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际交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与完善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正处于心智还未成熟的特殊时期,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大多数大学生都远离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独自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1] ,并且影响他们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 [3] [4] 。人际关系不单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更多的体现的是人们心理上的关系 [5]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个人交际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情感是指对交往的评价,是个体对这段关系的满意程度;行为则是指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6] 。
家庭环境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常常潜在的影响着人际关系水平。对家庭环境的整体性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MOSS,他根据家庭环境的整体特征编制了家庭环境量表(FES),他将家庭环境分为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控制性10个方面 [7] 。本文根据MOSS家庭环境概念中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以及娱乐性四个维度来探讨家庭环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于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把重点放在家庭规模、父母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外在环境对子女人际关系的影响。如学者King对父母离婚与其后代的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父母离婚与其后代的人际信任存在负相关 [8]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关于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王小丽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等7个因子与总体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且家庭环境能够共同解释人际关系总体的22.7%的变异 [9] 。
通过收集成人依恋研究发现,成人依恋对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有关成人依恋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将成人依恋的操作定义分为两个学派:发展和认知学派与人格和社会学学派。前者认为成人依恋是成人关于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后者认为成人依恋是个体与当前同伴的持续、长久的情感联系 [10] ,本研究比较认同人格和社会学派的定义 [11] 。李彩娜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技术都得出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存在直接关系 [12] 。赵丽英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能够有效的预测人际关系 [13] 。
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因此本文不再探讨,本文主要是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处模式来探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方便取样共发放238份问卷,收回23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5.8%。有效问卷中,男生90人,女生138人;农村地区119人,城镇地区109人;有恋爱经历138人,无恋爱经历90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家庭环境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 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而成。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自1991年以来,费立鹏等人先后对家庭环境量表进行过三次修订,最终得出该量表的信度为0.63~0.9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24~0.75 [14] ,本研究只选取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娱乐性四个维度。
2.2.2.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是李同归教授与加藤和生教授在2006年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该量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成人依恋关系问卷,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77,具有较高的信度。依恋回避是指对亲近他人或依赖他人感到不舒服,依恋焦虑是指害怕被拒绝和遗弃 [15] 。
2.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是1999年由郑日昌等人编制完成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包含四个基本维度即人际交际、人际交谈、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 [16] 。以人际关系总分为标准,0~8分之间代表人际关系困扰较少,9~14分代表人际关系有一定困扰,15~28分代表人际关系困扰比较严重。
2.3. 统计方法
将数据导入spss中,使用spss26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由表1得知,家庭环境各维度中亲密度和成功性得分普遍较高,而矛盾性和娱乐性得分普遍较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中大学生依恋回避的最高值为5.89,最小值为1.94;大学生依恋焦虑最大值为6.67,最小值为1.33;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分为9.86,并且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少人数最多占总体46.9%,人际关系一般困扰占33.3%,人际关系严重困扰占19.7%。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一定的人际困扰,但困扰程度并不严重。

Table 1.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family environment,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表1.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描述分析
3.2.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交往间的相关分析
3.2.1.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的相关分析
表2的相关研究表明,只有成功性与人际交谈、人际交际、异性交往相关不显著,其余家庭环境各维度与人际交往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亲密度、娱乐性与人际交往呈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人际交往呈显著正相关。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home environment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表2.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2.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分析
表3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两变量各维度均两两相关。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表3.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2.3.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成人依恋的相关分析
表4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环境与成人依恋的两两相关中,依恋回避与家庭环境不存在显著相关,依恋焦虑与亲密度、成功性存在显著性相关。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home environment and adult attachmen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表4.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成人依恋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family environment,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表5.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
3.3.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的回归研究
由以上相关研究可知家庭环境、成人依恋部分维度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以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以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为自变量,以人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以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能够联合预测人际关系的24.1%。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矛盾性(p < 0.05)、娱乐性(p < 0.05)依恋焦虑(p < 0.001)对人际关系起显著性作用。该回归方程为:人际关系 = 0.121 + 0.168*矛盾性 − 0.19*娱乐性 + 0.617*依恋焦虑。
4. 讨论
4.1.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的总体特点分析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分数都不低,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是比较健康的,处于一个比较和谐、温暖的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看重原生家庭带给子女们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和谐、其乐融融、有上进心的家庭环境成了当代家庭的宗旨。家庭环境中亲密度因子得分最高,而矛盾性因子得分最低,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年龄成熟的大学生基本脱离了青春叛逆期,体会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因此矛盾性得分较低。
依恋焦虑的平均分为3.90,标准差为1.02,依恋回避的平均分为3.67,标准差为0.75依恋焦虑的平均分要高于依恋回避的平均分,这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经过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困扰较少这一维度所占比例较多为46.9%,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不大,大部分学生善于交谈,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受到人际关系困扰较大。
4.2.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讨论
本研究发现亲密度与依恋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亲密度越高,依恋焦虑越小,亲密度越低,依恋焦虑越高。由此可见一个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支持与帮助,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容易获得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与自己相处的朋友是友善的,不担心被他人拒绝或抛弃。成功性与依恋焦虑有显著的正相关,成功性越高依恋焦虑越高,成功性越低,依恋焦虑越低。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个家庭做什么事都以竞争的方式去进行,有竞争就有敌对,家人与孩子的关系是竞争关系而非互帮互助的关系,从而很难使孩子获得亲密感、信任感,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增加,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度过,无法真正的信任他人,从而导致安全感较低,害怕被他人拒绝或抛弃。
亲密度和娱乐性与人际关系总分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亲密度和娱乐性越高,那么其人际关系就比较健康,基本无困扰,这与许多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亲密度、娱乐性与人际交际、人际交谈、待人接物以及异性交往四个维度有显著负相关,说明生活在亲密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更好的与他人交流、交往,这可能是由于生活在亲密度较高的家庭,家人平时的帮助与关怀使孩子明白与他人相处要互帮互助,从而建立了较为积极的人际关系。一个家庭拥有较高的娱乐性,则孩子也不容易有人际困扰问题,家庭成员经常出去与他人交流玩耍,也是一种教育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与人际关系四维度有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看来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有密切相关,因此可进一步深入分析。
4.3. 大学生家庭环境、成人依恋、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讨论
经研究发现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以及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与人际关系有显著性相关,经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矛盾性、娱乐性以及依恋焦虑能够显著影响人际关系。这说明矛盾性与依恋焦虑能够正向预测人际关系,娱乐性能够负向预测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研究证实了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起着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爱护,较少的矛盾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有序、和睦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教会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用友好、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从而减少人际困扰。成人依恋也会影响个体人际关系,依恋焦虑会使个体在依恋中表现出没有安全感,害怕被他人拒绝或抛弃,从而导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小心翼翼,不能很好的与他人交谈,父母可以通过改变大学生家庭环境内环境改善孩子依恋状况。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大学生家庭环境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以及成功性、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不是很严峻,其中存在比较严重人际困扰的学生只有19.7%;存在严重人际困扰的大学生有33.3%;而轻度人际困扰的大学生有46.9%。
2) 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与人际关系显著相关。
3) 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性相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两维度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性正相关。
4) 家庭环境矛盾性、娱乐性以及依恋焦虑是预测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