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葡萄作为大宗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最大的南方鲜食葡萄生产基地,葡萄已经成为湖南地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不可或缺的大宗水果 [1] 。
葡萄是藤本作物,种植时一般需要搭建不同的架式结构。传统的葡萄架式有主蔓扇形、V字型、T字型等等 [2] [3] [4] ,但传统模式存在密度太大,架面拥挤,用工较多,病虫害相对较重,果实品质不佳等缺点。加上南方种植葡萄的气候条件与北方不同,夏季高温多雨,应尽可能降低种植密度,辅助避雨设施 [5] 。鉴于以上情况,作者通过6年时间,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城市周边观光采摘葡萄园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利用葡萄大树冠技术配合避雨栽培和限根栽培技术,将传统栽培密度从110株/666.7 m2降低到10株/666.7 m2,并采用“一”字型架式,配合抹除副梢技术即除顶端副梢外,其余节位上的副梢全部抹除,减少处理夏芽副梢和冬季修剪的用工量,实现第二年投产,亩产稳定在2000 kg的目标。而且相比传统种植技术,采用葡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可提早10 d~15 d成熟,且着色佳、品质优、丰产稳产。本文以夏黑葡萄品种为实验材料,其主要技术有:计划密植技术、定值、间伐。
2. 园地基本情况
湖南省园艺学会葡萄基地,地处湖南中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2℃,最冷月平均气温4.4℃~5.1℃,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年均降雨量1361.6毫米,季节降雨量为春夏多,秋冬少。种植园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度30 cm左右,pH 5.5~6.0,排灌方便。
3. 计划密植技术
计划密植技术,即建园初就预计未来的间伐株数,而有目的的培养永久株树冠扩大,对临时株进行缩冠和多次间伐,最终达到只保留永久株,间伐临时株,实现果园稳产高质的栽培技术。以夏黑葡萄为例,建议第一年的栽植密度为行距2.7 m,株距6 m,50株/亩,其中永久株10株/亩,临时株40株/亩。第三年密度为30株/亩,其中永久株10株/亩,临时株20株/亩。第六年为10株/亩。其中10株为永久株(图1)。
3.1. 定植
12月至翌年3月,葡萄萌芽前定植。
定植沟以南北走向为宜,沟深50~60 cm、沟宽30~40 cm,沟中分层施入有机肥、秸秆、土壤,每亩使用有机肥1000 kg + 秸秆1000 kg + 生物菌肥30 kg。

Figure 1. Illustration of 1~10 year planting density
图1. 1~10年的栽植密度示意图
永久株一般采用垄式限根栽培,即在定植沟周围用控根器围成一个直径2 m左右的圆盘,每株树填入腐熟有机肥10 kg + 腐熟秸秆10 kg与土壤混匀后,堆至高度30 cm即可开始栽植苗木。临时株没有这个要求。
3.2. 间伐
栽植第二年的秋末至早冬开始第一次间伐,间伐2株临时株留2株临时株和1株永久株,达到30株/亩;第六年的秋末至早冬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2株临时株,留1株永久株,达到10株/亩(图1)。
4. 计划密植整形修剪关键技术
4.1. 幼年树修剪
幼年树应采用单株单蔓的龙干整形,确保当年主蔓生长长度应超过5 m。当年结果母枝(主蔓)节间长度应控制在10~15 cm,如主蔓过长,可在冬季修剪时期进行两芽修剪调整。主蔓上未超过6个芽的枝条,应在萌芽前喷施单氰胺以促萌芽一致;主蔓上超过6个芽的枝条,应对除顶端的2~3芽以外的其他芽进行刻芽(浅刻至木质部),并对主蔓上所有的芽喷施单氰胺,促萌芽整齐一致。第二年结果母枝发芽率在95%以上,尽量减少主蔓上的盲芽。
4.2. 结果树修剪
结果树萌芽期枝上双芽、三芽中选留一个强壮者,对其余较弱者进行抹除。每个结果母枝按10~15 cm留1芽修剪,节间距超过15 cm的留两芽修剪。每亩留梢量控制在3500~4000个左右,其中90%为结果蔓,10%左右为位置得当的营养蔓。新梢长至6片叶(第6叶指甲盖大小)时摘心;摘心后并对各节位副梢抹除,顶端副梢让其继续生长5~6片叶时再摘心。除顶端副梢外,其余节位上的副梢全部抹除。随时抹除砧木上的萌孽,及时摘除新梢上的卷须。在果实成熟初期,去除部分老叶、黄叶。
