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语言文字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 [1] 。他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 [2]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人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和必备的基本素质。
受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都有较大差异。截至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为80.72%,但东西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其中“三区三州”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仅61.56% [3]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青壮年农民、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具备了外出工作的基本条件,具备了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能力,也就掌握了一把通往美好生活的钥匙。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消除各族群众语言交际障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4] 。
本文拟通过对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总结经验,梳理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检索与筛选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按照以下步骤获取:首先通过“高级检索”输入“篇名–藏族、语言、文字”、“主题–藏族、语言文字”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48个文献样本。其次通过阅读篇名和摘要,剔除内容无关样本,并删除征稿、新闻等无效样本,最后纳入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有效文献共320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进一步统计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充分厘清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3. 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研究的整体态势
(一) 时间分布
文献发表的时间、发表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的发文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科学家普莱斯等人提出文献增长大致可描述为四个阶段,即缓慢增长初始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线性增长阶段、缓慢增长成熟阶段,本文将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缓慢增长初始阶段(1982年~2003年),该阶段文献数量整体接近零轴线,发文数量平均每年3篇左右,第一篇研究该问题的文献出现在1982年。二是指数增长阶段(2003年~2016年),该阶段样本文献呈指数型上升趋势,年发文量增长至166篇(2016年)。三是缓慢增长成熟阶段(2016年至今),该阶段样本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20年达到峰值,发文数量为184篇。

Figure 1. Line chart of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of sample literature
图1. 样本文献年度发文量折线图
(二) 机构分布

Figure 2. Knowledge map of institutions and collaboration network
图2. 机构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为了了解推动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问题研究的机构,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工具中的合作网络分析功能,挖掘该领域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该网络关系能直观地反映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能为科学评价机构在该领域学术范围内影响力提供参考。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该软件的Time Slicing设定为“1982~2021”,YearsPerSlice设为“4”,NodeTypes面板选择“Institution”,其它选项为系统默认选项,运行可得到研究机构分布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节点大小表示该研究机构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强度。

Table 1. Top ten high-yield institutions
表1. 高产机构前十名
从图2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共包含134个节点,连线有44条,网络密度为0.0049,整体来看并未形成严密成熟的合作网络。为了深层次分析研究机构的成果及合作关系,对图2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得到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如表1所示。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的7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西藏大学文学院各5篇。根据图2和表1可以看出,研究成果排名前三的机构之间相距较远,各成体系。从单位的合作度来看,中央民族大学的合作密度较高。由此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深,以期从跨学科、多层次角度提升研究深度和合作广度。
(三) 研究主题

Figure 3. Co-occurrence map of keywords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研究,可以解释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研究的主题。本研究根据文献的关键词,共发现关键词342个,形成534条连线。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图3中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间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可以看出,“藏汉双语”是最大的节点,“语言态度”和“双语教育”次之。由此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仅为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研究的一小部分,并未成为主要关注点。
关键词出现的中介中心性是判断该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者们关注焦点的重要依据。从代表节点促进作用的中介中心性指标来看(见表2),“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和“藏汉双语”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通信较强,可见相关研究利用这些关键词展开。同时,可以看到“区域化”、“分类发展”、“第二语言”等关键词的频次虽然不高,但其中介中心性较高,说明其经常处于和其他关键词通信的路径中,对文献之间的互引关系产生积极作用。可见,在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中,往往将汉藏双语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且汉藏双语的教育教学相关研究为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

Table 2. Top ten keyword centralities (sorted by betweenness centrality)
表2. 关键词中心性前十(按中介中心性排序)
(四) 研究热点演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问题的研究发展趋势,本文得到该研究领域的突现词,结果见表3,包括突现开始年份、持续时长、突现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突现强度、持续时间和突现时间三个角度对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从时间序列来看,“民族语言文字”、“党的民族政策”、“教学用语”开始时间最早,“文化认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普通话教学”的开始时间最晚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从突现持续时间来看,“民族教育”、“民族平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的突现时间较长,这说明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根据突现词的突现强度可以发现,“民族语言文字”(Strength = 4.64)、“语言态度”(Strength = 4.21)、“语言使用”(Strength = 3.29)突现强度非常高,说明其出现频次大幅变动的情况。综合来说,“语言态度”、“民族认同”和“藏族大学生”等不仅突现强度高,而且距离时间近,可以认为其是最新涌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地从聚焦“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教育”向“文化认同”、“语言政策”、“普通话教学”转变。
4. 讨论
(一) 研究结论
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相关问题研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从研究数量上来说,自2003年开始,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研究的成果明显增加,近18年来发文数量占文献样本总量的80%左右;第二,从研究结构上来说,高等院校特别是民族院校是藏族人民语言文字工作研究的主力军,但各研究机构各成体系,机构之间尚未形成明显的合作关系。第三,从研究主题上来说,研究热点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相关民族政策密切相关,藏汉双语教育教学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持续时间贯穿该领域研究近40年,其次是民族教育和民族政策等问题。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涉及较少,但其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二) 未来展望
1) 促进机构合作。该领域研究机构基本集中在民族院校或民族相关问题研究机构,机构所在位置多处于西北或西南等藏族人民聚居区域,但就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演进情况来看,该领域研究的内容基本围绕语言、文字或民族问题的“教育教学”展开。而师范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未来研究应加强民族院校与师范院校的深度合作,将“语言”和“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走深走实,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推广。
2) 把握政策热点。研究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如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这为学者们研究语言文字相关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文献发表量与相关政策力度呈正相关关系。紧跟政策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研究,能够丰富研究的内容,将个体研究融入国家整体化,反之也能够助推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政策执行的通畅性。
3) 加强文字研究。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演进结果分析可知,相对语言研究来说,文字的相关研究更显单薄。文字是人类用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与工具,是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数量众多的使用人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5] 。未来应加强对文字的关注和研究,把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民族团结的着力点,深挖文字本身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探索文字在传播社会信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风格,以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字、推广普及国家通用文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好社会基础。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在湘初中起点藏族师范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XYJ2021G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