存在,不仅体现出圣地亚哥在悲剧中的态度,还体现出海明威的人生态度:以一种绝地反击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与破坏生命价值的因素抗争,维护和捍卫生命与尊严。
3. 《老人与海》悲剧精神的体现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命后期创作出来的作品,同时也是海明威自认为这是在他所有作品中堪称完美的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老人与海》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可以说《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海明威毕生探索的总结,也是他一生精神的体现。
3.1. 硬汉精神与现实的冲击
通过海明威作品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主人公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在美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大多数的英雄人物都被神话,而《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是简单的、自然的,但依然具备说服力和人性的力量。圣地亚哥不是出场就带着英雄气场的神,他具有普通的人性缺陷,甚至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但这些并不会妨碍他成为一位英雄。海明威塑造圣地亚哥独特的“硬汉形象”使这部作品成为震撼人心的经典名著。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打破了对传统英雄的定义,可以说是英雄形象的升华,同时圣地亚哥却有意想不到的温柔细腻。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具有英雄的品质,却没有英雄的背景,在传统英雄形象的基础上赋予其悲剧色彩。
海明威在小说的开篇以及其细致的描写突出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外形消瘦憔悴,因常年出海打鱼,受到海面折射的阳光而引起皮肤癌变,双手因经常用绳索拉鱼而留下的伤痕,但圣地亚哥却拥有海水般湛蓝的眼睛。海明威对圣地亚哥的外貌描写极为细致。从以上描写中,凸显了老人因出海常年暴露在阳光之下所形成的状态。脸上的褐斑以及手上的伤痕,刻画出这位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老人形象。老人的双眼正因与磨难所导致苍老憔悴的面容进行对比,从而更加突出海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那双像海水一样的蓝的眼睛,蓝色是大海的颜色,老人的眼中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也有大海的风平浪静。面目与眼睛的深刻对比,感受到了老人坚毅与执着,从而为下文圣地亚哥展现的硬汉精神做铺垫。苍老的外表下依然掩盖不住圣地亚哥坚强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决心。现实可以改变并摧毁一个人的外形,但却不能摧毁强者那颗坚强的内心以及他那高贵的灵魂。
在作品中,圣地亚哥在与大马林鱼比拼耐力时,不断鼓励自己,不怕疼痛,要有信心。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感觉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以及双手无力时,就激励自己还要试一次。当圣地亚哥面对成群鲨鱼时,他的左手因捕捉大马林鱼而导致抽筋,因此他只能用右手与鲨鱼进行搏斗,他自卫的武器则是身边能拿到的一切事物。这便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所展现“硬汉”精神。圣地亚哥在这片无边的大海上独自孤舟,激烈的斗争在这片大海上是如此渺小,丝毫掀不起一丝波纹。面对鲨鱼的猛烈进攻圣地亚哥知道自己失败了,知道自己今天无法将大马林鱼带回去,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斗争到最后。无论是鲨鱼、大马林鱼还是大海,这些都是现实的写照,象征着现实的一切艰难困苦与挫折,他们冷酷,无情对人类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圣地亚哥在面对这一系列厄运时,虽然失败了,但他在精神上却胜利了。面对现实的冲击,圣地亚哥以自身的硬汉精神与之抗争,在这场人生抗战中,圣地亚哥就是精神上的强者,他输的是他这身年迈的身躯,而不是内心的精神。这就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精神:面对失败,依然乐观,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现实的冲击中站起来。
