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研究较为全面,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补贴实施现状、效果和政策改进方向。大多数学者认为补贴政策的实施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农业补贴方式的改进,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研究近年相对较少。农机补贴政策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成都市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成都市农机购置补贴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 成都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概况
2.1. 成都市农业机械化状况
在十四五开局时期,成都市的农业机械在数量和品质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总量达到16个,其中成都市占12个,包括成都崇州、邛崃、广汉、新都、温江、双流、郫都、彭州、大邑、金堂、青白江、新津。四川的示范县(市、区)多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在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成都农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农户购买农业机械化机器,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比上年增加3%,农机总数量30.9万台(套),农机总动力414万千瓦,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1749万亩,其中机耕724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172.2万亩,小麦机收53.8万亩,油菜机收175.6万亩。
2.2. 农机购置补贴方式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24万元,实行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常年不间断开放,限时办理补贴申请和资金兑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多种方式实施购机补贴,保障购机者按时拿到补贴资金;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的农业机械,依托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推广应用高科技含量、高端智能的农业机械,突破部分农作物生产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的难题;开展畜禽养殖设备补贴试点,全市畜牧养殖机械化使用率达80%,水产养殖机械化使用率达100%;在5个区(市)县开展薄弱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补贴、购机贷款贴息、三合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购置补贴APP (应用程序)申请、二维码识别、作业轨迹监测)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试点,其中新都区成功办理全省首笔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推动老旧农机淘汰、农机装备结构更新换代。全市全年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3997万元,补贴机具2352台,受益农户1177户。
2.3. 农机购置补贴对象
补贴机具种类。根据省农业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其他机械等。
补贴机具产品资质。补贴机具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已获得国家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补贴机具必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推广鉴定证书失效的不能享受补贴。
2.4. 农机购置补贴标准
中央资金。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单台机具中央资金补贴额可通过区政府网站区农林局子网站专栏对外公告详见补贴额一览表。实施过程中若省农业厅对机具的补贴额进行调整将执行调整后的补贴标准。一般农机每档次产品补贴额原则上按不超过该档产品上平均销售价格的30%测算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按单独的玉米收割台和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补贴。
市级累加补贴资金。市级累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按照市级农机专项补贴文件实施。原则上单台累加补贴后不超过国家标准的50%。
2.5. 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问题
成都市资金补贴力度不足。目前成都市因过分重视公平,对农业机械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产生了制约作用。购买补助应是促进农户消费和促进厂家产量,成都市市的购置补助在资金的发放上并没有重点突出,新机器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民都不会选择价格高昂的机器。成都市政府的并未出台专项补助,机械厂难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对于一些符合成都市发展方向,效益较好的机器,以及一些环保型机器,其补助比例与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农户购买积极性低的机器差不多,从而导致了一些资源的消耗。
成都市购置农机贷款难。由于银行对贷款的要求比较高,农民不符合要求人数多。
农机归档参数设计不合理。2020年,成都市重点检查农机牌证保管、定点存放、出入库台账及牌证库存,以及拖拉机档案、驾驶员档案、变型拖拉机年度检验资料以及档案整理、保管情况,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老号牌存量多、机构改革后部分区(县)职能已划转但档案未及时移交等问题。
3. 成都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的统计分析
农机购置补助对农机装备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所用资料来源于成都市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及《成都统计年鉴》,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单因素统计分析
农机装备机构优化。表1为2019~2020年成都市主要农机具的拥有量。
随着时间推移,成都市的农机购置政策的持续优化。农业机械逐渐朝着高效能、低耗能的方向发展。由于成都市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机械必须与新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进,农民对农机械的购买增多,农机械的使用比例也有所上升,对成都市的农机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Table 1. Ma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wnership in Chengdu from 2019 to 2020
表1. 2019~2020年成都市主要农机拥有量
数据来源:2021年成都市统计年鉴。

Table 2. Changes in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Chengdu over the years
