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sabled Elderly Care of the Korean Nationality —Taking Hun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R.2023.102024, PDF, HTML, XML,   
作者: 穆 瑶: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长期照护Disabled Elderly Elderly Care Mode Long-Term Care
摘要: 在当今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与关爱。而朝鲜族与汉族不同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民族特征等造成了朝鲜族失能老人与汉族失能老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的不同,也因其特殊性,引发了民族之间不同的养老问题。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为例,在分析朝鲜族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情况与养老方式的选择基础上,对造成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适宜的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In today’s aging society, the disabled elderly, as a special group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need our attention and care. However,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evolution, customs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Korean and Han nationalities have caus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hoice of old-age care methods between Korean and Han disabled elderly, and also caused different old-age care problems among ethnic groups because of their particularity. Taking Hunchun City,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elderly care situation and the choice of elderly care methods for Korean disabled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auses of the elderly care dilemma of Korean disabled elderl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穆瑶. 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珲春市为例[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2): 197-203.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2024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第七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3.50%。 [1]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促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下降,老龄化已逐步成为各国普遍现象。人口众多的中国拥有着最庞大的老年群体,人口老龄化使中国社会的养老发展面临着较之以往更严峻的挑战。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养老需求方面有特殊的选择和困境。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中国近1/2的朝鲜族人口居住在这里,而朝鲜族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民族特征与汉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朝鲜族失能老人与汉族失能老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民族间的养老问题差异。

2. 珲春市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

2.1. 基本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并不完善。目前,珲春市仅有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种选择。家庭养老方面,家庭养老模式下的失能老人多为配偶或子女照料,缺乏专业的照护知识,也缺乏专业的照护环境。机构养老方面,多数养老机构更倾向于升级机构的设施、绿化等,提高养老机构内部设施与服务的多元化,但由于失能老人在基本生活方面均无法自理,更需要衣食住的照料,所以容易造成老人生活需要无法被及时满足的情况。

2.2. 各参与主体责任不清

从宏观上看,可以将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责任主体分成政府、机构、社区、家庭成员四层,具体分析如下。

2.2.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珲春市政府关于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政策解读不清晰,资金支持力度弱,各部门驱动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相关工作的实施力度不够强,宣传力度也较弱。失能老人规模日益扩大,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政府能给予的相关投入却不能与之匹配,对于失能老人的一些基本需求,政府也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其次,针对保障失能老人相关权益的相关政策也较少,对失能老人的扶持力度较弱,无法从宏观调控层面上为失能老人养老减轻困境。

2.2.2. 机构定位不清

珲春市共有养老院24家(包含乡镇),但却无一家专门服务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养老机构,甚至许多公办养老机构并不希望接收失能老人,这就使得过多的照护资源向正常老年人倾斜,失能老人却无处可去,无地养老。同时,护理院本身也有一定为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社会责任,但有些护理院将盈利视作首要目标,从而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养老机构不能及时关注到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失能老人的情况不同,也就需要与之匹配的照护服务,但现在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多是同质的,机构提供的服务重合度高,针对性差,缺乏专业精神。

2.2.3. 社区参与度不足

目前珲春市缺乏社区养老模式,当前,社区管理人员的关注和社区居民本身的认识决定了该社区为失能老人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的程度。他们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时间、方式、地点等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社区之间能够提供的服务也存在很大差别。与此同时,社区的精力和人力有限,无法在管理社区事务之余提供专业和长期护理工作。

2.2.4. 家庭护理能力减弱

全社会人口流动性提升、少子化现象增加逐渐弱化了家庭的照护功能。传统的失能老人日常照护服务多由失能老人的子女或配偶提供,即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但是家庭结构日益向“4-2-1”倒金字塔型结构发展,年轻夫妇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撑,除了要负担四个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外,还要养育子女,如果家里有一个失能老人将是严峻的挑战。 [2] 由于延边地区的民族特性,朝鲜族青壮年凭借自身语言优势选择赴韩务工,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失能家属仅有机构养老一种养老方式选择。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照护成本也在不断增长,以往失能老人有多个子女,可以保障其今后的老年生活,但在颁布二胎政策前,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往往在结婚后需要同时照护四个老人,对于失能老人无法给予周全照护,部分家庭面临孩子早逝的情况,失能老人更是处于无子状况,其归属与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更是可见一斑。

2.3. 缺乏完善的护理保险制度

延边地区作为朝鲜族人口的最大聚居地,人口老龄化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老年人残疾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未来的老年护理带来了压力。此外,目前珲春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许多缺陷,珲春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侧重于医疗保健而缺乏日常护理保险,也并未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这使得许多失能老人难以获得所需的护理服务;其次,目前在珲春市试点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没有相应的制度标准,长期护理保险普遍保险公司非重点险种,缺乏相应的保险;第三,护理费用高、缺乏保健人员以及残疾老年人每月护理费用较高,使得部分残疾的老年人难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服务。