3.2. 圣地亚哥孤独背运的身世
在小说的开始就写出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背运的状况:老人很多天没有好运气让他碰到鱼群,没有收获的他被其他人嘲笑,小男孩曼诺林因家庭原因的不得已离开。同时在小说伊始,对老人的生活做了一些描写,老人的船帆是用面粉袋打的补丁;老人睡在用椰壳搭成的草棚里面,睡觉的枕头是自己的长裤,同时塞一些报纸以增加高度,老人睡在用报纸搭成的床垫上,海明威在描写生活细节时,就暗示了圣地亚哥的孤独与贫寒。海明威在描写圣地亚哥这个人物时,主要从圣地亚哥的语言来突出他的孤独。在圣地亚哥与小男孩曼诺林的对话中,可见圣地亚哥的孤独生活。例如,“要我给你生火吗?不用,过一会儿我自己来生。也许吃冷饭算了。 [2] ”:“冷饭”二字从侧面描写出老人是孤独的,因为老人常年孤独,吃饭也会随意,不用考虑他人。同时文中也写出老人的妻子已经去世。以及老人表达很久没在梦里见过老伴了,更加突出了圣地亚哥的孤独之感。同时在文章后面写出因为生活潦倒所以老人将渔网卖掉,推理可知也没有什么“鱼煮黄米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击垮他们,他们依然共同维护这美好的回忆以及未来的憧憬。
面对一系列孤独和背运,圣地亚哥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从圣地亚哥与出海后遇到为数不多的生物的对话,可见圣地亚哥身上的乐观精神。人独自出海很是孤独。曾经唯一陪伴他的小男孩,也因为自己的“背运”而被迫离开,所以老人只能和每次出海所遇见的小动物对话,来寄托自己孤独的事实。老人对小鸟儿说:打起精神,试一试你的运气。可以看出老人在鼓励小鸟的同时也是在鼓励自己,激励自己不要放弃。面对“背运”他依然有一股热情和信心,他相信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打破“背运”的局面。圣地亚哥对鱼儿说:你现在吃到苦头了,我也一样哩。老人与鱼儿感同身受,面对84天没钓到鱼的“背运”而感到苦恼。对圣地亚哥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圣地亚哥生活孤独、背运,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去迎接这些艰苦、迎接这些困难。在于大马林和鲨鱼搏斗时,没有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可见圣地亚哥的生活是一片孤寂凄凉,孤独背运贯穿小说始终。如若,圣地亚哥成功将大马林鱼带回上岸,这份喜悦一定会掩盖孤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失败的结果会更加渲染了圣地亚哥的孤独背运,但圣地亚哥没有被弄垮,他依然乐观要再度出海。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圣地亚哥来表达的也是他想告诉“迷惘的一代”,即使处于迷茫、无措、黑暗的环境中,即使面对艰难困苦,都应该进行自我疏导、自我鼓励、要有勇气进行反抗,就像老人一样,不屈服、不放弃、不退缩。
3.3. 人与自然的搏击
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在现实是生活中还是文学中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体。《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不仅写出老人圣地亚哥对大海的深情,还写出来圣地亚哥在海上与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格外弱小又无奈,但是正因为有大海的存在,所以圣地亚哥才不会感到孤独,他每天眺望远方,默默崇拜着大海,与大海相伴。海明威的自然观通过圣地亚哥对大海的眷恋表现出来,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大海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在其背后蕴藏着波涛汹涌,甚至还有一幕幕残酷厮杀。老人虽然这爱这片大海以及所有生物,但是为了尊严圣地亚哥战胜大马林鱼。老人未来能专心的与大马林鱼对抗,就将其他的鱼钩切断,老人与大马林鱼在这片深海中僵持了三天三夜。在这期间,圣地亚哥一直忍受着来自身体上的不适与疼痛,最终凭借着多年的捕鱼经验成功杀死了这条大马林鱼。当磨难来临时,除了战胜还可以忍耐,忍耐到磨难自行远离,那么忍耐也是一种胜利。圣地亚哥战胜了大马林鱼,他是胜利的,当读者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作者将小说推向了高潮,也就是悲剧意义中的毁灭。圣地亚哥带着大马林鱼回程时,大马林鱼因反抗流出的血吸引了鲨鱼,因此不断有鲨鱼寻着气味来攻击圣地亚哥。圣地亚哥对待鲨鱼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圣地亚哥从开始的赌不服输的坚韧精神到最后回天乏术的无奈,这不正是人类与自然搏击的心理过程吗?