5. 计划密植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5.1. 避雨栽培
根据湖南省的气候特点,一般葡萄园建园须配合避雨棚架(见图2),主干一般采用3 m的热镀锌管(1.5 mm厚,32 mm粗),其中地上部分高2.5 m,在主干1.5 m高处拉1号铁丝,绑缚葡萄主蔓,在主干1.6 m处拉2号铁丝并且两侧每隔30 cm再拉一道铁丝作为绑枝线,用于绑缚葡萄侧蔓,使每个新梢呈“弓”字型绑缚,促新梢中、下部花芽分化 [6] 。棚和棚之间用3号铁丝进行区分,3号铁丝和棚架之间有0.5 m的空气层,用0.5 m的热镀锌管作为支撑效果较好。一般2月下旬~3月上旬盖膜,采用厚度0.4~0.6 mm的EVA长寿无滴膜。
(a)
(b)
(c)
Figure 2. Front, side and overlook view of the grape simple rain shelter
图2. 葡萄计划密植避雨棚架正面、侧面和俯瞰简图
5.2. 肥料管理
葡萄采收和枝条修剪后施基肥,施肥时期分两种情况:若采果后枝条长于1.2 m,则秋剪至1.2 m左右处,并开始施基肥;若枝条短于1.2 m,则不用秋剪刀。基肥种类以有机肥、秸秆或剪下来已粉碎的葡萄枝条为主,每株施有机肥25~50 kg + 秸秆10~15 kg + 生物菌肥0.5 kg。有机肥料、秸秆和粉碎的葡萄枝条都需完全腐熟,混合均匀后撒入限根区域。
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在生长季的关键时期进行追肥:花前叶面喷施1000~1500倍液植物源氨基酸肥;幼果膨大期至硬核期前:亩施1 kg小分子有机碳,加4~5 kg植物源氨基酸,每隔7~15 d施一次,树势弱的可增加1~2次;硬核期至果实成熟期:依树势强弱进行叶面施肥,树势弱的4~5次,树势强的3~4次,以植物源氨基酸肥料为主。
5.3. 水分管理
生长萌芽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应重视浇水,采收前7 d宜控水。在雨量大的季节,地势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应注意排水沟通畅。
5.4. 花果管理
花前7d~初花期,去除副穗及其以下小穗,留穗尖4~6 cm。对所有结果枝均只保留1个花序。单穗上的小花满开后3 d内进行无核化处理,采用氯吡脲2 mg/L进行第一次浸果处理,处理时长3~5 s。无核化处理后的第15~20 d进行膨大处理,采用赤霉酸25 mg/L + 氯吡脲2 mg/L进行第二次浸果处理,处理时长1~3 s,并及时抖落花穗上的处理液。
无核化处理后7 d,当果粒长至绿豆粒至黄豆粒大小时,对果穗按纵长14~18 cm进行统一调整。果穗调整好后,开始疏果,每穗留果60~70粒。第一次疏果后至套袋前,会出现部分小果;个别果粒突出于果穗外,局部拥挤等问题,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疏果,直至将果穗调整为近圆锥形。最后,套袋前进行定穗,分2~3次进行,留果穗2000~3000穗/亩,产量1250~1500 kg/亩,视树势强弱决定。
5.5. 病虫鸟害防治
为减轻病虫危害,及时采用农业、生物、物理与化学综合防治方法,选用国家允许的杀菌剂与杀虫剂,尽量减少农药的施用,保护生态环境,使生产的葡萄鲜果符合绿色果品的要求 [7] 。
简易避雨栽培在浆果开始成熟前,应在葡萄园四周及棚间等未盖避雨膜的地方铺设防鸟网。
5.6. 采收
设施栽培的果实采收期为7月上旬~8月中旬,宜在晴天进行采收。当浆果充分发育成熟,果粒呈紫黑色,表现出夏黑无核葡萄品种固有的色泽和风味时采摘。穗形为圆锥形,单层果,平均穗重500~750 g,果粒大小均匀,平均粒重8~10 g。果粉厚,果肉硬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0%。有浓郁的草莓香味。无果锈,无风疤,无病虫害,无污染。
6. 小结
葡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让果农通过整形修剪使夏黑葡萄由传统的“V”字形架式栽培改成“一”字形架式栽培,相对于传统修剪方法,葡萄计划密植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葡萄适当稀植,减少人工成本50%以上。“一”字形架式栽培方法可以让葡萄骨架有序清晰,枝条均匀分布,挂果标准化,品质增加。
基金项目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项目(2019~202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