表2. 成都市历年农机总动力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历年统计年鉴。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成都市农机总动力涨幅缓慢,总体成负增长形式。2017年,全市处理假牌、套牌等违法驾驶人204人,以及农机交通违法行为1710件。2018~2020年,成都市农机械的使用达到了稳定的程度,成都市的农机具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农用需要,电力总量保持平稳,但增长速度却有所下降。未来的农业机械装备将进行优化,逐步投放部分高效、环保的农业机械,总功率的增长速度有很大的概率为负向。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率的提升,成都市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也有所增加。2005年,全是农机服务组织108家;2020年,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817家,农机化率达到77%,常年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约270万亩。培育出服务型组织延伸各环节生产性服务,搭建润地吉时雨、MAP现代农业等区域性服务平台,引导广大小农户接受规模经营服务,探索形成“农业共营制”“整村托管”等服务机制。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节省了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农民购入拖拉机、租赁拖拉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如表3所示。 [1]

Table 3.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engdu
表3. 成都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成都市历年统计年鉴。
农业机械化改善生态环境。 [1]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将增多,农村居住环境将大大改善。并且机械化往往伴随着农业绿色发展。
4. 成都市典型案例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分析
4.1. 浦江县慧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据对慧耕农机合作社的调查,补贴对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形成。
慧耕合作社增强了购机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农机作业服务、综合农事服务、技术培训,推进规模化种植,提升农产品品质,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规模经营之路,为成都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合作社积极引进适合蒲江县农业生产的先进农机设备,不断扩宽农机作业覆盖面。合作社每年在蒲江开展特色水果、茶叶服务面积约1.2万余亩,涉及农户600余户,服务范围也从蒲江辐射到邛崃、新津、名山、乐山、眉山东坡区、丹棱等地。
农机合作社经营领域不断拓展,2023成都市的慧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典型案例。
4.2. 青白江“四轮驱动”推进农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青白江贯彻落实农机购补政策,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186万元补贴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更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装备53台,实地核查机具71台(套),全面提升农机装备现代化。2022年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17.3万亩、机播面积11.53万亩,机收面积12.44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91%。技术驱动人才保障,全面提高农机人员技术操作、安全意识水平,共组织农机装备技术培训、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及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4次,培训人数200余人。组织10余人参加全市全程机械化生产培训现场会。目前已经培育乡村农机从业人员2561名,现代农机作业人才辈出。青白江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弥牟镇成功创建首批省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形成“头雁集群”效应,引领全区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
4.3. 成都市典型案例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分析小结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成都市市农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实证研究。对合作社来说,所采购的大部分都是由一般农民所采购的较少且价格较高的大型机械。所以,通过实行补助政策,可以提升他们的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同时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服务领域,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完善成都市农机购置补贴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地方资金对农机的补贴作用
成都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当地财政补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并没有体现。成都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补助的作用外,还将继续努力向省财政申请补助。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农业发展特征,进行长期的计划,并对当地的财政资金进行充分的发掘,对其实行省级累计的购买补助或省级独立建档的补助,最终构建起中央、省、市三级农机购置补助的制度。鼓励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建立以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农业机械采购扶持制度。 [2]
5.2. 加强金融信贷服务
要在县级以上设立农村金融担保组织,使政府金融和保证制度更好地起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3] 目前,四川省级和成都市级基本已经建成了中小企业金融保障制度。但是农村金融保障制度的发展却比较落后,成都市还没有建成与农民最为密切相关的县级农村金融保障制度。在未来,成都要大力发展省级的农信社,并在县一级的农信社中进行探索,争取早日建成一个涵盖全市的多层级的农信社。对生产、作业和农机购置等新的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和保证,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5.3. 加强农用器械监管
要加强农机生产者、销售者的监管力度。农机质量监管包括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农机操作质量监管、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和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四个方面。 [4] 提高农业机械的准入条件,加大对上市农业机械的检验力度,保证上市农业机械的品质达到要求,避免生产者骗取国家的财政补助。在操作品质方面,强化农业机械的运用,采取全程监管的方式,以每个县的农业机械为主体,制订农业机械操作时的各项相关规定。农忙时节,厂商要主动开展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操作。在维护和售后等领域,农民能够更好地参加农业机械的技术训练。 [5]
6. 结论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个人、农业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得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给予的补贴。成都市高度重视通过多渠道传达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推动农机购置补贴落地。满足了成都市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量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补贴力度不足、贷款难等问题。因此,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加强监管,严惩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