这是一个伤感的结局。但又理所应当,在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时,导致大鱼不断流血,才会导致鲨鱼的疯狂攻击。圣地亚哥为保护自己胜利的果实,只能与鲨鱼展开生死决斗,但这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都是大自然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搏击。在这个过程中,海明威不仅表达了人是无法违背自然的,人类若想要持续的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同时,在这场战争中,老人虽然失败了,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无法被摧毁的意志以及竭尽所能维护尊严的精神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同时从人与自然的搏击的视角来解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意识到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我们生存的必需物资,同时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改变自然,但是这并不代表人来是自然的主宰者可以肆无忌惮的破坏和抢夺自然。面对自然,无论人们如何努力,都将是失败的。
3.4.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圣地亚哥之所以被研究者们多次分析,就在于他对命运以及失败的抗争与超越,正是他一次次殊死抗争,展现了以一种绝地反击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与破坏生命价值的因素抗争,维护和捍卫生命与尊严的悲剧精神。圣地亚哥历经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后,终于在第八十五天获得了属于圣地亚哥的“财产”,但却在归航的时候遭遇鲨鱼的袭击。鲨鱼们前仆后继地扑向大马林鱼,圣地亚哥拼劲全身力气,却发现最后自己的“财产”只剩下白骨。在于鲨鱼拼搏中,圣地亚哥对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正是这篇小说的精华,这句话不仅激励着当时“迷惘的一代”的年轻人,而且流传至今成为奋斗者的至理名言。他告诉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周旋时,已经消耗了许多体力,因周旋时间过长而导致事物匮乏,没有办法补充能量。圣地亚哥本身就是一位老人,无论海明威怎样暗示他是个不同寻常的老人,但他依然是个老人。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在没有充足的事物补充能量,没有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没有一个帮手的条件下,圣地亚哥为了守护这份荣誉顽强的与鲨鱼博斗着,没有丝毫的退缩,也没有屈服。但是在这种筋疲力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圣地亚哥注定是失败的。但是这场失败并没有让人感到悲愤难耐,也没有让人悲痛不已。反而传达出一种激昂奋发,永不服输的精神。圣地亚哥放弃了搏斗,保护了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可以在未来依然可以回到海岸的机会。虽然圣地亚哥失败了,但他依然被人们称为硬汉的榜样,是因为他在战中丝毫不畏惧、勇于抗争的精神。海明威对圣地亚哥的描写海明威对圣地亚哥的处境的描写是一步步的,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更加有力的突出圣地亚哥在这种“重压”之下的风度。这种非风度可以使圣地亚哥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失败,但却相信自我拥有绝对的力量。相信自我即使失败却依然英勇。圣地亚哥没能将大马林鱼成功的带回海岸,圣地亚哥是失败的;圣地亚哥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毫不气馁的精神,圣地亚哥是成功的。超越了自然,超越了人生的艰难困苦,坦然接受失败与辉煌,在圣地亚哥身上我们看到了失败就是成功。可见,圣地亚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4. 《老人与海》中悲剧精神形成的缘由
海明威本人曾经说过:“我的作品是悲剧的事实并没有使我感到不高兴,因为我相信生活是一场悲剧,并且意识到生命只有一个结局。”海明威的所有小说都充满了悲剧性格,无疑是一个悲剧小说家。海明威的悲剧精神是在自身际遇、时代环境、文学思潮三方面影响下形成产生的。因此这种悲剧精神贯穿于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因此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个给永垂不朽的人物。
4.1. 自身际遇的影响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呱呱落在美国郊外的一个家庭中,海明威出生的时代是一个相对舒适的中产生活时代,有新教道德规范,崇尚维多利亚价值观。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一位音乐家,可以看出来海明威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中。正常情况下,海明威的同年应该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却非如此,海明威悲剧的一生便从出生就开始了。曾有一个青年文学者问海明威:“一个好的作家早期的训练是什么?”海明威回答:“一个不幸的童年。” [4] 海明威的父亲喜欢户外活动,这对海明威是有一定影响的,海明威的一生喜欢暴力以及有强烈生命意志的运动。相对于父亲,海明威的母亲对海明威的影响相对较大。