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课程思政”模式下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为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S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775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海涛:宿州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 宿州;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陈啸吟, 王淑霞, 张 玮, 张 彪, 胡 平:宿州学院党委组织部,安徽 宿州;赵景宇: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岳雪峰: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关键词: 党建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地方高校Party Buil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All Educ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摘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工科专业学生更需要接受全面的思政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党建 + 课程思政”新模式将党建与思想政治进行专业渗透,实现教育的思政融入,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既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也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师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用的新载体和新途径。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Engineering students need to receive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The new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s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t not only provides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mak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carrier and approach for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to play a battle fortress.
文章引用:张海涛, 陈啸吟, 王淑霞, 赵景宇, 张玮, 张彪, 胡平, 岳雪峰. “党建 + 课程思政”模式下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7): 4779-47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51

1.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2020年以来教育部也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2] [3] [4] [5] 。理工科课程的学习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专业化和实用化的特点,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往往不够扎实,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党建 +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党建与思政进行专业渗透的新模式 [6] [7] ,既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也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政治把关作用 [8] [9] [10] ,因此这种新模式对“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2. 构建目标

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组织力,不断增强引领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思政课程建设中起到政治把关的作用。

2)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工科专业课背景的教师对思政资源的挖掘与感悟还不够,以“党建 + 课程思政”模式对这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最终形成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3) 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书记项目”为着力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引领的方式,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构建措施

1)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性修养和凝聚力的重要推手,针对此,学校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落实《条例》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按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例会,修订完善“两个议事规则”,推进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抓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统筹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党建“双创”项目建设。坚持每月推进全省和校内“双创”单位的培育创建工作,实施月报告制。三是认真落实责任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积极传达学习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聚焦主责主业,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设立党建工作专项督查组深入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通过以上措施,以二级党委为依托,与思政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持续坚定了工科类专业教师政治立场,提高了主动学习能力。

2)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道德素质和思政能力可以明显改进学校工作作风,以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此,学校一是加强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化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完成处科级干部及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完成省属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数个班次,实现二级党委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全覆盖培训。二是提高干部监督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和干部档案室,完成中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履盖,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三是做好干部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工作。突出目标管理、实行分类评价,把党建考核与发展考核有机结合,把常规考核与重点考核有机结合,把单位考核与干部考核有机结合,完成全校处级领导班子及干部年度考核工作。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提升干部的责任心、政治能力以及业务能力,可以很好的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高素质的教师需要高素质的干部沟通协调,创造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力量。

3) 夯实基础抓党建,党建引领促发展。一是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党建 + 工作,校内培育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积极开展“一院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展示活动。二是切实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双带头人”选任标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业务精熟,服务意愿强,师德师风好,专业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可以使支部的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示范带动等机制更加健全,“头雁效应”明显,要使他们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同时在课堂教学、科研立项、组建团队等方面创造条件,拓宽其学术发展通道,提高教学水平,这种长效培养机制,还可以及时把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培养发展成教学骨干,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创建学生公寓党建服务站,创新“党建 + 公寓”组织育人新模式,持续加强学生公寓党建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墙及书柜、优秀学子风采展、接访室、谈话室,组织二级学院每月在党建服务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的特色党建品牌。

4. 下一步构建计划

1) 打造高校党建品牌。按照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合理控制党支部党员人数规模,擦亮老品牌,选树新品牌,健全学校党建特色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通过加强党建理论研究,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围绕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党建研究工作;设立党建专项课题,争取每年申报一项党建专项课题到省委教育工委,形成能够指导党建工作实践的理论成果。

2) 建立星级管理体系。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制定星级党支部认定办法及指导标准,建立星级管理体系,做到“评星”有目标、“定星”有规范、“亮星”有成效,动态调“星”、年底算“星”,着力推进党支部对标提升、晋位升级,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特色鲜明的高校党支部。强化结果运用,将党支部星级创建工作成效作为党内评先选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党建“双创”评选的重要依据。

3) 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继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培育工程,持续巩固提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覆盖率,逐步推进由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注重从优秀辅导员、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健全党务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党务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思政课专职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落实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要求,健全保障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

宿州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szxy2022jyxm04)资助;宿州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szxy2021hhkc06)资助;安徽省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2022xsxx226)资助;宿州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22yzd23)资助;宿州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szxy2022jyxm14)资助。

参考文献

[1] 梁冬, 罗俊卓. 高校“党建 + 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7(6): 59-61.
[2] 蒋南琪.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就业融合新模式[J]. 办公室业务, 2022, 401(24): 16-18.
[3] 丁泽祥. 高职院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J]. 办公室业务, 2022, 394(17): 71-73.
[4] 孟津竹, 王军祥, 任大林, 等. “党建 + 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 高教学刊, 2019, 122(26): 187-190.
[5] 陈锋.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 2021, 896(14): 101-102.
[6] 刘圆圆. “三全育人”背景下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 299(21): 46-48.
[7] 王春梅. 三全育人视域下基于OBE导向的工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为例[J]. 科技与创新, 2021, 189(21): 89-90+92.
[8] 范尚明, 覃建军. 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2): 70-72.
[9] 赖洁瑜, 林霞, 张慧.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析——以“党建 + 专业”教育体系研究为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3): 77-80.
[10] 宁江, 瑞祥. 院校党建工作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解析[J]. 农家参谋, 2020, 657(11): 245.