2.4. 精神慰藉严重不足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数老人需每日躺在床上,同时,老年人无法对智能设备较好使用,生活单调乏味,而子女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做不到日日陪伴在父母身边,这就使失能老人不仅要承受生活上的无助,还要承受等待的孤独。失能老人本就因不能自理容易陷入焦虑与忧郁情绪中,自我调节能力又比较差,如果没有一个情绪宣泄的合理渠道,老人们其实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 珲春市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成因分析

3.1. 经济低迷使老年人口收入下降

老年人口的收入状况与收入来源均会受到地区经济的影响,地区经济向好,则老年人口拥有更多的可流动资产,在养老方式和养老质量上有较好的选择。由于近年疫情的影响,延边洲地区经济低迷,第一产业中极具延边地域特色的黄牛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阻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户的经济利益,极大减少了农户的个人收入;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方面,为了防止集聚导致的疫情暴发,延边地区国企、民企、中小企业均停产停工、延期开工,整个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一直是延边地区的重点扶贫项目,延边州是唯一的少数民族朝鲜族的聚居地,位于中朝俄三国的边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一无二的朝鲜族民族风俗造就了延边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旅游特色,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旅游景点暂时关闭,居家隔离号召也使来延旅客人数大幅下降,旅游业收入大幅回落。朝鲜族失能老人作为特殊的老年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其养老本就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所以疫情下的经济情况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老困境的形成。

3.2. 劳务输出使家庭养老受到影响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朝鲜族就凭借自身移民人口的语言优势掀起了一场赴韩劳务输出的浪潮。据调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2月,延边地区在韩务工朝鲜族人口总数已达71.93万人。赴韩务工不仅导致了当地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延缓了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还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留守问题。

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还充斥在朝鲜族社会中,当前有养老需求的朝鲜族老人,恰恰是受这种传统思想影响极深的一代。在他们心中,长子在家族中有着不同的地位。长子通常在家庭财产的继承、分配以及对外话语权等方面都要高于其他家庭成员。而权利和义务通常是对等的,既然长子比其他人在权利上获得了更多,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自然也要承担起更多的义务。但在劳务输出的现实情况中,大量赴韩劳务人员中必然包含相当数量正承担家庭养老义务的成年男性。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再单纯依靠儿子完成养老似乎变得举步维艰。

3.3. 养老机构服务与服务费用不匹配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屡见不鲜,许多民办养老院,甚至一些公立养老院,认为机构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保证,强占相关好处的同时,却以盈利为核心,为了进一步获利减少服务人员数量、降低服务质量、压缩投入,此类做法损害了公众利益,也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公信力。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将失能老人的养老需要转化为有效需求,养老供给转变为有效供给,不仅需要社会的参与,也依赖政策的惠泽和政府的规制。 [3] 到养老机构养老并不能够满足多数老人的养老需要,是否能得到照护需要看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实际情况往往是,真正需要入住养老院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的多为无人照料孤寡老人和失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他们本身就因子女缺失或无法劳动缺乏相应的固定收入来源,面对高昂的护理费用,真正需要的人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3.4. 传统养老观念难以改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朝鲜族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的社会印象尚未得到扭转,社会化养老的观念也远未被老年人充分认识。养老观念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传统家庭养老,对社区居家照护缺乏认识,也缺乏认同。“养儿防老”还占据着大部分朝鲜族失能老人的思想,尤其是朝鲜族家庭一直固守着依靠儿子养老的传统观念,尤其是有依靠长子养老的习惯,形成了认知障碍,在养老的模式上,大多数朝鲜族老人还是更心仪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模式,这不利于社会和机构等养老模式对失能老人养老情况的介入。

3.5. 相关专业护理人员紧缺

受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针对失能老人护理的相关专业人员紧缺,现有的相关从业人员年龄普遍为女性,且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系统性训练,照护技能较低。一个高效有序的教育系统的缺乏导致了专业性的缺失,但截至目前我国只有较少部分高校开设了老年人照护相关专业,本科专业尚未将养老、照护纳入教学范畴,养老照护相关领域面临着严重的实践型、实用型人才缺乏的问题。

同时,虽然现今科技飞速发展,但失能老人护理方面的相关智能技术或产品并不充分,即使存在,也并未在各个地区广泛普及,想要享受高科技的、智能的养老服务,只有在收费昂贵的高端养老机构中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扩大失能老人照护覆盖面。

4. 珲春市朝鲜族失能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明确要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也是补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4]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仍不够宽泛,国家支出压力巨大,统筹管理层次不清晰,监管力度较弱,社会保险险种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十九大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在扩大参保覆盖面以及优化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失能老人作为急需社会保障给予照护的人群,切实需要更多、更实惠的相关照护险种选择,对于尚未失能的人群来讲,也可以通过投保相关保险,为自己的未来提供多一份保障。