海明威有个姐姐,所以他的母亲希望海明威和他的姐姐成为双胞胎姐妹,所以海明威在小的时候是被当成女孩子培养的,因此无论是海明威自己本身,还是它笔下塑造的人物都是及其具备男子气概的人物。同时的母亲喜爱文学,这对海明威日后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中学毕业后,当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选择上大学时,海明威却选择在《堪城星报》成为一名实习记者,开始了报社学徒的生涯。因为新闻报道的特点使简捷明快,所以海明威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基础训练,为它以后的写作风格奠定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不顾父亲的反对辞掉记者的工作。但因为体检视力不合格,只能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成为一名救护车司机。海明威在享受这份荣誉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噩梦般的战争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海明威带来的更多是身体上的伤害。这次战争对海明威的影响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证实,一战后他的作品多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二战后,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因为海明威在古巴生活过,所以FBI对海明威进行了长期变态的监视和软性控制。
《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这部作品被海明威自己称为这一生中写的最好的作品。原生家庭的影响,战争的影响使海明威晚年患上抑郁症和精神妄想症,最终选择吞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老人与海》之所以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因为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 [5] 。老人手上的茧子是海明威身上的单片,面对鲨鱼攻击的无力是海明威晚年面对疾病的痛苦,两人最终都是失败的,但却没有被打败,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失败。海明威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总结了他的一生。海明威从自身经历出发,用海明威自己的方式来揭露现实的残酷以及当权者的虚伪,他是美国年轻一代迷惘情绪的代表,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对全体劳动人民的热爱。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2. 时代环境的影响
海明威所生活的时代,表面上工业发展迅速,物质充裕,但其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安的因素。如工业危机、财富分配不平衡、失业率上升、粮食匮乏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有的断手断腿,有的精神残疾。那些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大战的人们总是喝的酩酊大醉,玩世不恭。他们用这些醉生梦死的方式证明什么叫劫后余生。这些人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社会秩序、家国情怀这些都毫无意义,而人生真正的意义就是对自己坦诚。正是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资本主义矛盾、人们的加直观混乱。这个时代下的文学作品大多表现浮夸与虚伪。海明威与众多美国人一样,眼前的一切不过是谎言与欺骗,而他们同时也要接受战争对他们带来的伤害。因此海明威决定开始用笔与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作斗争。从此“迷惘的一代”从此诞生,悲剧精神贯穿海明威作品的始终。海明威就如同自己笔下的圣地亚哥,岁月的侵蚀下,硬汉英雄变成一位年迈的老人,最终一无所有,在与命运的抗争下留下那份失败英雄的悲剧精神。
4.3. 文学思潮的影响
海明威在创作初期,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海明威在这一时期博览群书,感受不同文学流派的主张。通读海明威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海明威悲剧精神的形成受现代西方哲学和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
唯意志论宣扬人生是根植于痛苦,指出人的结局就是经历痛苦和磨难后的死亡。叔本华说过“人生是一个逐渐解除幻想的过程”,即人生就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直至死亡。海明威一生在思考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生价值所在。海明威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而这场悲剧是无法解脱的。可见海明威的悲剧精神深受唯意志论中的悲剧主义的影响。
但海明威的悲剧精神不是消极的,而是从另一方面阐述生命价值所在以及生命的意义,因此是积极的。海明威所过:“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给你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圣地亚哥在于现实和自然抗争时终归是一个失败的结局,但他依然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以及不失人的尊严,这就是海明威笔下的悲剧精神,也是海明威悲剧的积极所在。
5. 《老人与海》悲剧精神的意义
尼采认为,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英注定的厄运。圣地亚哥与海洋,马林鱼和鲨鱼的自然力量以及他自己的身体限制作斗争。所有这些挣扎表明他面对危险和冒险时具有非凡的勇气和忍耐力。在大多数人无法保持乐观的沮丧状态下,即使圣地亚哥几乎被摧毁,他也永远不会感到灰心。尽管他最终遇到了失败,但他仍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并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当小男孩曼诺林离开小屋时,他正在哭泣,意识到老人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力量。但是,这位老人仍然梦想着他的小徒弟能大赚一笔。因此,老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沮丧或灰心。圣地亚哥在注定要失败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映出人类为克服光荣的理想而生出的旺盛生命力。正是老人的不屈不挠的战斗使失败表现出高尚的美丽,并在其中闪耀着勃勃的精神。
另一方面,圣地亚哥的故事不仅传达了生命本身就是悲剧的信息。它也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选择轻松而顽强地面对这场灾难,尽管这可能不会对最终性产生任何影响。正是无畏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生命意志赋予我们的生命继续前进的意义。因此,悲剧并不一定会使人陷入绝望。相反,它使人类生存中最残酷的一面浮出水面,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并唤起了生命意识。面对悲剧,人们将获得力量以保持自己的正直直至死亡和痛苦,从而在有限的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现代人生活在人们彼此孤立,生活压力沉重的现代社会中,也需要一种精神来追随。海明威的英勇精神唤醒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唤醒了我们面对严酷现实的勇气和忍耐力。这也使我们了解毅力的价值,并承担着我们社会的责任。通过与悲剧的斗争,揭示了海明威悲剧意识的意义和价值:其实质是赋予有限的生命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海明威对悲剧的态度以及他对死亡的处理方式可以成为人们生活意识的积极诱因。
6. 结论
本章节为作者提供“致谢”的示例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海明威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世界,也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全真实的反映。海明威找到了一种实现社会,探索生活的途径。他坚强的性格是他成为公正的观察者的障碍。他天生就是一个渔夫,他因血腥运动而发烧,这使他成为伟大的作家,但不是理性主义者。海明威悲剧性生活的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关注的是与困惑的斗争,与无助的斗争以及与失败的斗争,但这还远远不够。毕竟,海明威是在美国帝国主义兴起时期成长的,在那个时期,“一切都以某种方式杀死了其他一切”。晚年,海明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总结了他的社会生活,社会现实主义,无法控制的生活以及自然的力量,这些使他意识到人的微不足道和无助。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海明威是一位热诚的大自然爱好者,虽然他无法抗拒钓鱼和打猎的诱惑。他很难接受非人类中心的生态观点,因为从小就被教导要成为自然界的大师。同时他意识到了现代人的悲惨命运,他们生活在自然受到威胁的时代。他的观点似乎是保守和不合时宜的,但却反映了包括自然世界在内的外界世界,而且这种反应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更为强大和不可预测。环保主义者可能对自己的信念充满诚意和放心,但他们往往低估了人类需求和欲望的重要性。海明威的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一种绝对真实和真实的方式来观察人类的自豪感和欲望将如何与奇妙而脆弱的自然互动。海明威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参加过5次战争,经历过4次车祸,还有2次坠机,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但最后他却选择自杀。因为传奇所以在结束时更凸显悲凉。这位给悲惨一代英勇吼叫的硬汉型传奇人物,以“海明威式”的悲剧结束。可以说,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晚年的写照,两位老人失败了,但却没有打倒。海明威的作品都是自己真实的写照,这就是海明威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读者欢迎和喜爱的原因。海明威的一生也反映了悲剧英雄的辉煌。海明威之所以享誉全球,是因为他有一个悲剧性的灵魂,就像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和卡夫卡一样,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痛苦和感觉。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展现了人类的英勇和勇气,这是悲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