在相关保险和保障服务办理阶段,政府相关保障部门与市场相关保险行业服务人员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从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出发,提供更加有效及时的社会保障服务。

4.2. 引导社会认知,树立相关意识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引导和号召全体公民树立养老护理意识。照护年迈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这不仅有法律进行约束和规范,我国还有几千年的“孝”文化伦理作为支撑。同时。在面临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时,“孝”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孝文化的同时,还应大力引导全社会对失能老人的正确认知,在失能的预防上提高宣传效果,倡导人们定时体检,避免讳疾忌医,从根本上遏制失能老人数量的增长。

4.3. 强化主体作用,建立协调机制

首先,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政策体系,从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此同时,市政府要为失能老人照护行动保驾护航,建立协调机制,保障政策的顺利开展,把相应的政策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失能老人的利益。

其次,机构、社区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之时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将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变得有序化、专业化。同时,要督促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问责机制和审查机制,加强内部监管,设立奖惩机制,从内部规范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真正做到为失能老人服务。

4.4. 提升设施建设,加强养老智能化

失能老人由于自身生活不能自理而行动不便,更需要借助各类设施的帮助来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政府应加强失能老人生活场所的智能化、便利化建设,一些瘫痪在床的失能老人缺乏活动场所,加强老旧房屋的适老化改造应被提上日程,借助给坐便器加装扶手、在床上安装靠垫等方式来方便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在养老机构、社区等其他失能老人活动场所安排一些固定的地点以供失能老人活动;其次,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发展的现在,可以运用智能手段为失能老人照护服务提供信息化智能服务,加强失能老人康复设施的建设,也可以采取互联网+模式,建立失能老人健康服务监测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养老资源,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动态监测失能老人生命指征。 [5] 这样可以通过智能化网络设备,及时了解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在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的同时,根据自身的需求,得到最匹配最专业的照护。

4.5. 提高医疗水平,减轻费用压力

患有疾病,尤其是患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老年期失能的主要原因,但在医疗发展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慢性疾病所带来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来预防、治疗及缓解的。加强对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从而在源头降低老年人口失能率,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让老年人“老有所医”,以及对失能老人提高护理水平,扩大照护覆盖面,都是有助于改善失能老年人养老困境的有效措施。

引起老年人失能的疾病多为脑血栓和中风,此类疾病可通过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预防,所以不仅要改变老一辈人“讳疾忌医”的思想观念,更要在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老旧的“大病治不好,小病不用治”观念,让老年人相信医疗。同时,政府要加强医疗费用报销的合理性,提高慢性病报销补偿的可行性,提高慢性病常用药的补偿力度,探索慢性病补偿的多种方式,从而缓解农村失能老人慢性病病情、减轻医疗费用压力。

4.6. 加强技能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失能老人进行良好的长期照护,有利于失能老人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创建更加突出市场专业化服务供给,建立一个服务更为精准、更为多元的失能人员照护服务体系。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知识都是从事照护工作的照护主体所需要具有的,失能老人不同于一般老年人,他们需要照护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从目前市场失能老人照护者的综合能力素质来看,珲春市失能老人的照护主体普遍缺乏专业性。很多人甚至不具备医学常识和护理常识,这大大影响了照护的整体质量。政府应加大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宣传,设立相关证书等级,引导大家积极报考,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就业支持,并进行定期考核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建立奖惩制度。不仅可以改善护理行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改善养老体系护理资源匮乏现象,还可以招收剩余劳动力,调整劳动力资源结构,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4.7. 提升区域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珲春境内自然生态良好,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防川景区、土字石界碑、东方第一哨、朝鲜族民俗村等风景名胜。珲春市政府要抓住机遇,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提高产业布局科学性,加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以发展外向型产业为抓手,增强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等邻近国家的经济、资源、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快朝鲜、俄罗斯等国与珲春口岸城市间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基础先决条件,提升区域经济。

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除了继续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珲春市要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号召,大力保护发展民俗朝鲜族村落,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村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向好发展,从而不仅能够带动珲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岗位,为更多朝鲜族年轻人留在家乡提供机会,留在家乡的儿女变多了,朝鲜族失能老人在养老方式上就有了更多选择,有助于解决朝鲜族失能老人的部分养老困境。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
http://www.stats.gov.cn, 2021-05-11.
[2] 白雲霞. 失能老人的多维脆弱性与养老策略探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 重庆行政, 2022, 23(6): 49-52.
[3] 姜波, 徐德云.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绥化学院学报, 2022, 42(11): 33-35.
[4] 曾梦宁. 让长护险更好守护失能老人[J]. 中国金融家, 2022(12): 110-111.
[5] 许春燕, 吴海波, 张彪, 等. 失能老人“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发展路径优化探析[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7(1):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